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會議論文
⑴ 美國石油大王哈默的資料
美國企業家。祖籍俄國,生於美國紐約,卒於1990年12月10日。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偉人.191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時,接管了父親的制葯廠。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時,已擁有200 萬美元的資產,成為一名學生企業家。隨後,他去了蘇聯,為兩國的貿易和礦物開發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建立了鉛筆 生 產廠,把美國成功的管理經驗傳授給這家工廠。1931年返回美國,創建了現代化酒桶廠和種牛牧場。1956年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創了西方世界的又一個石油王國。80年代,他大力推動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樣化經營,使西方石油公司成為肉食品加工的巨頭和美國石化產品製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哈默在蘇聯期間與列寧建立了友誼;與美國幾屆總統、外國首腦、王公貴族、將軍及教皇等都有過交往;他還曾如圖多次訪問過中國,與中國進行生意上的合作,為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他耗費巨資和精力收藏了大量的藝術珍品,並又把它們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因此,人們又稱他為政治外交型企業家
⑵ 李大釗的簡介
李大釗(1889-1927)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
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求學。1913年底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期間,曾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賣國的斗爭。1916年5月回國後任北京《晨鍾報》主編。
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編輯。在此期間,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宣傳民主主義思想和社會進步的文章。
1917年底,入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並參與編輯《新青年》,先後任北京大學評議會評議員,經濟、歷史等系教授。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率先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著名論文,和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積極領導了五四運動,並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主義作堅決斗爭。
1920年春,和陳獨秀開始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在北京創建共產黨小組,11月小組改稱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任書記。
中共一大後,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員會,任書記,負責領導北京和北方地區黨的工作。1922年8月,參加中共中央特別會議,為候補中央委員,贊成國共合作。
1923年6月,赴廣州參加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北京委員。會後,組建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
1924年3月兼任委員長(1925年1月中共四大後委員長改稱書記)。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負責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北京執行部的工作。
同年6月,作為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離蘇回國。1925年1月,當選為中共四大中央委員。
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建制,分別組建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簡稱北方區委)和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任北方區委書記。
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積極組織和領導北方的革命運動,多方與馮玉祥國民軍合作,開展推翻北京軍閥政府的斗爭,組織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戰爭。
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緝,遂避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兵營,繼續堅持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派軍警搜查蘇聯大使館,李大釗等60餘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
(2)著名會議論文擴展閱讀
個人貢獻
一個是他率先從俄國引入馬克思主義,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為陣地,相繼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名文章和演說。
闡述十月革命的意義,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旗幟鮮明地批判改良主義,積極領導和推動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成為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
另一個是籌立了中國共產黨,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
⑶ 現在科學家研究什麼
影響PN結電流典雅特性偏離理想方程的各種因素,如何構建數學模型使其更接近與實際情況。。。
⑷ 愛因斯坦三個驚人的預言是什麼請告訴我
愛因斯坦三個驚人的預言:蜜蜂消失,時空紐倫,彎曲時空。
1、蜜蜂消失
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因為在人類所利用的1330種作物中,有1000多種需要蜜蜂授粉。
2、時空紐倫
由於重力的作用 ,(例如)地球這樣大質量的物體在時空構成的框架結構中的存在本身,就會使時空框架發生扭曲。通俗地說,時空框架就像一個床墊,而地球就像放在床墊上的一個小鋼球,鋼球使床墊凹陷成一個「小酒窩」樣子的坑。
3、彎曲時空
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物體在時空結構中的轉動,會使時空結構與它一起運動。就像一個落入籃筐的籃球,在筐中轉動時也帶動籃筐一起運動。這兩個預言構成了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4)著名會議論文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是人類科學的標志人物,他在科學上有眾多預言,並且都得到了證實,比如:鍾慢效應、質能守恆,光線偏移、激光、引力紅移和引力透鏡等等。近幾年,引力波也得到了證實,尤其是2017年雙子星的合並,證實了愛因斯坦引力傳播速度為光速的預言。
蟲洞(sofa),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或者時空洞。1930年,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提出了蟲洞的假設。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三維空間是可以彎曲的,那麼就有一種可能,我們利用彎曲的時空,進行時間旅行,在極短時間內,跨越上萬光年的距離,甚至從宇宙一端跨越到另一端,而且這不與相對論矛盾,這個時空通道就是「蟲洞」。
以目前的技術,我們還不能製造蟲洞,甚至未發現過蟲洞。或許在未來,人類擁有了高度發達的技術後,能利用蟲洞實現星際航行。
⑸ 投過國際會議的文章能夠再投別的期刊嗎
並且要告訴編輯你的論文被XX會議錄用,如果是知名會議的話,還會加審稿速度和錄用機率的terrific117(站內聯系TA)如果正式出版並EI檢索,估計再投就有些麻煩了!ljl8209(站內聯系TA)不太靠譜吧learn(站內聯系TA)會議裡面用到的圖和數據都不能再用了visitor958(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terrific117 at 2011-05-04 13:04:46: 會議裡面用到的圖和數據都不能再用了 沒有這一說,會議和雜志兩碼事。 沒有這一說,會議和雜志兩碼事。 有的老闆要求很嚴格。之前我們有人因為要投期刊,把會議的撤稿了 一般會議論文要會後才投雜志,如果會議沒有開就要投雜志,撤稿是最保險的做法。否則一定要說明,有的可以,有的不行,主要是雜志文章接收,有版權問題。
