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動畫片
⑴ 有名的中國動畫片
1.海爾兄弟
2.雪孩子
3.舒克和貝塔
4.哪吒鬧海本片於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 (嚴定憲、金復載),1983年獲菲律 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獲法國第七屆布爾波拉斯文化俱樂部青年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委獎、 寬銀幕長動畫片獎
5.藍貓系列藍貓淘氣3000問雲決
⑵ 中國最好的動畫片
秦時明月
動畫版《秦時明月》劇照《秦時明月》是中國首部賀歲動漫系列劇,於2007年春節期間在全國各地同步播映。作為中國第一部大型武俠CG/3D(電腦三維動畫)賀歲動漫系列劇,《秦時明月》融武俠、奇幻、歷史於一體,引領觀眾親歷兩千年前風起雲涌、瑰麗多姿的古中國世界,在濃郁的「中國風」中注入了鮮明的時代感。共有六部,及特別篇(Special OVA)、電影版等。
動畫簡介
英文名:QinsMoon
序章
第一部《百步飛劍》,共10集,每集23分鍾左右,2007年春節檔播出,已完結。百步飛劍已在中國第一本原創漫畫周刊《知音漫客》開始連載漫畫版,每月兩集(銳周刊和燃周刊)。
第二部《夜盡天明》,共18集,每集22分鍾左右,2008年7月17日首播,DVD同步發售。 已完結。
第三部《諸子百家》,共34集(在充分考量製作時間及劇情完整性的基礎上,為了最大程度展現第三部的主線、支線劇情,保證新角色的完整演繹,製作組再次做出延長片長的決定,製作組全員加班加點完成了4集動畫製作,至此,《秦時明月第三部諸子百家》片長最終定為34集,比原定26集的片長增加了8集).每集22分鍾左右。已有預告和樣片,以及武器介紹片,正片已順利通過審片,播出指日可待。
第四部《萬里長城》。
第五部《焚書坑儒》。
第六部《始皇之死》。
第七部《亡秦必楚》。
另外,製作方已經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達成合作意向,電影版正摩拳擦掌,呼之欲出。
總投資預計超過1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完成並播出第一部《百步飛劍》和第二部《夜盡天明》,其餘劇集也將相繼推出。
《秦時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到西楚霸王項羽攻陷咸陽這段英雄輩出的歷史時期,是一部以武俠為主題的全民型動漫,伴隨著古靈精怪卻又年少輕狂的主角荊天明去冒險,觀眾會切身體會到其成長的心靈歷程;此外,豪俠劍客如蓋聶、高漸離;神秘隱士如墨家、鬼谷門的眾多高手;縱橫捭闔的秦始皇嬴政、少年項少羽,這些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在出場時有了更具時代感的表現,豐富的人性化場景能夠吸引觀眾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在劇中找到萌點。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動漫以一種別樣的方式詮釋了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對現代中國產生深遠影響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紛紛登場,在縱橫交錯的大時代里演繹了中華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偉大輝煌的時代里,建長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也將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俠隱仗劍遊走江湖,於時代變革的亂世之中經歷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滄桑變幻、悲喜輪回,最終成為了終結這個時代、開創新紀元的決定性力量,也堪稱是一段浪漫輝煌的中國式武俠傳奇。
國產動畫能看的就只有這個了T T像喜羊羊與灰太狼這種雖然熱播不過我覺得都很幼稚啊= =
⑶ 國內有哪些優秀的動漫
我覺得國內優秀的動漫是《秦時明月》、《鎮魂街》、《那年那兔那些事》。許多人可能看過很多日本動畫和美國動畫,但他們可能不關心中國的國產動畫,因為幾年前中國曾經在中國生產過很多劣質動畫,這讓觀眾對中國動畫的印象直線下降。然而,在過去的兩年裡,中國動漫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優秀的動畫也相繼出現。今天我將看一些中國動畫產業中更優秀的作品。
《那年那兔那些事》:這是一部絕對強有力的動畫,永遠不要忘記對它的繪畫風格和人物感到氣餒。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這些字元有它們的意義。它們是罕見的電影和電視作品,講述歷史,宣揚愛國主義思想而不打擾人們。劇中的許多情節經常讓觀眾淚流滿面,讓每個人都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他也是國防部催更的唯一一部更有趣、更值得一看的動畫。所以我覺得國內優秀的動漫是《秦時明月》、《鎮魂街》、《那年那兔那些事》。
⑷ 你認為國產排名前十的動畫片有哪些
國產動畫片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小編認為第一名當然是《哪吒》,《哪吒》票房新紀錄#已超過43.1億,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最高動畫電影,恭喜哪吒,「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期待更多好國漫,弘揚中華文化。現在國產動畫沒有超越他的,所以小編認為他排在第一位。
第8位《秦時明月》
中國第一部大型武俠CG/3D(電腦三維動畫)動漫連續劇,啟發來源於溫世仁原著小說,於2007年春節期間在全國各地首映。時代背景從始皇兼並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帝國開始,到咸陽被楚軍攻陷結束,時間跨度30年(包括回憶),講述一個體內流淌英雄之血的少年——荊天明,最終成長為蓋世英雄,憑一己之力改變歷史進程的熱血勵志故事。該劇融武俠、奇幻、歷史於一體,引領觀眾親歷兩千年前風起雲涌、瑰麗多姿的古中國世界,在濃郁的「中國風」中注入鮮明的時代感。
第9位《俠嵐》
《俠嵐》,是由北京若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製作,集熱血、勵志、神話題材、具備國際水準的3D技術於一身,並融入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大型三維動畫連續劇。
第10位《魁拔》
