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著名的太監
❶ 清朝最大的宦官是誰
吳良輔,在順治帝跟前是非常有話語權的,俗稱皇上跟前的紅人,很得寵,順治15年時,發生了太監與官員勾結賄賂風波,吳良輔也被牽連其中,但是皇帝非常袒護這位宦官,沒有受到處罰,但順治帝駕崩後,孝庄太後下旨對他進行了死刑。
李蓮英於公元1856年入宮,做了一名太監。他很聰明,懂得人間是非,很會把握分寸,知道在有權威人面前表現自己,如為了討好咸豐帝最受寵的妃子懿貴妃,他專門到妓院觀察妓女們多變的發式,為懿貴妃梳最時興的發式,從而討得了懿貴妃的歡心,成了梳頭房的小頭目。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是清末的太監,河北省南皮縣人,進宮後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安德海非常的聰明,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那拉杏貞的好感。咸豐死後安德海立下大功成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張蘭德和其它太監不一樣,他嚮往的是榮華富貴,嚮往著權力,所以他在光緒年間選擇了進宮當太監,宮號小德張,張蘭德從小就眉清目秀,其後來加入了專門為西太後和其他妃嬪演戲的南府戲班的行列。為了討得西太後的歡心,小德張遍尋京城戲劇名角入宮演戲,終於成為西太後最寵信的太監之一。
(1)清朝最著名的太監擴展閱讀:
清朝,雖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已經出現了供內府差遣的宮閹人員,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監制度,那還是在入關之後。進駐明朝宮室的收了批舊明太監,隸於內務府管轄之下,擔當灑掃、傳膳等雜役。.清朝的宦官制度開始於順治帝時期。
康熙皇帝在位時規定由內務府總管宮廷事務,並設立敬事房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康熙、雍正、乾隆諸帝統治之時,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對宦官的約束非常嚴格。嚴禁宦官干預朝政。
如吃酒賭博、當差懶惰、口出怨言、混亂行走、言語高聲等行為在宦官來說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時還禁止太監與外廷官員、王公大臣的來往。
❷ 清朝四大太監分別是
吳良輔,在順治帝跟前是非常有話語權的,俗稱皇上跟前的紅人,很得寵,順治15年時,發生了太監與官員勾結賄賂風波,吳良輔也被牽連其中,但是皇帝非常袒護這位宦官,沒有受到處罰,但順治帝駕崩後,孝庄太後下旨對他進行了死刑。
(2)清朝最著名的太監擴展閱讀:
清朝,雖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已經出現了供內府差遣的宮閹人員,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監制度,那還是在入關之後。進駐明朝宮室的收了批舊明太監,隸於內務府管轄之下,擔當灑掃、傳膳等雜役。.清朝的宦官制度開始於順治帝時期。
康熙皇帝在位時規定由內務府總管宮廷事務,並設立敬事房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康熙、雍正、乾隆諸帝統治之時,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對宦官的約束非常嚴格。嚴禁宦官干預朝政。
如吃酒賭博、當差懶惰、口出怨言、混亂行走、言語高聲等行為在宦官來說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時還禁止太監與外廷官員、王公大臣的來往。
❸ 清朝有哪些著名的大太監
吳良輔:吳良輔,清朝順治朝太監,受到順治帝的寵幸,因而專權把持朝政,順治15年時,發生宦官與官員賄賂勾結的案件,吳良輔牽涉其中,但順治帝袒護他而未依照他自己所訂禁宦官干政的諭令處罰,但順治帝逝世後,即於康熙元年由孝庄皇太後下旨依「變易祖宗制度」之罪被處死刑。有說在董鄂妃死後順治帝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即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發,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
蘇培盛:蘇培盛,清代恩濟庄一地埋葬的有墓碑並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監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順天府大興縣人,官職為宮殿監督領侍。 清宮造辦處檔案有記載: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寵信,破例獲賞當鋪。甚至於庄親王、弘歷(後登基為乾隆皇帝)、弘晝等人前頗為不敬,為雍正帝所斥。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時任懋勤殿首領太監,雍正五年八月廿二日記載中的官職變為副總管太監,此後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駕崩,官職都是總管太監。
