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桑蘭曾是中國著名的

桑蘭曾是中國著名的

發布時間: 2020-11-26 16:45:23

『壹』 中國有哪些和貝多芬精神一樣的人物

張海迪: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桑蘭: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貳』 中國遇到挫折卻不肯放棄的名人

事例一:桑蘭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國紐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的體操賽場。只是一次賽前訓練,只是一次偶然,桑蘭的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為「著名」。讓桑蘭「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遠燦爛的微笑。17歲的花季,即使受傷的花朵依然美麗。

桑蘭的傷勢異常嚴重:第五-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美國的送護人員十分盡職:從長島拿騷縣醫療中心,到紐約市區最著名的蒙賽耐康復中心,醫療專家們拿出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葯品。

世人對桑蘭極為關切:當地聞知此事的美國有關官員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地前去探視,鮮花堆滿了桑蘭的病房;中國體操協會委託的監護人謝曉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蘭最痛苦的時候緊握住她的手;祖國人民更傾注了無盡的親情和關愛,十二億份遙遠的祝福飛越大洋彼岸……

但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桑蘭:從她蘇醒過來以後,她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17歲的純真的讓人慨嘆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十個月後,傷情基本穩定的桑蘭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這是一個更為漫長而艱苦的歷程。

桑蘭挺住了。她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與送護人員積極配合,由截癱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壓瘡、脊柱側變等並發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體位性低血壓已經緩解,名個關節保持著良好的活動度,肌肉力量開始恢復,輪椅已能自己搖出很遠;桑蘭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可以獨立進食、洗臉、刷牙、洗澡,正在學習英語,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完成從輪椅到床的轉換……

當然,實際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體操運動員,甚至她也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是一個19歲的永遠微笑的姑娘,是一個與常人一樣對新生活充滿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現在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數學、語文、英語……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著人類文化知識的灌溉;她有著人天性中的善良,將社會各界贈給她的價值百萬元的各種康復器械和殘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轉贈給北京博愛醫院和更需要、更困難的殘疾患者。

她是人道主義的慈善大使,以殘疾之軀奔波於祖國各地,在上海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在深圳與施瓦辛格先生一起為智殘兒童募捐,她的事跡感染著人們,一個服刑人員給她來信,一位不務正業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熱情回信和接待……

19歲的桑蘭,人生的美麗畫卷剛剛展開。她曾經跌倒過,她正在站起來。

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問過:永遠有多遠?19歲的桑蘭用她的人生經歷如此回答: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叄』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在1998年7月的一次賽前訓練中意外嚴重受傷,成為了一

A.

『肆』 有什麼名人克服困難故事盡量全給,thanks.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奧斯特羅夫斯基
1904年12月22日,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只讀過3年書。他做過食堂雜工,當過發電廠助理司爐,在勞動之餘,他貪婪地閱讀文藝作品。十月革命勝利後,他積極投身於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1919年加入共青團,1920年8月,他在戰斗中負傷,轉業到地方工作。不久,在一次與洪水斗爭中,得了傷寒和風濕症。1927年,他全身癱瘓;1928年,他雙目失明。但是,他身殘志不衰,他戰勝難以記述的困難,從事革命文藝創作。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創作態度是極其嚴肅的。他花了整整5年時間,寫成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描寫十月革命後第一代蘇維埃青年,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頑強地斗爭。作者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生的光輝歷程,令人信服地表明,「鋼鐵」——共產主義的堅強戰士——正是在同階級敵人和各種困難的斗爭中鍛煉出來的。
這部小說確實不是一本「平凡的書」,它一出版,立即受到國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贊揚。特別是主人公柯察金在烈士幕前的那段讀白:「生命屬於人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成為千百萬革命青年的座右銘,激勵他們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
奧斯特洛夫斯基還寫過很多政論文,還著手寫另一部長篇巨著《暴風雨所誕生的》,原計劃寫3卷,但只寫完第一卷,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1936年12月26日逝世。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

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正當他准備獻給拿破崙時,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
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

桑蘭: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國紐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的體操賽場。只是一次賽前訓練,只是一次偶然,桑蘭的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為「著名」。讓桑蘭「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遠燦爛的微笑。17歲的花季,即使受傷的花朵依然美麗。

桑蘭的傷勢異常嚴重:第五-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美國的送護人員十分盡職:從長島拿騷縣醫療中心,到紐約市區最著名的蒙賽耐康復中心,醫療專家們拿出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葯品。世人對桑蘭極為關切:當地聞知此事的美國有關官員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地前去探視,鮮花堆滿了桑蘭的病房;中國體操協會委託的監護人謝曉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蘭最痛苦的時候緊握住她的手;祖國人民更傾注了無盡的親情和關愛,十二億份遙遠的祝福飛越大洋彼岸……但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桑蘭:從她蘇醒過來以後,她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17歲的純真的讓人慨嘆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十個月後,傷情基本穩定的桑蘭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這是一個更為漫長而艱苦的歷程。

