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臨沂著名文化

臨沂著名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1-28 00:15:00

A. 臨沂有哪些文化歷史古跡

鳳凰嶺遺址
鳳凰嶺高出地面10-20米,海拔60-70米,巔峰75米,由五個饅頭形大土丘組成,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300餘米。其五個土丘已有三個被整平為農田,後存兩個。1982年5月,鐵十四局在此處購土,修築兗(州)石(臼)鐵路沂河東段路基,挖土時發現墓葬。臨沂地、縣文物管理部門及時組織人員對其進行發掘清理。是年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又冒著嚴寒,打破只在春、秋季考古發掘的常規,搶救發掘鳳凰嶺遺存。通過大面積科學挖掘,先後清理戰國至漢代墓葬88座,出土文物有鼎、盒、罐、盆、壺、缽、銅鏡、五銖錢等。另有8個樂舞、雜技俑,塑雕精緻 ,栩栩如生。在這些墓葬中,一座最大的墓葬系東周墓。墓呈方形,面積近100平方米,由三部分組成,有車馬坑、器物坑和墓室。墓早年又有11具無棺的骨架,乃系奴隸殉葬墓。主墓北25米有一個器物坑,出土器物有編鍾一套計9件,鼎7件,矛14把,弓4張,簇鏃1宗,舟、獻各1件。最大鼎重35公斤,最長的一把矛達3.09米。在鳳凰嶺遺址中同時還出土地許多細石器,並發現了多處用火遺跡,這些細石器包括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兩大類,器形繁多。大多數以傳統的間接打法製成,具有典型的細石器特點。細石器在山東省乃首次發現,代表一個歷史時期的單獨文化,存在於距今約有1至2萬年前的中石器時期。這一發現,填補了魯南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原始農業的空白。
泉上屯遺址
泉上屯遺址位於河東區湯頭泉上屯村東,西南距臨沂城30餘公里。村西有湯河流過,西北倚湯山,是片依山傍水的河旁台地。遺址東西寬750米,南北長約1500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呈梭形土狀堆積。其東約1500米處有一南北向蜿蜒起伏的低山,群眾稱"長虹嶺",屬沂、沭斷裂帶小構造形成和丘陵,以侏羅紀、白堊紀的紫紅色砂岩為主,而遺址座落在沂、沭兩河之間的分水嶺上,由沖積形成。
就泉上屯遺址在中國考古學的地位看,應屬華北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系統,與黃河中、上游地區大荔沙苑、沁水下川、許昌靈井及河北黃驊等地的細石器文化處在大致同一發展水平上。就山東地區而言,泉上屯是中石器時代屈指可數的重要遺址。它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地區史前考古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考古空白,銜接了新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缺環,從而使山東史前序列的建立變為現實,解決了建國以來,30多年間山東史前考古中一個懸而未決的重大課題,讓考古工作者們初步認識了這種新的遺存面貌與形成。
泉上屯遺址在當時是山東省各地除臨沂以外均未發現的文化遺存。1992年6月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政府樹立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現屹立在泉上屯村東。
青峰嶺遺址
青峰嶺遺址是一處以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為主的史前居址。它的發現引起了中外考石學界的矚目,對研究人類歷史發展及魯南古代發展史有重大貢獻。
遺址位於河東重溝鎮王、鄭田莊村北,東南靠劉田莊,北為養馬庄,向東700多米有一條沭河支流自西北向東南流過。遺址為紅砂土沖積而成的梭形高地,北端偏西,南端偏東。南北長115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約57.5萬平方米。遺址於1982年12月發現,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峰嶺遺址是山東地區繼鳳凰嶺遺址發現之後的第二處大型中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發現文化遺跡、遺物較多,且保存較好的一處遺址。就其遺址保護意義來講,有助於中石器時代社會形態的研究、 人類進化史的部究、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古氣候與植被環境變遷的研究。
青峰嶺與鳳凰嶺等遺址的發現,因其所處的考古學年代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行將結束、新石器時代期文化即將萌出的過渡階段時間,稱為"中石器時代"。按照考古學的命名原則,青峰嶺遺址應歸屬於此前發現的鳳凰嶺文化。這一次的發現,填補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山東地區中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大范庄遺址
大范庄遺址位於臨沂市河東區相公鎮大范庄西0.5公里處,嵐濟公路側。遺址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40米,總面積為3萬平方米,高出地面6-8米,呈饅頭狀土丘。土丘上層多周、漢時代遺存,已數遭破壞流失。1965年,村民在此取土填汪,發現器物,報告上級部門,隨後原臨沂縣文物部門組織人員到此發掘,因"文化大革命"開始,發掘工作被迫暫停,共清理新石器時代墓葬26座,出土文物768件。其中石器20件,主要有鏟、鐲、鏃、石佩等;骨器23件,主要有骨鏃、獐牙、獸牙等。最多的器物為陶器,計725件,主要有夾砂陶、泥質黑陶、夾砂白陶、夾砂紅陶。器形大多數為平底器皿,三足器鼎和圈足器有豆和柄鏤孔杯。高柄鏤孔杯有30件,胎壁極薄,近似蛋殼,故稱為蛋殼陶,它是龍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器型規整,器物光亮漆黑,造型多樣,是古陶中的瑰寶。

