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騎士
1. 騎士隊歷史上有那些知名球星啊
歷史:
1970年入盟的騎士隊,是NBA中最不走運的球隊之一。雖然在NBA浸淫了30多年,隊中也時有明星閃耀,卻從未進入過總決賽。
騎士隊處子賽季以15勝67負的糟糕戰績亮相,以此開始了艱辛的NBA歷程。此後4年,騎士隊常規賽排名始終在中央分區墊底。此間雖然有多位球員入選全明星陣容,卻沒有給球隊帶來什麼起色。
1976年,騎士隊轉入34歲的老將內特-湍夢德(Nate Thurmond),他與傷愈復出的奧斯汀-卡爾(Austin Carr)和博比-史密斯(Bobby Smith)一起,帶領球隊以49勝33負的戰績在中央分區排在首位,並殺入激動人心的季後賽。但其後球隊兩度被拍賣,主教練和球員頻繁更迭,騎士開始了長達7年的沉寂。
1985年,在主教練喬治-卡爾(George Karl)的率領下,球隊重返季後賽,不過首輪就被衛冕冠軍凱爾特人隊擊敗。接著,著名教練倫尼-威爾肯斯(Lenny Wilkens)到任,在他的調教下,騎士逐漸恢復信心獲得新生。不幸的是,雖然他們屢屢殺入季後賽,卻難以逾越「飛人」喬丹(Michael Jordan)和他的公牛隊。
2003年,被視為喬丹接班人的勒布朗-詹姆斯以狀元秀身份加盟騎士,並迅速躋身一流球星行列,克里夫蘭人再次看到球隊復興的希望。
1970-今 克里夫蘭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
未獲總冠軍
現役號碼:
11 扎伊德魯納斯-伊爾格斯卡斯 中鋒 1975-06-05 2.21 米 117.9 公斤 From - Lithuania
14 艾拉-紐貝 前鋒-後衛 1975-01-20 2.01 米 99.8 公斤 College - Miami (Ohio)
15 塞德里克-西蒙斯 前鋒 1986-01-03 2.06 米 106.6 公斤 College - North Carolina State
17 安德森-瓦萊喬 前鋒 1982-09-28 2.08 米 108.9 公斤 From - Brazil
19 達蒙-瓊斯 後衛 1976-08-25 1.91 米 88.5 公斤 College - Houston
20 埃里克-斯諾 後衛 1973-04-24 1.91 米 93.0 公斤 College - Michigan State
21 丹尼爾-吉布森 後衛 1986-02-27 1.88 米 88.0 公斤 College - Texas
23 勒布朗-詹姆斯 前鋒 1984-12-30 2.03 米 113.4 公斤 High School - St. Vincent-St. Mary HS (OH)
24 唐尼爾-馬紹爾 前鋒 1973-05-18 2.06 米 111.1 公斤 College - Connecticut
27 德懷恩-瓊斯 前鋒-中鋒 1983-06-09 2.11 米 113.9 公斤 College - Saint Joseph's
3 亞歷山大-帕夫洛維奇 前鋒 1983-11-15 2.01 米 95.3 公斤 From - Montenegro
32 拉里-休斯 後衛 1979-01-23 1.96 米 83.9 公斤 College - St. Louis
33 迪文-布朗 後衛 1978-12-30 1.96 米 95.3 公斤 College - Texas-San Antonio
6 香農-布朗 後衛 1985-11-29 1.93 米 95.7 公斤 College - Michigan State
90 德魯-古登 前鋒 1981-09-24 2.08 米 113.4 公斤 College - Kansas
退役號碼:
(7) 賓格-史密斯
(22) 拉里-南斯
(25) 馬克-普萊斯
(34) 奧斯汀-卡爾
(42) 內特-湍夢德
(43) 多赫迪
2. 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騎兵是
蒙古騎兵——輕騎兵的代表
十字軍騎士——重騎兵的代表
馬木留克騎兵——最有名的僱傭軍騎兵
奧斯曼騎兵——即蒙古後的騎兵王者
滿洲八旗——中國騎兵的最後余輝
哥薩克騎兵——冷兵器時代的最後輝煌
3. 魔獸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聖騎士
血精靈聖騎士女伯爵莉亞德琳。
身穿騎士T7套裝「救贖」,手持淬血長矛廣為人知,作為部落方T9套裝聖騎士的代表,她的故事可謂血精靈這個種族一個小小的縮影。她的改變見證著血精靈從天災毀滅性的打擊中一步步走出陰影,重拾信仰的過程。她就是血騎士的領袖,女伯爵莉亞德琳,一位與聖光結下不解之緣的堅強女性。血色指揮官瑪爾蘭。
血色指揮官瑪爾蘭狡猾、精明、為了贏得戰斗不擇手段。但首要的是,她十分忠誠。毫無疑問,你可以在兵營中央大廳里找到她,在血紅的旗幟下戰斗,直到她勝利或是死亡。
芬娜·金劍,是一支人類和高等精靈聯合部隊的指揮官,是塞拉摩女王吉安娜同父異母的姐妹。
4. 在歐洲歷史上除了圓桌還有什麼著名騎士團隊
最主要有4個
聖殿騎士團
保護去耶路撒冷的朝聖者的騎士團,全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貧苦騎士團」。但是在耶路撒冷的拉鋸戰中掠奪當地人的財物,並洗劫過東正教君士坦丁堡,因而變得富可敵國。後被覬覦其財富的法國國王腓力四世以瀆神罪取締,團員遭到殺戮,財產被法國王室搶奪。是財大招風惹禍上身的典型。