桑蘭挺住了。她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與送護人員積極配合,由截癱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壓瘡、脊柱側變等並發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體位性低血壓已經緩解,名個關節保持著良好的活動度,肌肉力量開始恢復,輪椅已能自己搖出很遠;桑蘭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可以獨立進食、洗臉、刷牙、洗澡,正在學習英語,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完成從輪椅到床的轉換……。

當然,實際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體操運動員,甚至她也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是一個19歲的永遠微笑的姑娘,是一個與常人一樣對新生活充滿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現在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數學、語文、英語……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著人類文化知識的灌溉;她有著人天性中的善良,將社會各界贈給她的價值百萬元的各種康復器械和殘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轉贈給北京博愛醫院和更需要、更困難的殘疾患者;她是人道主義的慈善大使,以殘疾之軀奔波於祖國各地,在上海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在深圳與施瓦辛格先生一起為智殘兒童募捐,她的事跡感染著人們,一個服刑人員給她來信,一位不務正業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熱情回信和接待……。
19歲的桑蘭,人生的美麗畫卷剛剛展開。她曾經跌倒過,她正在站起來。
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問過:永遠有多遠?19歲的桑蘭用她的人生經歷如此回答: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巴雷尼
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愛迪生
1914年12月深夜,愛迪生的製造設備被一場大火嚴重毀壞,他損失了約100萬美元和絕大部分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工作記錄。第二天早晨,他在埋葬著他多年勞動成果的灰燼旁散步。這位發明家說:「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我們的錯誤全部燒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愛迪生的成就實在令人佩服,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面對挫折的勇氣。人生旅途,難免會有困難、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擊。面對這些,你可以傷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喪失面對它的勇氣,要有勇氣戰勝自己。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魯迅曾彷徨過,哥德、貝多芬還曾想自殺過,但他們都頑強地戰勝了自己的消沉和軟弱,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都堅定地走向了真理,也更加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一句名言說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趙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早就成為後人逆境奮起的典範。 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寫成了《春秋》,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寫成了《離騷》,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寫成了《紅樓夢》…… 學生舉例:戰勝挫折,造就人才 貝多芬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然而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種種的磨難和挫折磨礪了他的意志,激發了他的進取精神。談遷、帕格尼尼、林肯、。例如,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曾三次考舉人,三次失敗,後來立志學醫,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本草綱目》。漢代傑出的史學家兼文學家司馬遷本來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後繼父職任太史令,終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辯解而得罪了漢武帝,不僅被關入監獄,而且受了宮刑。在這樣的挫折和打擊下,他轉而發憤著書,終於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歷史和文學巨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日本曾有一名葯物專家,為了發明一種專治梅毒的葯物,雖然連續經歷過605次挫折和失敗,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不斷總結經驗,直到第606次才試製成功,因此人們就把這種葯物稱為"606"。青少年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這種不怕失敗,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 梅花的清香需要嚴冬臘月寒冷的考驗才發散出來的。人也是這樣,凡在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都是經過困難和挫折磨練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古今中外,凡有所作為的人士,都要經歷挫折的磨練,但是否所有經歷挫折的人,都會成功? 歷史上,劉備也遇到失去二弟的挫折,但他是怎麼對待的? 「白帝託孤」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伍』 中國國旗軍旗的歷史沿革是什麼,

桑蘭是浙江省寧波市一個普通家庭的獨生女,父親桑史盛是房屋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母親陳秀鳳是皮鞋廠工人,現已下崗。八五年五月,年僅五歲、能歌善舞的桑蘭被寧波市少年體育學校教練看中,從此桑蘭便和體操結下不解之緣。桑蘭在體育學校體操隊中,個子雖小,卻最能吃苦。拉韌帶、練柔軟等最艱苦乏味的基礎訓練,她都能咬牙堅持下來,從未流淚和抱怨。第二年,桑蘭因成績優異,升入重點培訓班。她的教練說:「桑蘭是個不知疲倦的孩子,素質特別好,只要稍加點撥,就能領會動作要領。如倒立的動作,一般人要經半年以上的練習才能完成,但桑蘭只花了一周時間就練好了。」

