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游說家
1. 急需幾個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的事例.
都是蘇秦的事例:勸齊愍王伐宋 蘇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齊的意圖,獻計於昭王道:「我們雖然收回了被齊占的土地。然而當年亡國之恨不可以不報。如果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我們即可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滅齊。我請求到齊國說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 秦國一向與宋國交好,齊伐宋就必須與秦絕交、恰好秦派人到齊國商議共同稱帝的事,蘇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並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那麼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當然是愛齊了!」「兩帝並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蘇秦接著勸齊王道:「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稱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所以,我主張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 齊王聽從蘇秦建議,聯合趙國在阿地會盟,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系惡化。蘇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西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賢名震於諸侯,且可得到實際的利益,使齊雄踞東方,成為中原諸侯之長。」 齊於是攻宋。燕為了取得齊的信任,派兵協助齊國。宋在聯軍攻擊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 合縱攻強秦 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秦關系惡化,再加上齊攻宋國,秦王非常震怒。蘇秦勸齊王先採取軍事行動,以打擊遏制秦勢力的發展。同時也想使齊的力量進一步被消耗。 齊王對燕懷有顧慮。蘇秦為燕辯解說:「燕國國小力弱,一向依附於強齊,而齊之所以能號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這種友好關系是燕國人心所向,怎麼會對齊有異心?」齊王釋然。於是,蘇秦出使,為齊王合縱攻秦而奔走。 蘇秦分別游說韓趙魏燕四國國君,各自出軍兵糧草,以攻秦國,推選趙國宰相奉陽君為合縱長,而齊國實際上卻是合縱的真正組織者和指揮者。齊國名義上合縱攻秦,其實不過是借齊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齊好再次攻宋。蘇秦極力主張強攻秦國,然而齊既不賣力,趙韓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讓而逡巡不進。因此聯軍始終未與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盡管如此,齊勞師襲遠,仍然大損國力。 合縱反攻齊 齊王發動攻秦的同時,展開了對宋的第二次進攻。這實際上使其他四國聯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既無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馬上撤兵回國。於是各國對齊都暗懷不滿。本來蘇秦此時南下,明著合縱攻秦,暗中卻在積極為燕聯系反齊的同盟軍。蘇秦見各國離心,便暗中勸在魏國的孟嘗君:「昔日您在齊國時,為齊立下蓋世之功,而齊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離鄉,遠來歸魏。今又棄信義於不顧,玩弄聯軍各國。燕軍有攻齊意,趙國也早對齊懷恨,如果聯合起來東擊齊國,則中原勢大,魏和先生您也定會名動天下。」孟嘗君答應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又勸說齊王同秦求和:「魏趙距秦近而齊地距秦遠,如果我們五國合縱不能擊敗秦,魏趙為了保存國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國家聯合,定會連橫來攻打齊。望大王早作準備,先與秦談和,以免形勢被動。」齊王以為蘇秦說的很有道理,便搶先與秦做出友好的表示,並打算用親秦的韓聶做宰相。 趙國奉陽君正忙於合縱攻秦,見齊王未商量就先與秦交好,大為惱怒,便聯合魏燕要對正忙於攻宋的齊國開戰。齊王慌忙從宋撤軍,並答應送給奉陽君土地,奉陽君才停止了攻齊的行動。
2. 戰國時期那個游說家叫什麼名字,他曾經落魄,出門在外多年,回到家裡被家裡人都瞧不起,然後他發奮學習口
蘇秦,主張合縱。
