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

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

發布時間: 2020-11-27 16:22:24

① 老子名言警句

老子名言警句都來自道德經。
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專長生。——《道德經屬》第七章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4.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5.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還有不少。

② 老子是老子寫的名言警句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老子·道德經·哲學·道家

903

75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老子·道德經·成功·道德修養

862

80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德·古風

799

6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國學

725

64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

③ 老子的名言警句是什麼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美,這樣就有了丑;都知道怎麼樣算是善,這樣就有了不善。」(傅佩榮)這是說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對產生的。老子經常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問題,如「大道廢,有仁義。智惠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有些現在看起來合理的,有得則不是很合理。很顯然,如果我們困在這樣的邏輯中,不管我們作何種辯說,似乎都是徒勞。這個時候就需要「超越」。類似的話題在生活場景中時常會遇到。
2、「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陳鼓應)在現代社會,我們當然不必標榜自己,要求做成聖人,但這種舒張胸懷的態度還是值得學習的。有時候泥於一得一失,看起來像是很務實很真實地活著,實際上卻讓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彈性。失去了彈性的生活怎麼能持續很久?
3、「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八章)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陳鼓應)「處眾人之所惡」千萬不能理解為做為大眾所厭惡的事情。這是用水來比喻,說明謙下不爭的道理。因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的,所以處眾人之所惡並不意味著被損害,反而預示著「擁有」的到來。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
這段話的意思是,「車輪上的三十輻條匯集到一個轂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陳鼓應)三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說明了「無」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較容易掌握的,「無」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視掉。但如今也許人們對老子的這個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無」形來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個碗若沒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沒有碗的概念。因此我們再用「相需為用」來概括這四句話。

④ 老子的名言警句

仁政、無為

⑤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解釋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版德經》第八章權

譯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水乃萬物之源,可它卻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它安處於眾人不喜歡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於道。

感悟: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人爭。人的至柔至剛全在一念之間,生活中剛柔並濟方顯英雄本色。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條路才能通向勝利的彼岸。具有「強者」的資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態,這是歲月積淀的人生智慧。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⑥ 老子的名人名言

都是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
門。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
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
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
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
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
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1.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
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
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
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
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
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
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謂道紀。

15.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
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18.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9.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
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20.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
孩;????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
人,而貴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
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22.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
之爭。古之所謂∶

⑦ 老子的名言名句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後人莫與爭智。
1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0、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4、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8、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3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⑧ 關於老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專知美之為美,斯惡屬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⑨ 老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內不居其華。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容禍之所伏。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⑩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老子名言名句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