一九八八年,桑蘭在浙江省體操比賽中初露鋒芒被省體操、技巧和跳水三個隊的主教練同時看中,最後桑蘭被挑選為體操運動員,並得到名教練湯晶言等訓練,一年後被送往浙江省體操隊參加集訓。兩年以後,桑蘭在浙江省第九屆運動會上大顯身手,一舉奪得女子乙組全能和其他四個單項冠軍。一九九二年,桑蘭的出色表現和優異成績引起中國國家體操女隊總教練陸善真的重視,被正式選入國家隊。在一九九六年南京舉行的城市運動會上,桑蘭奪得女子全能和跳馬的雙料冠軍。翌年,她又在全國冠軍賽和第八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跳馬項目的金牌。
十七歲的桑蘭前途一片光明。她當時正積極練習一些高難度跳馬動作,如「前手翻轉體一百八十度接直接後空翻」,准備在公元二千年奧運上奪取金牌,攀上事業高峰。九八年七月,桑蘭赴紐約長島參加素有「小運」之稱的「友好運動會」,作為奧運前的熱身賽。

可是萬料不到她就在七月二十一日傍晚練習跳馬時失手跌倒,頭部著地,頸椎神經嚴重受傷,胸部以下失去知覺,一瞬間奪取奧運金牌的夢想頓成泡影。

桑蘭父母聞訊後趕到美國。當時桑蘭接受七小時的頸椎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加植骨手術後尚未蘇醒。桑蘭父母看到主任醫師里奧便雙雙下跪,懇求他拯救他們的獨生女兒。里奧表示,桑蘭剛剛接受了一次艱難但非常成功的手術。

母親眼看女兒重傷在床,不禁不停流淚,年紀輕輕的桑蘭卻安慰母親說:「媽媽,你別哭。我一定會戰勝傷病,我有信心。」八月初友好運動會落幕即將回國的隊友到醫院向桑蘭道別時,幾乎所有人都哭了,但桑蘭強忍淚水,笑著安慰大家:「我會好起來的。」

桑蘭堅強面對傷患,受到全美的關注,很多名人都去醫院探訪她。武打巨星成龍、萬人迷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rprio)和著名歌手塞琳狄恩(Celine Dion) 都先後探訪她。他們都被桑蘭堅強樂觀的精神深深打動。狄恩在探望桑蘭後更表示:「我的歌聲感動了世界,而桑蘭勇敢堅強的精神和永恆的笑容,卻震撼了全美國和全世界。」

九九年七月二十九日美國副總統戈爾夫婦致函桑蘭稱,她正面臨的困難使整個美國感到憂慮,而她的勇氣和品格卻使美國人民深受鼓舞。美國總統柯林頓夫婦也給桑蘭去信,說:「我們為你面臨如此艱巨挑戰時表現的勇敢深深感動。」

去年十月三十日,桑蘭結束了在紐約西奈山醫療中心二個月的康復訓練。經過這幾個月的治療,桑蘭的腕部和肘部已恢復功能,背部和胸部已開始有了感覺,但是今後能不能站立行走,卻只能寄望葯物研究上有新突破。主治醫生郎納遜承認,如果沒有新的技術,桑蘭的下半身將永久癱瘓。盡管醫生對桑蘭的完全康復並不樂觀,但桑蘭仍然充滿希望。她向主治醫生郎納遜表示感謝之餘,說:「我不能同意您認為我將終身癱瘓的說法。雖然您告訴我很可能不能再站立和行走,但我永不放棄希望。」曾飾演美國影片《超人》男主角的里夫因騎馬摔下而半身癱瘓,但里夫卻對她說,「終有一天我們倆將再站起來行走!」桑蘭也堅定地說:「我相信這一天會來到!」

在美國養傷的桑蘭得到美籍華人劉國生、謝曉虹夫婦的照顧。他們在六十年代離開大陸,八十年代在北京開設公司製作體育彩票致富,為了回報中國體育事業,一直向中國游泳協會和體操協會大力捐贈款項,此次桑蘭受傷,更主動協助,成為桑蘭未成年期間的監護人。信奉佛教的謝曉虹說:「生命的意義是付出愛心。」他們正爭取待桑蘭回國後為她管理一切生活事務。劉國生更表示他們將負責桑蘭今後十年在中國的治療和生活費用,每年向「桑蘭之友信託基金」捐贈一萬美元,並把他們在北京購置的一所公寓將改裝成適合傷殘人士生活的居所,供桑蘭居住。待桑蘭重拾工作能力時,劉國生更打算在自己的公司裏安排一個秘書職位給桑蘭。「我相信十年後她能夠成家並自食其力。」

桑蘭雖然仍在養傷,但她並不是賦閑在家,虛渡光陰。她每天除了到醫院接受物理治療外,還要上數小時的英文課和數學課,為將來在清華附中繼續學業打好根基。

天真爛漫的桑蘭雖然並不完全知道有多少相識以及不相識的人在為她日夜操勞,但她沒有忘記報答他人。「現在是媽媽和謝阿姨照顧我,我要在她們年老時親自服侍她們。」桑蘭說著,臉上又泛起純真而甜蜜的笑容。

