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出版著名人物

出版著名人物

發布時間: 2020-11-29 02:34:47

Ⅰ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的出版背景

這次「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回物」評選活動的目的,答主要是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進一步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配合評選活動開展所作。

Ⅱ 朱偰的人物著作

朱偰先生是文化名人,有極深的國學修養,1926年8月,朱偰寫了一論、再論《五言詩起源問題》刊於《東方雜志》,1930年寫成50萬言的《日本侵略滿之研究》一書是國內研究東北問題的第一本專著。
其譯作有《漪溟湖》、《燕語》等;小說有《泡影》、《悵望》、《流到人間去的紅葉》等。他的文學作品(詩歌以外)有41篇(冊),游記71篇,經濟論文62篇,金融貨幣論文49篇,分別發表於《東方雜志》、《留德學志》、《國聞周報》、《國民公報》、《中央日報》、《財政評論》、《經濟周報》、《外交評論》、《財政學報》、《申報》、《香港大公報》等報刊。新中國成立後的作品則多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和《理論學習》上。《金陵古跡圖考》,《金陵古跡名勝影集》,《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解放後期間著有《南京的名勝古跡》、《中國人民開發台灣反對侵略斗爭史略》、《鄭和》、《玄奘西遊記》、《中國和印度尼西亞人民的友誼關系和文化交流》、《元大都宮殿圖考》、《玄藏西遊記 》、《鄭成功——明末解放台灣的民族英雄》、《江浙海塘建築史》、《蘇州的名勝古跡》、《南京的名勝古跡》、《昔日京華:三種》、《漂泊西南天地間(現代名人游記精選)》。 作者:朱偰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6-8-1
頁數:271
字數:50000
《金陵古跡名勝影集》,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有圖片三百一十七張,這些圖片的底片或照片,經過戰火、「文革」之後,毀損近半。此次出版,找到有底片或照片的圖版約一百六十張。其餘圖版,只能以原書掃描,由於原書紙張老化、圖片模糊等原因,致使影響部分圖片效果,敬乞讀者見諒。
目錄
(1)台城柳
(2)六朝故壘
(3)從景陽樓望台城
(4)台城下已塞之城門
(5)南齊銅佛
(6)獅鳳柱顧(一)
(7)獅鳳柱礎(二)
(8)宋武帝初寧陵麒麟
(9)陳文帝永陵麒麟
(10)梁安成康王蕭秀墓辟邪
(11)梁南錄簡王蕭績墓辟邪
(12)梁吳平忠侯蕭晃墓闕
(13)淳化鎮宋墅後村失名之墓闕
(14)梁南康簡王蕭績墓闕
(15)梁南康簡王蕭績墓全景
…… 作者:朱偰 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6-8-1
頁數:111
字數:45000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有圖片一0六張,這些圖片的底片或照片。經過戰爭、「文革」之後,損毀不少。此次再版,找到有底片的圖版共九十張。其餘圖版,只能以原書掃描,原書紙張老化、圖片模糊,影響了部分圖片和效果,敬乞讀者見諒。朱偰先生一直心繫南京地區的文物出土和保護工作,關注六朝陵墓有關情況的進展,在本書出版後,又陸續撰寫這方面的文章多篇。此次再版,我們除了改正原本刊誤處,特別將朱偰先生五十年代寫的《丹陽的六朝陵墓石刻》和《修復南京六朝墓古跡中重要的發現》兩篇重要文章,作為附錄,供讀者參考。
目錄
自序
一 泛論
二 希臘式之石柱與亞述之石獸
三 六朝陵墓之特點
四 丹陽之齊梁陵寢
五 棲霞山堯化門笆斗山間之六朝陵墓
六 麒麟門湯山句容間之六朝陵墓
七 青龍山淳化鎮間之六朝陵墓
圖版
附錄 六朝陵墓選
附文一 丹陽六朝陵墓的石刻
附文二 修復南京六朝陵墓古跡中重要的發現
附表一 蕭齊世系表
附表二 蕭梁世系表