聖殿騎士團最初的標志是白色的制服外加白色長袍。大約在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後,開始
在白色長袍的左肩綉上紅色十字,一開始是等邊十字,馬其他戰役後,為了紀念馬其他戰役而改成馬其他十字也就是八角十字。聖殿騎士團的徽章則是兩名持盾和矛的聖殿騎士坐在一匹馬上,盾上繪有紅色的十字。這個徽章象徵著騎士團的成員一開始是貧窮的騎士,後來又被解釋為騎士團成員的袍澤之誼,不過到了腓力四世摧毀聖殿騎士團時則被說成是騎士團成員搞同性戀的象徵。聖殿騎士團的口號是「神的旨意(God wills it)」,戰場上他們就是喊著這個口號沖鋒陷陣。
醫院騎士團
成立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本為本篤會在耶路撒冷為保護其醫護設施而設立的軍事組織。因後來駐地設在馬爾他島上而也稱作馬爾他騎士團。十字軍之後,在後來奧斯曼人入侵歐洲的戰爭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現在仍然名義上存在。
儀式服裝紅底白十字
.聖地亞哥騎士團
西班牙的國王為了對外擴張設立的騎士團。幾大騎士團中對出生要求最低,對信仰要求最高的騎士團。1491年,聖地亞哥末代大首領唐·阿方索·德卡爾德納斯在進攻格拉納達時陣亡。同其他騎士團一樣,聖地亞哥騎士團也被西班牙王室視為嚴重的不安定因素。不過,聖地亞哥騎士團的命運比起不幸的聖殿騎士團來說要好得多。它的大首領職位加入了王室名冊,其田莊和財產也一並歸入了王家財政,其過程是比較和平的。此後,「聖地亞哥騎士」成為純粹的榮譽稱號。
聖地亞哥騎士的儀式服裝是白色披風,上繪紅色劍型十字,其握柄和護手末端呈百合花狀。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是北德地區的可怕騎士團。他們在聖地和與愛沙尼亞、立陶宛的戰爭中表現出極為強悍的戰鬥力。曾經只接受日耳曼人,種族觀念明顯。後在教廷和現實地緣政治的雙重影響下被迫接受波蘭人和其他非日耳曼人。其觀念對於後來德國的種族觀念有相當大的影響。
儀式服裝是白底黑十字
5. 求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騎兵的詳細資料
歐洲中古世紀的戰爭形態必須看時代與地域而定,但一般來說,在百年戰爭之前,戰爭的規模都極小,絕大部分都是領主之間的「小沖突(skirmish)」,即使是在十字軍東征時,歐洲騎士也還是不喜歡列陣出擊,所以十字軍東征除了第一次東征正好佔了伊斯蘭教帝國內亂的便宜,所以成功以外,其它次東征皆以慘敗而回。不過歐洲重甲騎士的個人戰鬥力極高,所以應付農民暴動是綽綽有餘的,直到具有懂得集體行動的職業傭兵興起,這才開始末落,而火槍則是最後一推。在法國,一名騎士的合格考試之一就是身上沒有任何護甲,然後空手與野豬搏鬥,能夠把野豬幹掉的話,才能通過。 重甲騎兵身上的重甲具有極高的防護力,在火槍發明以前,少有騎士在戰場大量死亡(百年戰爭例外,但大部份的重甲騎士並非死於英國長弓的威力,而是被匕首割斷喉嚨)。但重甲也是騎士的負擔,雖然騎士們身著重甲可以攀牆爬竿翻跟斗(法國騎士的資格鑒定考試就包括全身穿上重甲,佩戴武器,爬過城牆),可是騎士們一旦失去戰馬,步行距離不會太長,尤其是在泥濘中行走時,更是倍加艱辛,結果徒然耗費體力。阿尚弧會戰時的情況就是如此,結果成為法軍慘敗的原因之一。 不過如果認為高溫會把重甲騎士們給熱昏,那就錯了,他們從小就得如此習慣這樣的環境,而且盔甲下還有密不透風的重袍,使得衣服內因為汗水的蒸發而產生內循環,所以反而涼快(當然不是冷氣機那種涼快),這個是十字軍向阿拉伯人學來的辦法。 騎士們的另外一項弱點就是戰馬,如果沒有戰馬,純靠步行作戰,那麼光是穿著重甲走路,就會把他們給累死。而戰馬也必須選擇足夠壯健的,不然無法承受重甲與騎士的體重(所以騎士們必須盡可能保持短小精悍的模樣,就連赫赫有名的亨利五世,也僅身高170cm),因此騎士們往往會非常疼愛他們的戰馬,一匹好馬的價格,通常可以雇請數十到一百個長弓手。所以在百年戰爭時,步兵就只要插下削尖的木樁,騎士們就往往會為了避免戰馬受傷而轉身。此外,馬無論是那種馬,人是絕對無法說服它為了國家民族主義而去犧牲犯難萬死不辭的,所以步兵們只要排成空心方陣,再把槍尖一致對外,就能夠阻止戰馬從任何一個角度向他們沖撞過來。 但身著重甲的騎士們集體沖鋒時所產生的噪音加上視覺效果,會使得面對他們的步兵們感到震撼,尤其是以訓練度越低的話,越是容易因為「騎兵恐懼症」而導致崩潰。而且騎士們作戰往往是兩兩三三的跑到步兵陣列的前面,投擲標槍後就迅速離去,英國就是在Hasting會戰中,因為征服者威廉的騎兵所使用的這種戰術而導致步兵的鬥志喪失,最後自動崩潰的結果。不過歐洲騎士除了早期的諾曼騎士以外,並沒有隨身系帶弓箭或是標槍的習慣,甚至對這種戰術毫無興趣進行發展。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在百年戰爭時,亨利五世企圖讓長弓手騎馬作戰,可是結果不是很理想,因為長弓難以在馬背上與疾馳中使用外,當時的長弓手只是傭兵,裝備一切自備,所以馬通常是給比較有錢的長弓手來代步用的,這些人比騎士們還要珍惜他們的座騎。 後期騎士的重甲已經到了連鐵臂十字弓也無法貫穿的程度(姑且不算火槍),雖然這類重甲還是不少脆弱的縫隙可以被弓箭射穿,但那些地方不是人體的要害之處。