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知名
㈠ 廢名簡介和廢名為何不如沈從文出名
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曾為語絲社成員,師從周作人,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的鼻祖。
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其後,相繼創作有長篇小說《莫須有先生傳》(1932年) 、《橋》(1926-1937年)、《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1947年)(後兩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若干,且後三者皆有極高的造詣。
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將六朝文、唐詩、宋詞以及現代派等觀念熔於一爐,並加以實踐,文辭簡約幽深,兼具平淡朴訥和生辣奇僻之美。
後來,在胡適、周作人等人的啟發下,廢名從小潛在著的家鄉的禪文化影響被充分地激活了,廢名與禪的因緣更加密切而牢固。
(1)莫須有知名擴展閱讀:
沈從文的小說創作曾深受廢名的影響。廢名,1901—1967年,原名馮文炳,湖北黃梅人,作家。上世紀二十年代,是沈從文的成長時期,他寫了大量作品,但幾乎都不算成熟,是習作,是嘗試,是轉益多師的模仿。
沈自己也承認受廢名影響:前有《夫婦》(收入集子《夫婦》,作於1929年7月,改於1933年11月)的跋語,後有收入《沫沫集》(上海大東書局1934年版)的《論馮文炳》。
廢名是自我的作家。很多人評他的文字往往用「晦澀」這個詞,筆者認為其實質是「自我」,他用極自我的方式、極自我的趣味寫文章,其結果就是一般讀者的難解和公認的晦澀。一個自我而性格封閉的人,不會認可一般的表達方式,即使這種方式為大家普遍認可和理解。
廢名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和寫作,而他的學養則支撐了他的表達。但也不能完全這么說,廢名最初的小說如《竹林的故事》和《桃園》,敘事風格與當時一般的風格還是比較接近的,只是到了後來的《橋》和《莫須有先生傳》,他才走上極自我的路子,徘徊於自己風格和表達方式了。
沈從文寫於1929年的《夫婦》有一個署名「甲辰」(沈從文的筆名之一)的跋語,其中說道:「自己有時常常覺得有兩種筆調寫文章,其一種,寫鄉下,則彷彿有與廢名先生相似處。
由自己說來,是受了廢名先生的影響,但風致稍稍不同,因為用抒情詩的筆調寫創作,是只有廢名先生才能那樣經濟的。
這一篇即又有這痕跡,讀我的文章略多而又歡喜廢名先生文章的人,他必能找出其相似中稍稍不同處的,這樣文章在我是有兩個月不曾寫過了,添此一尾記自己這時的欣喜。
沈從文為自己寫鄉村題材,能與廢名相似而欣喜,並坦然承認受了廢名的影響。這很好理解,廢名是北大學子,知堂的入室弟子,《語絲》同人,1929年畢業後成為北大教員。
沈從文寫《夫婦》時,廢名正編輯《駱駝草》。比較而言,廢名在當時文壇的地位與名氣比沈從文大很多。沈從文尚在冉冉上升,而廢名的地位已然確立。然而,人是會變化和演進的,有的人一出道就有成名作和代表作,有的人卻是在不斷學習和努力中達到巔峰的。沈從文屬於後者。
對沈從文來說,1929年是其人生一大轉折點。下半年,他經胡適的提攜,進入在上海的中國公學任教,終於有了固定收入,並開始與張兆和戀愛。經濟已不再成為創作的驅動力,而地位增加了他的信心,開闊了眼界。
朋友切磋到了胡適這個層次,對於他的成長更是不可估量的。這個時期之前,沈從文的文學創作大多尚不成熟,無思想,構思有缺陷,還模仿別人。他的小說創作也處於摸索之中,佳作自然不多,成熟的作品僅《旅店》《逃的前一天》和《夫婦》等。
1930年前,沈從文與廢名雖有一些文字方面的交集,但無實質性的交往。他在收入《沫沫集》的《論馮文炳》中,比較了自己和廢名的異同:「把作者與現代中國作者風格並列,如一般所承認,最相近的一位,是本論作者自己。
一則因為對農村觀察相同,一則因背景地方風俗習慣也相同,然從同一方向中,用同一單純的文體,素描風景畫一樣把文章寫成,除去文體在另一時如人所說及『同是不講文法的作者』外,結果是仍然在作品上顯出分歧的。」
其實,《論馮文炳》可看作沈從文對廢名的「了斷」。針對《莫須有先生傳》,他說:「此種作品,除卻供個人寫作的懌悅,以及二三同好者病的嗜好,在這工作意義上,不過是一種糟踏了作者精力的工作罷了。」應該說,此時的沈從文已經前行、上升了,已經不再欣賞當時的廢名了。
㈡ 1142年初以莫須有得罪名被殺害的著名獎領是
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就是岳飛。
㈢ 我要給3到5年級的孩子講課,講一著名歷史人物,最適合的人物是誰呢。急需答案,祈求幫助
1.沈從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發生過;但類似的事情呢?小朋友們讀了這個故事,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的一農戶家庭。小時候,沈從文特別喜歡看木偶戲,常常因為看戲入迷而耽誤了讀書。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裡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學校。這時,同學都已放學回家了。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為什麼曠課。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並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後,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後成了著名的作家