B. 臨沂紅色景區哪個文化最深

在中國有四大紅色革命根據地,臨沂的沂蒙山根據地便是其中一個。

革命老區夏令營,是國防教育基地,愛國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區。

C. 臨沂有哪些名勝風景

旅遊景點概覽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一首《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大好風光。 臨沂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截至2008年,全市國家等級旅遊區總量共達到42家,其中國家4A級旅遊區10個,高等級旅遊區數量和等級旅遊區總量均居山東省前列。
蘭山旅遊景點
王羲之故居: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中段北側),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正門上匾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並在此度過他的幼年時期。據《臨沂縣志·古跡》載「王右軍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於臨沂市政府院內,1982年建立。《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解決了千百年來關於兩部書有無和真偽的歷史疑案,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考古十大發現之一;《歷譜》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歷譜。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市區東南部。東瀕沂河,風景秀麗。陵園於1949年2月由中共華東中央局揭底,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後經陸續增建,現有塔、堂、亭、館、墓、坊等15處。
羅庄旅遊景點
寶泉寺: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羅庄街道辦事處朱陳村西、羅庄區段206國道西,佔地6.7萬平方米。 寶泉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經考古鑒定屬古代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續修臨沂縣志》記載:「寺建於宋代,松柏森郁,東西怪石嶙峋,爭為奇狀者約里許……」 盛能游樂園:總規劃面積2000畝,總投資2億元。園區現已形成以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百鳥園、動物園、採摘園、生態園、人工林場、牧場等為主,以鴕鳥、梅花鹿、奶牛生態養殖、珍稀花卉苗圃種植為輔的多層次大規模的綜合性游樂場所。
河東旅遊景點
湯頭溫泉:位於河東區北部的湯頭街道,其發現和利用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最早的四大天然甲級溫泉之一。與「三孔」、泰山、半島海岸線並稱為全國四大「國家號」資源。《沂州府志》詩贊「野館空餘芳草地,春風依舊見遺蹤」,將「野館湯泉」列入「琅琊八景」之首。湯頭溫泉亦於1862年被載入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
蒼山旅遊景點
大宗山朗公寺:九峰環擁,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遊景區位於大仲村鎮東2公里處,主峰海拔257米,南北走向。朗公寺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元朝鼎盛時期佔地數百畝,殿閣20餘處,禪房300餘間,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當時與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
莒南旅遊景點
山東省政府暨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 (AAAA級): 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和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位於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總面積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劉少奇、羅榮桓、朱瑞、陳光、黎玉、肖華、陳仕榘、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長期在莒南生活、戰斗過。莒南一度成為山東省黨政軍指揮中心,被譽為「小延安」。
沂水旅遊景點
