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著名劍
『壹』 請問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劍分別有哪些出處是哪裡
春秋戰國時期,劍器的製造和使用,已經達到了最輝煌的階段。 從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可以看出當時冶煉技術的先進程度。那柄銅劍雖然在地底下埋藏了兩千多年,但重見天日時依然寒光四射,劍氣逼人. 古時候的名劍,有記載的就有干將、莫邪、巨闕、太阿、龍淵、純均、勝邪、魚腸、湛盧等九劍。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所載,當時鑄劍有名的,吳有干將和他的妻子莫邪,越有歐冶子。而在韓國,所出寶劍最多,河南西平縣有冶鐵爐,有棠溪村,都是韓國著名的鑄劍處。西平有龍淵水,用它淬刀劍特別堅利,被龍淵水淬過的劍稱為龍淵之劍。相傳越國的歐冶子和吳國的干將是同學,他們的老師在鑄劍時,因礦石不能熔化,夫妻二人投身冶爐中,劍才鑄成。干將和莫邪夫婦為吳王鑄劍,他們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精英,悉心冶煉,竟然三月不出鐵汁。 為了成功地煉出鐵水,他們先是向爐中投進毛發和指甲,鐵汁仍然沒有流出,最後只好效法他們的老師,雙雙投入火中,以身殉劍,才有了干將、莫邪兩柄雌雄劍的誕生。 這些傳奇,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細細品來,卻引人深省:鑄劍人化身為劍,在爐火中涅盤再生,這劍就有了生命, 這劍就張揚了人的靈魂,人的價值從劍中體現,劍的分量渲染了時代的色彩。 考古學家通過大量的考證得出結論,在春秋戰國時期,無論是富可敵國的王侯將相,還是窮得無片瓦寸土的布衣百姓,都把青銅劍作為隨葬的必需品。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的人們,生必劍佩在身,死必劍隨人葬,劍器與人如此行影相吊、生死不離。也許,從造劍的神秘、神劍的無所不能中,人們對劍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膜拜,以至劍人相融、人劍合一; 也許,身處那個戰禍連年、英雄輩出、霸權迭興的特殊時代,任何丈夫氣節、英雄氣概,有了一柄寒劍,便能以最簡捷、最自由、最豪氣的方式,使之發揮得盡情盡意,酣暢淋漓。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6663259.html?si=4
『貳』 戰國之前的十大名劍排行
第十,精緻優雅之劍,承影無形劍
第九,尊貴無雙之劍,純鈞=純鉤 白劍
第八,勇絕之劍,魚腸黑劍
第七\六,摯情之劍,干將\莫邪 銀劍\紫劍
第五,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白劍
第四,威道之劍,泰阿=太阿 軟劍
第三,帝道之劍,赤霄銅劍
第二,仁道之劍,湛瀘黑劍
第一,聖道之劍,軒轅夏禹劍金劍
還有不同說法
網路有詳細復制如下
第一:曰「軒轅劍」
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軒轅夏禹劍!對這樣一把劍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
黃帝、夏禹!對這樣兩個人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勇氣、智慧、仁愛……一切歸於兩個字:聖道。
軒轅夏禹劍〔亦名九儀天尊劍〕是一把聖道之劍。
第二:曰「湛瀘」
湛瀘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湛瀘:湛湛然而黑色也。這把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的長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視著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
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
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歐冶子鑄成此劍時,不禁撫劍淚落,因為他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出一把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所謂仁者無敵。
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
第三:曰「赤霄」
劉邦。這把劍就是斬蛇起義的赤霄劍。
赤霄劍是一把帝道之劍。
第四:曰「泰阿」
見於《越絕書》。
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
第五:曰「龍淵」
故事見於《吳越春秋》。
七星龍淵是一把誠信高潔之劍。
第六、第七:曰「干將」、「莫邪」
第八:曰「魚腸」
見於司馬遷《史記·刺客列轉》魚腸劍是一把勇絕之劍。
第九:曰「純鈞」
故事見於《越絕書》,純均是一把尊貴無雙之劍。
第十:曰「承影」
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在《列子·湯問》之中被列子激賞的鑄於商朝後來被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藏的名劍:承影。
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
『叄』 戰國的五大名劍是哪些
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稱為五大名劍。
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一。
巨闕是古代名劍,相傳為春秋時期鑄劍名師歐冶子所鑄,巨闕鈍而厚重。闕:通「缺」,意為殘缺。但其堅硬無比,故號「天下至尊」,其他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魚腸,又稱魚腸劍(魚藏劍),是春秋時代歐冶子所鑄的中國名劍。