2.
岳飛生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現整理岳飛生平最著名的5個經典歷史故事:
一、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飢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二、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搗黃龍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四、十二金牌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後;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准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
五、莫須有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
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
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但岳飛卻仍於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被趙構「特賜死」,殺害於臨安大理寺內,年僅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
岳飛父子及張憲死於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3.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鍀滾瓜爛熟。
由於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誇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
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裡。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
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
於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麼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綉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綉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
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後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拚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後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㈣ 中國十大名將
第一位:李靖所屬:大唐,大唐王朝第一名將 ,騎兵戰天才史載保持全勝的武將,更難得的還是許多戰陣的對手都是彪悍生猛的游牧民族。平生多次輕騎奇襲,上演出其不意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南平蕭銑,北滅突厥,西逐吐谷渾,無往不利,開創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業,界定了中國歷史上最廣闊的漢人帝國疆域,為大唐解決了最大的外患,為中原的長治久安持續繁榮奠定基礎。
第二位:白起所屬:諸侯國秦中國歷史上破城最多的將軍(120餘座.才看完《墨攻》,看到那個青銅時代的攻城戰,拔城120餘座,有多少將士為他死在雲梯上,城垣下…...更是深解一將功成萬古!)。中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將軍(這個變態對別國的打擊政策就是讓那個國家失去生育能力,在那個年代動輒坑殺數萬青壯兵士對計劃生育有多大貢獻啊,他殺掉了那個時代10%的人口和50%的可戰鬥力量。最恐怖的一次是活埋趙兵40萬)。在白起的時代跟秦王朝接壤簡直是個噩夢!沒事兒的時候就把韓魏揪出來打頓個鼻青臉腫;楚國遷都,屈原哀郢;趙國精子稀缺,從此失去戰鬥力成為殘廢。白起更難能可貴的是不恃武而驕,能正確分析國際形勢。
第三位:衛青
所屬:大漢,騎兵戰超級天才
第四位:冉閔所屬:冉魏
第五位:成吉思汗所屬:蒙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遼闊的國家。他的軍隊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孤軍深入攻略四方。
第六位:項羽所屬:西楚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神的人。猛將成才的代表(絕版)!戰神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運籌帷幄,一種是神勇無匹,袁崇煥屬於前者,西楚霸王屬於後者。
