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著名大學
『壹』 早期大學宿舍什麼樣
這個分情況的,一般的大學宿舍大概6——8個人一個宿舍,上下鋪,當然也有上床下桌的。條件好的會有獨立衛生間,當然宿舍並不是大學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大學的時候多多充實自己。加油!
『貳』 早期金陵大學著名教授都住哪
語文,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
『叄』 歐洲早期大學的性質是
歐洲早期大學的性質是學術自由,除此以外,大多擁有國王或教皇頒發的特許狀,享有自治權,具體表現在:大學可以自己設置學術講座,控制人員編制,有權審查、發放各種證書和學位。
『肆』 歐洲早期著名女子學院有那些
格頓學院,英國女性主義運動的先驅者戴維斯於1869年創辦;
1871年,紐納姆女子寄宿學院;
1879年,開設瑪格麗特夫人學院。同年,還開設有薩默維爾學院,以著名的女天文物理學家薩默維爾(Mary Sommerville)的名字命名。
1886年,聖休學院(St.Hugh』s Hall)在牛津大學創辦。
1893年創辦了聖希爾達學院(St.Hilda』s Hall)。
『伍』 什麼是歐洲早期典型的學生型大學
歐洲早期典型的學生型大學除了學術自由以外,大多擁有國王或教皇頒發的特許狀,享有自治權,具體表現在:大學可以自己設置學術講座,控制人員編制,有權審查、發放各種證書和學位。
此外,大學享有司法權,對違背法律的學者和學生進行處理,不受所在地司法當局的干涉,當教師或學生與外人發生訴訟時,也由大學教授審理案件;大學還有遷徙的權利,如果大學受到本地當局、其他行會或市民的勒索或遭受迫害,大學有權停止講課,甚至可以遷移到其他城市。
關於大學是如何在斗爭中獲得種種特權的,雅克·勒戈夫認為,首先是靠他們的團結和堅定,同時他們以罷課和分離出去相威脅,此外還有一點,大學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同盟者——羅馬教廷。
(5)早期著名大學擴展閱讀:
歐洲中世紀大學在教育理念和課程內容等許多方面,繼承了古代東西方,特別是古代希臘、羅馬及阿拉伯世界的教育遺產,形成了早期大學的特徵。這對世界近現代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基本原型的構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在那些世紀中由當局進行的改革被期望達到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減少大學學生數(如果必要的話,減少大學數),以平衡大學畢業生的數量與社會吸收他們的能力(今天我們稱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矛盾。
第二個目標是修訂大學課程,以為當時社會能提供的職業提供更實際的培訓(或者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使高等教育職業化)。這種大學從屬於社會需求的做法引起了強烈的反對。實際上,在洪堡的觀點中,大學並不是從屬於社會的需求的;與此相反,大學的特定職責就是生產知識。
『陸』 歐洲早期大學的四個學院分別是
歐洲早期大學的四個學院:藝學院、神學院、法學院、醫學院
『柒』 台灣的著名大學簡介
在台灣學子眼中及一般民眾普遍認知來說,在台灣最有名的國立學校為五大(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簡稱台清交成政)、四中(中央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簡稱中央中山中興中正或央山興正)、雙科(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簡稱台科北科)、陽明(陽明大學)、台北(台北大學)、台師(台灣師范大學),皆有各自擅長的專業.
若以整個台灣的大學來講.以文科來說,一般這邊最好的是台灣大學跟政治大學,再來還有新竹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與成功大學,此三所大學還是著重在理工科系,商學科系不多,因此商學類的資源較為弱勢.再來就是中央大學、高雄中山大學、中興大學、台北大學跟中正大學,這幾所都差不多,都有各自較為突出的文法商學科系.接著是一些老牌私立的頂尖普通大學,如輔仁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實踐大學、銘傳大學、世新大學等等,這些學校由於校史較悠久,所以在知名度與業界校友勢力、校友表現皆比台灣的新興國立大學,如高雄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東華大學等要來得出色.
