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最著名的詩
1. 聞一多的詩集《紅燭》
紅燭(序詩)
聞一多
「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出光來?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成果,
創造光明你的原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紅燭本意是火紅的蠟燭,喜慶的象徵。《紅燭》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像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紅燭也是火鶴的別名。
(1)聞一多最著名的詩擴展閱讀
這首《紅燭》是聞一多詩集《紅燭》的開卷「序詩」,而1923年9月出版的這個集子又系詩人公開刊行的第一部詩集,由此可知該詩在聞一多詩歌藝術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解讀《紅燭》,也就為我們破析詩人的內心世界、心理結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起點,須知,聞一多正是從《紅燭》時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現代詩人的創作道路。
在中國傳統詩學的思維模式中,詩人的抒情達志通常都不是無所顧忌的自我噴發,它大多需要假託一定的物象形式,而且這一物象形式又還不是詩人別出心裁的創造,而是千百年來中國詩人的歷史遺產。這些詩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國詩歌長河的波濤里浮動閃熠,賦予一代又一代的詩人以激情、以靈感。
同「五四」時代的其他一些詩人比較,聞一多顯然對中國傳統詩學的感情更為深厚,在接受西方詩學營養的同時,他未曾放棄過對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研習、摹寫,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是最能引起聞一多興趣的中國古典詩歌之一,其傳世名句「蠟炬成灰淚始干」當然亦是爛熟於心的,就這樣,「紅燭」作為中國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徵,就被現代詩人聞一多理所當然地接受了下來。
當他為自己第一個詩集題名作結時,「紅燭」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現了出來,這就是《紅燭》詩集的取名及《紅燭》序詩的緣起。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詩人聞一多在其創作的第一個階段的心理特徵:他不是單純的自我表現、自我刻畫(盡管他對自我表現的《女神》頗為欣賞)。
自我表現、自我刻畫的西方浪漫主義詩學並沒有在他的心靈世界居統治地位;詩人的自我抒寫有意識地附著在一定的「模式」當中,他對「模式」的體認與他對自身的體認在同時進行,這些創作心理都顯然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有關,所以說,《紅燭》意識結構的表層洋溢著傳統詩學的余香。
但是,《紅燭》顯然又不是李商隱《無題》的現代翻版。詩中到處充滿了現實的投影、時代的聲音,詩人屬於「五四」的、屬於個體的那個「自我」與屬於傳統文化的、屬於民族心理沉澱的「自我」又是如此錯綜復雜地絞結在一起,互相有補充、有說明、有申發,但更有矛盾、沖突,由此而誕生了一首奇特的《紅燭》。
而這又是現代詩區別於古典詩歌的動人之處。
中國古典詩歌的以物明志,是在物我間融洽無隙的境界中進行的,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里並沒有刻意強調說「春蠶」、「蠟炬」僅僅是外物,也沒有在與這些外物相對應的地位上再尋找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無所用心地敘述著外物的狀態,其實也就是在敘述著詩人自己。
李商隱詩歌素以綿密富麗的意象著稱,這一特徵就更引人注目了。但接受了「蠟炬」原型的聞一多在整體的思維模式中卻有悖此道。
「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詩人一落筆便超越了古典詩詞,他把「紅燭」和詩人區別開來,沒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入欣羨的紅燭中去,自我與紅燭取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詩人是詩人,紅燭歸紅燭,這是其「離」。
但又要吐出心來比一比,這是尋找兩者間的精神聯系,是認同的努力,故又可謂是「即」,這一離一即,便奠定了全詩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這樣的奠基性意義:
①「離」是詩人意識的起點,「即」是努力的趨向,「離」與「即」的矛盾沖突在所難免。
②從「離」到「即」,在矛盾沖突的痛苦中勾勒著詩人的情感走向,也是詩歌的基本格局。
③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離」是當代文化的顯現,屬於詩人的真切體驗,「即」則是古典文化的誘惑,屬於詩人朦朧中的理想歸宿。「離」與「即」將發生的沖突,也就是詩人內在的兩種文化的沖突。
接下去,詩人用了整整七個詩節來抒寫他對紅燭的感受。從總體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紅燭的兩個顯著特徵,自焚與流淚。詩人站在一定的距離上觀照紅燭。思考紅燭,發出種種的慨嘆,提出種種的困惑,這都不斷顯示出作為現代詩人的聞一多那頑強的理性批判精神。
但每一番的追問之後,詩人又都從不同的意義上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算是一種自問自答,在這樣的解釋當中,詩人好象暫時放下了困惑,好象理解了紅燭的內在精神實質,從而展開了某種程度的物我認同。這時候,「離」似乎就過渡成為了「即」。
對於紅燭的自焚,詩人顯然困惑不解:「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後才放光出?」就一個受到「五四」現代文明熏陶的現代人而言,產生這樣的困惑絲毫也不足為奇:自我的價值為什麼一定要在自我毀滅中去實現呢?個體的獨立意義究竟在哪裡?