⑹ 如何頂級計算機會議的論文
當前,計算機證書考試多種多樣,水平參差不齊。比較正規且得到社會版認可的計算機權證書考試有以下幾種:全國計算機應用軟體人員水平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計算機及信息高新技術考試、計算機應用水平測試和各種國外著名大計算機公司組織的計算機證
⑺ 誰能告訴我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生平事跡,以及著作…
文都比鄰為您解答,
弗洛伊德最為重要的著作是《夢的解析》。還有其他代表作如:《超越唯樂原則》、《圖騰與禁忌》、《性學三論》、《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等。
以下是他的生平:
童年時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省弗賴堡鎮(Freiberg,現Príbor,即捷克共和國的普日博爾市)的一個猶太家庭。
父親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位善良老實的羊毛商人,母親阿瑪莉亞·那薩森是父親的第三任妻子,長相漂亮,但性格暴躁。西格蒙德出生這一年,他已經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伊曼紐爾和菲利普。1858年,妹妹安娜出生。
1859年,家人搬家到德國萊比錫。1年後,又搬家到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在接下來的6年裡,母親又生下了4個女兒,阿道芬、瑪麗、寶琳和羅莎,和1個兒子亞歷山大。
學生時期
弗洛伊德的啟蒙教育是由父母在家實施的。在1865年,也就是9歲時——比正常的入學年齡早了一年——進入著名的利奧波德地區實科中學(初高中一貫制)讀書。在這段時期,弗洛伊德學習了大量的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古典文學,還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和英語;他還自學了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在高中時,他受一位朋友的影響,想將來成為一名律師。
1873年秋,弗洛伊德進入維也納大學學醫學專業。在這里,他把名字從西格斯蒙德改為了西格蒙德。在這一階段,他受到了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他還認真閱讀了費爾巴哈的著作,還聽了布倫塔諾的課程。從大學第三年開始,他開始到恩斯特·布呂克的生理實驗室學習生理學。
1879年他被軍方徵召從事了一年的醫療服務工作。
1881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從學校畢業。
工作初期
畢業後,弗洛伊德在布呂克的實驗室工作了1年。
1882年6月,和瑪莎·伯奈斯訂婚。在布呂克的建議下,離開生理實驗室。
1882年7月,進入維也納綜合醫院工作,先任外科醫生,後任內科實習醫生。
1883年5月,轉到精神病治療所任副醫師。
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
1885年8月,在布呂克教授推薦下獲得一筆為數可觀的留學獎學金,前往巴黎薩彼里埃醫院跟沙可學習。
1886年2月,他返回維也納。
1886年春,由於經濟原因,他開始以神經病醫師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9月,弗洛伊德和未婚妻結婚。婚後他們育有三男三女。
研究催眠
在巴黎跟隨沙可學習期間,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這一時期他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軀體的研究轉向對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 1884 年與約瑟夫·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但幫助弗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使弗洛伊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癔病。
1882年11月,他已經從布洛伊爾的病人安娜·歐的案例,了解到催眠及宣洩療法(布洛伊爾稱為「談話療法」)的效果。從巴黎回到維也納以後,他進一步考慮同布洛伊爾一起研究安娜·歐的病例。這時候,弗洛伊德已從沙可那裡學到有關治療歇斯底里症的方法。他在接受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隱含的問題,終於了解了催眠療法的使用范圍及其與人內在精神狀態的關系。
為了使催眠術更臻完善,1889 年夏,弗洛伊德到法國南錫向伯恩海姆學習。他還說服一個女病人跟他一起到南錫去接受催眠治療。就在治療這位病人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國醫生本漢的討論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即認為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發現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
創立理論
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將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里症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
1897 年,在父親去世後的一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夢。在進行了兩年的自我分析後,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結論寫成了《夢的解析》一書並於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寫的是1900年)。該書後來被許多人推崇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著作。然而這本書也遭到大量批評。在其一生餘下的時間里,弗洛伊德一直堅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後半小時被用於自我分析。
影響擴大
隨著《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這時在弗洛伊德周圍聚集了一批年輕的學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組」,或稱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1902 年發展成立心理分析協會。當時參加的人後來都變成了傑出的精神分析學家,包括阿德勒、蘭克、費登、和榮格。
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探討了種種生活中常見失誤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如今已被人們廣泛接受。
1905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
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了如何通過分析夢境以揭示並治療神經症的種種症狀;
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他在這本書中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
最後一本就是最有爭議的《性學三論》,書中他表達了關於嬰兒期性慾以及其與性倒錯和神經症之間關系的觀點。這本書的觀點招來很多對弗洛伊德的嘲諷。
1909年,受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霍爾的邀請,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參加了該校20周年校慶,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並與美國心理學屆名人威廉·詹姆斯、鐵欽納、卡特爾等人會晤,這標志了精神分析理論終於贏得國際上的承認。
學派分裂
在精神分析影響日盛的時候,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由於學術見解的不同,矛盾日益加深,組織開始出現分裂,主要原因是阿德勒、蘭克和榮格等人均因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漸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論和風格。在1911年的精神分析小組的幾次會議上,弗洛伊德對阿德勒的理論提出尖銳批評,阿德勒離開這個小組,繼續研究自己的理論,並創立了個體心理學。這個時候弗洛伊德和他的指定繼承人榮格的理念沖突也越來越嚴重。榮格對於弗洛伊德在關於人的發展和對神經症的分析中過度強調性感到不滿,兩人的關系也因此惡化。1914年,榮格辭掉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務,正式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建立了分析心理學。
