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古典著名畫作

古典著名畫作

發布時間: 2020-11-28 03:26:16

1. 古希臘古典時期有哪些著名的繪畫和畫家

文獻所記載的畫家和繪畫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有一些歷史著作和文藝理論著作,記載了古希臘古典時期的繪畫和畫家。他們分別是波利格諾托斯、阿波羅多羅斯、宙克西斯、尼西亞斯、阿佩萊斯等。

2.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畫

圖: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pic/item/faacb564a35038e3f7365417.jpg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少有大志,青年有為,中年受人牽連入獄,飽嘗磨難,年過五旬隱居富春江畔,師法董源、巨然,潛心學習山水畫,出名時,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翁了。黃公望把「畢生的積蓄」都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嘔心瀝血,歷時數載,終於在年過八旬時,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此畫卷為六接的紙本,即是由六張紙連成的畫卷.黃公望(字子久)為元代最負盛名的畫師,在畫史上的影響頗大。他在《山水訣》中,明確提到模寫。他說:「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當屬《富春山居圖》。為了創作《富春山居圖》,他在「領略江山釣灘之勝」時,「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即模記」。此畫成於至正七年(1347年),此時子久年近八旬,畫中所題文字表明,他為完成此畫而潛心觀察、揣摩費時三四年。張庚在《圖畫精意識》中記載了董其昌對此畫的贊譽,「子久畫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韻超逸,體備眾法,脫化渾融,不落畦徑。」

3. 中國古代名畫有哪些 十大名畫

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1、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畫卷從右端開始,第一段描繪了黃昏,曹植率領眾隨從由京城返回封地,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從容,凌波而來。

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呆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

畫家巧妙地通過這一瞬間動作,不僅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曹植見到洛神的驚喜之情,而且將曹植被洛神的絕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內心活動表現的極為生動。

曹植解玉佩相贈表達對洛神的深切愛慕,洛神指潛淵為期,曹植又怕受騙,心情矛盾。於是便斂容定神,守之以禮,二人情意纏綿。

洛神與諸神仙嬉戲,風神收風,河神撫平水波,水神鳴鼓,女蝸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舒袖歌舞。

通過女神與眾神仙的歡樂、嬉戲的熱鬧場景,為洛神與曹植即將分離做了鋪墊,襯托出女神無奈和矛盾的內心狀態。

第二段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這是故事情節的高潮。畫家大力描繪洛神離去時的陣容,場面宏大激揚,熱鬧非凡。六龍駕駛著雲車,洛神乘雲車向遠方駛去,鯨航從水底湧起圍繞著車的左右。

六龍、文魚及鯨的描繪細致,動態生動奔放。雲車、雲氣都作在天空中作飛馳狀,離別場面熱鬧異常、如醉如痴。

在岸邊,曹植在眾隨從的扶持下,目送著洛神漸漸遠去,眼神中傾訴著無盡的悲傷與無奈。洛神不停的回頭望著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與依戀。隨著二者距離越來越遠,襯托出曹植與洛神心中無奈分別的苦痛,使畫面中無法相守的悲傷氣氛更加濃烈。

最後一部分描繪了就駕啟程。表現洛神離去後,曹植對她的深切追憶與思念。曹植乘輕舟溯流而上追趕雲車,希望再次見到洛神的倩影。但是無奈人神相隔,早己尋覓不到洛神的蹤影。

思念與悲傷之情不能自己,以至於徹夜難眠,在洛水邊等待到天明,流連忘返的場景。直到隨從們驅車上路,曹植仍然不斷回頭張望,最後懷著不舍和無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歸途。

曹植的無限悵惘之情生動地呈現在畫卷上,使觀者被洛神與曹植間的真摯感情所感染。

2、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3、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原畫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而黃公望並沒有一定按著每一張紙的大小長寬構思結構,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作悠然於山水之間,可遠觀可近看。

這種瀏覽、移動、重疊的視點,或廣角深遠,或推近特寫,瀏覽過程中,視覺觀看的方式極其自由無拘,角度也非常千變萬化。

4、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漢宮春曉圖》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用長卷的形式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後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故事。

除卻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種文人式的休閑活動:包括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等。

5、百駿圖

《百駿圖》是義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繪畫作品,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圖稿本為紙質,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紙質稿本)和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