『陸』 中國女體操運動員桑蘭是寧波鄞州區嗎桑蘭是寧波鄞州區人嗎

桑蘭,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參加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
你說的對,就是寧波鄞州區的。

『柒』 桑蘭的監護人謝曉紅是中體協的副主席嗎 還有她丈夫劉國生是中國游泳協會副主席嗎

不是。劉謝夫婦擁有自己的公司,曾贊助過中國體操隊、中國游泳隊。劉謝夫婦共有六個孩子,他們在16歲開始獨立,現在都各有自己的事業。 劉、謝夫婦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最早進入中國彩票市場的外商,早在1987年,就創辦了北京樂達利公司,印製即開型彩票,後來又創辦了電彩公司,為國家體育事業提供電腦彩票系統。他們成功運作中國彩票業至2011年已經有19個年頭。 1998年7月,謝曉虹夫婦接受《中國體操協會》的委託,在位於紐約上州的住宅照顧桑蘭一家三口,前後約10個月。

『捌』 桑蘭事跡的啟示

性別:女
民族:漢
出生日期:1981年6月
籍貫:浙江
血型:O
星座:雙子
項目:體操
就讀大學: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中國奧委會官網特約記者,中國體育界的「陽光女孩」,「奧運之星保障基金」的發起人 ,還被稱為「申奧大使」。
桑蘭在國家女子體操隊時曾多次獲得國內國際比賽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試跳時中不慎受傷: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樑骨錯位。此後,堅強的她在輪椅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生奇跡。
桑蘭是我國優秀的跳馬選手。她五歲開始練體操,4年後跨入省體操的大門,12歲選入國家隊。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1999年1月她成為了第一位在時代廣場為帝國大廈主持點燈儀式的外國人,1999年4月榮獲美國紐約長島納蘇郡體育運動委員會頒發的第五屆「勇敢運動員獎」,2000年5月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火炬,2000年9月代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赴美演出。2002年9月,桑蘭加盟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新聞集團下屬的「星空衛視」,擔任一檔全新體育特別節目《桑蘭2008》的主持人,她用這樣的方式繼續著自己的奧運之路。也是在2002年9月,桑蘭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破格免試錄取,就讀廣播電視專業。
2007年桑蘭與互聯網結緣,她的全球個人官方網站上線,同時她也被聘為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特約記者!
桑蘭在2007年6月作為「奧運之星保障基金」的發起人,加入到了「奧運之星保障基金」的籌建工作中,為了讓更多曾做出突出貢獻的傷殘運動員有個更好的歸宿,她將為退役運動員的社會福利事業展開各方面的工作。
命運的多舛沒有讓桑蘭低頭,面對新的人生境遇,她艱難而又堅毅地開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作為曾經的中國體操的旗幟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後,桑蘭始終用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己,不幸只會讓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輝煌訴說著她的成長,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斷地鼓勵。她說,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是大眾給了她站起來的勇氣。自信一笑她每天都堅持練習生活動作,現已可以完成刷牙\洗臉等簡單動作,但每次嘗試都讓她大汗淋漓.
桑蘭傳播著中國的奧運之夢,她此生註定要和奧運結緣。
桑蘭憑借自己頑強、樂觀、堅強、勇敢的心態,用她自己的行動和事跡感染著整個世界!她是最富奧運精神的女性榜樣! 桑蘭,17歲,來自寧波的中國體操隊員,代表中國出征本屆友好運動會。假如沒有單項比賽前的那次意外失手導致的悲劇,也許,她會作為賽會的跳馬冠軍出席新聞發布會並接受媒體短時間的訪問。
意外,發生在體操單項比賽之前的熱身訓練中。時間是北京時間7月22日早晨6時許(紐約時間7月21日晚),長島體操館里即將上演跳馬比賽。在例行的熱身中勁頭十足,「手翻轉體」動作已做了兩遍,桑蘭還想再來一遍,盡管對她這樣一個以跳馬為強項的隊員來說,這個動作是可以說是「爛熟於心」的。不料,這最後一跳竟然引發了她終身的遺憾。
目擊悲劇發生的美國國家隊助理教練說:桑蘭的這個動作難度並不算高,她好像在踏跳時有點猶豫,身體在空中多轉了一下,結果,她頭頂著地,當即倒地不起。場邊的中國教練和救護人員馬上趕上去作急救,可憐、倒霉的姑娘大概休克了10秒鍾,大家很快為她作了固定措施並將她抬上擔架送往納蘇醫療中心。這只能是個意外。
結果——桑蘭的第六第七節頸椎錯位挫傷,並伴隨神經組織損傷,可能導致癱瘓。經過診治,桑蘭頸椎錯位部分已復位成功,她神志清楚,上肢活動能力漸有好轉,但胸部以下已失去知覺。
她用她動人的一笑感動了大家
1998年桑蘭代表中國參加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和外國朋友合影好運動會上,不幸因脊髓嚴重挫傷而造成癱瘓,但是這個陽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堅強,以"桑蘭式微笑"征服了無數世人。之後,她不僅加盟了星空衛視,成為《桑蘭2008》節目的主持人,而且在眾多媒體上開設了她的體育評述專欄。