純鈞,亦名「純鉤」,十大名劍之一。純鈞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
『肆』 戰國末期著名的三大劍客都有誰
專諸殺吳王僚 春秋時期吳國內部發生權力斗爭。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雇專諸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話說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布滿兵卒,門窗檯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退入內室。這時專諸閃亮登場了!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說時遲那時快!專諸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這件事改變了吳國的形勢,公子光雄才大略,任用孫武,伍子胥等把吳國治理得整整有條,一躍成為大國,破楚國都,威震中願。後來的吳越爭霸也一定程度受專諸殺吳王僚而產生。[夫差乃公子光之子]。專諸殺吳王僚是一次很高水準的刺殺,創意新奇,驚天動地。專諸應被授於「最佳創意刺客」。 荊柯刺秦王 荊柯大名鼎鼎,別跟我說不知道他的故事。「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至今成了絕唱。荊柯的刺殺雖以失敗告終,但它對歷史的影響卻是巨大的。荊柯刺秦王加速了六國的滅亡,也鼓舞了人們反抗暴政的勇氣。荊柯世代為人所頌揚,可謂婦幼皆知,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非他莫屬,他的故事也是文學、電視劇、電影的熱門題材,深受大家喜愛。建議授於荊柯同志「最知名刺客獎」。 聶政除韓相 《刺客列傳》有他的大名。聶政本是屠夫,當俠客實屬業余愛好。然而聶政天生是一塊刺客的料,小露拳腳後便名滿江湖,前來聯系業務的客戶絡繹不絕。某日,韓國貴族嚴仲子帶著黃金和誠意跑來找他,要他除掉韓國首相俠累。聶政婉言辭謝。嚴仲子不悅:「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老母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前來弔孝,執親子之禮。聶政深受感動。在厚葬完母親之後,聶政火速將姐姐出嫁,跟隨仲子刺殺俠累。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俠累身為首相,空有幾十名警衛,竟然被武功高強的聶政從容地從首相府門外一直殺進大廳,被一劍刺了個透心涼。這時,警衛們才圍了上來。聶政眼看無法脫逃,決定舉劍自殺。在咽氣之前,他用長劍將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臉劃成一堆肉泥。英雄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讓人們認出他,以免連累他那親愛而苦命的姐姐!韓國政府為了知道刺客是誰,貼出告示說凡是能認出這具屍體的,賞金千兩。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後,斷定是弟弟所為,不顧一切來到聶政的屍體旁放聲大哭。官員問她,你不怕被牽連嗎?聶榮說:「我弟弟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你們認出他,以便保全我。可這樣一來,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沒了嗎?我豈能為了保全自己而讓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無聞呢?」說罷,聶榮大叫三聲天啦,在弟弟的身邊氣絕身亡。看來「最震撼人心刺客」非聶政莫屬。 朱亥錘晉鄙 還記得語文課本中的《魏公子信陵君列傳》嗎?朱亥在那篇傳中是位奇人,有點神秘不可測,隱於市井之間以殺豬為業。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派信使來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後,開始威脅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信陵君不願坐以待斃,就自己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最初為看守城門的一個門衛,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奉為上賓]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那裡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裡奪取兵權,朱亥同志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於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於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懷疑《大鐵錘傳》寫的就是這位朱力士。後來的張子房不知是否受了朱亥錘晉鄙的啟發,也請人錘始皇,可惜大失水準,不然歷史又要改寫了。朱力士一擊必中,兵器奇特,可謂「最有水準」。 刺客刺岑彭、來歙 岑彭、來歙是東漢開國名將。東漢光武11年,來歙奉命進攻盤拒巴蜀的公孫述,乘勝而進,蜀人大懼,使不知名刺客刺來歙於軍營。岑彭率軍連破蜀城,打到離成都數十里地方,勝利將至。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蜀刺客以神鬼莫測的手段刺殺了岑彭,使這位建方面之號、立功頗多的中興名將含恨而終。 