後期研究
1913 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析》。弗洛伊德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徵的研究,聲稱自己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慾望和兒時慾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1919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志和書籍。到1938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5種雜志、150種書籍。1920年他26歲的女兒去世。也許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兩個兒子參加戰爭所帶來的恐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論,即死的願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對立面。
人生後期
1923 年春,他被診斷患了口腔癌,這可能與他每天抽太多雪茄的習慣有關。即使在癌症被發現後他也沒改變這一習慣。1923-1939年,他接受了很多次手術。雖然非常痛苦,但他拒絕使用止痛葯。他繼續為病人診療和著書立說。1933年納粹執政後迫害猶太人,他們在柏林公開燒毀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在1938年維也納被佔領仍不願離開維也納。最後,由於他女兒安娜·弗洛伊德被捕,她的房屋屢遭納粹匪徒搶劫,才同意去倫敦。後來他的四個妹妹都在奧地利遭納粹分子殺害。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倫敦去世。
⑻ 《我國會展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的論文提綱怎麼寫
〔一〕傳播信息、知識、觀念、促進經濟貿易、溝通交流的作用。會展業屬於服務業,具有服務業的共性,它作為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消費者、公眾之間的一個有效的商務平台和交流中介,但同時它又不同於其它服務性行業,具有自身的個性,企業通過參加會展進行新技術、產品推廣,可起到傳播信息、知識、觀念、促進經濟貿易、溝通交流的作用,同時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樹立品牌形象,具有其他服務媒介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二〕提高主辦城市知名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事實上一次國際會議或展覽會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無法估價的社會效益,這些社會效益有的是立竿見影的,而更多的是潛移默化、逐步發揮作用的。會展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主辦城市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投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如財富論壇和apec會議在上海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國際知名度,以及推廣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的地位,帶動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每一次會議或展覽的舉辦將吸引大量的商務客和遊客,即必然會帶動交通、旅遊、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會展業的繼續發展,將使展覽、會議場館的數量增加,從而加快對基礎設施的直接投入,帶動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據測算,會展業的最大帶動系數為1:9,如果會展場館的收入是1,那麼所帶動的相關行業的社會收入則是9。
〔四〕增加大量就業機會的作用。由於中國是一個勞動力充沛、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年中,第三產業吸收了大量勞動力,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有會展業的發展將帶動交通、旅遊、餐飲、基礎建設等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起著巨大作用。而這些行業的發展對增加大量的社會就業崗位將起著積極的作用,如北京申奧成功,就將造就幾百萬個就業機會。在中國,會展業雖然是一個新興的服務產業,但是其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及創造就業機會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二、加入wto後中國會展業發展現狀的分析
目前每年中國舉辦的各類會展超過1200個,是改革開放前二十幾年內國內會展數量總和的10倍。據不全統計,1998年為1262個,1999年為1326個,2001年已超過1500個。從類型上看,會展已由綜合性發展成為專業性,如汽車展、工業展、留學教育展等,並有一些專業會展得到了業界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國內目前展覽場館有147個,部分展館已具備舉辦國際展會的相應配套設施。會展主辦單位除專業會展公司外,各專業協會、中介機構、廣告公司、媒體、群眾機構、院校等也紛紛加盟。與此同時會展業為主辦者帶來了巨額的利潤和經濟的空前繁榮,中國的會展業正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中國通過展覽實現外貿出口成交額已達340多億美元,內貿交易也達到 120多億人民幣。(資料來源:作者調研所得)
但是,從我國目前會展業發展現狀來看,與國外同行業還存在著很大差距。
(一)管理體制上的差異。國外會展業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業自律機制和自律規范,政府的介入一般體現在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國際大型展會的協助招攬上。但是國內尚沒有統一的會展管理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根據現行的展覽管理辦法,國務院各部委及其所屬的工貿公司、外貿公司、協會、商會、中國貿促會以及其行業分會和地方分會、地方政府或省市級外貿主管部門、展覽場館、境外展覽機構等都能舉辦展覽會。這種多層次、多渠道辦展的局面造成會展過多過濫,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會展「泡沫」現象, 使得會展管理混亂。而且我國會展業目前依然維持計劃經濟形成的展會審批制、展覽公司資格認定製,尚未與市場接軌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至有的展會雖然質量很差,組織和服務嚴重欠缺,但由於有政府作後盾而得以存在。
(二)展覽場館和設施上的差異。國內現有會展基礎設施相對國外較落後,從展館面積來說,全國展覽館總面積在100萬平米左右,展場面積超過10萬平米的大型展館僅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覽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幾家,與國際知名展覽中心如米蘭國際展覽中心65萬平米的展館相比,國內場館舉辦特大型展覽、會議難度較大;雖然全國各個城市都有展館,但大多面積小、功能單一、設施較落後、服務水平不高,不具有競爭力,更不具有接辦國際名展的能力,多數展館只能承辦一些檔次不高的展覽。國外展館不僅面積大,交通也十分方便,火車、地鐵、直升飛機等交通工具可以直接抵達場館。展覽場館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會議室、辦公場所、銀行、郵局、海關、航空、翻譯、日用品、商店、餐館、倉庫、停車場等,整體服務體系使展館成為一座城中之城。我國展館設施如餐飲、交通、通訊等配套設施相對於國外也有很大差距,尤其網路信息技術在國內展館的應用還不普遍,制約了國內展覽水平的提高。
(三)展會定位上的差異。多數展會缺乏明確定位,組織管理模式落後。同國際知名展覽相比,我國展覽缺乏明確定位。讓參展廠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有的展會則什麼檔次與質量的產品都一擁而上。有些名為國際名牌精品展,但實際上卻是類似集貿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些展會甚至成為處理積壓商品的場所。有些參展商也缺乏定位,參展的目的不明確,而大多數廠商只是「坐以待客」。