跟隨鬼穀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回。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答游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3. 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有名的游說家
蘇秦,張儀,外交戰略家,游說家。張儀連橫家,主張秦國分解六國聯盟而遠交近攻...蘇秦縱橫家,主張六國聯合抗秦
4. 古代的游說家
蘇秦,張儀,晏殊
5. 中國古代的游說家自稱什麼
縱橫家
縱橫即合縱連橫,創始人為鬼穀子,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毛遂、孫臏、龐涓、酈(lì)食(yī)其(jī)、蒯通。
縱橫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後因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縱橫家」。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設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理論主要為縱橫,或合眾弱以攻一強,此為縱;或事一強以攻諸弱,此為橫。前者主要以連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為陽謀多陰謀少;後者主要以破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為陰謀多而陽謀少。縱橫家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的技巧,他們注重揣摩游說對象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段,或拉攏或分化,事無定主,說無定辭,一切從現實的政治要求出發。首先要對現實有最明確的認識,確定連橫的對象,然後知其諸侯為人而定說辭,及游說之法,或抑或揚,或抑揚相合,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諸法只要對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說過程中,當先觀其反應,見機行事,察其對己之關系,是同是非,若同則繼續,若非則當補遺誤,而後以飛箝之術或以利誘,或以害說,探其實情,此為游說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後再以揣摩之術深察其內心,看其同異,而後快速正確以權謀之術決斷。
說客
中國歷史上出過許多著名的說客,如子貢、蘇秦、張儀、陳軫、范雎、魯仲連、酈食其、陸賈之流,他們口若懸河,辯才無礙,憑一根「三寸不爛之舌」,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的游說故事。其屢試不爽的兩大利器,即為利誘和恐嚇。
6. 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游說家
游說家基本就是縱橫家了,代表人物就是蘇秦張儀,廣義來說的話可以包含幾乎所有百家的代表人物,包括儒家孔孟,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等等
7.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游說家
觸龍
8. 三國四大游說家是誰 三國時期誰的游說能力最強
沒有聽說過四大游說家的說法,我就歸納一下吧。
李肅,說服呂布殺死丁原來投奔董卓
王允,施展連環計,游說呂布刺殺董卓
諸葛亮,說服孫權跟劉備聯盟,引出赤壁之戰
蔣干,游說周瑜歸降曹操,結果反而被施展反間計,失敗
張松,游說曹操跟劉璋結盟,失敗。然後游說劉備入主西川
李恢,游說馬超投降劉備
鄧芝,游說東吳跟蜀漢結盟
總體來看,諸葛亮游說能力最強,王允應該可以排在第二。
望採納。
9. 請問有哪些關於縱橫家游說的經典影視作品或者書籍
<戰國策>這本就不用多介紹了
還有李白趙蕤的老師所著的<反經> 亦值得一觀
10. 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有名的游說家
縱橫家鼻祖乃鬼穀子,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著《鬼穀子》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
鬼穀子授蘇、張、孫、龐四大弟子,皆戰國時風雲人物。習鬼谷縱橫術者甚多,著名者十餘人,如蘇秦、張儀、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毛遂、麗食其、蒯通等...
合縱連橫家第十名:甘羅
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死去的時候,甘羅才十二歲,奉事秦國丞相文信侯呂不韋。
甘羅年僅十二,卻能洞察時局,利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了丞相呂不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趙國五個城池。甘羅少年有為,十二歲成為秦國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外,也與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關。誠如贊論所說:「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司馬遷在當時即注意到這個問題,可謂難能可貴。