我再補充一個刺客: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慶忌此人甚是了得,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現在衛國招兵買馬,伺機為父報仇。闔閭獲悉此事後茶飯不思,日夜尋思除去這個心頭大患,於是覓得一壯士。此人名喚要離。 經過策謀,要離決定採用苦肉計。某日要離在王宮與闔閭斗劍時,故意先用竹劍刺傷闔閭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同謀舉事。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慶忌詫異之極倒提要離,沉溺水中三次,然後將要離放在膝上,笑著說:「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刺我!」此時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此乃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自刎於金殿。吳王闔閭根據要離生前的遺願,便令伍子胥將要離葬在鴻山東嶺南麓楊梅塢專諸墓旁。 要離墓現在在江蘇省無錫市新區鴻山鎮鴻山上,與專諸墓,東漢梁鴻墓成品字型排列。 曹沫,是魯國人,憑勇敢和力氣侍奉魯庄公。庄公喜愛有力氣的人。曹沫任魯國的將軍,和齊國作戰,多次戰敗逃跑。魯庄公害怕了,就獻出遂邑地區求和。還繼續讓曹沫任將軍。 齊桓公答應和魯庄公在柯地會見,訂立盟約。桓公和庄公在盟壇上訂立盟約以後,曹沫手拿匕首脅迫齊桓公,桓公的侍衛人員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桓公問: 「您打算干什麼?」曹沫回答說:「齊國強大,魯國弱小,而大國侵略魯國也太過分了。如今魯國都城一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您要考慮考慮這個問題。」於是齊桓公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說完以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壇,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談吐從容如常。桓公很生氣,打算背棄盟約。管仲說:「不可以。貪圖小的利益用來求得一時的快意,就會在諸侯面前喪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對您的支持,不如歸還他們的失地。」於是,齊桓公就歸還佔領的魯國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丟失的土地全部回歸魯國。 豫讓,是晉國人,以前曾經侍奉范氏和中行氏兩家大臣,沒什麼名聲。他離開那裡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別地尊重寵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趙襄子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滅了智伯;消滅智伯以後,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趙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豫讓潛逃到山中,說:「唉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現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報仇而獻出生命,用以報答智伯,那麼,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沒有什麼可慚愧的了。」於是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身上藏著匕首,想要用它刺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心一悸動,拘問修整廁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裡面還別著利刃,豫讓說:「我要替智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迴避他就是了。況且智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啊。」最後還是把他走了。 過了不久,豫讓又把漆塗在身上,使肌膚腫爛,像得了癩瘡,吞炭使聲音變得嘶啞,使自己的形體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為他流著眼淚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親近寵愛您,您再干您所想乾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的嗎?何苦自己摧殘身體,醜化形貌,想要用這樣的辦法達到向趙襄子報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難嗎?」豫讓說:「託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豫讓說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趕上外出,豫讓潛藏在他必定經過的橋下。襄子來到橋上,馬受驚,襄子說:「這一定是豫讓。」派人去查問,果然是豫讓。於是襄子就列舉罪過指責他說:「您不是曾經侍奉過犯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於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襄子喟然長嘆,流著淚說:「唉呀,豫讓先生!您為智伯報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寬恕你,也足夠了。您該自己作個打算,我不能再放過您了!」命令士兵團團圍住他。豫讓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埋沒別人的美名,而忠臣有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寬恕了我,普天下沒有誰不稱道您的賢明。今天的事,我本當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幾下,這樣也就達到我報仇的意願了,那麼,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應我的要求,我還是冒昧地說出我的心意!」於是襄子非常贊賞他的俠義,就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說:「我可用以報答智伯於九泉之下了!」於是以劍自殺。自殺那天,趙國有志之士聽到這個消息,都為他哭泣。
