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文房四寶
『壹』 我國的四大發明分別是,是誰發明創造的我國著名的四大史書分別是,是誰寫的,文房四寶分別指的是
第七次沒通過審核了,不知問題在哪,每次都刪掉一些內容也不行,再刪就沒了。唉! 四大史書: 《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范曄、司馬彪) 、《三國志》(晉·陳壽)是其中的前四部,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並稱《前四史》。也稱四大史書。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筆,即毛筆,精品是湖筆,為浙江湖州(今吳興)出產的毛筆。 墨,在眾多的中國墨錠中,徽墨獨壓群芳。徽墨產於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縣),制墨始於五代。 紙,唐初時,安徽宣州(今涇縣)生產出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同時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稱為宣紙,是書寫名品字畫的上等書畫用紙了。 硯,端硯、歙硯、澄硯、洮硯被視為中國四大名硯,而尤以端硯為最佳。
『貳』 我國的文房四寶分別是
文房之名,則起於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 420-- 589 年) ,專 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
『叄』 我國的文房四寶指
以「筆、墨、紙、硯」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科學史上璀璨的明珠。毛筆作為書寫工具,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繪的痕跡。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統一稱作「筆」。早在商周以前,墨作為一種黑色顏料,已開始用於書寫。到了漢代,制墨已成一定的規模,東漢發明了墨模墨的形式才趨於規整。明清兩代迄今,全國制墨中心也一直在徽州。素有蔡倫造紙一說,《後漢書·蔡倫傳》有「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稱「蔡侯紙」的記載。隋唐時期是造紙業的全盛時期,紙中之王的「宣紙」,就是這一時期產生和興盛起來的。宣紙產地在安徽宣州的涇縣一帶,故名宣紙。中國歷代名家的書畫、古籍經典得以流傳至今,宣紙是其依賴的載體。 硯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又稱研。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說:「四寶硯為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取索,可終身與俱者,唯硯而已」。訪硯、藏硯、賞硯、刻硯,已成為文人相會的一種風氣。唐以來,硯材出現了很多品種,但其中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最為突出,號稱「四大名硯」,而端、歙則名列其首,更是飲譽中華。
『肆』 我國的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麼
文房四寶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原屬安徽徽州府,現屬於江西)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洮硯(現甘肅省卓尼縣)、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歙硯(現安徽歙縣)。宣城市是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
『伍』 我國的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麼
文房四寶分別是指筆、墨、紙、硯。
在南唐時,「筆、墨、紙、硯」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作為文房四寶的故鄉的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和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
(5)我國著名的文房四寶擴展閱讀
1、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發現的史前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根據未經刀刻過的甲骨文字判斷,夏商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筆了。如果再從新石器時期彩陶上面的花紋圖案來看,筆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製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
2、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
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
3、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幺來作為記事材料。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 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
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
4、硯,也稱「硯台」,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因為墨須加水發磨始能調用,而發墨之石刑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
可以作硯的石頭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種石頭。產石之處,必然有石工,所以產硯的地方遍布全國各地。
最著名的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東魯硯、江西龍尾硯、山西澄泥硯。硯台的講究是:質細地膩、潤澤凈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帶,有的有星,大約產於有山近水之地為佳。如端硯之出於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陸』 我國的文房四寶有哪四寶
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原屬安徽徽州府,現屬於江西)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洮硯(現甘肅省卓尼縣)、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歙硯(現安徽歙縣)。宣城市是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
筆,是古代漢族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湖州生產的具有「尖、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墨,是書寫、繪畫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從「李墨」名滿天下。宋時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徽州,「李墨」改名為「徽墨」。
紙,是漢族的一個偉大發明,世界上紙的品種雖然以千萬計,但「宣紙」仍然是供毛筆書畫用的獨特的手工紙,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在國際上「紙壽千年」的聲譽。
硯,俗稱硯台,是漢族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出現了被人們稱為「四大名硯」的洮硯、端硯、歙硯和澄泥硯。古代漢族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
「文房四寶」不僅是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在2007年,中國科學院科技史所、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筆墨紙硯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柒』 我國的文房四寶產於哪個省市
湖筆: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徽墨:徽州(今安徽黃山市)
宣紙:宣州(今安徽宣城市)
端硯:端州(今廣東肇慶市)
『捌』 我國古代的"文房四寶"是指什麼
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漢族文房四寶:漢族的用具,不少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漢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其最典型的是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書寫工具:紙、筆、墨、硯。
參考網路
『玖』 我國的文房四寶是什麼
文房四寶,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典出:「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拾』 我國的文房四寶是什麼
我國的文房四寶是:筆、墨、紙、硯。
1、筆
硯在西漢時期即已使用,湖北荊州鳳凰山西漢墓出土了硯,我國傳統有四大硯,即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