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農業品牌
⑴ 農業品牌如何打造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種米, 柳傳志做品牌食品……造電腦的、賣果汁的、搞房地產的明星企業,紛紛攜巨資進軍風險大見效慢的農業。知名學者鄭風田分析稱此舉是為了搶耕中國農業這片「品牌荒地」。近年來,地方政府、合作社、農業企業也提出要建設農業品牌,如何破解模式創建、營銷技巧、推廣策略方面的難題?三農直通車特邀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胡曉雲主任和農業品牌營銷專家婁向鵬,在網上與各位網民探討農業品牌的打造之策。 打造農業品牌,規模化是前提 婁向鵬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是生產貿易型的,還不是品牌營銷型的。專業合作社有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組織,還需要在產品品質外在化、標准化和品牌化上提升,著力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 胡曉雲 :沒有完全自由經濟,特別是農業,要擺脫或改變小農經濟的提籃小賣形式,必須組織起來,形成集聚效應,否則,沒有力量打造品牌。政府的重視、政府的觀念改變和觀念更新非常重要。這是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而言尤為重要,除此之外還要有協會牽頭,企業支持,全員觀念的更新,以及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四川蒲江縣「蒲江雀舌」,今年發展勢頭非常好。 婁向鵬 :自給自足,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與社會化大協作大流通大交換相悖。打造農業品牌的前提條件是,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必須上一定的規模,有賴於土地等經營要素向少數人手裡集中。現在這個條件越來越具備,農村務工人員減少,土地流轉制度向市場化轉變,工業化大企業看好農業投資,都促進著品牌農業進程加速。 婁向鵬 :做品牌不等於大投入的廣告傳播,低成本做品牌有許多,第一,產品是品牌的第一載體,產品品質要過硬,最好要獨特,而且要始終如一;第二,在銷售市場上,要集中力量開辟自己的戰略根據地,不要到處開花,要集中相對小的區域形成口碑,口碑就是品牌。 胡曉雲 :我曾經對農業品牌打造總結過20條智慧,其中,品牌包裝廣告化、品牌廣告新聞化、品牌終端媒體化等,就是實現低成本打造農業品牌的智慧。我們很多的農業企業或農戶不重視符號化建設、不重視包裝體系建設,不重視銷售終端的媒體化運用,所以,花了大錢,卻做不成好品牌。 婁向鵬 :第一步就是先做好一個有市場有差異化有地域特色的品類,集中力量做出品質,進而做出銷量做出品牌。 胡曉雲 :中國農業並非「品牌荒地」。品牌是產品與消費者及其相關利益者之間的關系。起源於權益的保護,起源於差異化後得到的權益保障和個性凸現。上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有識之士將用於打造工業品牌的方法用於締造農業品牌,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如農夫山泉、如那麼多的地標品牌。但是,和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基礎相比較,由於過去我們不重視,也不懂得科學創造品牌,中國的農產品品牌還是不多。 婁向鵬 :做品牌要善於挖掘價值支撐,原產地、品種、工藝、文化等諸多因素都能成為品牌獨特的價值。另外,考慮到企業實力,一般來說,應該先聚焦資源,在一個區域市場取得優勢地位,完善盈利模式,再逐步擴展。 胡曉雲 :確實是,要成就一個品牌,首先是要埋頭做事。品種、品種是品牌的前提。 胡曉雲 :除了我常說的要好資源、好品種,好品質、好文脈之外,品牌創造的組織體系架構也很重要。 胡曉雲 :要成就一個品牌,首先是要埋頭做事。在品種開發和品質管理方面作好打造品牌的前提。好產品是好品牌的保障。