桑蘭曾在中國體操隊享有"跳馬冠軍"的美譽,並獲得過多項榮譽,但她卻意外的在98年的體操練習中失手,於幾秒間由矯健身手變成了癱瘓,然而堅強的她沒有選擇沮喪,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始終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實現著自己的奧運夢想。
這個告別了自己心愛的體操訓練場的女孩,如今在"星空衛視"主持一檔《桑蘭2008》的體育節目,她把這一切都看做是自己"奧運冠軍夢想"的延續。因為她希望能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勇敢站起來,換一個角度再次親近她最愛的體育運動。此後,喜愛媒體事業的她開始以一種率直的訪問風格出現在觀眾面前,用多角度、多層次向觀眾們講述奧運金牌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並以她自然、自信的主持風格和真實的感染力贏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
桑蘭在堅持康復訓練的同時,仍繼續進修著學業、除了做主持還為香港以及內地20多家媒體寫有體育評述的專欄。香港一位熱心的讀者在看了桑蘭的專欄後,深受鼓舞與感動,表示非常欣賞她那種永遠積極向上,堅強努力的性格。因為從訓練房到競技場,從領獎台到演播室,這個年輕的女孩始終用她的堅強向世人表明了命運並不可怕,只要自己有堅強的信念,一樣能讓夢想起飛。所以她毫不猶豫地向桑蘭捐贈了1000元港幣,這不僅代表了她的一份心意,更代表了她對桑蘭的欽佩之情。
而桑蘭卻選擇把這筆錢捐給了港大脊髓損傷基金,因為她相信還有更多比她更需要資助與關愛的人。同時,桑蘭從未也忘記給予過她巨大支持和幫助的人們,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衷愛的體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與全國人民共同攜手奔向2008北京奧運!
【所獲榮譽】
1987年5月進入寧波市少年體育學校
1989年9月進入浙江省少年體育學校
1990年1月8日進入浙江省體工隊(專業隊)
1991年在第九屆浙江省運動會上獲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馬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3年12月17日進入國家體操隊1995年代表中國到華盛頓參加「中、美、俄三國團體賽」
在南京「全國城市運動會」上獲得:全能和跳馬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二名。
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上得跳馬第二名。
1996年代表中國到Dallus參加「美國杯」比賽,獲得全能第七名。
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上獲得跳馬第二名。
1997年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上獲得跳馬第一名。
在上海「第八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跳馬第一名。
1998年代表中國來美國參加「中、美、羅三國團體賽」,獲得個人跳馬第二名
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上獲得跳馬第二名
[編輯本段]【個人故事】
桑蘭自去年9月加盟星空衛視以來,一直受到關注,一個殘疾的體操運動員,能否成功轉變為成功的電視主持人呢?
·有信心可以做好
經過多年艱苦勇敢的奮斗,桑蘭迎來了人生的另一個春天。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桑蘭,去年九月加盟了星空衛視,主持即將開播的奧運特別節目《桑蘭2008》。據了解,桑蘭受到星空衛視的力捧,出來破天荒以主持人的名字為節目命名外,這個特別節目還會一直做到2008北京奧運開幕那天為止。
雖然已經無法在賽場上奮斗,但是,桑蘭說:「我會在主持人的崗位上,繼續為我喜愛的運動事業做貢獻。雖然我沒有經驗,還有身體的原因,但是我一定能面對的,我正在充實自己,學習文化。我可以做得很好的。」一路遇到重重的困難,桑蘭告訴我們,她是憑著運動員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毅力走過來的。」
桑蘭與白岩松·深得白岩松老師鼓勵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對桑蘭的一生影響很大。桑蘭說:「當初一心想讀大學,也沒想過要讀什麼專業,開始覺得法律不錯,但是不是特別鍾愛,有一次上白岩松老師的節目,他以一位友人的身份鼓勵我讀新聞,就決定了我今後的路向了,碰巧在我拿到北大入學通知書的下午,就簽約了星空衛視。」
·擔任火炬手
2008北京奧運會首批傳遞火炬確認的火炬手昨天下午對外公布,「檯球神童」丁俊暉、前體操運動員桑蘭已確定將以火炬手身份參加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
丁俊暉和桑蘭也是迄今為止整個2008北京奧運會對外公布的首批確認的火炬手。
「作為一個非奧項目的選手,能夠參與到奧運會之中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目前遠在英國的丁俊暉在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表示,「我覺得非常榮幸,我也會加倍珍惜這個機會,向中國人民傳遞北京奧運的光榮和夢想。」
與丁俊暉相比,桑蘭應該說是一名「老火炬手」了。這位用自己的堅毅和勇敢征服了全世界的女孩曾經參與雅典奧運會火炬在北京的傳遞活動。「當時工作人員看到我的手活動起來不太方便,曾經想幫我在輪椅上架一個架子,將火炬架在裡面,但是我拒絕了,」桑蘭說,「這一次也一樣,我要用自己的手來完成火炬傳遞工作。」 出生日期:1981年6月