以致於詩人還這樣的窮追不舍:「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這似乎暗示給我們,個體的命運又決定於某種外來的力量?那麼,自焚不就是某種悲劇性的被迫行為么?可見,在現代意識的哺育下,詩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無古人的。
對紅燭悲劇性命運的疑慮也是詩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現實原因。嚴謹審慎的聞一多從不會不經理性的思考而輕率地將他物呼為同類。
當然,人畢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國詩人的胎教,也將在實際創作中影響著他們的思想感情,部分地決定著思考的方向,於是,聞一多在思考中認可了蠟炬自焚的現實「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底方法。」盡管這樣的解釋過分簡略了些。
困惑既然暫時得到了解決,於是詩人似乎為熊熊燃燒的紅燭所感奮、所啟示,從中也看到了自身的形象。「燒罷!燒罷!/燒破世人底夢,/燒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這又屬於聞一多式的現代認同方式:
在以物明志的時候,他的自我情緒仍然格外強盛,於是「物」的內涵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燃燒的「紅燭」不再是單純的自我奉獻的象徵,不是有情人的幽長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時代的吶喊。
所以說,從「離」到「即」,或者說從當代文化的體驗到古典文化的憧憬,聞一多的心靈世界都是復雜的,當他執著於當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時,傳統文化的光芒不時召喚著他;當他選擇著傳統文化的理想時,當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樣顯示著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燭
2. 聞一多的詩集有哪些
聞一多的詩集有《靜夜》,《也許》,《孤雁》,《紅燭》,《奇跡》。
1、《靜夜》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1928年之間創作的一首現代詩。
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詩,詩人通過靜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懷,對四牆之外普通人民因戰爭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深深的關切。
個人天地的安寧和社會的劇烈動盪,是其描述的兩極,作者以靜夜裡書齋的安寧同遠處的戰爭苦難相對比,發出了對只關心個人安樂的那種庸俗之人的強烈譴責。
2、《也許》是聞一多於1926年秋天寫給女兒立瑛的一首葬歌,最早發表在1926年7月2日的《京報副刊》上,出自詩集《死水》。
全詩主要講述了女兒的突然夭折,讓聞一多始終不能相信這是個事實,即使在女兒下葬之後,也仍然覺得女兒只是進入了一次枕棺蓋土的長眠。
表達了詩人對愛女的安慰之情,愛撫之意,以及希望她從夢中醒來的渴望都通過一個「睡」字展現出來,「睡」字,成了全詩的詩眼和靈魂。
3、《孤雁》是現代詩人聞一多於1922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就詩人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象徵性地描寫了一隻飛離了雁陣的孤雁,形隻影單地奔向那「絕塞」的「水國」。
表明詩人心中絲毫沒有出國的興奮和對新生活的憧憬,倒是滿懷沮喪、怨艾之情。全詩雖行文較長,但層次分明,感情豐富,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孤雁意識」在波濤洶涌中的發展過程。
4、《紅燭》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像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紅燭也是火鶴的別名。
5、《奇跡》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31年創作發表的一首現代詩。它可以說是一首情詩,但也可以說是聞一多對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的一次深刻的真誠的總結。
在這首長詩中,聞一多通過對內心的剖析,一步步地描寫了「奇跡」的產生。全詩多處運用層層堆積和反襯手法,顯得朦朧含蓄。
3. 聞一多 詩集作品代表作
《七子之歌》、《死水》、《聞一多全集》。
《七子之歌》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台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
讓他們來傾訴「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全詩整體構架均齊、各節勻稱、富於建築美,韻律迴旋起伏、一唱三嘆、饒有深致。
《死水》是現代詩人聞一多創作的一首詩歌,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這首詩每節押韻,讀起來節奏分明,音韻鏗鏘;外形方正整齊,形成均衡美、對稱美;注意挖掘語言的色彩感,構成美醜迥異、富有暗示性的畫面。
(3)聞一多最著名的詩擴展閱讀: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築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4. 聞一多最著名的兩部詩集是
