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家著名
『壹』 當今世界著名的有機化學家有哪些
給你查了一下諾貝爾化學獎從1990年算起的,這個算是世界范圍內都出名的化學家,國內的各個大學的化學專業老師的側重方向不同,所以不好判斷。
1990-美國科學家科里因創立關於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1991-瑞士科學家恩斯特因對核磁共振光譜高分辯方法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獲諾貝爾化學獎。
1992-美國科學家馬庫斯因對化學系統中的電子轉移反應理論作出貢獻獲諾貝爾化學獎。
1993-美國科學家穆利斯因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法,在遺傳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加拿大籍英裔科學家史密斯因開創「寡聚核甙酸基定點誘變」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4-美國科學家歐拉因在碳氫化合物即烴類研究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5-德國科學家克魯岑、莫利納和美國科學家羅蘭因闡述了對臭氧層產生影響的化學機理,證明了人造化學物質對臭氧層構成破壞作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6-美國科學家柯爾,英國科學家克羅托因,美國科學家斯莫利因發現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稱布基球)C60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7-美國科學家博耶,英國科學家沃克爾,丹麥科學家斯科因發現人體細胞內負責儲藏轉移能量的離子傳輸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8-奧地利科學家科恩,英國科學家波普因提出密度泛函理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9-美籍埃及科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將毫微微秒光譜學應用於化學反應的轉變狀態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0-美國科學家黑格、麥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秀樹因發現能夠導電的塑料有功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1-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萊斯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2-美國科學家約翰-B-芬恩和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因在生物高分子大規模光譜測定分析中發展了軟解吸附作用電離方法;瑞士科學家庫特-烏特里希因核電磁共振光譜法確定了溶劑的生物高分子三維結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3年 彼得·阿格雷、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國】因在細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開創性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4年 阿龍-西查諾瓦、阿弗拉姆-赫爾什科【以色列】、伊爾溫-羅斯【美國】三人因在蛋白質控制系統方面的重大發現而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2005年 伊夫·肖萬【法國】、羅伯特·格拉布【美國】、理查德·施羅克【美國】,因在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方面的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6年,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因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2008年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科學家下村修他們三人因為在綠色熒光蛋白(GFP)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將各分得2008年度1/3的諾貝爾化學獎獎金。
2009年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10年美國化學家理查德·赫克、日本化學家根岸英一和鈴木章,因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貳』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化學家有哪些
侯德榜
(1890—1974)
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回開拓者。他於20年代答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叄』 著名的化學家
1.侯德榜
(1890—1974)
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他於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2.萊納斯·卡爾·鮑林
鮑林是著名的量子化學家,他在化學的多個領域都有過重大貢獻。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金(1954年化學獎, 1962年和平獎,他是唯一一個單獨兩次獲諾貝爾獎的人),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3.門捷列夫
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4.阿侖尼烏斯
阿侖尼烏斯是瑞典傑出的物理化學家,電離學說的創立者,也是物理化學創始人之一。
5.黃鳴龍
鳴龍(1898年07月03日——1979年07月01日)有機化學家。江蘇揚州人。1917年畢業於江蘇省揚州中學,1918年畢業於浙江醫院專科學校。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後,任浙江醫葯專科學校教授兼主任。1934年至1940年先後在德國符茲堡大學、德國先靈葯廠研究院、英國倫敦大學作訪問教授。1940年回國,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5年至1952年,先後任美國哈佛大學生訪問教授、默克葯廠研究員。1952年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化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委員、中國葯學會副理事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38年開始從事甾體化學的研究。首次發現甾體中的雙烯酮反應,用於生產女性激素。發現變質山道年的四個異構體在酸鹼中可以成圈轉變,由此推斷出山道年及四個變質山道年的相對構型。1945年在美國從事凱西納-華爾夫還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國際上稱之為黃鳴龍還原法。領導了用七步法合成可的松的研究,並協助工業部門投入了生產。領導研製了甲地孕酮等計劃生育葯物,為建立甾體葯物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關於甾體合成和甾體反應的研究,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表論文百餘篇。
有機化學史上迄今唯一一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反應:黃鳴龍還原反應!