動畫片《魁拔》,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導演為王川,青青樹動畫8人編劇團隊,歷時2年,籌備100萬余字,中國最嚴謹的玄幻動畫之一。這是小編認為的10部國產動畫。
⑸ 中國經典動畫片20部是什麼
《大鬧天宮》 《神筆馬良》 《哪吒鬧海》 《孫悟空》 《西遊記》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小糊塗神》 《小貝流浪記》 《梁山伯與祝英台》 《寶蓮燈》 《隋唐英雄傳》 《神探威威貓》 《馬丁的早晨》 《小兵張嘎》 《哪吒傳奇》 《白鴿島》 《小和尚》 《我為歌狂》 《小蝌蚪找媽媽》 《草原英雄小姐妹》 《人參娃娃》 《牧笛》 水墨動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邋遢大王》 《金色的海螺》三個和尚《三個和尚》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0年攝制。 《雪孩子》 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0年攝制。 《九色鹿》 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 《天書奇譚》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攝制。 《鷸蚌相爭》 水墨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攝制 《三十六個字》 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4年攝制。 《金猴降妖》 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中1984-1985年攝制。 《女媧補天》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5年攝制。 《草人》 剪紙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5年攝制。 《超級肥皂》 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6年攝制。 《葫蘆兄弟》 剪紙片(共十三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6-1987年攝制。 《山水情》 水墨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8年攝制。 《螳螂捕蟬》 剪紙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8年攝制。 《大鬧畫室》 動畫片(無聲,黑白)。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年攝制。 《鐵扇公主》 動畫片(黑白)。新華聯合影業公司1941年攝制。 《豬八戒吃西瓜》 剪紙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8年攝制。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動畫片。上海電影製片廠1956年攝制。 《漁童》 剪紙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一幅僮錦》 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當然還有更早期的,甚至於有些大家不熟知的,我也是覺得相當不錯。《鏡花緣》《人參娃娃》《山水情》等等 希望您能滿意。。。。
⑹ 中國最有名的動畫片是什麼
《中國動畫》排行榜前十名入選名單 1、《哪吒傳奇》——哪吒2、《西遊記》——孫悟空3、《天上掉下個豬八戒》——豬八戒 4、《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藍皮鼠大臉貓》——藍皮鼠、大臉貓6、《圍棋少年》——江流兒7、《三毛流浪記》——三毛8、《藍貓淘氣3000問》——藍貓9、《黑貓警長》——黑貓警長10、《大耳朵圖圖》——圖圖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8:03 新浪娛樂
⑺ 中國動畫有哪些
國產動畫
★ 20世紀40年代: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
★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
回眸中國動畫八十年
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這也證明中國動畫是有實力的,有適合它發展的藝術規律。對中國動畫發展脈絡有一個了解,對今天的動畫創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從中借鑒吸收優良傳統,又可發現總結中國動畫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的發展道路。
一、艱難的創始期
談到中國動畫,不能不提及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他們可謂中國動畫片的鼻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他們於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緊接著在1930年又攝制出《紙人搗亂記》。此後,萬氏兄弟便不辭勞苦、堅持不懈地致力於中國動畫的創作。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萬氏兄弟拍攝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錢》、《航空救國》、《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國貨的《國貨年》、《漏洞》,以及一些兒童寓言片《鼠與蛙》、《飛來禍》、《龜兔賽跑》等20餘部黑白動畫短片。直至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被迫中斷了動畫創作。而以錢家駿為中心的當時的一批動畫人也繪制了以抗日為內容的動畫短片《農家樂》,隨後又繪制兩部短片。中國動畫片在創作初期就時刻與時代氣息緊密相聯。同時最早一批的動畫人也顯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風格的探尋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動畫片開始了它更為廣闊的發展。