因此步兵要以個人的力量來對付重甲騎士,唯一有效的武器除了匕首之外,就是『alberd」,中文翻譯成「戟」是一種錯誤的翻譯,因為戟是「勾」與「矛」的結合體,而halberd是「斧頭」、「鉤子」、「長矛」、和「開罐器」的結合體。使用人可以集合起來,將它做長矛使用,也可以用來和步兵或是騎兵進行單打獨斗。通常步兵是用halberd把騎兵給鉤下馬來,然後用上面的斧頭或是長得像是開罐器的部份把那位倒霉的騎士給解決掉,瑞士獨立時,奧地利的盟友勃艮第公爵莽夫查理就因為如此而陣亡在halberd之下,從此瑞士傭兵的驍勇善戰和善於使用halberd的聲譽聞名全歐。 如果說騎士是很「個人化」的戰士,那麼中古時代的步兵就是十分講究集體的了嗎?中古世紀接近結束時是如此,之前也是很個人化的。所以戰場上往往是一連串的單挑,而非兵種之間的配合,直到百年戰爭時,才由英國「復古」出這樣的戰術。也就是因為如此,中古時代的傭兵並不講究紀律,而且他們的營養大多很差,更不用說沒什麼紀律與組織可言,因此他們單以個人戰鬥力而言,絕非騎士的對手。可是當他們懂得如何集體行動,兵種協調作戰時,騎士們就發現到他們已經無法再輕視這些昔日的吳下阿蒙了。但使用的這種戰術而導致步兵的鬥志喪失,最後自動崩潰的結果。 即使如此,步兵的反制騎兵作戰往往是被動的,必須先要料定騎兵的攻擊方向,而且難以在行進中保護自己,更不用說排列防禦陣形時就是防禦最脆弱的時刻,而騎兵因為具有機動力,所以作戰的時間與路線具有比步兵更大的彈性空間。 此外,中古時代的歐洲步兵作戰方式,可以參考Braveheart這一片。但到了傭兵興起時,因為成本效益與作戰對象的雙重主要問題,歐洲的步兵大多舍棄使用盾牌,而大量採用長矛,有錢一點的就觓lberd,因為他們的主要對手是「重甲騎士」,況且長矛在近接戰時,也不見得會輸給拿著盾牌的刀斧手。 另外一項專門的武器就是雙手劍,真正的雙手劍其實不重,至少沒有阿諾在電影裡面用的那麼誇張。它的劍身的刃只有前端較利,其他地方就算用手握著也不會割傷皮膚。所以可以揮著它砍人,也可以用來刺戳,甚至倒轉過來,用劍環鉤住對方的武器,或是用把手的頂端來頂擊對方的臉部或是身軀。 騎士用的劍則是另外一種,較短,但十分尖銳,可以用來在疾馳時,在馬背上揮砍別人,或是刺戳對方盔甲的縫隙。騎士用長矛,也就是看起來像是支大型鉛筆的東東,那是用來嚇人多於用來殺人用的,就算是騎士決斗時使用,也很少讓人致命,唯一讓我想起來的例子就是某位法國國王在與衛士練習時,不小心的讓保護臉部的面罩上的眼洞撞上矛尖而致命。 騎兵最早在公元前約1000年時出現,從此騎乘馬匹的軍隊就在戰斗中擔任了幾個重要的角色。他們充當了偵察兵、戰斗員、混戰中的沖鋒部隊、殿後部隊,並追擊撒退中的敵軍。騎兵可以根據裝備和訓練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型,視情況擔任不同的角色。穿著少量或沒有配備裝甲的輕騎兵,最適合作偵察兵、戰斗員和負責殿後。穿著裝甲的重騎兵,最適合作為沖鋒部隊來打擊敵軍。不過,所有類型的騎兵都適合作追擊之用。 中古時代的騎士都是重騎兵,依據騎士制度的守則,他們的角色應為沖擊敵軍、打擊敵方的騎兵和步兵。武裝士兵這個名詞原從十三世紀起用以形容騎馬和徒步作戰的裝甲戰士,後來則專指騎士及其扈從、仕紳與專業的士兵。 騎士在戰斗中占所有速度、恫嚇、攻擊力和高度等優勢。隨著中古時代的發展,騎士裝備的加強更提高了這些優勢。
採納哦
6. 歐洲歷史上的聖騎士還有哪些
史上的歐洲三大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 一譯神廟騎士團。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The 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第一次十字軍東侵(依09陸-依099)之後,為保衛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約於依依依吧年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宗教性封建軍事組織。法國香檳區的貴族雨果·德·帕英(Hugh De Payens)和其他八名騎士於依依依9年創立了該組織。主要由法國騎士組成。騎士團最初駐扎在毗鄰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的一角,而這個清真寺正是建在傳說中所羅門王的神殿(The Temple Of Solomen)上。據說因騎士團首領最早駐地在耶路撒冷聖殿附近而得名。與條頓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一起並稱為三大騎士團。 頭銜: 馬爾他騎士團全名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古名醫院騎士團為三大騎士團之一。 該組織初於依050年在耶路撒冷成立阿馬爾菲醫院,其目的是幫助及提供前往聖地朝聖的窮人與病人。在依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佔領耶路撒冷後便成為一天主教軍事修士會。在之後陸續喪失天主教聖地的情形下移至羅得島,但還是保持其主權獨立地位,之後再遷往馬爾他,該地當時是西班牙駐西西里島總督的行政中心。縱使最後騎士團遭拿破崙逐出馬爾他島,但存活下來的團員依舊繼續活動。在當時騎士團的女爵只是騎士的輔佐而已,而馬爾他騎士團是整個聖傳的承接者。 條頓騎士團(拉丁語: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德語:Deutscher Orden,英語:Teutonic Order),又名德意志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一起並稱為三大騎士團。條頓騎士團的口號是「幫助、救治、守衛(Helfen,Heilen,Wehren)