籍貫:浙江

五歲開始練體操,4年後跨入省體操的大門,12歲選入國家隊。

1998年7月22日,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試跳時中不慎受傷: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樑骨錯位。
回答者: Arthurhan501 - 進士出身 九級 2-21 07:47
意外,發生在體操單項比賽之前的熱身訓練中。時間是北京時間7月22日早晨6時許(紐約時間7月21日晚),長島體操館里即將上演跳馬比賽。在例行的熱身中勁頭十足,「手翻轉體」動作已做了兩遍,小姑娘還想再來一遍,盡管對她這樣一個以跳馬為強項的隊員來說,這個動作是可以說是「爛熟於心」的。不料,這最後一跳竟然引發了她終身的遺憾。
結果——桑蘭的第六第七節頸椎錯位挫傷,並伴隨神經組織損傷,可能導致癱瘓。經過診治,桑蘭頸椎錯位部分已復位成功,她神志清楚,上肢活動能力漸有好轉,但胸部以下已失去知覺。
1、具體的醫療資料按國家規定屬於個人隱私,不允許在網上公開;
2、所能夠公開的是在美國比賽前的熱身時不慎摔倒,頸椎骨折致脊髓損傷,導致癱瘓,經過美國、中國等地很多專家的積極治療,目前已有很大好轉,但遠遠達不到正常的程度;
3、桑蘭受傷後,很多醫療專家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但也有極少數人利用桑蘭的病情為自己做廣告,稱桑蘭經過自己的治療以後有了明顯的好轉;
4、為了避免無端被人利用做虛假宣傳,桑蘭後期已很少見一些陌生的醫生,更加很少和人合影留念。