Ⅲ 最早在我國使用「出版」這個概念的是以下哪個人物

最早使用出版一詞的人黃遵憲,1879年

Ⅳ 出版人的人物

不同類別的出版人有不同的追求,形成不同的風格和面目。這些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個人方面的因素,但主要還是體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本分類難免有偏頗之處,請務必不要對號入座。
一、引領市場型出版人。他們專門以策劃暢銷書為業,而且已經在業內形成影響。他們在圖書市場呼風喚雨,左右著暢銷書的出版形勢。白冰、金麗紅、黎波、鄧永標、安波舜等人應屬此類人物。一方面他們專門出名人書,另一方面名人指名道姓要他們為自己出書。他們是出版界的英雄,是值得出版界學習的楷模。一些出版人專門盯著他們的動向,以便克隆他們的創意。但是他們面對的市場壓力也比較大,要求每本書都成為暢銷書,是十分不易的,必須時時保持對市場的高度關注。他們不靠關系和壟斷吃飯,沒有安閑的時候。現在的暢銷書也不一定就能掙錢,宣傳推廣費用很高,加上盜版的影響,使得有些暢銷書並不掙錢。這些都對暢銷書出版人構成很大壓力。
二、教輔發家型出版人。這些人專門以策劃出版教材教輔為業,他們往往獲益很多,是出版社的頂樑柱,被提拔成為出版社的領導。他們往往是為製造庫存的出版人和獲獎出版人提供資金的人。古今中外一些實力較強的出版社無一不是靠教材教輔出版發家的。他們與教材教輔管理的政府各部門之間保持很好的關系,對於通過什麼關系發行什麼樣的教材教輔更是十分精通。
三、嗜好評獎型出版人。這些人專門或主要以出版獲得各種獎項的圖書為己任。他們不用考慮書出版後會不會賣掉,只要能評上獎,就萬事大吉。加上出版社的上級部門以獲獎書多少考察出版社負責人的業績,所以出版社的負責人也願意出版獲獎圖書。他們深深懂得各種獎項的操作規則,價值取向,專門策劃相關圖書。由於過去評獎偏重於大部頭的圖書,所以評獎圖書投入一般較大,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二三百萬的都不稀奇。這些出版人得獎後,工資可以提高,職稱可以順利評上,真是春風得意。但是這些人往往為同事詬病,他們往往也是製造大量庫存的人。
四、學術紳士型出版人。這些人專以出版學術著作為己任,認為出版大眾化圖書有損自己的學術品位。他們決不亂出書,出版的圖書大多能保本微利,他們也是十分可敬的出版人,雖然沒有給出版社掙到多少錢,但對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貢獻良多。他們往往比較敬業,對專業了解很多,自己往往也是這方面的研究人員,甚至是專家。他們有很高的文化追求,有自己明確的文化和圖書定位。但是出版社只靠這些人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五、理論研究型出版人。這些人一方面在出版社做編輯,另一方面對涉及的出版界的理論問題有濃厚的研究興趣,能經常在報刊上見到他們的文章。他們往往超脫了本單位和地域觀念的束縛,看問題往往從全國的角度考慮。關注點較高,研究的問題也不局限在一社一地,而是著眼全國的出版問題。這些人未必能策劃出好書,但對理論問題的認識較為深刻。大學和科研機構里的出版專業的研究人員和部分出版社內的研究人員,都應該屬於此類出版人。
六、製造庫存型出版人。他們往往打著以俗養雅、社會效益第一等旗號,隨意出書,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書就出版,根本不管書能否賣得出去,靠的就是出版社有一些教材或其他高額收入作支撐。他們往往喜歡大書套書,成規模,擺起來氣派、好看。選題大得讓人害怕,這些人可謂有氣魄,但造成海量庫存,給出版界貽害無窮。據調查,某家出版社的一名編輯名下庫存圖書碼洋高達幾千萬。
七、模仿跟風型出版人。這些人專以出版跟風圖書或盜版為業。國有和民營出版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不下功夫搞市場調查,專門靠寄生過日子。誰的書暢銷了,馬上模仿炮製一本類似的書,不僅書名相近,就連封面、版式設計都如出一轍,在市場上魚目混珠。有的乾脆就直接盜版。他們還出版偽書,假冒國外名牌出版社或著名作者,胡亂拼湊一些書稿,矇混上市,欺騙讀者。為了掙錢不擇手段,什麼事都敢幹。
八、專挖牆腳型出版人。這些人策劃編輯圖書不是為了學術,也不是為了市場,而是為了自己,或為自己出名,或為了自己掙錢,而不管出版社賠了多少錢。這些人整日挖空心思研究出版社的管理漏洞,利用這些漏洞賺錢,甚至勾結社外人員從出版社撈錢。他們往往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說成金條,使出版社領導心動,成全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有時靠出版社的錢財和作者進行交換,自己從作者那裡得到好處。
九、無欲無求型出版人。這些人雖然在出版社內,整日碌碌無為,不思進取,混天熬日月。不少人是因為出版業收入較高,通過各種關系進來的,對出版業很難談得上什麼感情,更不要說熱愛了。編輯的圖書既無市場價值,也無學術價值,兩邊靠不上。自己也不研究業務。雖然他們事業平平,但一般也不研究如何坑害出版社。

