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四大石窟
⑴ 我國著名的佛教石窟是那幾個
中國佛教石窟大約始鑿於公元3世紀,盛行於5—8世紀,16世紀以後開鑿的數量就較少了。現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區(古代的西域)、甘肅西部(古代河西地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從規模或藝術成就而論,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堪稱中國四大石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千佛洞的總稱,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石窟造像以石雕為主,因莫高窟岩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餘洞,現存石窟492洞,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崗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窟龕252個,大小造像五萬一千多個,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雲崗石窟創建於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門統曇曜開鑿5個大石窟(第16-20窟),後人稱為曇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中央直立一個寬約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連窟頂,整個塔柱和洞壁嵌滿了大小佛龕和多種裝飾,找不出一塊沒有雕刻的空隙。雲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狀一般是厚唇、高鼻、長目、寬肩,有雄健的氣概,體貌表現了少數民族的特徵。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富多采, 富麗瑰奇,是雲岡藝術的精華。雲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南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山崖間。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年),直至北宋。大大小小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布在伊河兩岸的山壁上,長達650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品。佛塔40餘座,造像10萬多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其中最大的造像盧舍那大佛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朝開鑿的魏窟在龍門山,最著名的是石陽洞和賓陽洞。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占唐窟的多數,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武則天出錢二萬貫。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
甘肅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因該山形似麥堆而得名。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後又經歷代開鑿修建,共有洞窟194個。現存歷代泥塑、石雕像7200餘件,壁畫1300餘平方米。其中最有價值的洞窟有牛兒堂、萬佛堂、天堂洞、123窟、84窟等。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麥積山石質不宜於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自隋至明清,歷朝都有塑像,大塑像高達15米,小塑像高僅20多公分。麥積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這里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http://www.scapeworld.com/03jingguanziyuan/01renwenjingguanziyuan/07shidiaobihua/shidiaobihua01.htm
⑵ 位於山西省境內的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近年來石灰石大佛雕像嚴重腐蝕,它反映出最主要的環
酸雨分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煤的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引起的是硫酸型酸雨,汽車尾氣的排放產生二氧化氮引起的是硝酸型酸雨.減少酸雨的形成,也就是盡量減少酸性氣體的排放,如採用脫硫技術;使用清潔能源;加強對空氣的質量監控;汽車尾氣經處理後排放等. 故答案為:限制使用含硫的煤;汽車尾氣經處理後排放. |
⑶ 我國著名的的四大石窟中,除了位於甘肅的什麼山和什麼山
甘肅天水的著名石窟是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位於天水市東南約35公里處,是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稱為麥積山。
⑷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中國有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榆林窟、天梯山石窟等。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8年獲中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閑旅遊景區。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於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龍門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和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2000年龍門石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4年龍門石窟「剪刀手」佛像走紅。
榆林窟: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中國佛教石窟,敦煌石窟的組成部分。位於甘肅省安西縣城西南約70千米的踏實河兩岸。榆林窟與莫高窟在內容、藝術風格、繪畫形式方面一脈相承,同為嬌縱姊妹窟。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林窟,位於甘肅 西北敦煌不遠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 畔,現存唐、五代 、宋 、西夏 、元 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稱大佛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地處中路鄉燈山村,創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雲霄,山有石階,拾級而上,道路崎嶇,形如懸梯,故稱天梯山。山巔常年積雪,俗稱「天梯積雪」,為涼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盪漾,薄雲纏繞其身,構成了一幅山、水、佛、雲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是涼州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⑸ 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
⑹ 我國最著名的四大石窟是
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⑺ 我國有著名的四大石窟藝術群,雲崗石窟位於山西境內,龍門石窟位於:
我國有著名的四大石窟藝術群,雲崗石窟位於山西境內,龍門石窟位於:
河南境內
⑻ 中國最著名的四大石窟是哪幾個
莫高窟
(The
Mogao
Grottoes)
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
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⑼ 我國著名四大石窟的名稱及所在省份
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莫高窟:甘肅敦煌
⑽ 敦煌莫高窟, 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您好,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一座距今2000餘年、內容豐富、規模宏偉的石窟群,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歷史最長久、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藝術寶庫。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分布於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四層分為南、北兩區,其中南區是禮佛活動的場所,現存有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鶻、西夏、元各個朝代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多身,壁畫4.5萬多平方米,唐宋時代木構窟檐五座,,北區的243個洞窟,多無彩塑和壁畫。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壁畫內容豐富博大,分為佛教尊像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跡畫、經變畫、神怪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七類,種類繁多的壁畫,從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現實生活,為研究我國封建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宗教、建築、交通、服飾、樂舞和民俗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形象史料,因而被國際上譽為「牆壁上的博物館」、「世界上最長的畫廊」,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歷史」。
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綉、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被外國人盜取不少。
希望對您了解莫高窟有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