沂水地下大峽谷(AAAA級):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南八公里處的龍崗山下,全長六千一百米,該洞形成於二十萬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是我國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長洞,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內有「一河、五關、六瀑、九泉、九宮、十二峽」等景點一百餘處,氣勢磅礴,奇特壯觀,幽深莫測,氣象萬千。 沂水天然地下畫廊(AAAA級):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畫廊」位於「紅嫂故里」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是集地下長河溶洞、探險溶洞暗河漂、「怡然居」沂蒙風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場、萬畝板栗山茶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場所。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遊區(AAAA級):沂水雪山旅遊區位於沂水縣城東3公里處。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200萬平方米。雪山樹木蔥郁,奇石林立,自古就有「雪山七十二景」之說,雪山文化內涵豐厚。有李逵殺虎、劉勰問學等許多優美傳說,流傳很廣。 沂水天上王城旅遊區(AAAA級):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沂源、蒙陰三縣交匯點。主體景區紀王崮處在周圍60多座山崮的環抱之中,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蒙陰旅遊景點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古稱東蒙、東山。位於蒙陰、平邑、費縣、沂南境內,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蒙山自古就為封建帝王、文人墨客所矚目。孔子登臨曾發出「登東山而小魯」之感慨;李白、杜甫同游曾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之佳句;清聖祖玄燁、高宗弘歷南巡中都曾游歷過蒙山。蒙山中有龜蒙頂、鷹窩峰、水簾洞、雨王廟、孫臏洞、百花峪、老龍潭、雲蒙峰、望海樓等幾百處景點。
平邑旅遊景點
平邑蒙山龜蒙景區(AAAA級):平邑龜蒙景區主峰龜蒙頂因其狀如神龜伏卧雲端得名,為國家地質公園。顓臾王曾主祭蒙山,顓臾城位於蒙山之陽,萬般無耐遺址和祭壇猶存。莊周、紫陽真人、王詡(鬼穀子)都曾隱居修煉於此。在大窪風景區有眾多遺跡和傳說。 平邑九間棚旅遊區(AAA級):位於馳名全國的平邑縣天寶梨鄉,這里5萬畝果園連成一片,春華秋實。每年陽春三月的梨花會,置身其間,如在畫中。主要景點:沂蒙明珠九間棚村,北海銀行魯南印鈔廠舊址朝陽洞等。
費縣旅遊景點
沂蒙雲瀑洞天旅遊區(AAAA級):沂蒙雲瀑洞天旅遊區位於費縣南張庄,景區由指動石、天蒙湖、醉石林、雲龍瀑、通天峽游覽區構成,「幽谷掛雲瀑、石林醉天湖」是該旅遊區的生動寫照,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天下巨石第一陣」美譽
沂南旅遊景點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位於沂南縣孫祖鎮。是集自然景觀、沂蒙紅色文化、古歷史文化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沂南景區主峰海拔536米,孟良崮因舉世聞名的孟良崮戰役而名居沂蒙72崮之首。公園總面積1.2萬畝 孔明文化旅遊區: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建設項目,位於沂南縣城西部,規劃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東至卧龍山路,南至團山南側,北至卧龍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區
臨沭旅遊景點
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臨沭縣城東北三公里處,由蒼山、馬山、草山等組成,蒼山主峰海拔394.7m,蒼山疊翠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四奇,即奇石、奇草、奇花、奇林。 沭河古道: 位於大官莊水利樞紐至馬陵山河西段,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40平方公里。 古道水產資源豐饒,盛產葦、鵝、鴨、魚、蝦等各種水生動植物產品,素有「中國北方灕江」之譽。
市內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有: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荀子墓,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北寨漢畫像石墓等。依託燦爛歷史文化,臨沂已成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D. 介紹山東臨沂的

臨沂市
古稱琅琊、
沂州,
又稱書城、
水城、
書法城、
兵法城、
鳳凰城;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騰飛,
又被稱為商貿城、
物流之都、
小商品城。