7. 世界上有幾大有名的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福禍相繼終滅亡
聖殿騎士團的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始創於1118年前後,其團員主要是來自法國的十字軍騎士。這個騎士團的創始者最初住在毗鄰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王宮的一角,而救世主教堂的原址是阿拉伯伊斯蘭教的一個清真寺,據傳此地原是所羅門國王的神殿。"聖殿騎士團"的名稱由此而來,有時也譯為"神殿騎士團"。另一種說法是:據說當時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把猶太教聖殿內一部分院落劃予法國騎士們作為駐地,因而得名。
這個獨立的教團內分三個等級:騎士、軍士和教士。他們的徽記是一枚紅十字章,騎士佩戴在白色外衣上,軍士佩戴在黑色外衣上。隨後該團迅速發展成為強大的軍事力量。教皇給予的特權、君主王侯的捐贈以及他們的搶劫,使其迅速聚集了大量財富。在東方和西歐佔有大量地產,還在西歐從事高利貸和銀錢業。聖殿騎士團逐漸變成了天主教會內最強大、最富有的僧團之一。
然而正所謂樹大招風,福兮禍所倚,正是這些財富和權勢給聖殿騎士團帶來了毀滅之災。13世紀末,西歐封建主在東方所建的殖民地全部被消滅殆盡之後,聖殿騎士團被迫離開巴勒斯坦,轉入法國、英國及西班牙等國活動。而當時統治法國的腓力四世,正陷於財政極其困難的窘境之中。出於覬覦騎士團財產的目的,他暗中與受他保護的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合謀,指控聖殿騎士團為異端,於1307年9月13日發出了逮捕法國境內全體聖殿騎士的密令。結果,這個騎士團的幾乎全部成員,包括總團長雅克.德.莫萊及其副手雨果.德.佩羅,統統被關進了宗教裁判所的拷問室,大批聖殿騎士在偵訊過程中被折磨死去,騎士團的組織也隨之瓦解。1312年,教皇克萊門特五世下令,正式解散了聖殿騎士團。
有人統計,腓力四世靠取締聖殿騎士團掠奪到142萬利弗爾巨款。不過令人驚奇的是,聖殿騎士團異端案的炮製者此後也相繼死於非命。1314年4月20日,就在莫萊被燒死的次月,克萊門特五世死於紅斑狼瘡。同年11月29日,腓力四世在打獵時喪命。當時的人紛紛傳言是莫萊把他們勾到地獄受神的審判去了。然而還有更加辛辣的報應: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中,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監禁的地方,恰巧是聖殿騎士團在法國的總部--塔姆佩爾神廟,並且他就是從這里被送往斷頭台的。
條頓騎士團:從輝煌到消亡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建立時間最晚的一個,但卻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13世紀初,在總團長馮.薩爾扎領導下,該團將活動中心自中東轉移到東歐。1226年,應波蘭馬佐維亞公爵康拉德之召,條頓騎士團前往波蘭,攻擊波蘭的宿敵普魯士人。康拉德同條頓騎士團立約:騎士團負責進攻普魯士,康拉德簽應把托倫和赫翁諾之間一塊領地劃給騎士團作為報酬。康拉德的這種引狼入室、目光短淺的政策,給日後的波蘭造成了很大的禍患。1237年,條頓騎士團與駐在波羅的海東岸的聖劍騎士團合並之後,勢力猛增,成為東歐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此後的50年間,條頓騎士團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魯士,這樣便形成了從東西兩方鉗制波蘭領土,直接威脅波蘭國家安全的態勢。
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是條頓騎士團的鼎盛時期。他已不滿足於對波蘭的滲透,同時還將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從波羅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區域。1346年,條頓騎士團又從丹麥人手裡奪得了愛沙尼亞。除此之外,條頓騎士團在南部義大利、希臘、西班牙、法國都有自己的屬地,最大的屬地則在德國。條頓騎士團在歐洲東北的屬地堵塞了波蘭、立陶宛和俄羅斯向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於是波蘭、俄羅斯和立陶宛各民族的力量都聯合起來,同他們的共同敵人--條頓騎士團進行斗爭。