Ⅳ 在小說中謾罵著名歷史人物能否出版

謾罵的話當然不可以,即使是小人,偽君子也不可以,略微責罵可以,不能太嚴重。

Ⅵ 哪個出版社的人物傳記比較好

外國名復著要看名家翻譯的制,最好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如李玉民,宋兆霖,王振孫,楊武能,高莽,傅雷,金人,傅惟慈,羅新璋,呂同六等等國內知名翻譯家的譯著.
有些作品有特好的版本,<約翰克里斯朵夫>傅雷譯本好,<靜靜的頓河>金人譯本好,<布登勃洛克一家>傅惟慈譯本好,蕭乾的<追憶逝水年華>,曾胡的<荊棘鳥>,星燦的<好兵帥克>,納訓的<一千零一夜>等等都很好.

Ⅶ 楊兆龍的人物著作

作者:楊兆龍 著,艾永明,陸錦璧 編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4-1
內容簡介
東吳法學是中國現代法學史上的一座高峰,時有「南東吳,北朝陽」之美稱。自1915年開設始,東吳大學法科以英美法和比較法為特色,雲集和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法律人才,如王寵惠、吳經熊、盛振為、倪征燠、李浩培、楊兆龍、孫曉樓、丘漢平、潘漢典等等,他們的著述為中國現代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本套叢書就是對這一寶貴資源的保存、整理和傳播。
著名法學家楊兆龍教授是東吳法學的傑出代表之一。楊兆龍先生精研兩大法系,學貫中西、博通眾科而又經世致用,於學術和實踐兩途均有傑出成就。本書收入楊兆龍先生的專著、論文、譯作、草擬之法律法規以及撰寫的判決書,共計100餘萬字,對今日之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發和參考價值。
目錄
導讀:追求民主與法治的先驅 陸錦璧
專 著
中國司法制度的現狀及問題研究——與外國主要國家相關制度之比較
(譯文,1935年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論文)
商法概論
證據法概論
大陸法與英美法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論 文
民國時期
法治的評價
公證制度之探源
中國法律教育之弱點及其補救之方略
義大利今日之法律學校(譯文)
關於司法改革:
改革現行訴願制度之商榷 作者:楊兆龍著,郝鐵川,陸錦碧編出 版 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0-2-1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是中華文化經受空前巨大、深刻、劇烈變革的偉大世紀。在百年巨變的烈火,包括法制文明在內的新的中華文明,如「火鳳凰」一般獲得新生。大體上講,二十世紀是中國法制現代化的世紀。這一個世紀的歷程,不僅僅是移植新法、開啟民智、會通中西的法制變革的歷程,更是整個中華文明走出傳統的困局、與世界接軌並獲得新生的歷程。百年曲折坎坷,百年是非成敗、得失得弊,值此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亟待認真而深該的反省。
這一反省,不僅有助地當代中國法制建設的深入,亦有助於推進新世紀中國民不與法治社會的形成。這一反省,是一項跨世紀的偉大工程。作為為一工程的起始或基礎,我們應全面系統地檢視、總結二十世紀中華法學全部學術成就,並試圖作初步點評。