安德海: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他在八九歲時凈身,進宮後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善於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那拉杏貞的好感。咸豐死後安德海成為慈禧心腹,干預朝政,打壓恭親王等。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李蓮英:清朝後繼安德海另一當權太監。
李蓮英:清末大太監李蓮英(又作:李連英),原名李進喜,慈禧太後賜名連英,俗作蓮英。是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後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後為「老佛爺」的人。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系。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還能時時處處謹慎小心。墓誌銘中說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也就是對主子恭敬,對下屬寬厚,多少年來不敢鬆懈。這也算是李蓮英成功的秘訣吧。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小德張:小德張(1876年-1957年4月19日),中國清朝末代太監總管,名祥齋,字雲亭,在內宮太監里排輩蘭字,序號張蘭德,慈禧太後賜名「恆泰」,宮號小德張。天津靜海縣南呂官屯人。1888年12歲自宮其身,1891年入宮當太監,1892年被派入宮內南府昇平署戲班學京劇武小生,技藝精湛,深受慈禧太後賞識。1898年被提升為後宮太監回事。庚子事變中,隨慈禧太後西狩,回京後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頂戴。1909年,按照慈禧的懿旨,小德張升為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各王公貴族,朝廷大臣晉見隆裕太後,必須得到小德張的首肯,權傾一時。民國二年(1913年)隆裕太後去世後,出宮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簡出,不問政事,廣置田產。1957年4月19日病逝於天津,終年81歲。張蘭德舊居在天津。
❹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太監
十大著名太監:趙高、張讓、高力士、李輔國、蔡倫、王振、魏忠賢、劉瑾、鄭和、李蓮英。
趙高 :(?-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拓展資料:
太監(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代被閹割生殖器後失去性能力,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
和太監一起生活的宮人叫對食。
❺ 清朝太監最高是幾品
1722年,康熙帝開始對太監授予官職品級,但僅有6個名額,最高也只有五品。
歷朝歷代,清朝對太監的管理最嚴格,對太監掌握權力的防範也最為成功。
相比明朝宮廷太監動輒有數萬人之多,清朝太監數量大為減少。1751年,乾隆帝傳諭,將太監的人數規定在3300人。此後,清宮太監大部分時間不滿此數。人數少了,管理起來相對容易。
清朝初年,順治帝參照明朝舊制,設立十三衙門管理太監。8年後,十三衙門撤銷,太監劃歸內務府管理。數千太監在宮廷當差,沒有專管機構畢竟諸多不便。於是,1677年,康熙帝下旨建立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
敬事房隸屬總管內務府,人員全部由太監組成,職責是「專管宮內一切事務,奉行諭旨及承行總管內務府各衙門一切文移」。從此,由敬事房管理所有太監,成為清朝定製。不過,這時候的太監均無品級。
(5)清朝最著名的太監擴展閱讀
關於太監的起源,中國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據專家考證,甲骨文中已有相關的記載,歷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生理的變態必然導致心理的變態,在那被賈元春稱為「見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監們肆意發泄著他們變態的性慾、權力欲、貪欲。僅以貪污而論,據明人趙士錦在《甲申記事》中載,明末李自成進京前,偌大一個明帝國的國庫存銀竟不到四千兩!
而魏忠賢被抄時,居然抄出白銀千萬兩,珍寶無算,以致崇禎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監們:「將我祖宗積蓄貯庫傳國異寶金銀等,明比盜竊一空。」
崇禎的「痛心疾首」既讓人同情,又不讓人同情。讓人同情,是因為他貴為天子,卻拿太監沒辦法;不讓人同情,是因為他自己就是太監頭子,他是棵大樹,太監是在樹上築巢的鳥,倘若同情皇帝,誰來同情太監呢?
然而,君主們依然堅持太監制。既然自詡為「天子」,就得龜縮在宮廷里,跟一般百姓保持距離――讓百姓知道皇上也是吃喝拉撒睡的凡人,那還了得!
