天下著名亭
『壹』 關於風景名勝的對聯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鶴亭 水青石出魚可數 人去山空鶴不歸 杭州四照閣
峰從西竺來 雲根無住
泉自上方出 月印常圓
——杭州靈隱寺山門
巾幗拜英雄 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風雨 雖死不死終自由
——杭州秋瑾墓
愛國盡忠,武穆英靈長在
舊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輝
奇禍陷風波 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費日月 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岳王廟
如砥湖平 湖鏡映天湖有月
似錦柳軟 柳陰垂地柳藏鶯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四季笙歌 尚有窮民悲夜月
六橋花柳 渾無隙地種桑麻
——杭州西湖湖心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倭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於今判偽真
---杭州西湖報恩寺
桃花紅壓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魚
---杭州西湖玉泉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花神廟
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靈隱山
峰巒或再有飛秋,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杭州西湖靈隱天王殿
倘他日蠟屐重來,須記取山中松徑
攜一片紅雲歸去,莫錯認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煙霞洞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杭州西湖冷泉亭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杭州西湖韜光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
---杭州吳山城隍廟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畫中行
---杭州劉庄
詩寫梅花月
茶煎穀雨春
---杭州龍井
水向石邊流出冷
風從花里過來香
---杭州雲棲
雲間樹色千花滿
竹里泉聲百道飛
---杭州凈慈寺
客中客入畫中畫
樓外樓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樓外樓
欲共水仙薦秋菊
長留學士住西湖
---杭州蘇公祠
不雨山常潤
無雲水自陰
---杭州西湖孤山寺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西湖秋月
水青石出魚可數
人去山空鶴不歸
--杭州放鶴亭
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杭州四照閣
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普陀山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築樓存古意,千秋康樂舊池塘
---浙江永嘉東山張園池樓
長與流芳,一片當年干凈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浙江溫州江心寺
『貳』 杜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下一句是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來,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源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牡丹亭>湯顯祖
『叄』 杭州南泠亭的典故是什麼
西子亭緣之四十八:南泠亭
飛向遠方 2014-11-13 23:34:02
自詩:「君盪小舟來,依幌織羅帶。淺笑盈盈時,心菲怯怯開。飛雪飄然去,唯有顧影單。朔風掠暖語,冷夜沒芳彩。」
西湖南岸西行經過雷峰塔、蘇堤口之後湖面被湖岸、蘇堤、花港觀魚三者圍成一個面積狹小的「南湖」。「南湖」雖小,但遊客們可以看到此處有一處清洌溪水源源不斷匯入西湖,便卻是引錢塘江水經玉皇、九曜諸山後經太子灣流入西湖之處。附近有二亭臨湖而立,西側臨近南山路末端遙與「問水亭」相望者,觀之較新,為近年所建之「樂水亭」;東側隱於楊柳之中一四柱攢尖小亭,古樸翼然、美觀大方者,即為已經有超過五十年歷史的「南泠亭」。
南泠亭雖小且無楹聯,但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是此段南山路唯一臨水的亭子(汪庄,因其曾長期不允許市民遊客進入,除外)。因孤山「西泠印社」名震天下,故南泠亭之名非常容易讓人想到它應與西泠相呼應:首先是「泠」字,有「清涼」、「清水」之意,於此應與西湖相關;其次是前引方位,一「西」一「南」,均十分准確地描述出「社」「亭」兩者於西湖的位置。南泠亭名由此而名,蓋不偏頗。
不過我們很快發現「南泠」並非一個簡單的拼湊詞語,其在更大范圍的文化意義上有一特指,即與「北固山」所對應的「南泠水」,同指江南名鎮鎮江。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水龍吟》雲:「北固山明,南泠水美」;南宋詞人辛棄疾更有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流傳;而鎮江名剎金山寺有所謂與濟南趵突泉齊名的「天下第一泉」之「中泠泉」,而中泠泉又名「南泠泉」。唐代茶聖陸羽曾以鎮江中泠泉水徹茶,將其列為「天下第七」;稍後名士劉伯芻再次遍嘗天下茶水,將中泠泉重新列為「天下第一」;後晚唐大才子張又新(曾連中三元)著《煎茶水記》,裡面記載一個《煮茶記》的故事,大意是唐時皇族李季卿赴湖州當刺史經過鎮江時拜會陸羽,想和陸羽一起品茶,便讓手下軍士「挈瓶操舟,深詣南零(泠)」;軍士們取水回,陸羽先舀一勺,說這不是南泠水,只是江岸隨便舀來的。軍士們說,我們是深入泉水取來,眾人都見到了,豈能欺騙您?陸羽不說話,只是一一倒掉軍士手中的盆水;倒了一半時,陸羽忽然停止,又用勺子舀剩餘的,說:「剩下的就是南零(泠)水了。」軍士們大為驚駭,就致歉說:「我們從南零(泠)泉水歸來時,因為翻船導致取來的泉水少了一半,我們怕大人責怪我們帶來的水少,就擅自取了岸邊的水補充,您真是太神了。」由此典故,南泠之名大盛,成為鎮江代稱,而「南泠」也從此與茶道、治學緊密相關,意為「深詣」——探本求源、探驪得珠。清末狀元、蘇州知府王仁堪在鎮江重新修復了中泠泉(南泠泉),並始創了著名的「南泠學舍」,取名即與此相關。