此圖為一長卷,從右至左,畫面開始是兩棵參天的老松樹,透過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馬人搭建的簡易白色帳篷,有三個身穿滿族服裝的牧人在帳篷前,二人倦怠地或坐或卧,還有一人雙手拄著套馬桿立在那裡,看著不遠處的馬匹,一隻牧犬從帳篷內伸出了半個身子。

6、步輦圖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後為通譯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

閻立本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

閻立本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

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

7、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是一幅中國畫作,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該畫描述唐代美女眾生像。主要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8、五牛圖

《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為黃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在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令各異的牛。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

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健;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鍾。

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9、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幅無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殘題「熙載風流清曠,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雲篆書題「夜宴圖」三大字。卷後有南宋史彌遠「紹勛」葫蘆印,清·宋犖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一印。

拖尾有行書「韓熙載小傳」,後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題詩,又積玉齋主人題識。後隔水清·王鐸題跋,後有「董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璽印。

10、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傢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4. 古代著名畫家大全

吳道子、顧愷之、張擇端、倪瓚、唐寅。

一、吳道子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

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二、顧愷之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張擇端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四、倪瓚

倪瓚(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別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江蘇無錫人。元末明初畫家、詩人,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

倪瓚家中富有,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年,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擅畫山水和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

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

洪武七年卒,時年七十四歲,存世作品有《漁庄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五、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5. 古典時期的繪畫代表作有哪些

古典時期的繪畫(公元前5世紀初—公元前4世紀末)

古典時期是希臘藝術的繁盛期。其主要成就集中體現在建築和雕刻上,對後世影響也最大。繪畫作品由於保存要比雕塑和建築困難得多,除了大量的陶器彩繪以外,至今仍未發現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

《春燕圖》希臘地區應該承認在這個雕塑和建築相當發達的時期。繪畫當然也不會落後。雖然我們沒有發現此期除瓶畫以外的繪畫作品,但在古希臘和羅馬的一些文獻或哲學著作中,提供了一些有關這一時期的繪畫資料。

(1)陶器彩繪古典時期的陶器與同時期的建築和雕塑一樣。也達到了它的發展高峰。在這一時期紅繪風格的瓶畫已經完全取代了上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黑繪風格陶器,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公元前5世紀中後期又出現了「白底彩繪風格」。

此期的紅繪風格陶器彩繪,已達到古代希臘陶器彩繪的最高水平。這突出地表現在深入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意境的表達上。俄羅斯列寧格勒愛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的畫有《春燕圖》的雙耳陶瓶,以及慕尼黑古代工藝美術館收藏的畫有《送別出征戰士》的雙耳陶瓶,可算作此期陶器彩繪中紅繪風格的代表作品。

《送別出征戰士》希臘地區《春燕圖》雙耳陶瓶,畫了3個不同年齡的人物:少年、青年和成年人。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一隻象徵春天來臨的正在飛翔的燕子身上。有趣的是,陶瓶上還刻著他們3人簡短的對話。最早發現燕子的青年人說「瞧,那是燕子!」成年人接著說:「我以赫克里斯的名義起誓,這是真的!」少年則以興高采烈的心情歡呼:「春天來到了!」從這一陶瓶的彩繪上可以看出,古典時期的陶器彩繪作者已經不再滿足於一般現象的描繪,而是力求通過人的活動,去表現某種特定的意境。

彩繪《送別出征戰士》,是前5世紀下半期的作品。這一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送別出征戰士場面中的婦女形象。她給即將走上戰場的丈夫斟酒送行,丈夫端起酒杯將要一飲而盡,她則痛苦地低下了頭。表現出一種復雜的心情。整幅作品在線條的運用上熟練、簡潔、准確而流暢,使得所表現的希臘婦女更加優美動人。它充分體現了古典時期希臘繪畫藝術的高度技巧和典雅的藝術風格。

(2)文獻所記載的畫家和繪畫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有一些歷史著作和文藝理論著作,記載了古希臘古典時期的繪畫和畫家。他們分別是波利格諾托斯、阿波羅多羅斯、宙克西斯、尼西亞斯、阿佩萊斯等。對於這些畫家及其作品,我們只見於文獻記載,沒有見到其真正的作品,但通過文獻記載我們也可以窺知古典時期繪畫的繁榮。

6. 中國古代的十大名畫都有哪些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唐代·閻立本《步輦圖》 唐代·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專
唐代·韓滉屬《五牛圖》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
清代·郎世寧《百駿圖》