迷宮一樣的宮廷內便需要「絕對安全」的奴僕,怕戴綠帽子的皇帝便與不能人事的太監「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共同成為龐大的帝國大廈中的兩塊最重要的基石。
❻ 明朝和清朝有哪些著名太監
鄭和:(1371年-1435年):明朝成祖三寶太監, 航海探險家。
王振: 明朝第一名當權宦官,引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
劉瑾:明朝時當權宦官,後被處凌遲處死。
魏忠賢: 明朝時宦官,以敗壞朝政著名。
安德海: 清朝慈禧的最愛。後來出京辦貨,到山東被巡撫丁寶楨以祖訓逮捕處斬。
李蓮英:清朝後繼安德海另一當權太監。
❼ 清朝太後身邊最著名的貼身太監叫什麼
清朝太後身邊最著名的貼身太監叫李蓮英。
清末大太監李蓮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又作:李連英),原名李進喜,慈禧太後賜名連英,俗作蓮英。赭黃臉,高顴骨,兩頰略長,腫眼泡,大鼻子,厚嘴唇,長下巴。
李蓮英是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後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後為"老佛爺"的人。
咸豐五年凈身為太監,翌年入宮。同治六年,受封二總管。宣統元年61歲時,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宣統三年,亡,時年64歲。
圍繞李蓮英出宮和他的身後事,又有許多傳說。有人說他是看到光緒弟弟載灃監國攝政,恐遭報復退居宮外;也有人說,李連英死後,宮中太監紛紛搶奪他的遺產,隆裕太後將財產全部充公;還有人說,李蓮英生前得罪了許多人,出宮後深居簡出,但最終還是被人在後海附近暗殺。
類似傳說雖十分盛行,但從當時清宮對李蓮英出宮及死後的安排來看,這些傳說都無法令人置信。 但是為何李蓮英的墓中只剩他的頭顱,而其軀體不知去向,無人得知其因。但是至少,李蓮英是病死的這一說法站不住腳。
作為一個太監,李蓮英的身份極為卑賤。不同的是,由於慈禧太後的賞識和寵愛,他享受到了皇宮太監前所未有的權力和地位,金錢財富也滾滾而來。但也正因與慈禧的這層特殊關系,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❽ 清朝歷代總管太監有誰
良輔,清朝順治朝太監,受到順治帝的寵幸,因而專權把持朝政,順治15年時,發生宦官與官員賄賂勾結的案件,吳良輔牽涉其中,但順治帝袒護他而未依照他自己所訂禁宦官干政的諭令處罰,但順治帝逝世後,即於康熙元年由孝庄皇太後下旨依「變易祖宗制度」之罪被處死刑。有說在董鄂妃死後順治帝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即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發,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
李蓮英,李蓮英於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入宮,做了一名太監。聰明伶俐的李蓮英非常善於把握出人頭地的機會。如為了討好咸豐帝最受寵的妃子懿貴妃,他專門到妓院觀察妓女們多變的發式,為懿貴妃梳最時興的發式,從而討得了懿貴妃的歡心,成了梳頭房的小頭目。
咸豐帝晚年,對戶部尚書肅順非常器重。有一次,咸豐帝向肅順談起懿貴妃有可能在自己死後母以子貴,專權用事。兩人計議應當早除去懿貴妃。這樣驚人的談話內容被李蓮英聽到了,他連夜從皇宮中的狗洞子里爬出去,到懿貴妃的妹夫醇親王家報信。幾經周折後,懿貴妃終於安然無恙。從此懿貴妃把李蓮英視為心腹。在除掉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的驚心動魄過程中,李蓮英是直接向北京與恭親王進行接洽並把西太後的密詔交給恭親王之人。消滅肅順等政敵後,西太後開始了垂簾聽政的過程。
李蓮英非常善於揣摩西太後的心思,挖空心思地投其所好。西太後也習慣於聽從李蓮英安排起居,甚至包括對聲色的喜好。如李蓮英在宮中設置暗房,讓年少守寡,又不安於現狀的西太後取樂。一刻也離不開李蓮英的西太後,在安德海被殺後把內廷大總管職務轉賜李蓮英,並打破了清制宦官最高五品官職的限制,親賜李蓮英二品頂戴,其受寵程度可以想見。
安德海,安德海是清咸豐帝時的太監總管。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勢,安德海與權力欲極為旺盛的懿貴妃相互勾結。適逢咸豐帝病死在熱河,遺詔載垣、肅順等人為顧命八大臣,輔佐皇子載淳。已經晉升「西太後」的懿貴妃企圖制服八大臣,實現自己專權的目的,急需聯絡遠在京城的恭親王。安德海獻苦肉計,被打得皮開肉綻後被趕回京師,正好成為與恭親王通氣之人。安德海還聯絡了手握京城兵權的勝保等武官對西太後加以支持。在恭親王與勝保等人強有力的支持下顧命大臣或被殺或被斥,西太後政變成功。
張蘭德,張蘭德是因嚮往大太監的富貴生活而在光緒年間自宮進宮當太監的,小德張是其宮號。小德張初入宮時,在茶房供事。因為其皮膚細白,眉清目秀,加入了專門為西太後和其他妃嬪演戲的南府戲班的行列。為了討得西太後的歡心,小德張遍尋京城戲劇名角入宮演戲。小德張也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投西太後之所好,終於成為西太後最寵信的太監之一。
❾ 清朝太監的等級排序
按等級分為: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復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 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