參考資料:a
回答者: 夢幻族魔夢幻 - 試用期 一級 2-25 17:07
出生日期:1981年6月11日
身高:1.40米
體重:35千克
哪裡人:浙講寧波人
哪年入選國家隊:1993年底
為什麼受傷:參加跳馬比賽的桑蘭在試跳時受傷
回答者: 小讀者貓貓 - 試用期 一級 2-26 18:34
以「造福兒童」為主題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正在太平洋彼岸的紐約舉行。盡管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大亨特納風雨12年不惜投入巨資主辦該項賽會,盡管此會的世界體壇明星不乏上佳表演,盡管會間各大媒體不時發送出體壇悲喜的煽情傳聞,但是,本屆賽會至今只有一個熱點——中國姑娘桑蘭的故事。
桑蘭,17歲,來自寧波的中國體操隊員,代表中國出征本屆友好運動會。假如沒有單項比賽前的那次意外失手導致的悲劇,也許,她會作為賽會的跳馬冠軍出席新聞發布會並接受媒體短時間的訪問。
意外,發生在體操單項比賽之前的熱身訓練中。時間是北京時間7月22日早晨6時許(紐約時間7月21日晚),長島體操館里即將上演跳馬比賽。在例行的熱身中勁頭十足,「手翻轉體」動作已做了兩遍,小姑娘還想再來一遍,盡管對她這樣一個以跳馬為強項的隊員來說,這個動作是可以說是「爛熟於心」的。不料,這最後一跳竟然引發了她終身的遺憾。
目擊悲劇發生的美國國家隊助理教練說:桑蘭的這個動作難度並不算高,她好像在踏跳時有點猶豫,身體在空中多轉了一下,結果,她頭頂著地,當即倒地不起。場邊的中國教練和救護人員馬上趕上去作急救,可憐的姑娘大概休克了10秒鍾,大家很快為她作了固定措施並將她抬上擔架送往納蘇醫療中心。這只能是個意外。
大約12分鍾後,正在長島放射科值班的華裔主治醫師張岱偉開始為桑蘭作檢查。結果——桑蘭的第六第七節頸椎錯位挫傷,並伴隨神經組織損傷,可能導致癱瘓。當晚,友好運動會組委會傳文至中國代表團稱,鑒於桑蘭病情嚴重,決定邀請桑蘭父母盡快到紐約「以親情的鼓勵來幫助桑蘭康復。」
次日,組委會在長島體操新聞中心舉行桑蘭事件新聞發布會,這也是本屆賽會到會記者最多的一次新聞發布會。會上納蘇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里奧尼博士向媒體介紹了桑蘭的傷情。經過診治,桑蘭頸椎錯位部分已復位成功,她神志清楚,上肢活動能力漸有好轉,但胸部以下已失去知覺。這位醫生還說:「我從未遇見過像桑蘭這般頑強的女孩,盡管她是—個正處於非常痛苦過程之中的只有17歲的姑娘。」
納蘇最高行政長官托馬斯在探望了桑蘭之後說:「她面對痛苦的勇氣令我深受鼓舞。」
美國體操協會主席史坎南女士對此事故的發生表示遺憾,但她指出這一事故並非不安全環境的產物。
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中國奧委會秘書長屠銘德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到會的「老外」們說,中國代表團感謝美國朋友對桑蘭的關心與照料,中國方面將促成桑蘭父母盡快來美,並表示中國選手將繼續認真投入比賽。
「我什麼時候才能練?」這是桑蘭醒過來說的第一句話。當人們從中國體操隊領隊趙郁馨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時,無不對桑蘭,這個剛過花季之年可能遭遇癱瘓厄運的女孩肅然起敬。
一直在病床前陪伴桑蘭的趙郁馨紅著眼睛對記者說:「這孩子很懂事,受傷第二天,我問她想不想媽媽,要不要媽媽來陪陪她,她說:『不,不要讓爸爸媽媽來,他們看到我這樣會傷心的。』」桑蘭的頭頸兩側正作著牽引,動不得。
桑蘭事件震驚長島。屠銘德團長在看望桑蘭時為她送去了一隻頑皮可愛的小白熊,代表中國代表團全體人員祝小桑蘭及早康復;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沈國放等也到醫院看望桑蘭;所有參加友好運動會體操賽的選手給桑蘭發去了一份簽名慰問信;來自當地各界人士尤其是在美華人紛紛送來鮮花、禮物,據說院方為此專辟了一間房間;納蘇醫療中心網址上慰問桑蘭的電子信件已數不勝數……為使桑蘭及早康復,在桑蘭受傷的第二天,美國聯邦食品葯物管理署特許納蘇醫療中心關於對桑蘭使用名為「SYGEN」實驗葯物的申請。據說這種人工合成的蛋白質,是用以治療神經損傷和修補組織結構。
當地時間7月25日上午8時許(北京時間7月25日晚)納蘇醫療中心的專家們為桑蘭施行了長達7個小時的頸椎融合術,以便她日後可以坐起來。即將進入手術室前,桑蘭說:「我真希望快些做好手術,這樣我就可以吃東西了。」受傷以來,她一直以點滴為食。
在桑蘭手術被醫院發言人稱作「順利完成」的幾個小時後,也就是北京時間7時45分,桑蘭父親桑史盛和母親陳秀鳳轉道法蘭克福飛抵紐約。為了使這對從寧波遠道而來、旅途勞頓的中國夫婦免受場面驚嚇,組委會動用非常保護措施,使他們順利地離開肯尼迪機場,令前往追蹤的世界各大媒體記者撲空一場。
美國各大媒體對桑蘭事件備加投入,連日來,納蘇醫療中心門口,時有衛星轉播車和攝影記者駐扎,中心發言人更是難以招架。就連在桑蘭隨隊入關時攝得桑蘭片段的美國中文電視記者、兩名上海籍的新聞人吳小慶和陳駿一時也「身價上漲」,ABC廣播公司還特意向他們的老闆特價購買像帶……
北京時間昨晚10時,納蘇醫療中心宣布:桑蘭的手術非常成功,她已經可以坐起來進食了!
「桑蘭還能不能站起來?」
盡管人們並沒有得到直截了當的肯定答復,但桑蘭演繹的悲壯的故事中交織著無數良好的祝願,這一點,是肯定的。

『玖』 誰有關於名人戰勝厄運的三個事例啊。字不要太多。謝謝謝謝 我作業要用啊。

桑蘭: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國紐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的體操賽場。只是一次賽前訓練,只是一次偶然,桑蘭的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為「著名」。讓桑蘭「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遠燦爛的微笑。17歲的花季,即使受傷的花朵依然美麗。

桑蘭的傷勢異常嚴重:第五-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美國的送護人員十分盡職:從長島拿騷縣醫療中心,到紐約市區最著名的蒙賽耐康復中心,醫療專家們拿出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葯品。世人對桑蘭極為關切:當地聞知此事的美國有關官員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地前去探視,鮮花堆滿了桑蘭的病房;中國體操協會委託的監護人謝曉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蘭最痛苦的時候緊握住她的手;祖國人民更傾注了無盡的親情和關愛,十二億份遙遠的祝福飛越大洋彼岸……但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桑蘭:從她蘇醒過來以後,她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17歲的純真的讓人慨嘆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十個月後,傷情基本穩定的桑蘭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這是一個更為漫長而艱苦的歷程。