『伍』 戰國的五大名劍都是什麼
湛盧、巨闕、勝邪(一作鏌邪)、魚腸、純鈞稱為五大名劍。
五大名劍通常是指春秋時歐冶子所鑄造的五把青銅劍。
歐冶子春秋時越人。籍貫、生卒年不詳。冶金術。
歐冶子的事跡見於《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書中說,越王勾踐有五把寶劍,請善於相劍之士薛■為其看劍,當看「純鈞」(寶劍名)時,越王說,有人想用「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作交易,可否?薛■答曰:「不可。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歐冶子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之溪深而不測。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
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
後人常常把湛盧、巨闕、勝邪(一作鏌邪)、魚腸、純鈞稱為五大名劍。
其實歐冶子還鑄造有三把更為鋒利的鐵劍。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是中國最早的鐵劍。
歐冶子所鑄各劍的去向:
1、湛盧劍:吳越爭霸,越王勾踐戰敗,將湛盧劍作為貢品敬獻吳王闔閭,吳王視為國寶,終日佩帶在身,後飛往楚國被楚昭王所得,後傳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被害後,不知去向。
2、純鈞劍:吳國名將伍子胥所佩,伍曾用此劍指揮干軍萬馬歷沙場,後沉入杭州錢塘江,若干年後,伍子胥也葬身於此。
3、魚腸劍:專諸所用,公子姬光指使專諸用此劍刺死吳王僚謀奪王位,公子姬光繼位後稱闔閭,吳王做賊心虛,害怕見物思情,總覺得魚腸匕首是不祥之物,因而封藏不敢佩用。事過十八年之後,闔閭王在吳越戰爭中受傷死亡,吳太孫夫差於公元前495年嗣位,並在破楚門外的海涌山為其父做了墳墓,連同魚腸劍一同埋葬海涌山。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命人掘閻閶的墳墓,以求取魚腸劍,但「鑿山求劍無所得,洞鑿處成深洞」,現為虎邱劍池,今日蘇州風景區之一。
4、龍淵、工布二劍:越王滅吳之後,北上會齊、晉諸侯稱霸業(中原)。到公元前235年,越國被楚國消滅,公元前222年,楚國被秦國滅,秦始皇統一中國,楚王所用的「龍淵」「工布」被秦始皇繳獲成了他腰中之物。
5、干將莫 劍:吳越爭霸時沉入延平(今南平)劍溪(閩江)。
約莫公元前492年越王出師伐吳,出征前派越臣文種為特使暗赴楚國,請楚昭王帶兵在吳國西部邊境起事,以牽制吳國兵力。楚王早聞越國盛產寶劍,垂涎欲滴,乘機提出要給他一批寶劍,做為出兵的交換條件,越王猶豫再三,但為顧全大局,只好命歐冶子再鑄一批寶劍。歐受命後,就和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商量。他們當時一方面要鑄造大批兵器供前方使用,另一方面要為楚王鑄造寶劍,按當時的湛盧山的資源是不夠用的,要完成這項艱巨任務,必須開辟新的鑄劍場所,但要轉移到何處去呢?
時值中秋之夜,他們一家上湛雲峰飲酒賞月,歐冶子心中煩愁,連飲三杯,就睡去了。這時,只見有位白發童顏老人,站在雲間,高聲叫道:「歐冶子,你鑄劍報國,任務艱難,你可到秦溪山麓去,那裡有取之不盡的五金之英,用之不竭的寒冽龍水;還有亮石坑發光洞的寶石供你磨劍。」歐冶子忙作揖曰:「請問仙翁,秦溪山麓在何處?」白發老人手往白雲深處一指,只見一雙白鶴飛到歐冶子身邊,白發老人道:「騎上白鶴去吧!」歐冶子騎上白鶴,像流星般飛去,最後在括州府黃鶴(今浙江龍泉)停下。歐冶子舉目眺望,四周古木參天,湖水清澈,環境幽靜,不覺大叫一聲:「好地方,好地方。」朱氏聞聲,忙把他推醒,歐冶子方知是一場美夢,於是把夢中的境況,一五一十告訴妻子。第二天早晨,歐冶予夫
婦攜女兒莫邪,挑著行李,按白發老人指點的方向出發。他們日行夜宿,翻過八十一座山,渡過六十四條溪;才找到秦溪山,這就是浙江最高峰風陽山的山麓,青山綠水,蒼松翠柏,附近無雞鳴犬吠,在兩棵千年樹下面,排列著七口井,像天上北斗星座,泉水寒冽。於是歐冶子結廬砌灶,取鐵英鑄劍。當錘打第一枚劍時;突然烏雲四起,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七條金龍從井口鑽出,沖出雲霄,爾後齊向劍坯上噴了口水就騰雲駕霧而去。這時雨過天晴,只映得那枚劍五彩繽紛。歐冶子舉劍向巨石劈去,只聽「啪」地一聲,巨石被劈成兩塊。歐冶子記得夢中白發老人指點的「亮石坑石可供你磨劍。」亮石坑在何處?後來到九姑山訪問一位采葯老翁,告訴他:「離城四十里處,有個發光洞,存亮石數以萬計,若能得石磨劍,光亮無比;只是洞邊有雙巨鷹把守,無人敢取。」歐冶子聽後回家和妻商量,朱氏說:「不用怕,三人齊心協力就能戰勝巨鷹。」於是他們各執一把湛盧寶劍,奔赴發匿光洞,果見有雙巨鷹,平時抓虎吃豹為生,力大無比,一見生人來拍動翅膀兇猛撲來,一雙利爪就攔腰把莫邪抓住,飛向天空。歐冶子夫婦執劍殺來,搏鬥幾回合。這時莫邪雖被抓,但她一邊掙扎一邊持寶劍朝巨鷹的翅膀亂刺,結果鷹傷墜地,歐冶子上前補上一劍,結果了巨鷹的性命。三人齊進匿洞取回亮石磨,果然鋒利無比,斬鐵如泥,就把這枚寶劍取匿名為「龍淵」
歐冶子等鑄了大批寶劍之後,又造了秦阿、工布兩劍,連同龍淵劍由越王獻給楚王,楚王大喜。
『陸』 春秋戰國以來我國歷史上有哪十大名劍啊!