(四)服務水平的差異。目前,在國內30多個展覽會中,只有極少數展覽會設立了相關的服務商、法律咨詢機構、專業觀眾檢錄系統,大多數情況下,參觀商和觀眾在參加展覽會時遇到的一些問題難以解決,展會後的情況也無從了解。同時在硬體設施建設上仍有欠缺,如沒有設立郵局、必備的商務服務部門和專線交通等,而這些方面,國外展覽會可以說一應俱全。因此中國展會的服務水平有待改進。這方面我們可以學一學德國的漢諾威市。每年在這里舉辦的cebit展覽會和國際工業展等大型專業展會,從世界各地雲集於此的參觀者的口袋裡掏走數十億美元。它的奧妙就在於一切圍著展會轉,圍著參觀者服務,展場布置把舒適放在第一位,空氣流動,光線明亮,溫度適宜,布局寬松,在眾多展場之間,到處設有咖啡座,供人們休息、聊天、交流、業務洽談,在市區乘車憑展館出入證「一證通」,十分便捷。會展業是服務行業,不同於製造業,如果不在服務水平上花狠功夫,那中國的會展業勢必無前景可言。
(五)會展人才的差異。目前我國會展業專業人員奇缺,大多數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與會展業發達國家之間差距較大。這是影響我國會展業發展的重大制掣。展覽專業人員奇缺除了歷史原因外,相當重要的是,目前為止我國沒有專門培養展覽專業人才的場所。跟漢諾威和法蘭克福一樣,許多國外會展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中的中國人都是從國內的展覽公司挖過去地的。國外會展業發達國家的優勢在於先進的管理經驗、規范化的服務標准和流程以及先進的人才機制。因此中國會展業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也要建立先進的人才機制,防止人才外流。
三、加入wto後中國會展業發展對策的分析
去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成員,那麼入世後對中國會展業有何影響呢!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規定和中國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11類142個服務貿易行業中,會展業不在其中。從入世談判情況來看,我國政府並未對入世後的會展業開放作出承諾,世貿成員國也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另外根據外經貿部的有關規定,入世後,外商仍不能在中國注冊成立獨資的會展公司,但可以與中方成立合資公司。根據我國目前會展市場的實際情況,還不能取消審批制度,因此我國實行會展審批管理制度仍然有效,對這項規定也是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即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和新生產業進行保護。雖然有上述有利因素,但畢竟是「狼」來了,一定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海外跨國展覽機構已紛紛搶灘中國市場,設立機構或成立合資公司,如德國的漢諾威、科隆、依格多,義大利米蘭國際展覽中心等早已在北京、上海設立了分公司,中國展覽業將面臨外國同行更為直接和激烈的沖擊。尚顯稚弱的中國展覽業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會展經濟將會以更快的速度與國際接軌。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會展業的發展既有新的機遇,但更多的是嚴峻的挑戰。對此,筆者對我國會展業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順應規則,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進入wto後,政府痛下決心順應規則,轉變職能,退出對市場經濟運作的直接干預管理。政企不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企業可盼的關系協調、信息傳遞、市場規范等服務與管理的職能將由行業協會來實施。因此應發揮協會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和協調。盡早成立全國性的會展行業管理組織,並採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建立覆蓋全國的信息網路;理順與海關、稅務等相關部門的關系,取消價格多軌制,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展覽環境和競爭秩序,在操作上力爭盡快實現規范化,並與國際慣例逐步接軌。另外,政府職能的轉變並不意味著市場的完全自由化,相反政府的宏觀調控會對展會的質量和會展公司的資質進行市場化、動態化和評估和認證,逐步從審批制過渡到標准制和登記制。使會展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據悉,目前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展覽業管理方面的相關法規,一些地方政府也在著手會展業的立法工作。如國內展覽業的第一個地方法規--上海展覽法規,已進入起草階段,主要內容是理順行政主管部門和海關、商檢、工商、稅務等部門之間的法律關系,克服多頭管理的弊病,也將考慮展覽公司辦展的資質要求和法律程序。
(二)改進服務水平,加快人才培養。會展業屬於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它不同與第一、二產業,是一個營銷的過程,關鍵是人才、客戶和服務,對資金的需求並不突出。服務水平的提高不僅要提高軟體服務,如設立相關的服務商、法律咨詢機構、專業觀眾檢錄系統,還要改善硬體設施建設,如設立郵局、必備的商務服務部門和專線交通等。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外資和展覽管理人員進入中國,將會帶來國際會展業的先進經驗、理念。有了好的理念,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會展人才,制定規則和制度,提高軟硬體服務。會展專業人才奇缺是制約會展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加快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迫在眉睫。有關部門應及時組織舉辦展覽專業人員的培訓班、講座。這種培訓班、講座非常重要,因為大專院校學習的學生從現在起少則3年,多則4到5年才能掌握專業理論,日子久遠,遠水解不了近渴。現從事展覽工作的人員大多具有實踐經驗而缺乏理論知識和先進、現代的展覽管理手段,若能通過短期培訓,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會展應走向產業化和品牌化。加入wto後,隨著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外國會展公司的大舉進入加劇了我國會展市場的競爭,促使了我國會展業面向市場,在競爭中進行跨地區、跨部門的戰略重組,組建展覽集團、實現資本擴張,提高企業組織規模,走上產業化之路。
會展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找准展會的龍頭,發揮城市會展業的整體效應,才能加速會展經濟發展。現在,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趨勢,會展業的發展也不例外。從長遠看,發展本地會展經濟,必須面向國際,形成品牌。世界著名的展覽城市,無一不是如此:提到德國的漢諾威,我們就知道這座城市裡有電信技術、機械和設備工程等行業的著名展覽會;提到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我們會很快聯想到comdex展;被稱為「展覽之都」的法國巴黎,時裝、化妝品等展覽在世界有名,且始終領導世界潮流;而香港是以珠寶、皮草、玩具等展覽著稱。不難看出,一個城市展覽業的品牌與其本身的經濟及產業發展特點是密切相關的。要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必須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方向,樹立會展業的城市品牌。樹立品牌展會需有明確的定位。如果是具有成功辦展經驗並一直運作國內知名展會的公司,就須隨時關注國際市場的行業走勢,並主動與國外的相關機構強強聯合,努力擴大展會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如果公司運作的展會尚處在國內區域優勢或開發新題材的會展公司,那你首要的經營思維應放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展會在國內的影響力,就像我國的海爾一樣,成在中國,強在世界。
(四)可利用互聯網,實現實物展覽和網上展覽交易之間的相互補充。對於互聯網,人們普遍是喜悅多於憂慮。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展覽業帶來了新的契機,網上展覽成為展覽業的新風景和新亮點。眾所周知,場館建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大,而在互聯網上建立虛擬展館、舉辦虛擬展覽卻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大大提高展會的效益。 我國展館建設缺口較大,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展覽中心、城市擴建、新建展館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展館建設上脫離實際、盲目攀比卻非明智之舉。我國展覽業可以藉助互聯網贏得後發優勢,一些規模小但信譽較好、富有管理經驗的展覽館或展館公司,可以憑借網上展覽開拓發展空間、聚集新的競爭力。因為互聯網具有無可比擬的滲透性和廣泛性,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但是,即使在相當完善的互聯網時期,網上展覽和交易也不會完全取代傳統的展覽和交易,二者只是更好相互補充和優化配置,更加完美而已,因為二者各自有著互相不可替代的特點和作用。