早在1947年,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創作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的艱難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為新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中國的動畫片在此後的發展中便自覺開始了民族風格的道路的探尋,這是時代和世界環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特偉任廠長,此時中國動畫人已發展到兩百多人。有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為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建國初期是中國動畫片蹣跚學步的時期,中國動畫人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動畫技術和藝術,主要是蘇聯和南斯拉夫,在動畫技藝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在動畫的風格上不免受到這些國家動畫的影響,如《小貓釣魚》(1952)、《小梅的夢》(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蘇聯動畫的影子。特別是1956年《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上獲獎,令人沮喪的是與會者以為這部影片是蘇聯的影片。這個誤會使中國動畫人深刻意識到:「對他國動畫亦步亦趨的模仿是不會利於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 只能導致中國動畫的消減。「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 其實中國早期的動畫電影也有這個傾向,萬氏兄弟的《紙人搗亂記》便是模仿美國的動畫製作,追求的是逗樂搞笑,僅是一部簡單的噱頭鬧劇而已。事實上這也是動畫娛樂本性體現,影片給人們以娛樂消遣,才會有觀眾,才會有市場。同時它在人物的造型設計上仍具有民族特點。
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營養,為己所用,力求表現出中國獨有的風格,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動畫片《驕傲的將軍》當中,民族特色十足,將軍的臉譜化便借鑒了京戲人物造型,在動作的設計上也採取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民樂,在將軍彷徨無助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響起,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烘雲托月的效果。這部僅30分鍾的動畫片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同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家們積極地致力於新的動畫藝術手法的探索和動畫技藝的提高。在發展中國動畫的一大片種木偶動畫時,著名的木偶片導演靳夕、錢遠達,曾在20世紀50年代遠赴捷克學習,師從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節動人。後來,靳夕拍攝的《誰唱的最好》在技術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受到了局限。當時的文藝政策較為教條,由於過分強調了「政治掛帥」、「革命傳統」、「主題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進一步發展。錢家駿在1957年導演的《拔蘿卜》和1958年導演的《古博士的新發現》就注意開掘動畫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國動畫人研製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中國動畫增添一個新品種且富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接著又拍攝了剪紙片《漁童》(1959)、《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也使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到了20世紀80年代,剪紙片技術日益成熟,在此基礎上,美影廠又研製成功剪紙「拉毛」新工藝,拍出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該片榮獲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和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獲得好評,在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兒童片一等獎和國內文化部1985年度優秀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這一片種在國際國內都得到認可,且受到廣大觀眾歡迎。此外,在1960年又攝制了折紙片《聰明的鴨子》,情趣盎然,活潑生動。同一時期又發明創造了水墨動畫片,可謂是最具中國風格的動畫片,它將中國的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使中國特有的筆墨情趣完美地再現於銀幕,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震驚了整個世界影壇。《小蝌蚪找媽媽》(1960)、《牧笛》(1964)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作。富於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動畫藝術也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
此時的動畫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國動畫的一個高潮。也是民族風格成熟的階段。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描述了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使這一形象躍然銀幕,化無形為有形,「挖掘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國外評論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的美術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是動畫片的真正傑作。」