如果沒有好產品,就不可能有行業里長期的影響力、品牌的長久生命力。有了消費者需求的好產品,然後通過符號化、形象化,強化與消費者的好關系,才是打造品牌的正確之道。 婁向鵬 :品牌不是幽靈可以魂不附體,品牌與銷量是相伴相生的。先做品牌還是先做銷量,是個偽命題。 胡曉雲 :在市場的立場來看,品牌不是品牌主的,品牌決定於它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打造品牌不是短期行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將一個產品和消費者建立起一種從認知到認同到忠誠的關系,是一個戰略選擇。作為戰略,不能迷信「特效葯」。 很多的人主張用打造快消品品牌的方式打造農產品品牌。這要看不同產品的可能性。從定位而言,同樣是茶,可以是柴米油鹽姜醋茶,也可以是琴棋書畫茶。前者可作為快消品,後者則是奢侈品。如果將奢侈品作為快消品,也許就不能夠創造更多的品牌溢價能力,也不能滿足人們在象徵世界中的需求。 婁向鵬 :這是非常好的一隻力量,但要注意的是,政府行為往往把品牌打造成籠罩品區域所有產品的區域品牌,這樣就會產生熱銷後,大家都透支品牌,誰都不珍惜,公共資源成了公廁,一個假冒,全部受損,比如五常香米事件,最典型的就是陽澄湖大閘蟹的例子。 農產品的營銷 網民 :中國現行的農貿市場銷售農產品模式對農業品牌的打造是否是較大的阻力,如果是以超市為主銷售農產品的模式,想必對推行精細化農產品及品牌農產品是很好的推動力。 胡曉雲 :這是一個關於農產品品牌銷售渠道的問題。每一種產品,可以進入的渠道有許多。對農產品而言,傳統的有農貿市場,現代些的有超市、專賣、連鎖等,更現代的有網路銷售,如淘寶網店、微博互動銷售等。選擇渠道要看該品牌的定位,特性,典型消費者的消費階層與習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該品牌的結合點。 婁向鵬 :微博營銷是手段,目前應該重視,但不是農業品牌營銷的決定性因素,只是手段之一,而且大家用多了,就與現在漫天遍野的廣告一樣,同樣跳不出來。 婁向鵬 :微博在整體上救不了農產品,因為微博只是手段。當大家全在微博里吆喝賣難時,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利用互聯網打造農業品牌,與線下打造品牌沒有本質區別,而且更要關注誠信,要使線上線下的溝通渠道和物流、資金渠道全部暢通才行 胡曉雲 :研究證明,微博平台上的良性互動、口碑傳播、劇場效應等對微博使用者的品牌態度改變、消費意願的產生等都能夠產生效應。
⑵ 品牌農業的什麼是品牌農業
品牌農業是具有質量和安全健康保證的品質農業;是按照量化標准產生和加工的、產品始終如一的標准化農業;是通過恰當的篩選、包裝和加工進行原料升值的價值農業;是摒棄一家一戶落後的生產經營狀態,以規模獲得高效益的規模農業;是打通一、二、三產業,甚至全產業鏈掌控、實現質量與安全可追溯的大食品業。
總之,品牌農業就是要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加工和經營的思想和方式,引入工業化先進的管理思想、技術、品牌營銷模式和人才,把農業產品像工業品那樣加工和經營,以全新的方式振興和發展。在市場上表現為廚房餐桌食品全面走向品牌化。
⑶ 國內外比較知名的農業品牌專家有哪些,方便給我說幾個名字嗎急用
我知道有幾個公司在打造農業品牌還是可以的,北京的志起未來,杭州的火石品牌策劃
⑷ 沈陽十大農業品牌是什麼
沈陽十大農業品牌是盛京大米、寒富蘋果、沈陽乳製品、小梁山西瓜、遼育白牛、沈陽雜糧、沈陽西芹、沈陽食用菌、華美畜禽、福來豆製品。
小梁山西瓜,遼寧省新民市梁山鎮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新民市素有「西瓜之鄉」的美譽,梁山鎮及周邊幾個鄉鎮土壤透氣性好,降雨量小,晝夜溫差大,對果實糖分的積累十分有利,產出的西瓜被稱為「小梁山西瓜」,素以個大皮薄、果肉細嫩、甘美爽口、外觀亮麗、商品性好而聞名,成為新民市優勢農產品的金字招牌,西瓜產業已成為新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
⑸ 我國品牌農產品有哪些
我國品牌農產品
我國法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
第一, 我國法定的農產品質量認證機構有哪些?