你好。聞一多最著名的兩部詩集是:
1、《紅燭》
1923年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回,1981年人民文答學出版社出版。初版本收62首,新版本收103首。該詩集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像奇新,語言形象生動。
2、《死水》
1928年上海新月書店出版,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是最能代表聞一多思想、藝術風格的詩作。全詩共分三部分五節,採用了象徵和反諷的藝術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表現了與這個黑暗政府勢不兩立的決心。
5. 關於聞一多的詩歌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著名的「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
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築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七子之歌
作者: 聞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廣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按】這是聞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國紐約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這組《七子之歌》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
之後不到兩個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聞一多踏上了歸國的旅程。他提前結束學業,就是為了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的行列當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輪船停靠在上海碼頭,聞一多踏上了祖國的土地。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兩天前這里剛剛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上海的馬路上仍然血跡斑斑。一個滿懷熱情回國實現理想的青年就這樣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絕望所籠罩。7 月 4 日,《現代評論》雜志上發表了聞一多回國後的第一組愛國詩作,其中,就有這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發表的時節,正值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高潮期。因此,一問世立刻就引起了強烈共鳴。詩人自己未曾預見的是,《七子之歌·澳門》在 70 多年後的今天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被譜成歌曲,作為 1998 年 12 月 20 日迎接澳門終於回歸祖國懷抱的主題歌廣為傳唱。
【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
6. 聞一多著名的詩
太陽吟
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
又逼走了遊子的一出還鄉夢,
又加他十二個時辰的九曲回腸!
太陽啊,火一樣燒著的太陽!
烘幹了小草尖頭的露水,
可烘得干遊子的冷淚盈眶?
太陽啊,六龍驂駕的太陽!
省得我受這一天天的緩刑,
就把五年當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陽啊——神速的金鳥——太陽!
讓我騎著你每日繞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見一次家鄉!
太陽啊,樓角新升的太陽!
不是剛從我們東方來的嗎?
我的家鄉此刻可都依然無恙?
太陽啊,我家鄉來的太陽!
北京城裡的宮柳裹上一身秋了吧?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樣!
太陽啊,奔波不息的太陽!
你也好像無家可歸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樣地不堪設想!
太陽啊,自強不息的太陽!
大宇宙許就是你的家鄉吧。
可能指示我我的家鄉的方向?
太陽啊,這不像我的山川,太陽!
這里的風雲另帶一般顏色,
這里鳥兒唱的調子格外凄涼。
太陽啊,生命之火的太陽!
但是誰不知你是球東半的情熱,
同時又是球西半的智光?
太陽啊,也是我家鄉的太陽!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鄉,
便認你為家鄉也還得失相償。
太陽啊,慈光普照的太陽!
往後我看見你時,就當回家一次;
我的家鄉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憶菊
——重陽前一日作
插在長頸的蝦青瓷的瓶里,
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
攢在紫藤仙姑籃里的菊花;
守著酒壺的菊花,
陪著螯盞的菊花;
未放,將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鑲著金邊的絳色的雞爪菊;
粉紅色的碎瓣的綉球菊!