E. 臨沂的歷史文化有熟悉的嗎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遠古文明。二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使用文字元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二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早在5000年以前,這里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時期,這塊土地上就豐存過郯、莒、費諸方國。周滅商後,魯國和齊國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支柱 ,臨沂地域除分屬齊、魯等國外,見於<<春秋>>的還有顓、陽、向、莒、郯、根牟、於餘丘、杞等國。春秋時期,除上述古國外,見於<<春秋>> 的有啟陽,中丘、祝丘、費、防、台、東陽、武城、丘輿、向、次室、蒙、鄆、堂阜、蓋、艾、紀障、密、鄢陵等20個。這些大城邑的出現,是經濟文化發達的標志。戰國時期,域內諸封國先後為齊、楚所兼並,至戰國末期,南部屬楚,北部屬齊。
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全國分為三十六郡,臨沂地域屬琅琊郡和郯郡。西漢時,郡國並行。臨沂地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城陽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漢承西漢制度,分屬徐州之利城郡、東海郡、琅琊郡、琅琊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莞郡、東安郡和城陽國。三國時期,屬魏國。至魏末,分屬東海國、琅琊國、東莞郡、泰山郡。西晉時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蘭陵郡、東莞郡、兗州之泰山郡。晉室南渡後,地域先後屬於後趙、東晉、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東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軍等。宋室南渡後,分屬於金朝山東東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屬兗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撤銷沂州府,改莒州為莒縣。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改蘭山縣為臨沂縣,臨沂地域分屬濟寧道和膠東道。1918年撤銷。1936 年劃為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在沂南縣青駝寺成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3年9月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1945年8月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山東省政府。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相繼建立過30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政權機構。其中屬於縣級的政權組織,一般稱抗日民主政府,也有一些稱作行署或辦事處。這些縣級政權組織,都獨立的發揮縣級政府的作用,分屬魯中、魯南、濱海3個行政區。解放戰爭時期,行政區劃層次仍沿襲抗日戰爭時期,只是對區劃作了某些調整。1948年7月,魯中、魯南、濱海三個行政區合並為魯中南行政區,設魯中南行政公署(駐臨沂城),下轄7個專區,49個縣。至1949年10月1日,臨沂地域分屬沂蒙、尼山、台棗、濱海4個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歸江蘇省。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並入臨沂專區。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莒縣13個縣市。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2日,國務院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至此,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市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庄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庄、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

臨沂市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顏杲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清末,著名的魯南幅軍配合太平軍、捻軍作戰,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堅持斗爭長達15年之久,涌現出劉淑愈、孫化祥等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沂蒙山區是山東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之一。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就在沂蒙山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30年代,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著名的蒼山暴動、日照暴動、龍須崮暴動、沂水暴動等,顯示了共產黨人和沂蒙人民的大無畏的革命斗爭精神、英勇獻身精神。劉之言、郭雲舫、劉曉浦、劉一夢、孫善師、孫善帥等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銘沂蒙大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著名的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是山東華東黨政軍領導指揮中心,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斗工作。趙博、羅炳輝、劉炎、陳明、李竹如、常恩多、漢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生命。從沂蒙山區出發,羅榮桓率雄師挺進東北;從沂蒙山區出發,陳毅率大軍直下江南。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征途上,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車輪的轍印。沂蒙人民為奪取革命戰爭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沂蒙人民發揚光榮傳統,弘揚沂蒙精神,戰天斗地,改造山河,發展生產,建設家園,涌現出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先進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毛澤東主席對厲家寨的光輝批示,影響遍及全國,產生巨大動力。改革開放春風,吹遍沂蒙大地,山河氣象一新,城鄉繁榮興旺。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九間棚、沈泉庄、羅庄鎮等一批新的先進典型為舉國所矚目。

臨沂的歷史文化名人

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名相,今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了政權,出任丞相。被後世推為智慧與鞠躬盡瘁的忠君典型。

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今臨沂人。他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為歷代崇尚,世稱「書聖」。其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

顏真卿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今費縣人。其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尤其縱橫跌宕凝練有燎原之勢。

王祥

王祥,西晉人,民間流傳「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被後人推為孝的典範。

劉洪

劉洪,今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其首創了珠算,編制了我國第一部月球不均勻性的《乾象歷》。

荀子

荀子,戰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流傳於世。

左寶貴

左寶貴,清末名將,費縣地方(今平邑)人。甲午戰爭時,率部東援朝鮮,親自指揮作戰,中炮身亡。

曾子

曾子,春秋時期學者,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被後世成為「宗聖」。

蒙恬

蒙恬,秦朝名將,今蒙陰人。秦朝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築長城,修直道。

匡衡

匡衡,西漢名臣,今蒼山人。少年勤學,曾「鑿壁偷光」,成為歷史上家貧而苦學的典範。

F. 臨沂的歷史文化名人

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名相,今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了政權,出任丞相。被後世推為智慧與鞠躬盡瘁的忠君典型。

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今臨沂人。他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為歷代崇尚,世稱「書聖」。其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

顏真卿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今費縣人。其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尤其縱橫跌宕凝練有燎原之勢。

王祥

王祥,西晉人,民間流傳「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被後人推為孝的典範。

劉洪

劉洪,今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其首創了珠算,編制了我國第一部月球不均勻性的《乾象歷》。