2003年我國成立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該中心下設的種植業產品、畜牧業產品和漁業產品的3個分中心為法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機構,負責全國各類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其中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漁業產品認證分中心,掛靠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分工負責漁業產品的具體認證工作。
第二, 我國農產品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流通
在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大部分是在農產品集貿市場基礎上自發形成的,這種自發形成的交易市場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售賣活動往往由散戶進行,易進易出,所銷售的產品沒有統一的規格限制,產品采購一般由散戶自己進行,這就嚴重影響了農產品交易市場的運行效率。在農產品生產方面,由於農產品交易市場的自發性,難以形成集體采購經營,農產品就難以形成集體合作生產,很難達到規模經濟,生產效益下降趨勢明顯。在農產品采購方面,我國農產品從田間到廚房的環節太多,農產品要進入市場銷售至少要經歷4個環節,農戶負責生產農產品並將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集中賣給農產品經紀商,農產品經紀商將收購上來的農產品批發給商販,商販再批銷給農貿市場或超市,最終由農貿市場或超市賣給居民消費。這種復雜的流通模式延長了農產品的流通時間,增加了鮮活農產品的損耗,又加上近期油價上漲,每一個環節產生的新損耗也增加,這就使每一個環節至少加價5%到10%,大大的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推高了農產品的價格,降低了我國農產品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上海市商委與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冷鏈物流產業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首發《國家發改委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旨在為全國的冷鏈物流企業樹立統一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記者從《規劃》中獲悉,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佔30%,禽蛋和水產品佔40%。近年來,我國生鮮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暑運率分別達到15%、30%、40%,冷鏈物流的規模快速增長。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耗卻十分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耗金額達1000億元以上。而在歐美發達國家,果蔬流通腐損率一般僅為5%—6%。也就是說,物流公司同樣運送10噸蔬菜,在歐美國家只會「浪費」幾百公斤,在我國卻要「蒸發」2—3噸。物流環節的消耗多了,零售終端的成本自然上升,居民需承受的蔬菜價格也自然水漲船高。
流通環節菜價漲幅大
目前,一顆在田頭僅售1元錢的蔬菜,通過層層流通、批發,到居民桌頭,售價可能高達3元錢。但奇怪的是,每個環節的中間商,卻都用手捂緊荷包,聲稱自己「沒賺錢」。
在重慶市潼南縣桂林鎮,菜農以每公斤0.9元的價格把蘿卜賣給蔬菜收購商;蔬菜收購商把蘿卜運到潼南縣盤溪蔬菜批發市場,與批發商的成交價是每公斤1.1元;批發商賣給菜販是每公斤1.2元;菜販把蘿卜拉到南坪正揚農貿市場,以每公斤1.4元批發給市場終端攤販;攤販將蘿卜按照大小,標價每公斤2.7元、2.8元、3元。就這樣,這批蘿卜從田頭到縣城的菜場,價格漲了3倍,流通環節加價幅度達每公斤2.1元。
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家扁豆生產合作社向菜農收購扁豆的價格是每斤1.1元,到批發市場,成交價是每斤1.4元;在崇明,合作社向菜農收購一斤白菜的價格是0.5元,經過批發市場和菜販環節後,零售價超過1.5元。
浦東新區的扁豆運輸者表示,所得到的每斤0.3元差價中,0.05元是企業的毛利,0.25元是物流、人工和其他費用。重慶的蔬菜批發商也強調,物流環節的加價,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抵消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的損耗。
專家建議降低流通損耗是關鍵
「這些在運輸途中的無謂損失,間接導致農產品零售終端售價高昂,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同時,農民增產不增收,也漸失種植、養殖的積極性。」
在冷鏈產業大會上,不少與會代表都表示,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發展冷鏈物流,切實降低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腐損率,可為城市居民減輕來自「菜籃子」的壓力。