第七位:袁崇煥所屬:大明,中國歷史上最堅固的長城(可惜還是被敵人繞過了)。在隨著弓箭射程的不斷提升和火器被用於戰爭,個體在戰爭中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第八位:岳飛所屬:南宋,他的軍隊是第一隻被冠以「岳家軍」稱號的國家軍隊。
第九位:郭子儀所屬:大唐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84歲始卸甲,為將60餘年,常不戰而屈人之兵.唐江山得享數十年安寧.若非郭子儀力挽狂瀾,唐王朝可能僅僅是曇花一現。
最後第十名:粟裕
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中國現代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淮海戰役、上海解放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的指揮者。粟裕創造的五大戰爭奇跡
㈤ 南宋最著名的愛國抗金將領是誰
目錄生平岳飛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 1124年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萬五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答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 ,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 1140年(紹興十年)春,金兀術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岳飛父子因「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於紹興十一年(1142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被處死的原因 岳飛父子被宋高宗處死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1. 宋高宗耽心如果岳飛取勝,可迎徽欽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認為宋高宗並不擔心此事。徽宗當時已死,而高宗和金國紹興議和時屢次強調要迎欽宗回宋。後來由於金國的反悔欽宗才未被釋放。欽宗本人在執政時就已心生退意,高宗並不懼怕失去權利。 2. 為討好金人,以利和談。 3. 秦檜是金國奸細。此說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稽之談。 4. 岳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問題。高宗本人無後,而岳飛屢次上書建議高宗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諱。岳飛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顯得擁兵自重。所謂「莫須有」罪名是指其擁兵干涉立嗣,不需要罪名就可處死。 文學中的岳飛 岳飛充滿傳奇色彩的悲劇故事成為後世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時漢族反抗異族政權的民族主義斗爭的精神旗幟。這些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甚至民族偏見的作品已經將他「符號化」,以至於他真實生平反而無人問津。 孝道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儒家道德規范的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具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 [編輯]軍事有的故事強調他的軍事天才,在《岳家軍》等民間文學作品中,岳家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讓敵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他出師百戰百勝,朱仙鎮大捷,將金兵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著重描繪了他的個人悲劇,並把它和民族命運相聯系。. [編輯]政治這些描寫的共同範式如下:在戰局順利,本可直搗金國黃龍府的情況下,岳飛被南宋皇帝趙構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這些描寫體現了中國社會不自覺的「泛道德化」傾向,即用道德標准評價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繪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沖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被誣陷至死而寧死不反,體現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時為這些作品所肯定。這個道德悖論也成為後世爭議的焦點之一。在明代話本《黃龍府》中,作者採取了反歷史主義的立場,將歷史改寫為岳飛打敗金朝軍隊,「直搗黃龍」。關於冤屈與忠誠的類似的命題也可以在《水滸傳》這樣的作品中被發現。 事實上,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關於岳飛的諸多爭議還在繼續。