(五)以展「促」會,以會「興」展。會議是報告會、研討會、交流會、說明會和講座的統稱。會議是展出者在展出地方市場為其產品和服務擴大影響的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會議可以吸引相應行業的許多行家,決策人物和有影響的人物;會議可以是介紹產品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可以探討生產、供應、銷售等各個環節,也可以在展覽不能表達的特殊情況下,為展覽作補充。由於展覽會的形式比較單一,所以以豐富補充展出內容為直接目的的會議顯得必不可少。展覽和會議,兩者是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活動,唯有如此,展會的多元化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六)積極引進外資,提高會展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中國加入wto後,外資進入中國展覽業將不可避免。在看到外資搶占我國會展市場份額的同時,也應看到外資的引入能夠提供我國展覽業設備改造和技術革新所需的資金,能夠帶來會展業經營和運作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技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展覽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應在為我所用的原則下積極地引進外資,盡快實現會展業的規范化發展。
(七)利用本土優勢。目前,世界各國的會展都是由本國的行業組織來主辦的,不僅要得到外國的參展商認可,更主要的是還要得到本國企業的積極參與。在這方面,國內會展公司較國外同行有明顯的優勢。但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對參展不夠重視。因此國內會展公司應利用本土優勢,比國外公司更早的使國內企業認識到會展作為企業之間的一個有效的商務平台,具有其它營銷媒介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企業通過參加會展進行產品推廣、樹立品牌形象將成為企業的重要營銷活動。提高國內企業對會展功能的認識、加強企業的展示能力對我國會展經濟的健康發展無疑有著重大意義。
(八)以合求寸,多元發展。因我國的會展業已將步入白熱化競爭時代,一些剛起步或在會展界舉步維艱求存的會展公司,要開發新項目已實屬不易,為求得生存,不妨考慮一下與國內外知名的展會合作,專做展會代理商賺取傭金,同時也可從大公司學到一些良好的展會運作經驗。代理展會也需注意一些常識,如與國外的名展合作時要考慮一下,我國的參展產品在國際市場是不是具備競爭力,國內企業赴外參展後能否起到促銷效果;反之,為國內名展尋找國外參展商時,又要考慮該行業在我國的競爭現狀,國外廠商是否有急於搶灘中國市場或擴大在華市場份額的意願,這些都是決定代理招展成敗的關鍵。
會展經濟,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產業,你只細想一下:世界各國為爭辦奧運會、足球錦標賽及其它體育賽事時的努力;其次有文藝匯演或大型音樂會的熱烈場面;還有各種經濟、學術論壇的媒體造勢或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再有全國各地的各種什麼節或其它的一些大型公關活動及會務接待等。以上種種,其實都屬於會展經濟的范疇,因此,建議一些會展公司不要老是把眼光盯在商業展覽上,只要你在申領營業執照時多考慮一下它的經營范圍,會展業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綜觀國際會展業的整體情況,歐美發達國家無疑在國際會展業的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這是和西方發達國家在在資本、技術、信息方面的絕對優勢分不開的。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會展經濟的理念已經為大多數國家所重視,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雖然影響了發展中國家在會展業中的市場佔有率的絕對數值,但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也吸引了會展這一前瞻性行業,使它們成為國際會展業今後幾年繼續保持增長的關鍵因素。中國是當今世界上gdp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中國在國際會展業中地位遠不能與中國的國際地位相匹配。因此,筆者堅信中國會展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只待人們去開拓,但筆者希望國內會展公司在國外會展巨頭沖擊下,「與狼共舞」,在競爭中求發展,在挫折中學習。 wto不可怕,競爭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等待、觀望的心態和短淺、狹隘的眼光。調整好心態,擺下姿勢,大處著眼,小處著手,wto對中國會展公司才可真正稱得上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中國會展公司也因此與時俱進、與日同步,在國際新舞台上演繹新篇章創造新輝煌。
⑼ 美國獨立宣言初稿主要被刪除了哪些內容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准,當日茲後成為美國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並永久展示於美國位於首都華盛頓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美國獨立宣言目錄 [隱藏]
1 沿革
1.1 背景
1.2 起草與採用
2 復寫本與副本
3 宣言簽署人
4 宣言本文之註解
4.1 序文
4.2 前言
4.3 控訴
4.4 譴責
4.5 總結
5 草稿與定稿之異同
6 分析
6.1 歷史影響
6.2 哲理背景
6.3 實際影響
6.4 對其他文告之影響
7 大眾文化
7.1 音樂劇
7.2 電影
8 迷思
9 美國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中的引用
10 相關條目
11 注腳
12 參考文獻
13 外部鏈接
13.1 官方網站
13.2 文本
13.3 有聲敘述
13.4 增補
13.5 地圖、攝影、與其他媒體
[編輯] 沿革
[編輯] 背景
托馬斯·傑斐遜為獨立宣言主要撰稿者1760年代與1770年代間,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與大不列顛王國間之緊張關系持續升高,終在1775年爆發勒星頓與康克特之役(來剋星頓槍聲)(Battle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之先聲。徹底獨立一開始只是少數人的想法,直到強力壓制殖民地自治的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通過後,視不列顛母國為壓迫者的觀點方日益廣布。麻薩諸塞州1774年之沙福克決議(Suffolk Resolves)與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於1776年出版之小冊常識等文告更加掀起了反不列顛之風潮。
[編輯] 起草與採用
1776年6月,麻薩諸塞州的約翰·亞當斯、賓夕法尼亞州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維吉尼亞州的托馬斯·傑斐遜、紐約州的羅伯特·李文斯頓(Robert R. Livingston)、康乃迪克州的羅傑·謝爾曼(Roger Sherman)(即後世所稱之五人小組(Committee of Five))聚集起草合宜之文告以宣示獨立之決心。五人小組決議,宣言由托馬斯·傑斐遜獨力起草後對富蘭克林與亞當斯展示,富蘭克林一人即至少修訂了其中48處。傑斐遜後據此謄錄了一份修訂版,由五人小組於1776年6月28日上呈大陸議會。
1776年6月7日,維吉尼亞的理查·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上呈李氏決議文(Lee Resolution)至大陸議會;7月2日,正式宣告獨立。決議文中寫道:
「 茲決議:合眾殖民地(United Colonies)為,亦應是,自由獨立之國家,其免除自身對不列顛王室之擁戴;其與大不列顛國之一切政治聯系為,亦應是,徹底無效。 」
————北美獨立宣言
("Resolved: That these United Colonies are, and of right ought to be, free and independent States, that they are absolved from all allegiance to the British Crown, and that all polit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State of Great Britain is, and ought to be, totally dissolved.")