上海市商務委市場體系建設處劉敏處長表示,流通環節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物流,政府的長遠措施、職責是搭好台、培育好市場,從社會范圍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在平抑菜價方面已採取不少措施,下周還會出台一些具體舉措。」
鄭州思念食品公司副總裁秦鵬更是大膽預言,如果蔬菜、肉類在運輸中間的損耗能降下來,目前城鎮居民菜價還有一成左右的降價空間。
第三, 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實例,萬全品牌農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近年來,萬全縣食品加工業呈現出規模大、標准高、輻射廣的產業化發展態勢,形成了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龍頭」帶動,小農產品加工企業星羅棋布的可喜局面。目前,全縣已發展起農產品加工企業210多家,其中「禾久」、「康希」等30多個品牌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出口日、韓、美、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小食品成就大品牌。該縣藉助農業資源優勢發展食品加工業,突出抓好「鮮食玉米」和「燕麥加工」兩個龍頭項目,積極為各類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服務。按照「農場+工廠」、以銷定產的集約化經營模式,促進中綠(河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玉米深加工和蔬菜保鮮出口項目,輻射萬全、沽源等6縣區數千農戶,產品全部出口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地。「康希」牌燕麥片、「萬綠田園」牌燕麥粉、燕麥米等七種燕麥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獲得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佔到全縣燕麥產品銷售總量的1/3多。
標准化串起產業鏈。農企龍頭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實施產業化、標准化、國際化戰略的號召,提出了「標准化提升產業化」的口號,強化措施,大力推廣農業標准化生產。以《萬全縣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標准》等標準的制定為契機,該縣「龍頭」農企大力發展 「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專業組織+入股農戶」等經營模式,把農民、土地、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強化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標准化,成為農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許多龍頭企業也開始自覺採用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促進企業上檔升級。全縣有100多個農產品進行了標准登記,有9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全縣食品年出口額達700多萬美元。
⑹ 易家言:怎麼提高農業品牌知名度
第一,要把保證農產品優質安全作為前提。無論是哪種農產品,要提高品牌知名度,都必須把優質、安全、放心作為起點。農產品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其品牌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口口相傳的,消費者會「用嘴投票」。20世紀90年代有兩種水果在市場上廣受歡迎,一種是種植在黃河故道沙質土壤之上的酥梨,一種是來自雪峰山脈的冰糖橙,都是因為其獨特的品質營養而博得了消費者的厚愛。但是近些年,這兩種水果的知名度已經風光不在,一些人認為不僅是因為水果產業發展使人們有了更多選擇,而且與其內在品種品質變化有本質關系。因此,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就要把保證和提高農產品品質作為內功下真力氣。
第二,要給品牌插上聯想的翅膀。產品是品牌的主角,「優質安全」內化在農產品中,為消費者提供的是「口感」和「安全感」,因此決不能為了創意而忽視產品本身,尤其是新產品打市場時,更要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展示,把產品作為創意的核心予以放大。當然,這可不是說像有的廣告一樣,只是讓產品及其生長環境在屏幕上飛來飛去。要讓農產品令人難忘、眾所周知,就必須通過綜合運用品牌名稱、品牌標志和符號等外在「塑形」的元素,給品牌插上想像的翅膀,讓消費者在視覺、聽覺和想像等多維空間中打下深刻烙印。
很多農產品品牌的傳播方法非常相近,讓品牌難以脫穎而出。例如,大多數都宣傳的是優質環境、自然生長、不加農葯化肥,而對於產品自身在品質營養及適用人群等方面則很少涉及。這種模式化的廣告給人們勾畫的是自然美景,而此品牌與彼品牌產品的區別在哪裡呢,消費者常會一頭霧水,很多時候記住了畫面之美,而品牌的名字卻想不起來了。運用簡單、直接、出奇的口號或標志,建立品牌與產品門類的聯想,是一些成功企業屢試不爽的經驗之一。例如,最近幾年北京郊區的草莓發展很快,我常常看到高掛「音樂草莓」、「奶油草莓」標語招攬採摘遊客的種植大棚,這種沒有任何差異化的口號作用肯定有限,而如果冠以「老王頭草莓」、「二丫草莓」這樣的名稱恐怕吸引力就會大一些。正像「王麻子剪刀」、「張小泉剪刀」一樣,因為它不僅是品質的象徵,還代表著差異化、個性化。