成就指數:5
攪局指數:1
綜合評定:3
合縱連橫家第九名:毛遂
毛遂,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准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一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共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
成就指數:6
攪局指數:2
綜合評定:4
合縱連橫家第八名:晏嬰
晏嬰,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維邑(今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齊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卿。先侍奉靈公3年,竭力建樹新政,繼之輔佐庄公,很受重用。後因諫陰伐晉,庄公不聽,遂辭官耕於海濱。及庄公被殺,景公即位,又被起用,長任相國。他為國為民,直言敢諫。一年夏,齊國陰雨成災,百姓牆倒屋塌,缺吃少穿,景公卻充耳不聞,日夜酗酒。他再三請求發粟賑濟,景公不允。他氣憤難平,往見景公,曰「國家重災,百姓飢寒,君不體恤,卻戀酒色。嬰身為相國,實感罪深。」言畢叩頭辭職而去。景公愧悔,乘車追至其家,見其存粟已盡給百姓,深為感動,遂立即賑災,並請他復職。他性機敏,善辭令,屬盡職守。一次出使楚國,楚靈王欲加侮辱.因他身材矮小,就在大門旁另闢小門「迎接」。他拒不進入,並說:「出使狗國,方入狗門,今臣出使楚國,不應從此門入。迎賓者只好請其從大門而入。見靈王,王口出不遜,他仄然鄧以批駁。靈王討得沒趣,又設筵「招待」他。酒興正濃時,有小吏兩名縛一人來。靈王動問原由,小吏稟告:系齊國人,犯盜竊罪。王故意譏諷道:「原來齊人愛偷盜!」他立即起座,正色對曰:「吾聞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其枝葉相似而果味截然不同,系水土不一所致。齊人在國內不為盜,至楚國則變為盜,豈非楚之水使其然乎!」王再次碰壁,只好自己解嘲。力行廉潔。晏嬰身為三朝宰相,竟始終過著清貧生活,穿粗衣,吃粗糧,居陋室,騎劣馬,景公給他新房,他拒絕搬遷,給他金銀裘皮、好車好馬,他堅辭不受,景公見他的妻子又老又丑,把女兒賜給他,晏嬰更是婉言謝絕。晏子拒賜成為千古美談。也許正是這樣高尚的品格,才使後來的司馬遷發出這樣的感慨:「假如晏子還活著,我就是為他執鞭架馬,也是心嚮往之啊!」
成就指數:9
攪局指數:1
綜合評定:5
合縱連橫家第七名:陳軫
陳軫,戰國時縱橫家。他與張儀同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常常爭寵。後爭不過張而事楚。
秦國在一次戰爭中打敗了韓國,於濁澤俘虜了韓國的兩個將領。韓臣公仲向韓王獻計,用韓國的一座名城和一些兵器為議和條件,讓秦國向南出兵攻打楚國。楚國處在秦、韓軍隊聯合進攻的情況下。楚國謀臣陳軫向楚王獻緩兵之計,即告示全國,調兵遣將,揚言去救韓;並派遣使者,攜帶很重的禮品獻給韓國,阻止秦、韓合兵。韓王果然中計,聽信楚國救援韓國的假言,派人與秦國斷交。秦、韓大戰,楚國坐山觀虎鬥。韓國大敗。陳軫的緩兵之計運用成功。
後來仍然得不到楚國重用,被派出使秦國。陳軫路過魏國時,想要看望犀首。犀首推辭不見。陳軫說:「我是為要事而來,你不見我,我就要離開這里了,不能等到其它日子。」犀首便會見了陳軫。陳軫問:「你怎麼喜歡飲起酒來了呢?」犀首答說:「沒有事啊。」陳軫說:「請讓我使你的事情多起來,行嗎?」犀乎問道:「怎麼辦呢?」陳軫說:「魏相田需邀約各國諸侯合縱聯盟結好,楚王持懷疑態度而不相信他。你去對魏王說:『我與燕、趙兩國的國君有舊交,他們多次派人來對我說「你閑著沒事怎麼不來見見面」,我希望到他們那裡去拜見一下。』魏王即使同意你,你也不必多要車輛,只需把三十輛車子擺在庭院內,公開說要到燕、趙兩國去。」燕、趙兩國的在魏國作客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忙飛車稟告各自的國君,兩國都派人到魏迎接犀首。楚王聞知此事大怒,說:「魏相田需來與我結約,而他們的犀首卻前往燕、趙兩國,這分明是欺騙我啊!」楚王憤怒之下,不理會田需的建議,齊王聽說犀首去北方,也派人把國事託付給他。犀首於是啟程,燕、趙、齊三國的相國事務都歸犀首決定。
成就指數:3
攪局指數:7.5
綜合評定:5
合縱連橫家第六名:樂毅
樂毅,戰國名將,魏將樂羊之後,賢而好兵。沙丘之亂,離趙至魏。聞燕昭王立志報齊之仇而廣延天下賢士,由魏至燕,任亞卿。樂毅約趙、楚、魏等國共伐齊,於燕昭王二十八年(前 284),率五國之師伐齊,大破齊軍。樂毅遣還諸國軍隊,獨率燕軍乘勝深入,攻下齊都臨淄,封於昌國,號昌國君。除莒、即墨外,齊七十餘城先後被樂毅攻下。於整軍經武的同時,還在齊地採取了一些收攏人心的政治措施。燕昭王死,惠王與樂毅有舊隙,齊將田單乘機施反間計。燕惠王誤使騎劫代將而召還樂毅,樂毅畏誅,西奔趙,封於觀津,號望諸君。樂毅去後,燕破軍亡將,齊乘勢復國。惠王悔懼,謝於樂毅,樂毅則報書於燕惠王以自明心志。燕復封樂毅子樂閑為昌國君,樂毅則兼為燕、趙出力,兩國皆任之為客卿,後卒於趙。
成就指數:9.5
攪局指數:4
綜合評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