以理工科來說,這邊最好的一樣是台灣大學.再來是新竹清華大學與新竹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在電氣工程、電子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上會比新竹清華來得好些,其他都是新竹清華占優勢.之後是成功大學,在理工方面僅追新竹清華交通之後,之後還有六所差不多得理工學校,分別是陽明大學、中央大學、高雄中山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四所中字輩大學一樣都有各自突出的理工科系,陽明大學則是專注在生物、醫學等專業領域.而台灣科技大學為技職院校的龍頭,在工科領域方面也十分優秀.另外技職院校的二三甲,台北科技大學及雲林科技大學在這邊的工科評價也不錯. 以私立老牌大學來說,理工科較好的為長庚大學、元智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和大同大學等等,新興國立大學的理工科與文科一樣都是知名度不如上述學校.
國立台灣大學: 主校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前身為日治時代所創立的台北帝國大學,當年日本一共在本土建立七所帝國大學,另在殖民地建立兩所帝大(另一所為京城帝國大學,現為韓國頂尖學府之一的首爾國立大學),每一所目前在亞洲學術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大現為台灣學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也是系所專業最完整的大學,涵蓋文法商理工農醫,無論哪項專業幾乎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為世界127,各領域世界排名則分別為,數學與自然科學(理科)51-75、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工科)34、臨床醫學與葯學(醫科)76-100,學科排名則為化學76-100、計算機28.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31億台幣.
國立清華大學:位於新竹市東區,清大是中華民國政府後來在台灣新竹市復校,與北京清華大學是系出同源,校區一旁就是國立交通大學,兩校在校內有清交小徑可互通.專業偏重理工,只有少數的文商專業,整體來說在台灣理工科系可排第二,但計算機科學專業都不如隔壁的國立交通大學.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為世界 314,各領域世界排名為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工科)76-100,學科排名則為化學76-100.另外,清大與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陽明大學共同組成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可彼此跨校互選課程及共享圖書資源.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12億台幣.
國立交通大學:主校區位於新竹市東區,交大與新竹清華大學一樣,後來在新竹市復校,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同出一掛.專業與清大一樣偏重理工,沒甚麼商科專業,整體來說在台灣理工科系排第三,但計算機科學最為突出,勝過隔壁清大,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為世界313,各領域世界排名為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工科)47,學科排名則為計算機36.交大也為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10億台幣.
國立成功大學:主校區位於台南市東區,成大前身為日治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為台灣規模第二大的綜合大學,專業包含文法商理工醫,較為偏重在理工醫,是南部第一學府,文法商為第四左右, 理工也可為台灣第四、醫學為第三,綜合來說是台灣第二.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為世界256,各領域世界排名為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工科)39,學科排名則為計算機52-75.另外,成大與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中正大學共同組成台灣T4大學聯盟(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意思為台灣中南部最頂尖的四所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16億台幣.
國立政治大學: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政大是台灣社會科學領域最頂尖的學校之一,與台大可說在伯仲之間,無論是語文、法律、商學都在第二,與台大不同的是有較多的新聞傳播相關專業,該領域也十分突出,另有少數的理學專業,理學相對來說資源貧乏.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2億台幣.
國立中央大學:位於桃園縣中壢市,四所國立中字輩大學之一,中央在大陸時就曾建校,在當時素有北北大、南中央的美譽,後來民國政府在桃園中壢復校.大陸舊址現為東南大學,與南京大學、重慶大學也有淵源.專業領域包括文商理工,綜合來說大概在全台第五位,其中地球科學、大氣科學、光電科學研究領域十分突出,另外在管理學院有成立企業資源規劃中心,所以在資訊管理專業方面也很有名.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為世界443.中央也是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7億台幣.
國立中山大學: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瀕臨高雄西子灣,景色優美,也是四所中字輩學校之一.中山前身是國父孫中山在大陸所建立的廣東大學,現已成為大陸的廣東中山大學,而後中華民國政府選擇在高雄復校,與廣東中山大學有許多相同之處,兩所學校彼此也時常交流.學校擁有文商理工等專業,其中的招牌是企業管理專業,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餘的理工科、文科與商科也都很好,綜合來說大概可列為全台第六.在2003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曾到世界498.中山也是台灣T4聯盟成員之一.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4億台幣.
國立中興大學: 位於台中市南區,中興前身為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後獨自改製成一所大學,是四所中字輩學校之一,擁有文法商理工農等專業,與其他三中比起來專業算是最廣泛.農學自然最為突出,可說只落後於台大,且擁有全台少數的獸醫專業及動物醫院,文法商理工等專業也十分不錯,至少在全台八強之列,綜合來說也是所非常好的名牌大學.中興也是台灣T4聯盟的一份子.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3億台幣.