第三,要巧於「獨闖天涯」。尤其是處於品牌創建初期的農產品,必須在深入研究市場定位的基礎上,再選擇適合選擇平面、立體、網路等不同的推介渠道或渠道組合,不能試圖為了把產品賣給所有消費者而在宣傳媒體上遍地撒網,否則會造成大量投入而沒有回響的沉沒成本。例如,你的目標客戶如果是空中飛人,那就可以考慮在航班雜志及空中影像節目中去宣傳;如果只是局限於某一區域市場,則完全沒必要在全國提高知名度。當然,這些年迅速興起的各種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對於提升中小企業及區域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是值得關注和重視的。
第四,學會「借船出海」。農產品不同於大多其他消費品,每個人都註定是消費者,只是因為消費習慣、生活水平差異而導致了市場細分。所以,藉助一些有影響力的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是公共宣傳。前幾年,一個優質農產品基地曾經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搞過一次現場品牌推介,效果就非常好。二是活動贊助。根據目標市場,有選擇地贊助關注度高的活動,不少時候比直接打廣告更有效。很早以前,幾個啤酒品牌就發現了這一「秘密」,你會發現體育賽事與他們聯系那樣緊密,而耐克、阿迪等運動品牌就更無需多說了。三是植入廣告。如果在充滿「白富美」和「高富帥」的都市劇中植入高端農產品品牌推介元素,肯定能讓一些品牌有以外的收獲與驚喜。
還有,要講好品牌故事。中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每種優質農產品都源自不一樣土壤、氣候及勞作技術,每個品牌都有不一樣的故事。品牌,不僅意味著品質,還應該是文化的盛宴,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情感互動的高地。綠箭口香糖,用唱歌這個故事表達了口臭帶來的尷尬,展現了「親近自然」的品牌主張。今天,馳名中外的膠州大白菜價格不菲,雖然沒多少人能說清楚其汁白、味鮮甜、纖維少、營養豐富、產量高等特點,但1926年魯迅先生筆下「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的描述,在今天說來仍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有家地方電視台財經節目辦得很好,前幾天專門就「紅棗」做過一檔節目,節目的核心人物只有一個,整個節目都是在講這個紅棗品牌的故事,感人至深、印象揮之不去,我想這是一種360度的品牌放送,是更高層次的品牌營銷。
⑺ 品牌農業的中國農業首席品牌專家婁向鵬
《品牌農業》的作者是被譽為「中國農業首席品牌專家」的婁向鵬先生。婁向鵬身為中國知名的福來品牌營銷顧問機構的掌門人 ,在品牌營銷領域耕耘十餘年,在品牌農業領域潛心研究五年,深度服務了數十家農業龍頭企業,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廚房餐桌食品品牌化這個趨勢,並且從理論到實踐,對農業產業和農副產品的市場經營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從品牌營銷這根「牛鼻子」上進行突破。《品牌農業》正是婁向鵬和他所帶領的中國第一支品牌農業專業咨詢團隊5年實踐的智慧結晶。
「品牌」是經營管理領域最熱門的課題之一,研究品牌的書籍多如牛毛,可是把品牌與農業聯系在一起,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少之又少。婁向鵬身為中國知名品牌營銷顧問公司的掌門人,在品牌營銷領域耕耘十餘年,在品牌農業領域潛心研究五年,幫助數十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效建立品牌、實現跨越式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品牌農業》正是婁向鵬他和他所帶領的中國第一支品牌農業專業咨詢團隊5年實踐的智慧結晶。
婁向鵬預言,「在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和前所未有的消費升級背後,中國的農業產業和廚房餐桌食品市場正在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品牌革命!這是繼家電、醫葯保健品、金融和網路之後,中國的第五次財富浪潮!是下一茬大品牌的集中誕生地,也是誕生偉大企業和偉大企業家的千里沃野!」
婁向鵬希望通過《品牌農業》和他的團隊能夠為「推動農業產業的變革與進步、幫助涉農企業的成長與成功、捍衛中國人舌尖上的美味和安心」盡綿薄之力。
⑻ 世界知名農業企業有哪些
你是指哪方面:
種子:杜邦、孟山都、先正達、利馬格蘭、道化工、聖尼斯...
化肥:1、美國的Greencare 公司
2、德國康朴公司(德國鉀鹽集團(K+S Group)旗下的公司)
3、智利SQM
4、美國的施可得(Scotts)公司
5、以色列的海法(Haifa)化學工業公司
6、以色列化工集團(ICL)...
農葯: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美國陶氏、德國巴斯夫、孟山都、杜邦。。。
⑼ 田又田是一個什麼樣的農業品牌
貌似是互聯網農業,搞物聯網技術,用戶可以管理種植的,賣糧食類產品
⑽ 山東省農業知名品牌有哪些
煙台蘋果、萊陽梨、濰坊蘿卜、章丘大蔥、肥城桃、萊蕪三辣、滕州土豆、曹縣蘆筍、冠縣黃瓜、臨淄西紅柿、嶧城菜豆、莘縣香瓜、青州花卉、平陰玫瑰、郯城銀杏、平邑金銀花、陽信鴨梨、青州密桃、大澤山葡萄、沾化冬棗、樂陵金絲小棗、日照綠茶、茌平圓陵大棗、冠縣鴨梨、嶗山綠茶、龍山小米、煙台大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