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著名的書
① 孔子有哪些著作他的學生中最著名的是誰
主要作品有《春秋》《尚書》《試經》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學生的人,他周遊列國時有大批學生跟隨著。照傳統說法、他有幾千個學生,其中有幾十人成為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前一個數目無疑是太誇大了,但是毫無問題的是,他是個很有影響的教師,而更為重要和獨一無二的是,
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學教師。他的思想完善地保存在《論語》里。他的一些弟子將他的分散的言論編成集子,名為《論語》。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創建人。前一章 提到,劉歆說儒家「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六經就是《易》、《詩》、《書》、《禮》、《樂》(今佚)、《春秋》(魯國編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訖於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這些經的性質由書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後來儒家的人解釋成形上學著作,其實本來是一部卜筮之書。
孔子與六經的關系如何。傳統學術界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則認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禮》、《樂》的修訂者,《詩》、《書》的編者。
可是事實上,無論哪一經,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連編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許多方面他都是維護傳統的保守派。他的確想修訂禮樂,那也是要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准和做法,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屢見不鮮。再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傳說來看,他從來沒有任何打算,要親自為後代著作什麼東西。還沒有聽說當時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時代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在孔子的時代以前已經有了六經。六經是過去的文化遺產。六經又叫做「六藝」,是周代封建制前期數百年中貴族教育的基礎。可是大約從公元前七世紀開始,隨著封建制的解體,貴族的教師們,甚至有些貴族本人,——他們已經喪失爵位,但是熟悉典籍,——流散
在庶民之中。前一章 說過,他們這時靠教授典籍為生,還靠在婚喪祭把及其他典禮中「相禮」為生。這一種人就叫做「儒」。
顏淵 從前有句話說「盜跖顏淵」,顏淵是好人的代表
子路,還有曾子和顏回。
② 孔子著作
主要作品有《春秋》《尚書》《試經》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學生的人,他周遊列國時有大批學生跟隨著。照傳統說法、他有幾千個學生,其中有幾十人成為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前一個數目無疑是太誇大了,但是毫無問題的是,他是個很有影響的教師,而更為重要和獨一無二的是,
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學教師。他的思想完善地保存在《論語》里。他的一些弟子將他的分散的言論編成集子,名為《論語》。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創建人。前一章 提到,劉歆說儒家「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六經就是《易》、《詩》、《書》、《禮》、《樂》(今佚)、《春秋》(魯國編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訖於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這些經的性質由書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後來儒家的人解釋成形上學著作,其實本來是一部卜筮之書。
孔子與六經的關系如何。傳統學術界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則認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禮》、《樂》的修訂者,《詩》、《書》的編者。
可是事實上,無論哪一經,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連編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許多方面他都是維護傳統的保守派。他的確想修訂禮樂,那也是要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准和做法,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屢見不鮮。再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傳說來看,他從來沒有任何打算,要親自為後代著作什麼東西。還沒有聽說當時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時代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在孔子的時代以前已經有了六經。六經是過去的文化遺產。六經又叫做「六藝」,是周代封建制前期數百年中貴族教育的基礎。可是大約從公元前七世紀開始,隨著封建制的解體,貴族的教師們,甚至有些貴族本人,——他們已經喪失爵位,但是熟悉典籍,——流散
在庶民之中。前一章 說過,他們這時靠教授典籍為生,還靠在婚喪祭把及其他典禮中「相禮」為生。這一種人就叫做「儒」。
顏淵 從前有句話說「盜跖顏淵」,顏淵是好人的代表
子路,還有曾子和顏回。
③ 孔子的著作有哪些
孔子的著作有《六經》,《春秋》等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④ 孔子的代表作都有哪些請詳細點
《春秋》 《詩經》 <論語> 《尚書》《周易》
孔子簡歷:
一、艱難的童年。
公元前550年前,孔子的父母(66歲的著名勇士「叔梁紇」和16歲的純情少女「顏征在」)相愛,他們沖破禮法的種種制約勇敢地結合在一起。由於他們的結合不符合禮法,故稱「野合」。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誕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內「尼丘」山的一個山洞中(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
3歲時,父親叔粱紇去世,享年69歲。其正妻施氏大權在握,孔父之妾施氏被虐待至死,其子孟皮因患小兒麻痹症而殘疾,備受歧視。19歲的孔母顏征在無法在孔家立足,帶著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內闕里,過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受人歧視的艱難生活。
15歲時,孔子立志做學者。
17歲時,年僅33歲的孔母顏征在因生活的折磨和社會的歧視心力交瘁而死。
二、青壯年時期
19歲時,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賜鯉魚表示祝賀,故孔子為其子取名為鯉,字伯魚(伯表示排行老大)。
20歲時,孔子開始當「委吏」,管理倉庫。第二年,孔子開始當「乘田」,管理畜牧。
27歲時,孔子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此後,孔子擁有了較高的聲譽。
35歲時,魯國發生內亂,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共攻魯昭公,魯昭公敗逃。孔子離開故鄉到了齊國。第二年,孔子得到齊景公的賞識,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第三年,齊大夫因怕孔子被重用,欲謀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