國立陽明大學:位於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前身為陽明醫學院,專注在醫學與生物科技專業,長久以來在醫學領域一直排行第二位,也有一些醫療結合管理、工程的專業.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綜合排名為世界446.陽明也是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的一份子.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5億台幣.
國立中正大學:位於嘉義縣民雄鄉,中正原本在大陸時就已建校,原先的中正大學現已改為南昌大學,兩校之間也有簽訂學術交流.大陸舊址目前為江西師范大學,也有一絲絲淵源.由原中正大學在台校友推動建立,本應繼承大陸中正大學所代表的大中至正精神,但後來變成單純是紀念蔣介石而創立的學校.是四所中字輩中最年輕的學校,擁有文法商理工專業,無論是哪一專業都很平均,大概可列全台前十甲,法律應是較為突出的專業,可列為前五上下,法學相關的專業比其他三中來的豐富,也是台灣T4聯盟的一份子.2011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獲補助3773萬台幣.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台科大前身為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早期是台灣第一所技術學院,也因此奠定了往後技職體系的龍頭地位.與台大主校區只隔一條馬路,正門口斜對面是台大的側門.現為技職院校的最高學府,以工科起家,強勢專業在工科,尤其計算機科學可列台灣第五左右,另設計專業也很不錯,商學較弱且專業不多.高中生申請入學錄取分約相當於成功大學至中山大學區段.在2010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學科排名為計算機世界76-100.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2億台幣.2012年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獲補助經費7500萬台幣.
國立台灣師范大學: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台灣三所師范大學之一.台師大早期為台灣培養了許多教育人才,包括中小學的師資,但自從教育專業畢業之後不再保證一定能成為教師後,分數及名聲就開始下滑,但還是有中字輩學校水平.近來積極轉型成培養產業界人才,因此多了一些工科與商科專業,台師大擁有文商理工的專業,其中教育與理學相關專業最為突出,工科及商科也不會太差,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一期五年五百億)執行期間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獲得2億台幣.
國立台北大學:主校區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另有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台北校區,台北大前身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後獨立改製成一所大學.專業包括文法商工,其中最好的自然是法學與商學,法學更是名列全台前三甲左右,文學也很不錯,工科較弱且很少.另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共同組成台北聯合大學系統,可彼此跨校互選課程及共享圖書資源.2011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獲補助3500萬台幣.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北科大前身為日治時代的總督府工業講習所及民國政府時期的省立台北工專,現為技職院校的二甲,工專時代非常有名,學生素質十分優秀.主因在70-80年代由於台清交學生畢業常出國留學,因此與成大共同扛起發展台灣產業的使命,當時幾乎與成大齊名.自從改製成科技大學後,收到學生素質有所落差,名聲就下降不少,但工科還是十分不錯,約在全台十名上下,設計專業也算突出,文科與商科一樣很少,海內外校友彼此很熱絡.北科大也是台北聯合大學系統的成員之一.高中生申請入學錄取分約相當於中興大學至高雄大學區段.2011年獎勵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教學卓越計畫獲補助7000萬台幣.2012年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獲補助經費7500萬台幣.
『捌』 列舉西歐早期的大學
現代意義的大學起源於歐洲的基督教會學校和神學院.最早成立的大學是巴黎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的前身是屬於巴黎聖母院的索邦神學院,創立於9世紀末期,後來規模日益擴展,雖然神學依然是其核心教學內容,但教授的內容已經擴大到文學、法律以及醫學等,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頒布「大學」稱號. 在巴黎大學成立後,歐洲其他各地的大學相繼成立,巴黎大學被稱為世界大學之母,其中著名的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比薩大學等.
故選A.
『玖』 求上海大學 傑出校友、、、、、(包括早期的上大)
上海大學 傑出校友徐匡迪:原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
鮑家善: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王生洪:現任復旦大學校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精密機械專業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經濟管理學院首任院長和預測咨詢研究所所長等職。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鋼鐵研究總院院長,1982年於上海工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87年於鋼鐵研究總院獲博士學位
陳逸飛:中國著名導演、畫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施大畏:上海中國畫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198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韓碩: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龔方震:曾任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194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法學院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技大學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學者、作家。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中心聯合辦學的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
郭敬明(2002級):學生作家,著名作品《幻城》等
歡迎採納 祝你幸福
『拾』 建國初期中國名牌大學
建國初期中國名牌大學設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