清朝,雖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已經出現了供內府差遣的宮閹人員,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監制度,那還是在入關之後。進駐明朝宮室的收了批舊明太監,隸於內務府管轄之下,擔當灑掃、傳膳等雜役。
清朝的宦官制度開始於順治帝時期。康熙皇帝在位時規定由內務府總管宮廷事務,並設立敬事房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
康熙、雍正、乾隆諸帝統治之時,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對宦官的約束非常嚴格。嚴禁宦官干預朝政。如吃酒賭博、當差懶惰、口出怨言、混亂行走、言語高聲等行為在宦官來說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時還禁止太監與外廷官員、王公大臣的來往。
(9)清朝最著名的太監擴展閱讀
不同品級的太監,穿著也不相同,一般來說,賞有太監頂戴的稱為老爺,無頂戴的稱為師父。在清末,督領侍張德安,長春宮的大總管張謙和,二總管阮進壽就是二品頂戴--「紅頂子」。
大總管、二總管依次往下排分為帶班太監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另外,是眾多的小太監和從事勞作的下層掃殿太監,登記森嚴,一級壓一級。
此外,在各宮殿太監中,還設有總管、首領、掌案的、回事的,以及小太監。其他宮內各個處所,又分為首領、大師父、二師父、帶班、陳人,最末一等就是徒弟了。
太監頭目都收徒弟,下班後,捧洗漱用具、拿扇、持麝尾,都有徒弟侍侯。 到了晚清,隨著各種需要,分管什麼職責,就有什麼名目的太監,如馱妃太監、侍膳太監等,連外國進貢來的自鳴鍾,也有專門太監負責,稱其為「自鳴鍾太監」,可謂是名目繁多,令人瞠目。
❿ 清朝的太監分哪些等級
按等級分為: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復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 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
有名的太監有:
1、安德海,晚清有名的太監之一,幫慈禧太後登上晚清權利的最高峰,深受慈禧太後的寵愛,因為太過囂張,借著為同治皇帝置辦婚裝的名義,出去搜刮民脂民膏,被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抓獲,斬首於濟南。
2、李蓮英,提起李蓮英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慈禧時期的太監總管,權傾朝野,死因成謎至今未解。
3、小德張,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總管,也是李蓮英死後,服侍慈禧太後的最後一位太監,1912年清朝滅亡後,小德張也就下崗了,小德張下崗後生活奢靡,新中國成立後參加社會主義改造,活到81歲。
4、孫耀庭,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你就該知道他的名氣了,他不止是清朝最後一個太監,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他的凈身時間也有點不可思議,居然是1916年,很明顯,孫耀庭沒當幾天太監,文革後。住進廣化寺,直到1996年去世。
宮中的太監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伺候皇上及宮廷內的太監,另一種是其它各部門的辦事太監。最主要的看是否替皇上辦事,那些御前太監的服裝穿著都比較花哨和漂亮的綢緞,這讓殿上的那些宦官羨慕不已,他們按規定只能穿最簡單的服飾,例如布衣和布鞋,不能穿綢緞之類的好衣服。
在康熙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頭一次規定太監品級的事情,這也規范了太監的等級制度,規定了太監的最高品級為五品,到了雍正的時候,品級上升了一個等級,到了晚清末年,才出現二、三品的太監。
因為清朝有一個機構,稱作敬事房,它是設立起來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它的作用就好像是現在的監督機構一般。有著這樣的機構,太監想要猖狂起來都難,更何況清朝本就專制,使太監的等級制度不斷地加強。據說到後來,太監的品級分到20等,規范的極其到位。
人們所知道的只不過是三種,把太監分為總管、首領、普通三種等級,這是從事實上來說;但從官品來看的話,看是否有頂戴官帽;從差事上來說,分為上差和下差。
根據晚清的史料記載,光緒年間就有2千個左右的太監,但其中的總管只有16個人,首領也不過是百來號人,可見當是絕大多數的太監還只不過是普通太監,他們是最底層的人物,做盡任何辛勞事,卻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可。
(10)清朝最著名的太監擴展閱讀:
太監制度非常嚴格,基本上宮廷里有嚴格的規矩。
當太監遇到皇帝的時候,會叫皇帝萬歲爺。遇到西太後會叫老佛爺。那遇到妃子呢,會叫主子。太監自己人稱呼呢,如果您是小張太監,他是小李太監,彼此會稱呼張爺,李爺。
而且清朝的太監制度很有意思,都是師徒制度,就是有老太監帶小太監,當然也得細心學習,師傅不會手把手教,不會圍著個人轉,而是偷著學或者間接了解宮廷里的規矩。
而且就算是太監跪拜人也分很多種跪的方式,遇到不同等級的人太監跪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遇見主子,或者給主子回話是雙腿安,就是先跪左腿再跪右腿。要是主子很開心,大大地賞賜了太監,甚至要將頭磕出響聲來,以對「浩盪的天恩「表示感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宦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