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數學題
1. 最著名的數學題是什麼
世界幾何三大難題
1三等分角
2立方倍積
3化圓為方
這是三個無解問題
當然還有 四色問題 三所學校 問題
最大的素數
最大的梅森素數
費馬猜想
素數的公式與規律
1+2問題
什麼是「充分大」
偶數和自然數誰多
分數和自然數誰多
無理數和有理數誰多
復數和實數誰多
四元數和實數誰多
有沒有阿列夫3
派 之謎
e 之謎
超越數之謎
埃及分數
方螺線之謎
大數之謎
勾股之謎,勾股數的特點,勾股數與宇宙的聯系
以及費馬大小定理等等等等,多了。
我這可是一個一個字給你敲進來的,我有個別問題的答案,具體還在搜集。
2. 世界著名100道數學難題!
第一種答案:1+1=0 (你是頭腦比較零活的人) 這種人適合做人事工作,他可以用一個人對付另一個人,自己魚翁得利,比較會整人,仕途會爬的很快,用誰交誰,真正的朋友很少。 第二種答案:1+1=1 (你的學歷可能比較高,明知道等於二,但認為不會出現這么簡單的問題,腦子比較復雜) 這類人的優點是一般具有管理協調能力,具有凝聚力,能讓兩個人擰成一股繩,這種人適合做企業的領導者。 第三種答案:1+1=2 (一般幼兒園小朋友會脫口而出) 這類人具有原則性,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我都按規律辦事,做事嚴謹,比較適合做學者,科學家,如搞搞"神七"等 第四種答案:1+1=3 (你屬於家庭主婦型), 這樣的人將來一定會是好丈夫、好妻子型,會生活的人,和這樣的人結婚比較幸福。 第五種答案:1+1>2 (你是外向型人,做事有激情) 這樣的人能把每個事物的優點發現出來。有頭腦。能把有限的力量發揮至無限,可以做政治家、軍事家等。 第六種答案:1+1=王 (你屬於不無正業型,也可能你是小學在讀) 這樣的人做科研工作或做技術開發。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強。 第七種答案:1+1=豐 (你很冷靜,看問題有深度) 這種人做發明家比較合適,想像力豐富,而且邏輯思維能力強。 第八種答案:1+1=田 (你很有思想,喜歡換位思考) 這種人空間想像力豐富.做設計師比較合適. 第九種答案:是我同事女兒回答的 在小丫頭二歲的時候(當時他只認識二十以內的數字)我兩只手每隻手伸出一個食指。靠在一起問她:「寶寶,一個加上一個等於幾個」她大聲說:「11」。 (我暈) 數字如此之大,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
3. 最著名的數學題是什麼
我原來也是別人給的,斟噸舵峙
啊·
4. 歷史上有哪些已經被解決的些著名的數學問題
勾股定理簡史
中國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朝數學家商高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周髀算經》中記錄著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對話。商高說:「…故折矩,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意為: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勾)和4(股)時,徑隅(弦)則為5。以後人們就簡單地把這個事實說成「勾三股四弦五」,根據該典故稱勾股定理為商高定理。
公元三世紀,三國時代的趙爽對《周髀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詳細注釋,記錄於《九章算術》中「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即弦」,趙爽創制了一幅「勾股圓方圖」,用形數結合得到方法,給出了勾股定理的詳細證明。後劉徽在劉徽注中亦證明了勾股定理。
在中國清朝末年,數學家華蘅芳提出了二十多種對於勾股定理證法。
外國
遠在公元前約三千年的古巴比倫人就知道和應用勾股定理,他們還知道許多勾股數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內收藏著一塊編號為「普林頓322」的古巴比倫泥板,上面就記載了很多勾股數。古埃及人在建築宏偉的金字塔和測量尼羅河泛濫後的土地時,也應用過勾股定理。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證明了勾股定理,因而西方人都習慣地稱這個定理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公元前4世紀,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第Ⅰ卷,命題47)中給出一個證明。
1876年4月1日,加菲爾德在《新英格蘭教育日誌》上發表了他對勾股定理的一個證法。
1940年《畢達哥拉斯命題》出版,收集了367種不同的證法。
--網路
5. 歷史上有名的數學題。
那可多了,光叫得上名字的,本人就知道有:雞兔同籠問題,韓信點兵問題(物不知數問題),百雞問題,九宮神算,等等……
6. 急需世界著名數學家簡介 和 有趣的數學題目(要有答案的)
長跑比賽中你超過了第2名,你是第幾名。 答案: 第2名
1=5 2=25 3=125 4=725 5=? 答案: 1
7. 最著名的數學題是什麼
給推薦個吧,嘿少少少
啊·
8. 著名的數學問題'1+1'指的是什麼
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也知道了陳景潤是全世界離那顆明珠最近的人——只差最後一步。但多年過去了,這一步還是沒有人能夠跨過去。
哥德巴赫猜想已讓人類猜了整整260個年頭。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寫信給大數學家歐拉,提出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二個素數之和(簡稱「1+1」)。例如,6=3+3,24=11+13,等等。歐拉回信表示,相信猜想是正確的,但他無法加以證明。
從那時起的近170年,許多數學家費盡心血,想攻克它,但都沒有取得突破。直到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終於向它靠近了一步,用數論中古老的篩法證明了:每個大偶數是九個素因子之積加九個素因子之積,即(9+9)。
此後,對猜想的「包圍圈」不斷縮小。1924年,德國數學家拉德馬哈爾證明了(7+7)。1932年,英國數學家愛斯斯爾曼證明了(6+6)。1938年,蘇聯數學家布赫斯塔勃證明了(5+5),2年後又證明了(4+4)。1956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證明了(3+3)。1958年,我國數學家王元又證明了(2+3)。1962年中國數學家潘承洞證明了(1+5),王元證明了(1+4);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又證明了(1+3)。「包圍圈」越來越小,越來越接近終極目標(1+1)。
1966年,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為世界上距這顆明珠最近的人——他證明了(1+2)。他的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由於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1982年,陳景潤與王元、潘承洞共同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從陳景潤證明(1+2)以來,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一步——證明(1+1)沒有本質進展。有關專家認為,原有的方法已被用到極至,必須提出全新的方法,採用全新的思路,才可能對猜想取得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9. 世界上著名的數學題
現代數學上的三大難題:一是有20棵樹,每行四棵,古羅馬、古希臘在16世紀就完成了16行的排列,18世紀高斯猜想能排18行,19世紀美國勞埃德完成此猜想,20世紀末兩位電子計算機高手完成20行紀錄,跨入21世紀還會有新突破嗎?
二是相鄰兩國不同著一色,任一地圖著色最少可用幾色完成著色?五色已證出,四色至今僅美國阿佩爾和哈肯,羅列了很多圖譜,通過電子計算機逐一理論完成,全面的邏輯的人工推理證明尚待有志者。
三是任三人中可證必有兩人同性,任六人中必有三人互相認識或互相不認識(認識用紅線連,不認識用藍線連,即六質點中二色線連必出現單色三角形)。近年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也圍繞此類熱點題型遴選後備攻堅力量。(如十七個科學家討論三課題,兩兩討論一個題,證至少三個科學家討論同一題;十八個點用兩色連必出現單色四邊形;兩色連六個點必出現兩個單色三角形,等等。)單色三角形研究中,尤以不出現單色三角形的極值圖譜的研究更是難點中之難點,熱門中之熱門。
歸納為20棵樹植樹問題,四色繪地圖問題,單色三角形問題。通稱現代數學三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