大陸議會於賓夕法尼亞的獨立廳採納獨立宣言時,曾小幅重寫部分總綱。宣言全文於8月10日送達倫敦。
[編輯] 復寫本與副本
1776年7月4日,大陸議會決議採用本宣言,其手寫之初稿由議會主席約翰·漢考克與秘書查爾斯·湯森(Charles Thomson)簽署後,即送往數個街口外的的約翰·當列普(John Dunlap)印刷廠印製。當晚即產出150份至200份的印刷本,今稱當列普單面印刷版(Dunlap broadside)。其中一份於七月六日送達喬治·華盛頓將軍手中,他於七月九日對駐扎於紐約的部隊宣讀。尚存的25份當列普單面印刷版為本宣言最古老之現存版本,手寫之原稿今已不存。
七月十九日,大陸議會裁示,手抄謄錄一份印刷版的宣言以供與會代表簽署。這份抄本的原稿由提摩西·梅拉克(Timothy Matlack)在議會秘書之協助下,大字正體謄錄而成。大部份與會代表於1776年8月2日簽署本宣言,依據各人所代表的殖民州之地理位置,由北而南排序。數名代表因未出席會議,須於日後補行簽署,其中有兩名代表甚至根本沒有簽署。後來才加入大陸議會的代表們允獲補簽,最終共有56名代表簽署本宣言。這份原稿今展示於國家檔案署。
約翰·杜倫巴爾之名畫常遭誤解為獨立宣言簽署人之群像,但實為五人小組上呈大會其成果。1777年1月18日,大陸議會裁示,本宣言應更廣為傳布。經由瑪麗·凱瑟琳·高達德(Mary Katharine Goddard)製作第二份手抄本。第一份手抄本上僅列出漢考克與湯森的姓名,第二份手抄本方列明所有的簽署人。
1823年,印刷專家威廉·史東(William J. Stone)銜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命,製作與原件毫無二致之雕版印刷本。史東使用濕墨轉印法,即濕潤原件之表面,並將原件上的部份油墨轉印至一片銅質平板上。該銅質轉印板後經蝕刻,用以反覆壓印,製作副本[1]。1776年,製作的原稿因十九世紀時的不當保存而歷盡風霜,史東的雕版印刷本反而成為現代重製品的基礎[2]。
1776年7月6日至8日,本宣言由賓夕法尼亞的史坦因與西斯特(Steiner & Cist)譯為德文,印刷成單面不折疊的形式[3]。
[編輯] 宣言簽署人
大字正體謄錄本上最先簽署,也是最出名的簽署者為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署人中的托馬斯·傑斐遜與約翰·亞當斯後來當選總統。當時,26歲的愛德華·羅特里吉(Edward Rutledge)為最年輕的簽署人,70歲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則最年長。
56名簽署宣言的與會代表依所代表的殖民州之地理位置羅列於後(由北而南)[4]:
新罕布夏:約西亞·巴列特、威廉·衛普、馬修·松頓
麻薩諸塞:山繆·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約翰·漢考克、羅伯特·崔特·潘恩、艾爾布里吉·傑利
羅德島:史帝芬·霍普金斯、威廉·艾勒里
康乃狄克:羅傑·謝爾曼、山繆·杭丁頓、威廉·威廉斯、奧利佛·渥寇特
紐約:威廉·佛洛依德、菲利普·李文斯頓、法蘭西斯·路易斯、路易斯·莫里斯
紐澤西:理查·史塔克頓、約翰·維斯朋、法蘭西斯·霍普金斯、約翰·哈特、亞伯拉罕·克拉克
賓夕法尼亞:羅伯特·莫里斯、本傑明·拉許、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莫頓、喬治·克萊謨、詹姆斯·史密斯、喬治·泰勒、詹姆斯·威爾森、喬治·羅斯
德拉瓦:喬治·瑞德、凱撒·羅德內、托馬斯·麥肯
馬里蘭:山繆·卻斯、威廉·帕卡、托馬斯·史東、卡羅頓的查爾斯·卡羅
維吉尼亞:喬治·懷勒、理查·亨利·李、托馬斯·傑斐遜、班哲明·哈里森五世、小托馬斯·尼爾森、法蘭西斯·萊富特·李、卡特·布瑞斯頓
北卡羅萊那:威廉霍普、約瑟夫希維斯、約翰潘恩
南卡羅萊那:愛德華·羅特里吉、托馬斯·黑華、小托馬斯·林區、亞瑟·米竇頓
喬治亞:巴頓·格威內特、李曼·候爾、喬治·華頓
[編輯] 宣言本文之註解
獨立宣言之本文可分為五個章節:序文、前言、控訴英王喬治三世、譴責英人、與總結。(但獨立宣言本文中並沒有這五個章節的標題。)
[編輯] 序文
1776年七月四日,於國會內
美洲十三合眾州全體一致宣告
此時此刻,於人事發展進程中,斯屬必要者,業為解消一群人民與他群間之政治捆縛,並視其地位—基於自然律與造物主之賜—於塵世諸政權間為互不隸屬且相互平等,適切尊重人類宣告獨立的目標理想之需求。
[編輯] 前言
我等之見解為,下述真理不證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諸無可轉讓之權利,包含生命權、自由權、與追尋幸福之權(原意為:擁有私人資產之權)。
茲確保如此權力,立政府於人民之間,經受統治者之同意取得應有之權力;特此,無論何種政體於何時壞此標的,則人民有權改組或棄絕之,並另立新政府,本此原則,以成此型式之政權,因其影響人民之安全幸福至巨。
深思熟慮後,當得此論,即建立長久之政府,不應以無足輕重之理由改組,而基於已知之過往,世人寧可容忍積重難返之邪僻。然當連串之濫權者與篡奪者執迷不悟,迫人民屈伏於絕對專制下時,推翻此政府,是其權利,是其義務,並為未來之安穩提供新保障。
[編輯] 控訴
此限制已令各殖民地長久不堪,此事現今亦已成為必要,即由人民改變過往政府體制。大不列顛今上長久以來剝下益上,直接導致遍及各州之專制暴政。為證明斯言屬實,且將事實呈交公正之世間。
他拒絕批准,俾益最深且對公眾利益至關緊要之法條。
他禁止轄下總督們通過當前迫切而必要之法條,延宕法條直至得其恩准;而於留中不發期間,他徹底置之不理。