比如說,,在五六十年代,官方歷史學家就從馬克思主義角度批判他的「愚忠」。到了20世紀後期,基於中國已經是,而且根據官方意識形態也一直是「多民族國家」的現實與歷史,教育部負責中學歷史教學的機構曾經發文,不再將其作為「民族英雄」來歌頌,但這只是個別事件。如由余桂元主編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中提到要「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這種民族戰爭不同於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裡打架」,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對於岳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作用與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不可否認的是,岳飛的故事已經作為全世界華人,特別是作為主體民族的漢族人,對自身悠久歷史的苦難與榮耀的共同記憶而傳誦。這種記憶是如此之深,以至於相關的典故已經成為漢語的「成語」和固定表達,如「直搗黃龍」「精忠報國」等。 [編輯]其他[編輯]詩詞如同很多中國古代的將領和政治家一樣,岳飛也以文才傳世。慷慨激昂,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為全世界華人所熟知。但這首著名的詞是否為他所作在文學界尚有爭議,事實上,因其中很多的「身後之語」,故後人出於政治或其他目的偽托的可能性很大。 岳飛另有一首《小重山》,寫出了他憂心憂國卻在朝中孤立無援的心境. [編輯]軍事、武術除詩詞外,據說有岳武穆兵書,有岳家拳,岳家槍傳世。且被心意六合拳派尊為祖師。 [編輯]書法放大岳飛的書法也令人稱道,「還我河山」四個字氣勢磅礴,現為杭州岳廟匾額。 [編輯]紀念岳墳放大岳墳下列各地建有岳飛廟: * 菜園鄉程崗村岳飛廟——河南湯陰城東15公里。 * 朱仙鎮岳飛廟——河南開封南20公里。 * 杭州岳墳——浙江杭州西湖棲霞嶺南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搗毀,因為岳飛是「地主階級代表人物」。改革開放後修復。
㈥ 12花神的由來和典故
俗傳農歷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清代蔡雲有詩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講的正是百花盛開為花神祝壽的景象。
歷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詠百花,弄出許多趣聞軼事來,從而造就出12個月的花神來。正所謂「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了。
一月蘭花神屈原 他親手在家「滋蘭九畹,樹蕙百畝」,把愛國熱情寄託於蘭花,並贊蘭花「幽而有芳」,且常身佩蘭花,故後人把蘭花視為「花中君子」和「國香」,把蘭花作為高尚氣節和純真友誼的象徵。
二月梅花神林逋 他終生無官、無妻、無子,隱居西湖孤山,植梅為妻,畜鶴為子。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被贊為神來之筆。梅花被譽為「國魂」和「花魁」,把它視為敢為天下先優秀品德的象徵。
三月桃花神皮日休 他在《桃花賦》,贊揚桃花為「艷中之艷,花中之花」,並以古代許多美人作比擬,使人見了桃花,猶如見到美人。由此桃花常被作為吉祥美好、美滿愛情的象徵。
四月牡丹花神歐陽修 他遍歷洛陽城中十九個花園,尋覓牡丹佳品,寫有我國第一部栽培牡丹的書《洛陽牡丹記》。牡丹花朵碩大,花容端麗,素有「花中王」之稱,後人把它作為「繁榮富強,和平幸福」的象徵。
五月芍葯花神蘇東坡 他贊「揚州芍葯為天下之冠」,任揚州太守時,看到官方舉辦「萬花會」,損害芍葯,滋擾百姓,便下令廢除「萬花會」,受到百姓擁護。芍葯是表示相互的愛情和友誼的象徵。
六月石榴花神江淹 他寫《石榴頌》雲:「美木艷樹,誰望誰待?……照烈泉石,芳披山海。奇麗不移,霜雪空改。」石榴「千房同膜,十子如一」,成熟後微微綻開一點紅唇兒,笑向人間,所以人們常以石榴作禮品,祝其子孫發達、前程無量。
七月荷花神周敦頤 他的散文《愛蓮說》高度贊揚荷花品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成為廉潔清正,不同流合污的道理規范的化身。
八月紫薇花神楊萬里 他詠紫薇雲:「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道出了紫薇優於百花的特色。
九月桂花神洪適 他對桂花情真意切,詠詩道:「風流直欲占秋光,葉底深藏粟蕊黃。共道幽香聞十里,絕如芳譽亘千鄉。」我國人民向來用桂花表示友好、和平和吉祥如意,青年男女則以桂花表示愛慕之情。
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 晚年居故里蘇州,隨地就勢築亭建榭,遍種芙蓉,寫有《攜家石湖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贊美芙蓉,後人謂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民間視其為夫妻團圓之物。
十一月菊花神陶潛 棄官歸隱廬山後,種菊吟詩自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第一位頌揚菊花為「霜下傑」的人。「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菊花已成為堅不可摧充滿生命活力的象徵。