三、政治上的輝煌
公元前501年,孔子51歲時,擔任魯國首都的市長「中都宰」,政績卓著,四方則之。
第二年,孔子升任小司空,管理司法部門。後升大司寇,並代理宰相。夏天孔子隨魯定公與齊侯相會於夾谷。孔子識破了齊國劫持魯定公的陰謀,並逼迫齊國歸還了侵佔魯國的土地,取得了魯國外交史上最輝煌的勝利。
第三年,在孔子的治理下,魯國大治。
第四年,為鞏固魯國中央政府的權力,削弱三桓的勢力,孔子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欲拆毀三桓都城的城防。三桓中,孟孫氏和叔孫氏為削弱家臣的勢力,支持墮都。兩家墮都後,三桓中的孟孫氏的家臣公斂處父拒絕墮都,並得到孟孫氏的暗中支持。墮三都的重大行動半途而廢。
第五年春季,齊國因魯國任孔子為大司寇而大治,恐其強盛,故採用美人計,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魯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只好離開魯國到國外尋求機遇。
四、周遊列國
公元前497年,55歲時,孔子開始周遊列國。這年春天,孔子到達衛國。十月,孔子受諂言之害,離開衛國前往陳國。路經匡地,被圍困。後經蒲地,遇公叔氏叛衛,孔子師徒又遭圍困。後又返回衛都。
57歲時,孔子返回魯國。五月,魯定公死,魯哀公立。
59歲時,孔子見不能得到重用,又離開魯國,再次來到衛國。孔子與衛靈公政見不一,只好離開衛國西行,經過曹國到達宋國。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於孔子,孔子微服而逃。
60歲時,孔子經過鄭國到陳國。在鄭國首都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被人嘲笑,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歲時,孔子離開陳國前往蔡國。
62歲時,孔子離開蔡國往葉。後又離葉返蔡。
63歲時,在陳蔡之間,孔子師徒被圍困絕糧,許多弟子因餓而病,後被楚人相救,到達楚國,楚君欲重用孔子,並欲封500里地給孔子,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只好離楚返衛。
67歲時,孔子夫人亓官氏死。
68歲時,孔子在弟子們的擁戴下,季康子派人用錢迎孔子回歸魯國。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至此結束。
五、晚年生活
孔子回到魯國後,很受尊敬,享受國老的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重用。孔子退而修詩書禮樂。
69歲時,孔子唯一的兒子孔鯉去世。
70歲時,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去世。
72歲時,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在衛國的政變中遇害。
公元前479年,73歲時,孔子去世。魯哀公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子貢守墓六年。以墓為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故居該為孔廟。
⑤ 孔子寫過什麼書
孔子沒寫過書。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編《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共二十篇,一萬一千餘字。《論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追記。
⑥ 孔子最傑出的書是什麼_
孔子最傑出的書是《春秋》--------
編寫資料: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並把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整理修訂: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內容:《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⑦ 孔子的所有書籍
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他的平時話語編成《論語》
⑧ 求問孔子寫過哪些書
孔子說自己是「述而不著」,最有名的《論語》,也是由弟子編纂而成,可以說,孔子沒有什麼作品。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創建人。劉歆說儒家「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六經就是《易》、《詩》、《書》、《禮》、《樂》(今佚)、《春秋》(魯國編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訖於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這些經的性質由書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後來儒家的人解釋成形上學著作,其實本來是一部卜筮之書。 孔子與六經的關系如何。傳統學術界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則認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禮》、《樂》的修訂者,《詩》、《書》的編者。 可是事實上,無論哪一經,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連編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許多方面他都是維護傳統的保守派。他的確想修訂禮樂,那也是要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准和做法,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屢見不鮮。再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傳說來看,他從來沒有任何打算,要親自為後代著作什麼東西。還沒有聽說當時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時代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⑨ 國外研究孔子較出名的著作有哪些
孔子說自己是「述而不著」,最有名的《論語》,也是由弟子編纂而成,可以說,孔子沒有什麼作品。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創建人。劉歆說儒家「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六經就是《易》、《詩》、《書》、《禮》、《樂》(今佚)、《春秋》(魯國編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訖於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這些經的性質由書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後來儒家的人解釋成形上學著作,其實本來是一部卜筮之書。
孔子與六經的關系如何。傳統學術界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則認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禮》、《樂》的修訂者,《詩》、《書》的編者。
可是事實上,無論哪一經,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連編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許多方面他都是維護傳統的保守派。他的確想修訂禮樂,那也是要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准和做法,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屢見不鮮。再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傳說來看,他從來沒有任何打算,要親自為後代著作什麼東西。還沒有聽說當時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時代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