中國動畫片所達到的藝術水準不僅得到國際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深入到世界民眾當中去。中國動畫片因為它獨到的民族特色而獨立於世界動畫之林,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動畫片在海內外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可是由於「文革」的影響,中國的動畫事業受到了阻礙,發展緩慢。「文革」結束後,百花開放,我國的動畫事業也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中國的動畫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動畫創作當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風格」的道路,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進行新的開拓,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由於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中國的動畫業也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續。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在發展民族風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嘗試。動畫片《雪孩子》畫面優美富有詩意;《南郭先生》表現了漢代的藝術風格、格調古雅;《火童》結合了裝飾性造型和民族藝術特點。同一時期的影片中,還有《兩只小孔雀》、《畫廊一夜》、《狐狸打獵人》、《好貓咪咪》、《愚人買鞋》、《黑公雞》、《小鴨呷呷》、《人參果》、《淘氣的金絲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書奇譚》、《兔送信》、《三十六個字》等也延續這一創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動畫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將孫悟空搬上了動畫銀幕,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孫悟空形象;在表現手法上通過將傳統的民族風格和抽象繪畫的手法和現代音樂融合,探索民族藝術的新發展。動畫片《夾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畫的古樸風格。剪紙片《草人》模擬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形式。此外,《女媧補天》,《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等,也都富於民族風情。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新發展
在動畫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於世界動畫發展出現緩慢趨勢。在美日動畫的沖擊下,同時也由於缺乏市場化操作,動畫的回收相對較慢,中國動畫以往是純國家投資,私人不願投資,從而導致動畫者的流失和中國動畫業的發展緩慢。中國動畫要改變以往的操作方式。為重振國產動畫,美影廠歷時四年攝制了動畫片《寶蓮燈》,這是中國迄今投資最大的一部影院動畫長片,故事取材於中國的民間傳說,在畫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設計,音樂製作極為考究,同時現代高科技的運用也為影片增色不少,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馬可波羅回香都》、《哎喲,媽媽》等一批優良的動畫片誕生,給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動畫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綜觀中國動畫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動畫始終致力於一條本國特色的道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啟迪。同時又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動畫片的創作中秉承「寓教於樂」,使動畫片不致流於膚淺的純娛樂搞笑。中國動畫片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營建了一個動畫王國。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
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為題材,利用彩色寬銀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廣闊無垠的北國風光,與影片的內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成就銀質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電影
1960年,上海東湖電影院成為全國第一家立體電影院。這也是我國銀幕上第一次放映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我國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寶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影戲雜志》。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
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專門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
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中國譯制的第一部外國電影