他拒絕通過其他法條以調解廣大行政區內之人民,除非人民放棄於立法機構內之代表權,此為人民至高無上之權,唯暴君畏之懼之。
他於異常、不當、且遠離公共紀綠保管之處所召集民意代表與會,唯一目的為使其因疲於奔命而屈從於他個人之意旨。
他反覆解散議會,因其勇於堅決反對他侵犯民權。
他長期拒絕—於議會解散之後—使其他人當選以讓立法權—無可消滅者—回歸由多數民意行使;國家長期暴露於一切可能導致動亂之危機。
他力阻各州增加人口,為達目的而阻撓外籍歸化法,拒絕通過鼓勵移民內附之法條,並提高撥用新土地之門檻。
他拒絕通過建立司法權之相關法條,藉以妨礙司法。
他置司法於個人意志之下,獨斷決定其職位與薪資之數目與款項。
他設立大量新機構,送來成群的官吏吸取民脂民膏。
他於吾民之間維持常備軍—於承平時期—不經議會同意。
他酬庸軍權,使之自外於,並超逾民權。
他勾吉他人,使我等隸屬之司法體制,既逾越於憲法,亦未經律令之認可。御准虛有其表之議會所炮製之種種法案:
於吾民中駐扎大軍:
以偽審判卵翼殺人犯逍遙法外:
切斷吾民與他方之貿易往來:
不經吾民同意即開征稅賦:
多次剝奪吾民由陪審團聽審之權益:
押送吾民至海外,審以羅織之罪名:
廢止英式自由法制於一鄰省,立專制政府於其中,並擴展其疆域,作為樣板與便宜行事之手段,用以推行相同之威權統治至各殖民地中
奪吾民之憲章,廢止我最具價值之律法並根本改變我政府體制:
中斷我之立法職能,而聲稱他們有權為我一切大小事宜立法。
他拋棄此地之政務,聲明吾民不在其保護之下,對吾民強加戰爭之重荷。
他掠奪我海域,踐踏沿岸,焚燒城鎮,殘民以逞。
他刻正運來大批外籍傭兵以恣意屠戮、蹂躪、與妄為,其手段之虐酷與卑劣幾與最野蠻之時代毫無二致,作為一個文明國家之元首,完全失格。
他強俘吾民於公海且武裝之,以對其母國不利,強令其成為親朋好友之劊子手,或被害者。
他煽動內亂於吾民之間,圖我開疆拓土之民;眾所周知,未開化之印地安野人作戰法則為不分男女老幼格殺勿論。
於承受如此壓迫之時期吾民謙詞請願興革:吾民一再之請願遭回以反覆之傷害。一國之君,其品格已然烙下可稱為殘虐之措施時,已不配作為自由民之統治者。
[編輯] 譴責
並非我等未曾顧念我不列顛之同胞。我等曾不時警示其企圖,即外延立法權以將非法之司法管轄權籠罩吾民。我等曾提醒其民,我移民與墾殖者之狀況。我等曾吁其天生之正義感與雅量,我等曾求其以同文同種之情一改前非,其作為,無可避免地影響雙方之關系與往來。他們對情理之聲充耳不聞。我等必須因而順勢宣告與之分離,並待之如待其餘人等,敵視我者敵視之,睦我者睦之,友我者友之。
[編輯] 總結
領銜簽署者們主張(現時人民須改組政府之態勢,不列顛致之),各殖民地有必要推翻與不列顛主權之政治束縛,成為獨立國家。結論之核心,包含於7月2日通過之李氏決議文。
我等,美利堅合眾國之代表,召開全員大會,為吾民之公正意向世界最崇高之正義籲求,以各殖民地正直善良民意之名義,及其授權,鄭重發表與宣告,團結之諸殖民地為,亦有權是,自由獨立之國家,有權宣戰、媾和、締盟、建立貿易關系、從事其他獨立國家有權行使之事務。為支持此宣言,以神賜之洲之屏障為堅固依靠,吾等相互託付生命、財產、與榮譽。
[編輯] 草稿與定稿之異同
本宣言於採用前經三次修訂:
傑斐遜之初稿[5]。
傑斐遜之初稿經法蘭克林與亞當斯之修訂[6]由五人小組上呈大會之文告。
經大會審訂之最終版本[7]
傑斐遜之初稿譴責奴隸交易(『他從事殘酷之戰爭壓制人類之天性,侵犯人身之生命與自由二項未侵犯他者之人最神聖之權,俘虜他們並奴役於地球另一端,或於運送過程中悲慘地死去。』),後因大會刪除,因譴責不列顛人民與國會之部分過於冗長。傑斐遜說:
『我們為在英格蘭之友人而言詞吞吐,此種優柔寡斷之念縈繞多人內心。這些表達對英人之譴責等段落為此而被刪,唯恐冒犯。』[8]
[編輯] 分析
[編輯] 歷史影響
美國的獨立宣言受1581年荷蘭共和國宣告獨立之影響,籲求誓絕(Oath of Abjuration)。蘇格蘭王國於1320年的阿布羅斯宣誓(Declaration of Arbroath)作為史上第一次的獨立宣言,毫無疑問也具有影響力。傑斐遜個人曾製作維吉尼亞人權宣言,於1776年見采。
[編輯] 哲理背景
獨立宣言受美國共和主義精神所影響,即以之為自由權之基本架構。另外,宣言中也反映啟蒙時期的哲學,包含自然律、自決、與自然神論等觀點。宣言中的理想,甚至其中一些片斷,直接引用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之著作,尤其是其以『文明政府之真實起源、范疇、與終結之各項專論』為題之政府二論(Second Treatise on Government)。於其論文中,洛克擁護由受統治者成立政府之信念。洛克寫道,人類擁有天賦人權。其他獨立宣言所受到的影響包括阿爾傑農·西德尼之演講與著作天助自助者(Wawrzyniec Grzymala Goslicki),以及托馬斯·潘恩。據傑斐遜之理念,獨立之目的為『非為尋找前此未有之新原則,或新論述……而是置事物之常理於世人眼前,以簡潔之語句搏取贊同,並使之以我等受迫之立場自我判斷。』
[編輯] 實際影響
若干史家相信獨立宣言曾用以作為宣傳工具,即美國人嘗試為其叛英行為立說,以說服不願起事之殖民地加入,並對可能施以援手之外國建立正當性。獨立宣言亦曾用以結合大陸議會之成員。大多數的簽署人都明白,自已簽的是與革命事業成功於否息息相關的生死狀,而本宣言縮短革命與成功之距離。(或如班哲明法蘭克林所挖苦的:『我等而今務須生死與共,否則定遭各別處決。』("We must all now hang together, or we will all surely hang separately.")