7. 中國古代花鳥畫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顧愷之的《鳧雀圖》

2、史道碩的《鵝圖》

3、顧景秀的《蜂雀圖》

4、蕭繹的《鹿圖》

5、韓乾的《照夜白圖》、《牧馬圖》

6、邊鸞的《梅花山茶雪雀圖》

7、刁光胤的《寫生花卉冊》

8、趙孟堅的《墨蘭圖》、《歲寒三友圖》、《水仙圖》

9、揚補之的《四梅花圖》、《雪梅圖》

(7)古典著名畫作擴展閱讀:

一、花鳥畫的特點:

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

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戰國末期木板畫《老虎被縛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也是較早的獨幅花鳥畫。

花鳥畫發展到兩漢六朝則初具規模。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

二、趙孟堅的《墨蘭圖》

1、畫作內容

本幅款署「彜齋趙子固仍賦」。鈐「子固寫生」一印。墨蘭是趙孟堅善畫的題材。畫面上繪墨蘭二株,呈放射狀的長葉參差錯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自題詩曰:「六月湘衡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詩中表露了作者孤高脫俗的思想境界。

2、藝術鑒賞

圖中運筆柔中帶剛,花朵及蘭草葉均一筆點劃,土坡用飛白筆輕拂,略加點苔。蘭葉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濃,變化含蓄,形成墨色對比。畫雖為水墨,但格調高雅,「遠勝著色」。

8. 我國古代優秀畫作有哪些有名的要名字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啊,
《竹林七賢圖》 孫 位 唐代
《瀟湘圖》回 董 源 五代南唐
《洛答神賦圖》
《江行初雪圖》 趙斡 五代南唐
《游春圖》 展子虔 北周末隋初
《夏景山口待渡圖》 董 源 五代南唐
《匡廬圖》 荊 浩 五代後梁
《籠袖驕民圖》 董 源 五代南唐
《雪竹文禽圖》 黃 筌 五代後蜀
《籠袖驕民圖》 董 源 五代南唐
《高士圖》 衛 賢 五代南唐
《臨流獨坐圖》 范 寬 宋初
《明皇避暑宮圖》 郭忠恕 北宋
《秋山問道圖》 巨 然 五代宋初
《寒鴉圖》 (部分) 佚 名 南宋
《雙喜圖》 崔 白 北宋
《早春圖》 郭 熙 北宋
《溪山行旅圖》 范 寬 宋初
關山鄭板橋《竹石圖》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董源《萬壑松風圖》、《秋山問道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關仝《關山行旅圖》
荊浩《匡廬圖》
劉松年《雪山行旅圖》
范寬《溪山行旅圖》
文徵明《蘭竹圖》
唐寅《看泉聽風圖》
沈周《煙江疊嶂圖》
《密雪圖》 許道寧 北宋

9. 中國古代花鳥畫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中國古代花鳥畫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有:

崔白的《寒雀圖》描寫隆冬時節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

李嵩的《花籃圖》描繪了花籃中的茶花、蜀葵、營草等一組花卉;

佚名的《出水芙蓉圖》它突出地表現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

徐渭的《雜花圖卷》全畫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個部分組成;

朱聾的《荷花水禽圖》描繪了一隻縮著脖子、好像瞪著白眼的水鳥;

鄭燮的《叢竹圖》描繪了一叢墨竹。

10.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畫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二、唐·閻立本《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三、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與之類似的畫作,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四、唐·韓滉《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其用筆之細,描寫之傳神,牛態之可掬,幾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貴還在於,中國古代留存今世的多為花鳥人物,以牛入畫,且如此生動者,《五牛圖》堪稱孤品。
五、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傑出的代表作。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畫中描寫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湖。依山臨水,布置以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並穿插捕魚、駛船、行路、趕腳、遊玩等人物活動。形像精細,刻畫入微,人物雖細小如豆,而意態栩栩如生,飛鳥雖輕輕一點,卻具翱翔之勢。山石皴法以披麻與斧劈相結合,綜合了南、北兩派的特長。設色繼承了唐以來的青綠畫法,於單純統一的藍綠色調中求變化。用赭色為襯托,使石青,石綠顏色在對比中更加鮮亮奪目。整個畫面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將自然山水,描繪得如錦似綉,分外秀麗壯美,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少見的巨制。
七、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