荀子

荀子,戰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流傳於世。

左寶貴

左寶貴,清末名將,費縣地方(今平邑)人。甲午戰爭時,率部東援朝鮮,親自指揮作戰,中炮身亡。

曾子

曾子,春秋時期學者,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被後世成為「宗聖」。

蒙恬

蒙恬,秦朝名將,今蒙陰人。秦朝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築長城,修直道。

匡衡

匡衡,西漢名臣,今蒼山人。少年勤學,曾「鑿壁偷光」,成為歷史上家貧而苦學的典範。

G. 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臨沂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4項民間文學:《蒼馬山傳說》、《分金台的傳說》、《少年王羲之的傳說故事》、《雹泉廟古石獅系列傳說》;
00傳統舞蹈1項:《八仙燈》;
00傳統美術1項:《褚庄泥塑》;
00傳統手工技藝9項:《杞柳編傳統編織技藝》、《中國結傳統編織技藝》、《傳統柳編》、《火筆畫》、《彩印花布傳統印染技藝》、《蒼山向城虎頭帽》、《沂蒙老曲酒傳統釀造技藝》、《垛庄醬菜傳統製作技藝》、《烙畫葫蘆》;
00曲藝2項:《腳打鼓》、《磨山魯南大鼓》;
00文化空間1項:《三官廟廟會》;習俗1項:《送火神》;
00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1項:《黑虎查拳》。
00另外,市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有兩項,其中戲曲1項:《弦子戲》;傳統舞蹈1項:《撲蝴蝶》。

H. 臨沂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文化名人並且簡介他們的事跡

大書法家顏真卿

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顏真卿,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代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後為李希烈縊殺。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他的傳世書跡極多,《顏勤禮碑》《元次山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傳世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3歲喪父,少時受母親辛勤教養,長大學問淵博,尤工書法。中進士後選為醴泉尉;不久升為監察御史。出使五原時,因平反冤獄,旱天為之降雨,人呼"御史雨"。回朝升殿中侍御史。因得罪宰相楊國忠,被排斥出為平原太守。時安祿山反狀已萌,真卿佯裝不知,暗中派人奏報朝廷,並修守戰備,召集壯士,儲備糧草,以防不虞。

安祿山反,黃河以北各州縣盡被佔領。唐玄宗聞報,感嘆說:"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耶?"當聽到平原城守具備,與敵抗衡時,大喜,對左右說:我不記得顏真卿什麼樣了,做事竟是這樣有見識!"

顏真卿聯合從兄顏杲卿,起兵20萬,眾推真卿為盟主。朝廷詔令顏真卿為戶部侍郎,又加封河北招討采訪史。義師切斷了安祿山後退之路。安祿山急忙派重兵進攻河北州縣。時肅宗在靈武即位,真卿派人用蠟丸裹書,向朝廷奏事。旋封他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當時賊兵洶洶,河北州縣相繼陷落。顏真卿見寡不敵眾,於至德元年十月率部突圍至鳳翔,面謁朝廷,詔授憲部尚書。由於他剛正不阿,得罪宰相,先後貶出為馮翊太守,蒲州刺史,饒州刺史。代宗時,遷吏部侍郎,改為尚書右丞。皇帝自陝西回長安,顏真卿請天子先謁陵廟再入宮,宰相元載以為迂,真卿發怒說:"辦不辦在乎你們!我說說有何罪?朝廷規矩,都被你們破壞光了!"元載恨之入骨,給皇帝出謀說:"群臣奏事多挾讒毀、請每論事都先報告長官,長官再報宰相,宰相認為可以再奏聞皇上!"顏真卿聽說後大怒,即上書皇帝,進行爭辯。

他歷數先朝惠政,天下賓士。自天寶年後宰相李林甫專權,使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達,蔽主禍國,已是思之痛貫心骨。他告誡天子:今天下瘡