第十,精緻優雅之劍,承影無形劍
第九,尊貴無雙之劍,純鈞=純鉤 白劍
第八,勇絕之劍,魚腸黑劍
第七\六,摯情之劍,干將\莫邪 銀劍\紫劍
第五,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白劍
第四,威道之劍,泰阿=太阿 軟劍
第三,帝道之劍,赤霄銅劍
第二,仁道之劍,湛瀘黑劍
第一,聖道之劍,軒轅夏禹劍金劍
『柒』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名劍
春秋戰國時期,劍成為主要短兵器,士兵都必須佩帶。由於鑄造水平的提高,出專現了一些名劍:干將屬、莫邪、龍泉等。春秋時的龍泉劍,仍有一隻藏於故宮,至今仍很鋒利。
湖北江陵縣望北一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劍身沒有任何銹斑,並且鋒利無比。
『捌』 戰國四大劍客佩劍
玩qq游戲中的七雄爭霸,想了解戰國知識從中可以學習到
『玖』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劍
查無此劍
1、干將莫邪
2、歐冶子的七星龍淵、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3、夫差劍、勾踐劍
『拾』 戰國時期的青銅劍有幾種
秦式銅劍
青銅劍在技擊格鬥中,首要功能是刺殺敵人、穿透對方的鎧甲,劈砍、劃拉只是輔助功能而居於其次。比對手的劍長出竟30厘米的秦劍,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這很可能是秦劍加長的主要原因。
式銅劍不僅長,而且很鋒利。一些劍出土時毫無銹蝕,光潔如新,鋒刃銳利。這些劍表面都呈灰黃色,組織細密,沒有沙眼。而且劍身表面都進行了精細的銼磨、拋光,故極為平整光亮。
同心圓劍
東周時期盛行佩劍之風,在劍上集中了多項傑出的裝飾技術,其中位於青銅劍首端部的同心圓裝飾以其精湛的製作技術引起了科技史界的關注。
劍首同心圓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狀凸棱組成。對東周時期的多件劍首同心圓的考察表明劍首同心圓成用了類似輪製法成形工藝,預先單獨鑄造成形,後與劍莖鑄接成一體。
花紋劍
在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等傳世名劍的劍刃表面。均有著精美的菱形暗格花紋。這種精湛的表面處理技術也是青銅劍的傳奇工藝之一。
復合劍
青銅復合劍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劍的實戰性能。眾所周知,如果劍的硬度太低,就很難保證鋒利度和殺傷力。如果劍的硬度太高,就會很脆容易折斷。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青銅復合劍剛柔相濟,將兩者結合到了一起。
(10)戰國著名劍擴展閱讀:
青銅的主要成分是銅和錫,含錫量高的青銅硬度高,含錫量低的青銅硬度低。工匠們將硬度低的青銅鑄成劍脊,在兩刃的部位嵌合上硬度大的青銅作為劍刃。如此一來,當青銅劍受到沖擊,較軟的劍脊可以吸收沖擊避免折斷,而較硬的刃區可以保證殺傷力。
回顧中原銅劍的發展歷程,劍身一直在不斷地加長。當其初起之時,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60厘米左右;戰國晚期,一些劍超出了70厘米,最長達75、76厘米,秦代,關中秦劍的長度更上新台階,超過了80厘米,最長者將近9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