為此,我們特鄭重推出「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叢」。本「文叢」選印的書籍或選編的論文,縱貫二十世紀始終。凡能代表本世紀不同時期法律學術水平、法律特色,有較大影響且為當今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所需要者,均在選印之列。本「文叢」之選印,旨在集二十世紀中華法學之大成。為體現歷史真實,我們將恪守「尊重原作」的原則,不作內容上的任何更動。
目錄
法律的階級性和繼承性
一、法律的階級性
(一)國內法的階級性
(二)國際法的階級性
二、法律的繼承性
(一)法律中的遺產
(二)法律繼承的性質
(三)法律繼承的重要性
我國重要法典何以遲遲還不頒布--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立法問題
一、立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
二、蘇聯及歐洲人民民主國家立法的經驗
(一)蘇聯和保加利亞
(二)歐洲其他人民民主國家
三、對我國立法應有的基本認識
我談幾點意見
…… 作者:楊兆龍著,陳夏紅編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內容簡介
楊兆龍先生是中國著名法學家,「東吳法學」的代表性人物,在民國時期便已確立起廣泛的國際聲譽,曾被海牙國際法學院評為全世界50位傑出法學家之一。楊兆龍一生著述甚多,但後半生因政治原因,命途多舛,學術成果也多數散落失軼,不行於世。
後經楊兆龍先生之女兒楊黎明、女婿陸錦碧多方收集整理,得回百萬余言。考慮文稿內容較為龐雜,編者從中精心采選那些能夠超越時空,於今仍有很大學術閱讀與參考價值的作品,匯為此集,以饗有心之讀者諸君,亦表對那一代學人的敬意與懷念。
目錄
大陸法與英美法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中國司法制度之現狀及問題研究——與外國主要國家相關法制之比較
法治的評價
憲政之道
《新法學》誕生的前夕——法學界的貧乏
中國法律教育之弱點及其補救之方略
司法改革聲中應注意之基本問題
由檢察制度在各國之發展史論及我國檢察制度之存廢問題
法律的階級性和繼承性
部分章節
大陸法與英美法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一、本文的目的與范圍
在本雜志的創刊號我曾發表「新法學誕生的前夕——法學界的貧乏」一文。在那篇文字中,我曾談到國內一部分學法之士對於大陸法與英美法之區別所發生的誤解。當時因為限於篇幅,對於二者之區別究竟在哪裡,未能作詳盡的說明。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對於這個問題作一個比較詳細的研究,使讀者們放棄幾種錯誤的概括、膚淺的觀念。
這個問題初看似甚簡單,可是仔細研究起來,卻相當復雜。我們要對於它有正確的了解,必先對於大陸法與英美法二者的歷史背景及所包含的成分作一番檢討。所以本文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大陸法與英美法之意義及其形成的過程與包含的成分;第二部分研究大陸法與英美法的不同之點。茲為研討的便利起見,將其所包含各點分別論列於後。
二、何謂大陸法與英美法
大陸法(Continental Law)之大陸(Continental)本含有歐洲大陸本土之意,所以別於歐洲另一部分的英倫三島或英格蘭等處。但是大陸法既不能包括廣義的歐洲法(即所有歐洲本土及海島各國的法),又不能包括歐洲大陸本土的法(即所有歐洲本土各國的法)。照幾位學者的看法,它不過是以歐洲古代羅馬法為主要根據而演變成功的一種近代法,即近代羅馬法(Modern RomanLaw)。羅馬法在歐洲的各國法制的演變過程中曾與寺院法或教會法(Canon Law or Church Law)對立過,學者們因此又稱之為非教會法(Civil Law),所以近代羅馬法又稱為近代非教會法(Modern Civil Law)。
……