I. 臨沂當地民風民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沂蒙文化
歷史文化
臨沂市古稱琅琊郡、沂州府,其歷史可上溯至2500多年前,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臨沂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化資源。漢晉文化、紅色文化與當代文化共存互依,書法文化、兵學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葉茂。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里,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餘件。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孫臏兵法竹簡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屬全國少有。市內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有: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荀子墓,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北寨漢畫像石墓等。依託燦爛歷史文化,臨沂已成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新四軍軍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黨政軍機關駐地,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跡。 古老的沂蒙山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有的飲食文化,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來一展才華,吟詩作賦。在孔子「登東山(蒙山)而小魯」之後,李白、杜甫攜手翩然而來,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千古詩句,李白更是為蘭陵美酒佳餚而吸引,樂不思蜀,以至醉卧蘭陵「不知何處是他鄉」,醉出一段極致。歷史上,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這里,他們為沂蒙飲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飲食文化
物產的豐富、食俗的久遠、使沂蒙人民流傳下來許多獨具特色的食品,如:糝、八寶豆鼓、民間伏醬、六姐妹煎餅、莒南鍋餅、沂水豐糕、郯城挎包火燒等都是沂蒙獨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雞、蒜泥魚、燴肉絲魷魚、蒙山全蠍、莒南爐肉等都是土生土長的民間特色菜;檔次較高的飯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銀杏、燈籠蝦片、龍珠鮑翅、清湯烏穗、桃源燜魚頭、甲魚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沂蒙名廚在全省及全國各類烹飪大賽中製作的氽芙蓉黃管、氽西施舌、龍舟鮑翅、雪蛤銀杏等分別獲得金、銀、銅獎。這些獲獎菜無疑都成為沂蒙珍饌風味中的「陽春白雪」。 沂蒙烹飪老字型大小的飯店多保持特色傳統,如臨沂老酒店、沂州老菜館、沂州府大酒店等。後來大批新建的飯店起點較高、菜式新穎。如華盛江泉城大酒店、陶然居大酒店、榮華大酒店等星級賓館。整體上是魯菜氣息濃厚,近年來受川、粵菜系的影響,出現了多菜系共存的局面。近年來,沂蒙廚師對過去史書記載的古老菜系、烹飪方法,進行了挖掘整理,恢復了一些歷史名吃;同時,注意外學內創、刻意求新,結合地方風味,創造了一些新式菜,為古老而又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沂蒙菜增添了新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除蘭陵老字型大小的蘭陵酒外,還有沂蒙老曲、銀麥啤酒、金銀花茶等頗具特色的美食,為沂蒙山區悠久的飲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具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獨特的沂蒙飲食文化,是辛勤的沂蒙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實踐的結果。但上千年的飲食文化、技藝,其史料多數散亂不全,傳統技藝頗多失傳,將其搜集整理,並系統歸納絕非易事,該書編者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沂蒙美食的過去和現在進行了一次科學的總結,由於受時間、資料、水平限制,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但本書編者志在弘揚沂蒙傳統飲食文化,使之不斷得到繼承和完善,這無疑是為沂蒙飲食業的繁榮做出了一大貢獻。
臨沂小吃
糝,臨沂地區的風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膩、祛風除寒、開食健胃實為眾人所喜愛,早晨喝糝系臨沂傳統食俗。「糝」(臨沂方言中念sa四聲)在文字上講是用肉作成的湯羹,僅在臨沂或臨沂人的飯店中才能見到。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來臨沂經營,當時叫「肉糊」,後來仿製者越來越多,明朝時期定為「糝」。 據臨沂縣志記載,糝是明朝末年臨沂人創造的,幾經演變改進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臨沂城有八家著名糝鋪,今已發展至百家專營糝鋪。喝糝有四大講究,即熱、辣、香、肥。一碗熱糝配以油條、燒餅、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糝有牛肉糝、羊肉糝、雞肉糝三種,以牛肉糝、雞肉糝最為正宗、普遍,羊肉糝為珍。 咸豆粥, 是臨沂大眾化粥食,多為早餐供應。此粥製作細膩、口味香美、消渴利尿、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喝此粥配食熱油條口味尤佳。【製法】黃豆和小米用水泡開,分別磨成豆漿和米漿,各自過濾出渣;鍋加水燒開,下豆漿燒開後,再下米漿,開鍋盛入粥碗內。另取少量黃豆放鍋中炒熟後加水和鹽煮至皮起皺,撒在碗中粥面上即成。 臨沂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臨沂煎餅歷史悠久,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延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沂蒙精神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小延安」之稱。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三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 。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沂蒙紅嫂的感人故事、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等擁軍支前的楷模,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沂蒙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臨沂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體現了崇高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和道德要求。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