『肆』 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化學家
最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其他化學家:約翰·道爾頓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皮埃爾·居里 瑪麗·居里
葛洪 盧嘉錫 侯德榜 黃鳴龍 張青蓮 .........還有很多,其實高中化學書每一章後面都有一些化學家的介紹。
『伍』 中國最有名的化學家是誰
1997年5月6日,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有機化學的先驅者之一,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汪猷教授不幸在上海逝世。 汪猷字君謀,1910年6月7日出生於杭州。從小受其父影響,喜愛自然科學。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就讀於應用化學,從此他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27年,他考入金陵大學工業化學系,1931年獲理學學士學位。由於成績優異,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到北平協和醫學院,在生物化學科作研究生後轉作研究人員,師從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吳憲,研究性激素的生物化學。1935年9月赴德國進了慕尼黑大學化學研究所,在諾貝爾獎獲得者H?Wieland指導下當研究生,從事不飽和膽酸和甾醇的合成研究。1937年冬,汪猷獲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1938年秋,他去海德堡威廉皇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員,在諾貝爾獎獲得者R?Kuhn指導下進行藏紅素化學的研究,合成了十四乙醯藏紅素。這是當時分子量最大的有機化合物。1939年春赴英英國倫敦密特瑟克斯醫學院考陶爾生化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員,從事雌性激素似物的研究。 汪猷於1939年8月回國。回國後他先在協和醫學院任講師、助教授,除講課外還從事甾族性激素的研究。自1942年4月到新中國解放前夕,他先後任上海丙康葯廠廠長,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兼上海醫學院有機化學教授。在此期間,他在當時極其艱苦、簡陋的條件下,克服種種困難,進行了抗生素葯物的研究。 新中國成立後,汪猷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後又調入有機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副所長、代理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由於國家對科學事業的重視,更激發了他對振興祖國科學事業的熱情,他的研究生涯進入了黃金時期。60年代開始,汪猷先後開展了生命基礎物質——蛋白質、核酸、多糖的研究以及有機催化、生物催化、石油發酵和單細胞蛋白生產,模擬酶化學,生物合成等研究。 1965年9月,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它是第一個全合成的、與天然產物性質完全相同的、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這是汪猷和王應睞、邢其毅等負責領導組織的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單位許多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自1968年開始至1981年完成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酸的全合成是繼胰島素全合成以後我國生物化學及有機化學研究史上又一項嶄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汪猷也參加並參與領導了此項科研。這項研究使我國在生命基礎物質的研究上步入了新的階段,且為國家培養了一支從事核酸化學和核酸生物化學的研究隊伍,為我國的基因工程、核酸的工業生產、核苷酸抗癌葯物的研究與生產奠定了基礎。自1978年開始,汪猷參加和直接指導了對天花粉有效成分天花蛋白的一級結構的測定,並與協作單位共同完成了二級結構與空間結構的初步測定。這是完全由我國有機化學家和物理化學家完成分離、提純並測定一級及空間結構的第一個蛋白質。 汪猷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站在有機化學發展的前沿,在生命基礎物質的研究及其他天然產物化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是馳名中外的科學家。他於1955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1984年當選法國科學院外國院士。他曾任中國化學學會副理事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陸』 化學家最著名的有哪些
最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1] 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鍩(Nobelium)以諾貝爾命名
『柒』 世界著名化學家
居里夫人,還有好多
『捌』 中國著名化學家
李遠哲,盧嘉錫,侯德榜,黃鳴龍,張青蓮,唐敖慶,江元生,邢其毅,傅鷹,曾昭掄,庄長恭 ……
『玖』 世界著名化學家的實驗
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水銀)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達十二天之久,結果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錫研究了剩餘的那部分空氣,發現這部分空氣既不能供給人類及動物呼吸來維持人類及動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燒。這種氣體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氮氣。
拉瓦錫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現已證明是氧化汞)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經過強熱後,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原來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他把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約五分之四體積的氣體里去,結果得到的氣體同空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完全一樣。通過這些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所組成的這一結論。
『拾』 化學家中國近代比較出名的化學家有哪
徐光憲 中國
科學
院
研究領域:稀土量子化學和稀土化合物結構規律性的研究
帥志剛 北京大學化學系
研究領域:理論化學、有機功能材料理論計算與模擬周其鳳 中國科學院
研究領域: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結構與性質等。
黃春輝 中國科學院
研究領域:稀土分離化學、配位化學和分子基功能膜材料
趙玉芬 國際科學院
研究領域:生命有機磷化學、生物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生命起源
鄭蘭蓀 廈門大學納米科技中心
研究領域:主要從事原子團簇科學研究。運用激光濺射、交叉離子-分子束、離子選擇囚禁等技術,設計了獨特的激光濺射團簇離子源,研製了多台激光產生原子團簇合成裝置,發現了一系列新型團簇,研究了它們的特性和規律。
游效曾 中國科學院
研究領域: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和晶體結構。分子基光電功能材料。配合物的成鍵和波譜理論研究。
黎樂民 北京大學化學系
研究領域:密度泛函理論及相關計算方法,大體系的理論計算方法,含重元素化合物的理論研究:相對論效應的化學效果,鑭系化合物的電子結構與穩定。
曹楚南 浙江大學趙東元 復旦大學
研究領域:從事介孔材料合成、結構和機理的物理化學及其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