1410年,波蘭和立陶宛組成聯軍,向占據波蘭領土的條頓騎士團進軍。7月15日,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格林瓦爾德會戰(德國文獻中稱為坦南貝格會戰,中文又譯作坦能堡會戰)。會戰的一方是由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亞蓋洛率領的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願部隊,共3.2萬人,以步兵為主;另一方是得到德國、匈牙利支持的條頓騎士團,共投入2.7萬人,以身穿甲胃的重裝騎兵為主。會戰結果,騎士團的大部分軍隊被殲滅,總團長雲金根以下所有指揮官全部戰死。聯軍取得了戰役的全勝。
此後,條頓騎士團轉向衰落。1454年,波蘭和條頓騎士團之間的戰端再起。1462年,在決定性的帕克會戰中,條頓騎士團再次失敗,總團長也被俘。1466年,騎士團第三次敗於波蘭,被迫與波蘭簽訂了托倫和約,東普魯士雖然仍在騎士團的統治之下,但在法律上已附屬於波蘭王國。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王國的藩屬,它的成員中已經有一半是波蘭人。1525年,騎士團總團長阿爾布列赫特將東普魯士改為世俗的普魯士公國,騎士團遂失去其原有的顯赫地位,但它仍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宣告解散。後來曾於1834年一度恢復,但此後的條頓騎士團與原來意義上的強大的條頓騎士團國家已經完全是兩碼事了。
善堂騎士團:歷史上的光榮與現狀
善堂騎士團的雛型出現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尚未開始的1070年左右,它的任務是進行一些"慈善"工作,比如保護來"聖地"朝聖的西方基督徒,供給朝聖者食宿,醫治生病的基督徒等等,故得此名。它的成員是以耶路撒冷的"聖約翰聖殿"為中心而聚集起來的,故又稱為"約翰騎士團"。
但是,第一次十字軍遠征結束後,善堂騎士團的宗旨開始發生變化,他們的首領決定:一部分教友繼續為飢餓和染病的朝聖者從事慈善工作,但其中心任務是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騎士軍,從而逐步變成了純粹的封建騎士軍事團體,並在巴勒斯坦地區存在了將近200年。其服裝是綴有白色十字架的黑色外套,後來又改為紅色外套。
14世紀初,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逼之下,騎士團不得不於1310年移到地中海東部的羅得島。1522年,奧斯曼蘇丹蘇里曼一世為了解除進犯歐洲的後顧之憂,大舉進攻羅得島,雖然騎士團只有500多名騎士和6000多名士兵,但他們面對20萬強敵,毫不畏懼,英勇抵抗,進行了整整半年多的頑強防禦戰,雖然最終被迫投降,但土軍卻付出了至少5萬人喪生的慘重代價。蘇里曼一世對騎士團的勇氣頗為贊賞,於是特許這支敵軍在1523年1月1日安全撤離了該島。
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馬爾他島及其附近的戈佐島交給善堂騎士團管轄。於是,騎士團就在馬爾他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正式稱為"馬爾他騎士國"。
此後,善堂騎士團進入了鼎盛時期,船帆上標有馬爾他八角十字的戰船橫行於地中海。18世紀,騎士團的疆域遠達美洲西印度群島的聖克魯瓦。1794年,美國獨立後不久,這個騎士國就很快對它予以承認,並同它建立了外交關系。在當時,馬爾他騎士國比美國還要強大得多呢。
1798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軍隊在遠征埃及的途中,將騎士團從馬爾他島上趕了出去,騎士團再度淪落天涯,填到1834年才在義大利的羅馬扎了根。此後,它們再度轉向經營慈善事業,一直延續到今天,其名稱也改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軍事護理人員騎士團"。
今天,騎士團的總部設有羅馬商業街的馬爾他大廈,其標志為縮寫字母S.M.O.M。像夢蒂岡一樣,這塊土地是屬於他們自己的。雖然騎士團的正式公民只有幾十人,土地也只有這一幢1.2萬平方米的大廈,但它卻與世界上8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目前,騎士團在全世界范圍內經營著幾十所教會醫院和診所,收取會員費和慈善捐款;發行自己的護照、貨幣和郵票。不過,在世界貿易活動中,人們看不到騎士團貨幣"斯庫多"。此外,騎士團郵票只能在向非洲的布吉納法索及中國澳門發信時使用。實際上,騎士團的貨幣和郵票,絕大多數被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們購買收藏了。
今天的騎士團非常富有,它的收入來源於戰爭和自然災害發生時它所組織的戰地救護和救濟工作。而且,它還擁有眾多的飛機,當然,都得且用外國機場,因為騎士團自己那塊巴掌大的地盤還不及一個普通的飛機場大呢。