Ⅷ 十大新聞出版人物評選人物資料

■黃書元 人民出版社社長
入選理由:建立資料庫,成立讀書會,作為政治性、公益性出版單位的領頭人,他賦予主題出版更豐富的內容、更靈活的解讀、更鮮活的形式。

■童健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

入選理由:他牢記文化企業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集團構建了「雙效統一」的考核體系,把出版導向、內容質量、黨風廉政、隊伍建設真正落在實處。

■龔曙光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

入選理由:創建出版傳媒業首家財務公司、首家基金管理公司,以「線上與線下結合,文化與金融結合」的發展路徑,他帶領中南傳媒一直走在文化和金融融合的前沿、不斷轉型升級的前列。

■陳賢義 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

入選理由:他組建了專業的數字出版團隊,搭建了全國第一個醫學慕課平台,推出了全國首套醫學數字教材,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醫學數字出版模式,使人衛社數字出版風生水起。

■吉西平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入選理由:他帶領讀者出版人六年磨一劍,成功打造出版傳媒業西部第一股,讓資本的力量成為推動讀者發展的新引擎。

■楊杪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入選理由:2015年的「雙11」,文軒網單日訪客過百萬、銷售圖書300萬冊、銷售額過億元的佳績,使以發行屢創輝煌的新華文軒在他的帶領下,再次成為新華系電商中的旗幟。

■李學謙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

入選理由:在少兒出版融合發展的路上,他披荊斬棘,帶領團隊打造了數字圖書館、全媒體出版平台、全媒體推送平台等多個數字出版平台,這些都標志著由他布局的中少社數字出版已由實驗室走向市場,成為少兒板塊引領發展的新期待。

■孟鳴飛 青島出版集團董事長

入選理由:他巧借殼、善運作,成功打造城市出版第一股,成為城市出版社轉型升級新樣本,讓一直穩固發展的青島出版集團實現了一次全新的跨越發展。

■王斌 中信出版集團總裁

入選理由:讓企業在市場里游泳,讓產品在內容上發力,讓出版在理念上創新,讓集團在創新中發展。他通過不懈探索,將中信出版打造為新三板首家國有出版股,並致力於將中信出版轉型為內容互聯網公司。

■張克文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

入選理由:他以「主業升級、產業轉型」為發展理念,帶領安少社著力開發少兒出版上下游產業,打造主業「升級版」,並組建了全國首家以出版為主體的跨國少兒文化產業集團,為中國少兒出版的轉型樹立了一個「安少」樣本。
望採納

Ⅸ 魯迅有哪些作品 要出版時間、主要人物、主要內容

辛亥革命後,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墳》《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

Ⅹ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的掛帥人物

集團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制。
第一任領導:
2003年12月22日,張勝友掛帥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被任命為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
張勝友:福建永定人。中共黨員。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年回鄉,1977年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歷任《光明日報》記者、主任記者、記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作家出版社常務副社長、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張勝友是中國出版界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報出版社老總,在一年內還清360萬元外債,向報社上繳利潤80萬元。 1995 年9月他調任作家出版社社長,僅一個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圖書發行碼洋從39萬元躍升至276萬元。一年後發行碼洋即從1200萬元達到3859萬元。 2001年則飆升1.7億元,經濟總量相當於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經有一個月份控制中國文學暢銷書市場的2/3份額。
掛牌儀式上,張勝友說,《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等報刊社曾經為培養作家與作者、推出優秀文學作品做出過重大貢獻,但近些年來有些報刊社已陷入經營困境。出版集團的成立就是要將它們進行必要的資源整合,重塑品牌,走出困境。不僅如此,出版集團將來還要實行對外擴張,建立影視、發行公司,形成產業鏈,壯大集團力量,以扶植純文學刊物。
集團現任領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何建明為現任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艾克拜爾·米吉提、葛笑政為集團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