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 孫他寫的水仙花前賦後賦千餘言,把水仙花描寫得十分美麗可愛,現人們還以水仙為「純潔愛情」的化身。
--------------------------------------------------------------------------------------------------- [編輯本段]十二花神說法二一月 梅花 江采蘋
江采蘋,即梅妃,出生於福建莆田江東村,唐玄宗開元中,太監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廣東一帶,見到豐神楚楚、秀骨姍姍的江采蘋,就收她選入宮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寵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蘋,視宮中粉黛如塵土。江采蘋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唐玄宗戲名曰梅妃。唐玄宗曾當著諸王面稱贊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後來因楊貴妃的出現,梅妃失寵,孤寂而終。
二月 杏花 楊玉環
楊玉環,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天生麗質,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她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還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三月 桃花 戈小娥
戈小娥,元順帝之淑姬,酡顏如醉,而膚白似玉,著水彷彿桃花含露,愈增嬌美,帝喻雲:「此夭桃女也」。因呼為「賽桃夫人」。
四月 牡丹 麗娟
麗娟,西漢武帝所幸宮人。玉肌柔軟,吹氣如蘭,嘗於芝蘭殿旁歌《回風》之曲,庭中樹花為之翻落,是謂「曲庭飛花。」
五月 石榴 公孫氏
公孫大娘,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描敘她的劍舞道:「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據說草聖張旭的狂草書就是從她的劍舞中獲得的靈感。
六月 蓮花 西施
西施,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諸暨薴蘿山下薴蘿村之浣紗女,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後被圖謀報仇復國的越王勾踐從民間選出加以培訓後送與吳王夫差,使其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相傳吳亡後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而去。
七月 玉簪花 李夫人
李氏,漢武帝後期最寵愛的夫人。宮廷樂師李延年精通音律,頗得武帝歡心,一日作歌「北方有佳人」於武帝前,武帝聞之不禁嘆息說:「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平陽公主在一邊揣摩得知歌中寓意,趁勢說:「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動,立召李氏入宮納其為妃。由此李氏寵冠後宮,號為李夫人。後李夫人病重,至死都不肯讓武帝見她一面,保持住武帝心中她的美好形象,死後宗室得以繼享安泰富貴。
八月 桂花 綠珠
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善吹笛。巨富石崇為交趾采訪使時,慕名向當地太守求綠珠以歸,太守開價珍珠一斗,石崇一甩手以明珠十斛換得了綠珠,遂有「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之句。石崇為人驕奢張揚,卻極寵綠珠。後石崇依附的朝廷勢力賈謐被誅,石崇被免職,一直覬覦綠珠的孫秀向石崇索要綠珠被拒,於是進言當權的趙王倫誅殺石崇。殺兵至,石崇對綠珠嘆息說:「我今為卿獲罪矣。」綠珠流淚道:「願效死於君前。」於是墜樓而死。
九月 菊花 梁紅玉
梁紅玉,宋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其人見識不凡,膽略過人。曾星夜抱子馳馬奔赴秀州知會韓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亂,得封安國夫人。韓世忠與金國大將金兀術大戰於黃天盪,梁紅玉一身戎裝親於戰艦之上擊鼓助威,進而大獲全勝。後宋高宗聽信秦檜讒言,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名將岳飛,為之抱不平的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被封為成安郡王。韓世忠憤然辭官,與梁紅玉歸隱杭州西湖,死後夫妻合葬於蘇堤靈岩山下。
十月 芙蓉 貂蟬