騎士團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12000多名騎士,其中包括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義大利前總理弗朗西斯科.科西嘉,美國前財政部長威廉.西蒙,紐約天主教特倫斯.庫克等名人。騎士團的騎士爵位是可以出售的,價格則因國家而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國,每個爵位要賣到5萬美元,而在馬爾他只需2000美元,但以後每年要繳納1250美元。沒有貴族傳統的美國人,為使自己顯得尊貴些,特別熱衷於像騎士這樣的貴族頭銜。目前美國共有2300名騎士,是除義大利之外騎士數量最多的一個國家。
聖劍騎士團的由來及解體
聖劍騎士團雖然不屬於三大騎士團之列,但它在歷史上也曾發揮過相當大的影響,而且還曾合並到條頓騎士團之內,因此,這里也簡單敘述一下它的產生及結局。
聖劍騎士團系德意志的宗教性封建軍事組織,1202年由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支持建立。因其所屬騎士的白色斗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故名。它在13世紀初以傳播基督教為名,侵入波羅的海東岸立窩尼亞地區,故又稱"立窩尼亞騎士團"。1240年,騎士團又夥同丹麥、瑞典封建主入侵俄羅斯,佔領普斯科夫城,並繼續東進,進逼諾夫哥羅德城。1242年4月5日,在冰封的楚德湖上爆發了著名的"冰上交戰",結果諾夫哥羅德軍隊獲勝,騎士團被逐出俄羅斯,此後再不敢向東擴張。到16世紀初,騎士團由於內部矛盾逐漸分崩離析,分裂為若干不同的領地。
圍繞著爭奪騎士團遺產的斗爭,又演變成為一場國際性的爭奪波羅的海統治權的戰爭--立窩尼亞戰爭。1558年1月,俄國沙皇伊凡四世借口立窩尼亞騎士團與立陶宛聯合反俄,挑起立窩尼亞戰爭。1560年8月,騎士團主力被俄軍擊攻,總團長菲爾斯滕堡被俘。1561年11月28日,新任騎士團總團長戈塔爾德.克特萊爾同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二世在維爾紐斯簽約,把立窩尼亞交給立陶宛,騎士團還俗,在庫爾蘭和塞米加利亞建立公國,從屬波蘭和立陶宛。次年3月,存在了360年之久的立窩尼亞騎士團正式解體。
8. 騎士隊歷史上有那些知名球星啊
失去只是種姿勢,得到並不等同於幸福
9. 在歐洲歷史上除了圓桌還有什麼著名騎士團隊
第一、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是否真實存在,「亞瑟」以文字形式的首專次出現是在文學作品屬中,在那之前他只存在於凱爾特神話中。
第二、圓桌騎士並不是歐洲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騎士,他們只是亞瑟麾下的將領。
第三、沒有「圓桌騎士團」這一稱謂,亞瑟的老丈人有一張巨大的圓桌,亞瑟婚後得到了這張桌子,經常和他的將領們在這張桌子上討論事務,每個人允許自由發言。這就是「圓桌騎士」名稱的來源,但圓桌騎士並不是一個騎士團。
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分別是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醫院騎士團。
10. 聖殿騎士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嗎有關與的都要!
來歷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 一譯神廟騎士團。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The 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第一次十字軍東侵(1096-1099)之後,為保衛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約於1118年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宗教性封建軍事組織。法國香檳區的貴族雨果·德·帕英(Hugh De Payens)和其他八名騎士於1119年創立了該組織。其公開目標是保護自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到巴勒斯坦的朝聖者。這一組織由兩名騎士建立,他們是休·德斯·佩尼斯和聖奧馬的戈弗雷。創始成員還包括安德烈·德·蒙特巴德,他是明谷的伯爾納的叔叔。人們認為在它的前十年這一組織只有9名成員,盡管有記載表明還有其他成員。 這個組織的嚴格名稱是基督的窮騎士會社,但是它流行的名字是所羅門聖殿騎士或聖殿騎士,這是因為它開始時設在耶路撒冷的總部靠近所羅門神殿的緣故。同時代的其他兩個主要宗教組織是耶路撒冷的聖約翰 騎士(也叫醫護騎士)和條頓騎士團,它們在開始時都是慈善組織。與它們不同,聖殿騎士是一個鮮明的軍事組織。它得到了教皇的認可,並於1128年的特洛伊會議上被賦予了修士教規。這樣他們就有了法定章程的規范,並將軍事和宗教意義結合起來。事實上,聖殿騎士組織是按照與西多會的修道組織非常相似的模式來設計的。 