[編輯] 對其他文告之影響
獨立宣言包含多名開國元勛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後獲編入美國憲法中。1848年賽尼卡福爾斯會議的《感性宣言》以此為本。日後越南與羅得西亞等國之獨立宣言亦本諸於此。在美國,獨立宣言經常為日後之政治性演說所引用,如亞伯拉罕·林肯之蓋茨堡演說,與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之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
獨立宣言也激勵了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即法國大革命中的根本宣言之一。
[編輯] 大眾文化
[編輯] 音樂劇
〈音樂喜劇〉:(及1972年據此改編的電影)《1776》虛構了獨立宣言產生之過程(但符合若干史實)。但是,內容述及若干政治政議,例如:反對終結奴隸制度如何差點使本宣言不獲採用。
[編輯] 電影
《國家寶藏》:2004年,上映的電影同樣以獨立宣言為主題。本片由尼可拉斯·凱吉與戴安·克魯格主演,故事敘述獨立戰爭期間,隱身於獨立宣言背面的一張藏寶圖引起尋寶者爭相自英國共濟會手中奪取寶藏。
《當幸福來敲門》:2006年,上映的電影亦藉由引述獨立宣言中所提之追尋幸福之權,延伸成為電影之主題。本片由威爾·史密斯及其子傑登·史密斯所主演,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Gardner Rich & Co)執行長克里斯多佛·賈納(Christopher Gardner)的真實故事,主要描述主角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出人頭地獲致幸福之勵志故事。
[編輯] 迷思
獨立宣言受種種迷思所環繞:
因宣言上之日期為1776年七月四日,許多人因而相信這就是簽署日。其實,議會代表們大多於1776年8月2日簽署本宣言。
約翰·杜倫巴爾懸於美國國會山莊圓廳之名畫,(因其標題)常遭誤解為簽署獨立宣言之場景,而實為五人起草小組上呈其初稿。杜倫巴爾的畫顯示,大多數最後簽署宣言之代表皆在場,其實他們從未有過畫中所描繪之集會。
自由鍾並未為慶祝獨立而鳴響過,而是用以召集當地居民於7月8日前往閱覽本宣言,且並未因鳴響而裂。這一故事虛構自喬治·利帕所著之兒童讀物《美國革命傳奇》(Legend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自由鍾實因於十九世紀早期成為廢奴運動之象徵而得名。
[編輯] 美國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中的引用
六十年代,正值美國民權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當時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就以獨立宣言為理據,認為美國白人及政府應正視有色公民之權利。茲引述如下:
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里,要把這可恥的情況公諸於眾。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來到國家的首都,為的就是兌現一張支票。我們合眾國的締造者在擬寫「憲法」及「獨立宣言」的輝煌篇章時,就簽下了一張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繼承的期票。這張期票承諾,保證每個人,是的,不論是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剝奪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今天,美國顯然對他的有色公民拖欠著這張期票。美國沒有承兌這筆神聖的債務,而是開給黑人一張空頭支票——一張蓋有「存款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們決不相信正義的銀行會破產。我們決不相信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寶庫會存款不足。因此,我們來兌現這張支票——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⑽ 十年前 中國人國際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難嗎
。。擴充一下,引用會議文章,或說明會議宣讀過。會議的目的是交流,把文章寫得更好。
專門發了一個貼澄清這點。
如果為了快些發表,論文已在國際會議上發表過,再投稿國外期刊,本不算一稿多投,但是編輯們是否不喜歡這類文章而容易遭拒呢?唉,投期刊實在是太難等了啊。投會議又不上檔次。投著名會議又沒錢去開會。 waltz8286(站內聯系TA)最好不要!我剛被拒的論文中用過已經發表的論文中的圖表都被編輯指出來,他們認為不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讓發。visitor958(站內聯系TA)人家是一個會議,一個雜志。同是會議,或都是雜志,當然就不行了。
(會議版討論過多次,大家可以去看看)
(會議版討論過多次,大家可以去看看)
但是在會議版找了半天沒找到。
(會議版討論過多次,大家可以去看看)baoyanl(站內聯系TA)如果在會議論文集發表,而且為EI,SCI,ISTP等收錄,那再投雜志,屬於典型的一稿多投。visitor958(站內聯系TA)那裡的問題,沒有你的問題這么好回答。。。會議論文,完全可以擴充再投期刊!有些會議會後出專刊,和會議論文幾乎差不多(會議論文已經到了雜志論文的水平了。。。)
但是在會議版找了半天沒找到。
(會議版討論過多次,大家可以去看看)
當然,盡量多擴充,以免有雞蛋里挑骨頭的人,找麻煩。
那裡的問題,沒有你的問題這么好回答。。。會議論文,完全可以擴充再投期刊!有些會議會後出專刊,和會議論文幾乎差不多(會議論文已經到了雜志論文的水平了。。。)
當然,盡量多擴充,以 宣讀與發會議論文一樣嗎?ahmau(站內聯系TA)如果會議僅僅是宣讀倒可以,但如果出版了有ISBN的論文集,我認為就是發表了。
當然,最穩妥的方法是向編輯部聲明曾經在某某會議上宣讀過,刊登在何論文集中。xiaomei8189(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ahmau at 2009-6-3 12:07:
如果會議僅僅是宣讀倒可以,但如果出版了有ISBN的論文集,我認為就是發表了。
當然,最穩妥的方法是向編輯部聲明曾經在某某會議上宣讀過,刊登在何論文集中。 謝了,這法子不錯。wordadobe(站內聯系TA)先發會議,補充數據再發期刊論文非常正常,上面有些人瞎扯,別聽他們的
非常多的著名論文之前都有一個會議版本,你檢索一下就知道了
先發會議,補充數據再發期刊論文非常正常,上面有些人瞎扯,別聽他們的
非常多的著名論文之前都有一個會議版本,你檢索一下就知道了
沒啥一稿多投,這是學界通常的做法。 我同意這位同學的說法!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