1948年,為了消除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中國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與國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共同攝制了兒童故事片《風箏》,這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期,電影的樣式也日漸豐富。1935年,電通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影片清新活潑同時又辛辣尖銳的藝術風格在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
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
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⑻ 中國最老的動畫片有哪些
《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黑貓警長》、《雪孩子》、《小馬虎》、《三個和尚》、《天書奇譚》、《阿凡提的故事》、《看不見的朋友》、《葫蘆兄弟》、《邋遢大王歷險記》《小龍人》《小靈通》《舒克和貝塔》《封神榜》》《藍皮鼠和大臉貓》《皮皮魯和魯西西》《
小蛋殼奇遇記》《人參娃娃》
⑼ 中國有名的動漫
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
果寶特攻
虹貓藍兔系列
藍貓淘氣三千問……等等
西遊記
鐵甲勇士刑天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芭芭拉小魔仙
成龍歷險記
大耳朵圖圖
奇博少年
圍棋少年
洛洛歷險記
葫蘆兄弟
熊出沒,注意
黑貓警長
奇幻龍寶
摩爾庄園
秦時明月
開心超人
賽爾號
神廚小福貴
哈皮父子
小鯉魚歷險記
東方神娃
大英雄狄青
神鵰俠侶動畫版
馬蘭花
福五鼠
十二生肖
海爾兄弟
女媧補天(還是叫女媧造人來著)
大鬧天宮
小蝌蚪找媽媽
沒頭腦和不高興
舒克和貝塔
天眼神兔
雷速登閃電沖線
大角牛歷險記
天上掉下個豬八戒
Q版三國
俠嵐
魔角偵探
藍皮鼠和大臉貓
邋遢大王歷險記
奪寶幸運星
少年狄仁傑
我為歌狂
快樂星貓
神探威威貓
水漫金山(白蛇傳都寫爛了……)
小虎還鄉(這部不錯,治癒)
瑤玲啊瑤玲(女主漂亮)
哪吒鬧海
快樂東西
風雲決(很爛)
抗日小奇兵
梁家婦女(有愛)
寶貝女兒好媽媽
緹可
天書奇談
寶葫蘆的秘密
飲茶之功夫學園
小神仙和小仙女
⑽ 國內有哪些經典的動畫片
1:《鐵扇公主》
1942年9月,萬氏兄弟在上海新華聯合影業公司攝制完成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橫空出世。《鐵扇公主》讓中國動畫第一次走出中國,成為當時繼美國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後世界上第二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
2:《神筆馬良》
馬良的那一支筆,曾被多少小朋友羨慕,做夢也想擁有一支。如今,當年的小朋友卻再也尋不到童年的夢。 《神筆馬良》是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開山之作之一,在國際上屢獲大獎。
3:《豬八戒吃西瓜》
《豬八戒吃西瓜》中八戒和悟空的形象極具喜感。這是中國第一部剪紙影片。編劇包蕾,導演萬古蟾,攝影陳正鴻,1958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取材於我國古典小說《西遊記》。
4:《漁童》
本片的造型設計吸收了年畫的營養,花紋也很傳統。場景雖簡潔,細節卻很豐富。 《漁童》獲得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二等獎。
5:《小蝌蚪找媽媽》
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水墨動畫是世界動畫界的珍寶,《小蝌蚪找媽媽》就是代表作之一。本片取材於齊白石的魚蝦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術水準。
6:《人參娃娃》
《人參娃娃》很有中國特色,故事內容很傳統,講述了人參娃娃懲罰財主胡刮皮的小故事。人物造型是中國最傳統的剪紙,很逼真可愛,人物個性都很鮮明。
7:《大鬧天宮》
任何一個動畫人,都不會無視《大鬧天宮》在國內甚至國際動畫界的影響和地位。本片上集於1962年獲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8:《沒頭腦和不高興》
影片描繪了兩個有趣的小孩,一個叫「沒頭腦」,這小孩不管幹什麼事,總是丟三拉四的。另一個小孩叫「不高興」,他有一種怪脾氣,你要他東,他偏向西,一開口就是三個字「不高興」。
9:《金色的海螺》
影片像一首動人的抒情詩。它採用中國民間雕鏤刻剪的傳統工藝,使人物造型生動細膩。人物動作吸收了傳統戲曲的表演程式,並借鑒動畫、皮影、木偶戲的特長,摸索出一套剪紙影片的表現技法,使靜止的剪刻形象栩栩如生地在銀幕上活動起來。
10:《牧笛》
在《小蝌蚪找媽媽》問世的三年後,《牧笛》出世了。如果說前作是對水墨動畫的嘗試,那麼,《牧笛》就是一次升華:有山有水有雲、有花有鳥有人,整部作品就是中國水墨畫的大合集。
11:《孔雀公主》
彷彿是春風拂過原野,晨曦點亮山林,在國力復甦的同時,愛情為主題的動畫片終於姍姍來遲。它似草葉上一滴朝露,晶瑩美麗。此片取材於西雙版納地區的優美傳說,我們也可以把它視為中國版的「王子與公主」,故事講述了亂世之中的一對有情人的悲歡離合。
12:《半夜雞叫》
13:《哪吒鬧海》
戛納電影節上展映的第一部華語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從1926年的第一部中國動畫片《大鬧畫室》到《大鬧天宮》再到《哪吒鬧海》,最偉大的中國卡通都源於「鬧」,源於對權威和生活秩序的反抗。
14:《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這部影片是根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的。在藝術風格上,本片採用戲曲表演的「寫意」手法。影片沒有一句對白,只用佛教音樂素材創造出富有現代節奏感的樂曲。造型、動作、音樂、音響和諧統一。
15:《阿凡提的故事》
16:《曹沖稱象》
《曹沖稱象》是一部木偶片,故事取自《三國志》:曹沖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較可知。」太祖悅,即施行焉。
17:《鷸蚌相爭》
該片是一部水墨剪紙動畫片,而且全片沒有語言台詞,基本屬於默片。全劇均依靠人物的表情動作來敘述故事,在水墨畫的基礎上採用了剪紙的技巧,使得人物表情動作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將這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