曾經的榮耀 聖殿騎士在一開始就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並在特洛伊會議後,迅速地接收了大量的新成員以及財物捐贈。在其第一年末,這一既成組織已在法蘭西、英格蘭、蘇格蘭以及伊比利亞半島擁有了財產。最終他們也將在義大利、奧地利、德國、匈牙利和君士坦丁堡擁有土地。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如米切爾·貝根特和理查德·利在《聖殿和分會》一書中所述,聖殿騎士已將自己建成為「在基督王國里最富有和強大的組織」,「只有教皇統治是唯一的例外」。 聖殿騎士團徽章 在英格蘭,聖殿騎士受到君主政治的照顧並與之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亨利一世賣勁地籠絡騎士團成員。他的繼任者、篡權的司提反積極地進行十字軍戰爭,他進一步發展了與聖殿騎士的關系,因為後者與聖地(巴勒斯坦)有密切的聯系。實際上,他鼓勵了聖殿騎士分團的數量在整個英格蘭迅猛地增長。 << 1314年3月18日,騎士團最後一任團長雅克德莫萊受火刑而死,標志著創建於1118年的「聖殿騎士團」的分崩離析……聖殿騎士擁有駭人聽聞的財富,他們控制著國王和主教.但雅克德莫萊在臨死前始終不肯說出財富的埋藏之地,並且詛咒法國國王菲利浦四世和教皇克萊門特將在一年之內一起死亡。不幸這一毒誓應驗,教皇於一個月後去世,而菲利浦四世於七個月後去世,它變成了歷史的一段傳奇。七百多年之後,人們還在對這些聖殿騎士充滿了好奇。他們自稱是基督的忠誠信徒,卻不曾在教皇的腳下真正臣服.他們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侶,但其實質卻是軍人;他們腦子里裝的不是《聖經》,也不是祈禱詞,而是戰爭和征服,他們身穿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卻是騎士的甲胄……這裡面有著無數後人希望解開的疑團。 亨利二世於1154年登基,他與聖殿騎士保持了密切的關系。但與之關系最密切的是亨利的兒子獅心理查德(1157-1199年)。實際上,有幾位作家認為理查德就是一名秘密的騎士團成員,至少他被視為一名榮譽成員,故而他們非常尊敬他。他死於1199年,他的主要敵人和弟弟約翰登基,他繼續保持著與聖殿騎士的密切關系。 這個組織在英國是免稅的,它有自己的法庭,與教堂一樣,擁有巨大的庇護權。它有自己的市場和定期集市,並在議會中有自己的代表。聖殿騎士擁有巨大的財政和政治權力,這使它可以有效地建立起現代銀行系統。聖殿騎士定期地把貨幣和物資從英格蘭運往巴勒斯坦,它發展了一套有效率的、幾乎所有歐洲君主和貴族都使用的銀行系統。最後,聖殿騎士成員成為大多數歐洲國家的銀行家,並必然地擁有了甚至更多的財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英國的君主政體都欠這個組織很多錢。甚至有一次亨利三世居然把英王皇冠上的寶珠抵押給了騎士團。 正是在他們的部分銀行系統中產生了騎士團的第一個「密碼」。騎士團成員設計了一套用特殊方法做成的表示信用的借據或信的系統,這就使得人們不必再隨身攜帶可能被偷走的錢。錢可以存在一個地方,借據則可轉到世界的另一個地方並當場兌現。為防止借據被盜,它們被賦予了只有騎士團成員才能知道的一系列復雜的密碼。 敵人 無疑,在其200年的歷史中,由於巨大的財富和權力,騎士團結下了敵人。但在其所有的敵人中,最難對付的是法蘭西的腓力四世(1268-1314)。他的野心只有他的殘忍能與之匹敵,下面這個事實可能是最好的說明:他一個人分裂了教皇的統治並使天主教會分裂近70年之久。 腓力尋求直接控制教皇統治,為達此目的,他策劃了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綁架,並幾乎肯定地策劃了對其繼承人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一世的暗殺。當腓力向教堂征稅以供養他的軍隊時,沖突出現了。卜尼法斯頒布了教皇法令禁止在沒有教皇同意的情況下向教士征稅以作為回應。腓力則報復以禁止將黃金或貨幣運往羅馬,卜尼法斯讓步了。後來,當國王譴責一名法國主教叛國並將其拘禁時,卜尼法斯頒布了一個更進一步的法令,譴責腓力過分運用王權。腓力宣布了他要廢黜卜尼法斯的意圖,教皇則威脅開除腓力教籍作為回應。最後,教皇被綁架並關押在阿奈格尼監獄。他在監獄中受到虐待,出獄後三個星期就死了。1305年,在暗殺本尼迪克特十一世後,腓力將前波爾多的大主教扶上了教皇寶座,這就是教皇克萊門特五世。他把教皇統治設在法國的阿維尼翁,並在那裡一直保持到1377年。 一旦他已經對付了教皇,腓力就開始反對聖殿騎士了。他害怕他們的軍事力量,嫉妒他們的巨大財富,他怨恨他們沒有允許他加入這個組織,甚至他連一個榮譽成員都不是。此外,他認為他們正准備在法國建立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這將會剝奪他的部分國土,並且在理論上將使一種宗教秩序在他的家門口比「他的」教皇統治更為強大。 他依靠事先打入該組織的間諜搜集的材料,羅列了一個指控名單,然後下達了逮捕令,秘密逮捕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騎士團成員。在指定時刻,發向全國的密令同時打開並立即付諸行動。