懶慵慵的江西臘喲;
倒掛著一餅蜂窠似的黃心,
彷彿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長瓣抱心,密瓣平頂的菊花;
柔艷的尖瓣攢蕊的白菊
如同美人底蜷著的手爪,
拳心裡攫著一撮兒金栗。
檐前,階下,籬畔,圃心底菊花:
靄靄的淡煙籠著的菊花,
絲絲的疏雨洗著的菊花,——
金底黃,玉底白,春釀底綠,秋山底紫,……
剪秋蘿似的小紅菊花兒;
從鵝絨到古銅色的黃菊;
帶紫莖的微綠色的、真菊,
是些小小的玉管兒綴成的,
為的是好讓小花神兒
夜裡偷去當了笙兒吹著。
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
他的棗紅色的瓣兒,鎧甲似的
張張都裝上銀白的里子了;
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兒
還擁著褐色的萼被睡著覺呢。
啊!自然美底總收成啊!
我們祖國之秋底傑作啊!
啊!東方底花,騷人逸士底花啊!
那東方底詩魂陶元亮
不是你的靈魂底化身罷?
那祖國底高登高飲酒的重九
不又是你誕生底吉辰嗎?
你不像這里的熱欲的薔薇,
那微賤的紫蘿蘭更比不上你。
你是有歷史,有風俗的花。
啊!四千年的華胄底名花呀!
你有高超的歷史,你有逸雅的風俗!
啊!詩人底花呀!我想起你,
我的心也開成頃刻之花,
燦爛的如同你的一樣;
我想起同我的家鄉,
我們的庄嚴燦爛的祖國,
我的希望之花又開得同你一樣。
習習的秋風啊!吹著,吹著!
我要贊美我祖國底花!
我要贊美我如花的祖國!
請將我的字吹成一簇鮮花,
金底黃,玉底白,春釀底綠,秋山底紫,……
然後又統統吹散,吹得落英繽紛,
彌漫了高天,鋪遍了大地!
秋風啊!習習的秋風啊!
我要贊美我祖國底花!
我要贊美我如花的祖國!
7. 聞一多經典詩句
青春像只唱著歌的鳥兒,已從殘冬窗里闖出來,駛放寶藍的穹窿里去了。
——聞一多
青春·文藝·正能量·人生哲理
盡可多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那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聞一多
惜時·哲理·時間·勵志
快刀不磨要生銹,胸膛不挺背要駝。
——聞一多
挫折·勵志
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
——聞一多
毅力·戰勝困難·勵志·挫折
對奴隸,我們只當同情,對有反抗性的奴隸,尢當尊敬。
——聞一多
人生哲理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聞一多
行動·哲理
青年永遠是革命的,革命永遠是青年的。
——聞一多
樂觀·勵志·青春勵志·積極向上
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聞一多
書要讀懂,先求不懂。
——聞一多
男女間戀愛的情感,是最熱烈的情感,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
——聞一多
愛情·關愛
是祀高祺用萬舞,其舞富於誘惑性,則高祺之祀,頗涉邪淫,亦可想見矣。
——聞一多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聞一多
曾國藩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靈魂里,斗爭著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一個土匪。
——聞一多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聞一多
奉獻·熱愛祖國·勵志·正能量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
愛國
我一愛一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一愛一的文化的國家。
8. 聞一多最著名的詩句是什麼
七子之歌
記得採納啊
9. 聞一多最著名的詩句是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綉出幾瓣桃花;
在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七子之歌》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一句話》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
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這話教我今天怎麼說?
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
那麼有一句話你聽著:
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
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
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紅燭》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吧!燒吧!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聞一多名言】
對奴隸,我們只當同情,對有反抗性的奴隸,尢當尊敬。
個人之於社會等於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
盡可多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那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盡可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哪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