那麼西子湖畔這座南泠亭又是否與這些典故相關?仔細想來,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首先西湖行至此處已經初入南山、西山佳境,而西湖西南諸山皆產名茶龍井,且距此不遠即為所謂「天下第三泉」虎跑泉,故南泠與此似有關聯;其次錢塘江水入西湖之口為一暗河湧出地面,觀之亦如一股清泉,亦南泠與之相合;第三,也是更具有神話與奇異色彩的,是鎮江與杭州的關系,大概在一部《白蛇傳》中有所體現:上述,鎮江名泉中泠泉(南泠泉)在「法海所在的」金山寺旁,而熟悉白蛇傳故事的人們都不會忘記白蛇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一節,正是因為水漫金山而使法海抓住其「觸犯天條」的把柄,將其「永鎮雷峰塔」。而雷峰塔,差不多離南泠亭正好一公交站的距離,而已。而在半真半假的歷史傳說中,金山寺與西湖也是頗有淵源:蘇軾第二次來杭為官路過鎮江,曾上金山寺拜會佛印禪師並留下「玉帶換袈裟」的故事;岳飛被高宗從前線召迴路過金山寺,亦留下與道悅法師「詳夢」的傳說,而其戰友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更有膾炙人口的「擂鼓戰金山」一節;等等如是。
如果「南泠」二字正應「深詣」,那麼從這座小亭中所延伸出來的種種,大概也正是這兩個字的意義所在;這也許正是西湖最讓人動心的魅力,之一吧。
『肆』 琅琊山醉翁亭,為何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譽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
因《醉翁亭記》影響深遠、千古傳誦,醉翁亭位居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之首,又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伍』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誰寫的啊全詩是什麼
李白的《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陸』 天下亭台樓閣,因詩文而聞名的很多,如岳陽樓,醉翁亭....等,請選一座.寫出與之相關的連續兩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處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
『柒』 我國最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其作《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2、顏真卿,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史上千百年來不朽的領軍地位。
3、趙孟頫,趙孟頫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
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的這首題畫詩已成為我國書畫界的座右銘。
鑒於趙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4、柳公權,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豎起了一座巍峨豐碑。人們瞻仰這豐碑時,景行仰止,重其書,慕其人,故書與人並垂不朽。
5、王獻之,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草書名作《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
6、蘇軾,蘇軾有著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皆有精湛的造詣。他是中國傑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蘇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廣博,故「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俊逸,以氣韻見勝。其作《黃州寒食帖》用筆渾厚遒逸、跌宕多變,富有情感,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
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其昌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所無法比擬的。
8、張旭,工詩書,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後世譽為「草聖」.
9、米芾,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
10、懷素,以「狂草」名世。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捌』 天下第一亭馬永安的石亭在哪
天下第一亭馬永安的石亭在徐州的呂梁風景區的一個主題公園山頂上修建的!
『玖』 "朝吃千家飯,夜宿萬戶亭。未犯朝廷法,任我天下行。"
乃丐幫第十八代幫主 呵呵~~~
『拾』 當我們來到孤山,看到『『西湖天下景』』亭時,就會忍不住讀出景亭上的楹聯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