在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黎明的突然搜捕中國王試圖逮捕法國的每一個聖殿騎士成員,佔有並沒收他們的財產。在一定意義上,突然襲擊取得了成功,它有效地瓦解了聖殿騎士。 一群騎士團成員設法轉移了他們的財寶,並且在法蘭西的分團長(該組織的首腦)將一支18艘船的船隊開到了海上,很可能帶走了大量的騎士團財富。當時沒有發現船隊的位置,事實上從來也沒有發現,那些騎士的巨額財富也就隨之杳無蹤影。 因為聖殿騎士距我們已有7個世紀之久,我們很難評述腓力當時對他們的破壞所產生的影響。考慮到他們那時成立已逾兩個世紀,並作為一個強大富有的倍受尊敬的組織而遍布當時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國家,那麼,由貝根特和利在《聖殿與分會》一書中所作的如下類推就是有道理的:這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教皇統治和天主教會從強大無比到一文不名相似,這一過程不過是白駒過隙而已。 在極端的折磨下,被捕的騎士團成員供認他們大量的奇怪行為,其中很多肯定是捏造杜撰的,至多也只是為了使指控者滿意。因為騎士團無意宣揚他們儀式和秘密的細節,並且腓力有一切理由散布他高壓取得的供詞,所以,經過歷代相傳,我們對聖殿騎士的看法就可能是非常歪曲的,因為大多數有關所謂的他們行為的記錄,都是來源於拷打之下取得的供詞。 從這些供詞中,我們得知聖殿騎士崇拜有魔力的「巴弗米特神」,並且他們拒絕基督、經常地蔑視十字架。似乎聖殿騎士真的是浸透中東哲學和宗教,並且據信他們試圖調和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但顯然他們是尊敬這三種信仰的,否則依照傳統他們早就被視為異端了。將聖殿騎士成員描述成反基督的異教徒純系誇張。 但是,騎士團知道「形象」的意義並且他們宣揚了一些促成他們毀滅的奇怪信仰。他們努力散布關於他們擁有玄妙秘密的觀念,甚至說他們有些「超人」。他們宣揚他們是幾世紀前推倒傑里科牆的軍隊的化身,並且鼓勵一種流行的觀念,說他們不知什麼原因是聖杯的看護人。他們聲稱自己是星術學家、煉金術士和魔法師,他們創造了保護自己的威嚴同時也在敵人中間製造恐懼的方法。他們懂得神話的價值並且宣揚這些觀念,知道這樣就會獲得人們對他們的害怕和尊敬,而這兩者對他們都是有用的。 在隨後的7年的,在腓力的「馴服的教皇」當局指揮和權威下,對聖殿騎士的迫害和破壞從法國蔓延開來,並被宗教法庭進一步強化。 全世界的那些倖存騎士團成員是通過改編存留下來的,在德國,很多人都加入了醫護騎士或條頓騎士團。在西班牙,他們加入了一個特為他們而設的組織--蒙提薩。在葡萄牙,他們將名稱改為基督騎士,這樣他們存在到16世紀並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就是一名基督騎士成員,並且正是在聖殿 的旗幟下,哥倫布航行到新大陸。人們斷言,大量的騎士團成員到了蘇格蘭,這可能是逃離法國的船隊的最後一站。一些評論家認為他們在1314年的班諾克伯恩戰役中幫助了羅伯特一世,這場戰役成功地使蘇格蘭有隨後的將近300年中獲得了獨立。 聖殿騎士創制了後來類似組織的藍圖。例如,1445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創建了蘇格蘭近衛步兵,很顯然他是以聖殿騎士為基礎的,並且在事實上很多方面與相似。 1540年,西班牙軍人傳教士伊格納休斯·羅耀拉有意按照聖殿騎士的模式來組建他的「宗教戰士」,這就是後來的耶穌會士,人們普遍稱之為耶穌會。 這些組織沒有宣稱他們與聖殿騎士的直系關系。但是有一個強烈的信念,認為現代的一個神秘組織有著直接的淵源,這就是共濟兄弟會。 體制 聖殿騎士的形象 聖殿騎士團的標志是白色的制服外加白色長袍。公元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後,他們開始在白色長袍的左肩綉上紅色十字,剛開始是等邊十字,後來發展成八角十字。徽章則是兩名持盾和矛的騎士騎在一匹馬上,盾上繪有紅色的十字。這個徽章象徵著騎士團的成員一開始是貧窮的騎士,後來又被解釋為騎士團成員的袍澤之誼,不過到了法王腓力四世打擊聖殿騎士團時,卻被認為是騎士團成員搞同性戀的象徵。騎士團的口號是「神的旨意(God wills it)」。 還有一句口號:Non Nobis, Domine, Non Nobis, Sed Nomini Tuo Da Gloriam.(拉丁)翻譯:Give Glory, God, Give Glory,Not For us,God, But for your name.賜予光榮,上帝,賜予光榮,不是為我們,上帝,是為了您的名字。 騎士團的首領稱為宗師(The Grand Master,即大團長或總團長),通過選舉產生,終生任職。宗師直接對教皇負責,因此許多在聖地和歐洲的聖殿騎士團組織不受國王和當地主教的控制。其成員分為四個階層: 騎士(Knights)騎士是騎士團的主體,只有最高等級的騎士才有權穿在背部繪有紅色十字的白色長袍。 軍士(Sergeants)軍士是步兵,級別較騎士低。他們是聖殿騎士團的軍事力量。 農夫(Farmers)農夫負責管理騎士團財產,主要成員是職業修士。 牧師(Chaplains)牧師負責禱告等宗教活動。 野史札記有<<聖殿騎士的遺命>>作者:史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