桑蘭挺住了。她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與送護人員積極配合,由截癱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壓瘡、脊柱側變等並發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體位性低血壓已經緩解,名個關節保持著良好的活動度,肌肉力量開始恢復,輪椅已能自己搖出很遠;桑蘭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可以獨立進食、洗臉、刷牙、洗澡,正在學習英語,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完成從輪椅到床的轉換……。

當然,實際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體操運動員,甚至她也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是一個19歲的永遠微笑的姑娘,是一個與常人一樣對新生活充滿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現在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數學、語文、英語……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著人類文化知識的灌溉;她有著人天性中的善良,將社會各界贈給她的價值百萬元的各種康復器械和殘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轉贈給北京博愛醫院和更需要、更困難的殘疾患者;她是人道主義的慈善大使,以殘疾之軀奔波於祖國各地,在上海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在深圳與施瓦辛格先生一起為智殘兒童募捐,她的事跡感染著人們,一個服刑人員給她來信,一位不務正業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熱情回信和接待……。

19歲的桑蘭,人生的美麗畫卷剛剛展開。她曾經跌倒過,她正在站起來。

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問過:永遠有多遠?19歲的桑蘭用她的人生經歷如此回答: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貝多芬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樂名城維也納,一個歷史性的偉大時刻,銘刻在音樂藝術的輝煌史冊上。在這座講究禮儀的藝術之城,就是皇族駕臨,人們也不過行三次鼓掌禮,而在這個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許這個掌聲會有十次、二十次…
這是一個何等恢宏壯偉的場面!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時刻!在這里,一部不朽的音樂傑作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樂壇上。
羅曼•羅蘭用激動的筆觸寫道:「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 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
是的,當人們從這震撼寰宇的音響中蘇醒過來,當人們從這歡樂之聲的轟鳴中站立起來,片刻沉默之後的暴發,竟壯觀得使皇族駕臨的威重禮儀暗然失色。人們狂熱地歡呼鼓掌,涕淚交流地湧上舞台,向這位為人類鑄造出如此驚人的藝術傑作的大師奔去…
但是,有誰想像得到,這位偉大作品的作者 ——
這位在音樂世界中創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貝多芬,此刻卻背向狂熱的觀眾毫無所聞。當女低音歌唱家翁格爾拉著他的手轉過身時,他不是聽到,而是「看到」了聽眾強烈爆發的熱情。雙耳失聰的作曲家激動得當場暈倒了…從這個驚心動魄的首演之夜開始,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向著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擴展著、延續著,以至於許多音樂藝術家竟然也急不擇詞地對這部巨作加以熱情的贊美。
舒曼說:「我從來沒有象對這首交響曲那樣入了迷。」

巴雷尼
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華羅庚
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愛迪生
1914年12月深夜,愛迪生的製造設備被一場大火嚴重毀壞,他損失了約100萬美元和絕大部分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工作記錄。第二天早晨,他在埋葬著他多年勞動成果的灰燼旁散步。這位發明家說:「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我們的錯誤全部燒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愛迪生的成就實在令人佩服,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面對挫折的勇氣。人生旅途,難免會有困難、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擊。面對這些,你可以傷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喪失面對它的勇氣,要有勇氣戰勝自己。

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拾』 誰是在跳馬中受傷又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的女體操運動員

被稱謂「跳馬王」的男運動員 樓雲

1981年 在日本舉行的「中部日本杯」國際體操邀請賽中,獲自由體操和跳馬兩項冠軍
1981年 在東京都國際體操邀請賽中,獲自由體操和跳馬兩項冠軍
1982年 第9屆亞運會跳馬冠軍
1983年 第1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跳馬冠軍
1983年 第2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和個人雙杠冠軍
1984年 第23屆奧運會體操跳馬金牌、團體亞軍、自由體操銀牌和單杠第四名
1986年 第10屆亞運會體操跳馬金牌
1987年 第24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自由體操和跳馬兩項冠軍
1988年 第24屆奧運會體操跳馬冠軍
有「跳馬王」的美譽 現退役從商

也有人稱桑蘭為中國的「跳馬王」~~~樓主找的大概就是她吧~~~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http://www.qianlong.com/ 2004-07-22 10:47:45

曾獲榮譽:
1995年獲全國城市運動會全能冠軍,跳馬冠軍,自由體操亞軍;
1995年全國冠軍賽跳馬冠軍;
1996年全國錦標賽跳馬亞軍;
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跳馬冠軍,全國錦標賽跳馬亞軍;
1998年全國冠軍賽跳馬第二。

現在加盟星空衛視主持《桑蘭2008》節目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