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府的歌女。時董卓禍亂京城,王允於是設下連環計: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獻於董卓。呂布對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閃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機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後人謂此曰:「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十一月 山茶花 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傳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自此一直無緣君面。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呼韓邪單於亡故,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繼嫁予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
十二月 水仙 甄宓
甄宓,生於漢光和五年,三歲失父,九歲喜書,視字輒識。十餘歲時,天下動亂,又逢飢饉,甄家廣有儲谷,甄宓勸母親將穀物賑濟親族鄰里,廣施恩惠,得舉家稱善。漢獻帝建安年間,袁紹之子袁熙聘娶甄宓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鄴城,曹丕納其為夫人,生曹睿及東鄉公主。黃初元年曹丕在洛陽登基,史稱魏文帝,漢獻帝進獻郭氏、李氏為嬪妃,二妃受寵,甄後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於黃初二年六月派人賜死甄後,葬於鄴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後, 謚她為文昭皇後。
------------------------------------------------------------------------------------------ [編輯本段]十二花神說法三正月梅花--壽陽公主、
二月杏花--楊貴妃、
三月桃花--息夫人、
四月牡丹--李白、
五月石榴--鍾道、
六月蓮花--西施、
七月蜀葵--李夫人、
八月桂花--徐惠、
九月菊花--陶淵明、
十月木芙蓉--石曼卿、
十一月山茶--白居易、
蠟月水仙--娥皇與女英。
-------------------------------------------------------------- [編輯本段]十二花神說法四正月梅花花神----- 據說是北宋詩人林逋,他隱居於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一說是明代戲曲牡丹亭中柳夢梅,在夢中,他在梅花樹下遇見為情而死的杜麗娘,其後杜麗娘還魂與柳夢梅相結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緣。
二月杏花花神----- 據說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棗杏之火煮食。一說為楊玉環,安祿山之亂平息後,玄宗欲移葬貴妃,但見馬鬼坡下一林杏花,故後人以楊玉環為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花神----- 據說是北宋楊家將之一的楊延昭,他守邊二十年,屢破契丹軍。可能是他抵緊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驅逐凶禍一樣,故獲封為桃花花神。一說為唐朝詩人崔護,因為他曾寫下「人面不 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名句。
四月牡丹花神----- 據說為曾寫下多首牡丹詩的唐代詩仙李白。
五月石榴花神----- 據說為從西域取回石榴的張春。一說為鍾馗,因石榴花開時正籍端午,每家多貼鍾馗以辟邪,於是石榴花和鍾馗拉上關系。
六月荷花花神----- 據說為西施曾在蘇州錦帆徑留下采蓮的故跡。
七月玉簪花神----- 據說是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因為她平時常插一朵玉簪花於鬢旁。
八月桂花花神----- 據說是五代的竇禹鈞。他教子有方,五個兒子皆為達官顯臣,放他們父子被譽為「靈椿一 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說為西晉荊州史石崇的愛妻綠珠,她善吹笛而貌美。趙王司馬倫的同黨孫秀曾想奪綠珠為妻,致石崇為趙王所殺,綠珠墮樓殉情。人們以桂花之散落喻綠珠,並封她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花神----- 據說為陶淵明,這位東晉田園詩人以菊花為友,曾寫下很多詠菊的詩句。以這位高節的隱士作為花之隱逸者的代表,最是恰當不過。
十月蘭花花神----- 據說為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他在離騷中曾以蘭蕙自喻。他深愛國家,但見朝政腐敗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無法實現而投淚羅江自盡。
十一月水仙花花神-- 據說指洛神。由於水仙花生於水邊,其姿態飄逸清雅,有若凌波仙子,所以人們以洛神為水仙花花神。
十二月臘梅花神--- 據說是宋代的蘇東坡及黃庭堅。因為他們倡議將黃梅改稱為臘梅。 [編輯本段]十二花神說法五</B> 在中國漫長的花文化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傳統而神奇的習俗,並根據對各種花的崇拜程度不同,逐漸演化出了花神,並根據其開花習性來代表不同的月份。按月份我國有如下12位花神和11種名花。
正月:柳夢梅,梅花
二月:楊玉環,杏花
三月:楊延昭,桃花
四月:張麗華,薔薇花
五月:鍾馗,石榴花
六月:西施,荷花
七月:石崇風,水仙花
八月:綠珠,桂花
九月:陶淵明,菊花
十月:謝素秋,芙蓉花
十一月:白樂天,山茶花
十二月:老令婆,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