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天災
Ⅰ 地球上常見的10大自然災害有哪些
中國國土空間上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自然災害系統是由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和承災體共同組成的地球表層變異系統,災情是這個系統中各子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且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的危害的現象和事件。
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龍卷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要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二是要有受到損害的人、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
(1)世界著名天災擴展閱讀:
自然災害的主要影響:
1、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2、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3、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4、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5、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會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會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Ⅱ 世界十大自然災害
十大自然災害: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Ⅲ 世界自然災害有哪些.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高低溫試驗箱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地震是傷亡最大的自然災害。 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中,總共死亡二十四萬二千多人,重傷十六萬四千多人。這兩個數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區在那次地震中死傷人數的累計。這是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這里舉行的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上宣布的。
Ⅳ 世界歷史上的重大天災
南亞海嘯吧~
中國的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
Ⅳ 世界上三大超自然災害簡介
王恭廠大爆炸(京師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和古印度「死丘」大爆炸被列為世界上難解的三大自然之謎一、京師大爆炸1626年5月30日(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早晨7-9點鍾,明代故都北京,「天外有聲如吼」,從城東北漸至城西南角,出現一個特大的火球。突然一聲巨響,天崩地裂,亂石橫飛。王恭廠數百噸黑色炸葯突然遭到從天而降的火球的撞擊,升起大而黑的蘑菇雲,像柱子般直豎於城西南角。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驟起,卷著人畜、石頭、木頭等物直上雲霄,向東北方向颳去。一時間,城裡木頭、石頭、人頭、人腿、人臂、缺肢少腳的人、無頭無面的人,還有驢、馬、雞、犬像雨一樣從天上灑落下來。
這樣的「木石人獸」雨下了足足有兩個小時,死傷者達20000多人。天雨降落在以王恭廠為中心長約6.5公里、寬約1.5 - 2公里的城區范圍內。在西安門一帶集中下鐵渣雨,石駙馬大街一尊2500公斤重的石獅子也被拋出順城門外約2.5公里遠的地方。大木頭被刮到郊區密雲,有的人被吹到距北京180公里之遙的薊縣,數萬間房屋被夷為平地,瓦礫自空而下,有的衣服遠飛至昌平。凡死傷者衣服、鞋襪皆無,盡是裸體。正在紫禁城內施工的工匠們,從高大的腳手架上被震下來,2000餘人跌成「肉餅」。
由於大爆炸發生在皇宮附近,位於爆炸區邊緣的乾清大殿嚴重受損。
當時天啟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宮用早膳,聽見巨響,慌忙跑出。一個太監扶著他去交泰殿躲避,行至建極殿旁,有木檻、瓦片自空中墜下,這個太監腦頂被砸裂,只剩下朱由校一個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面,得以倖免於難。而在乾清宮侍奉皇上進早膳的太監無一生存。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京師大爆炸,或稱王恭廠災變。對這次大爆炸,許多史料都有記載。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這種陸地城鎮的災變並非十分罕見,它以其時間上的突然性、巨大的毀壞性而區別於單一的自然災害,成為聳人聽聞的陸地災變中的一個典型事例。關於其成因,一直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自然之謎。 對這次震驚中外的大爆炸,專家們曾有過許多推測。
首先是「地震」說。主要根據是天啟六年五月初六京師確有地震,河北和天津有關於這次地震的明確記載。滾動的火球很像地震前兆。但地震說不能解釋「裸體」現象。
京師大爆炸無論是倖存者,還是死傷者,凡是被那股驟起的颶風襲擊者都呈裸體狀,實在是空前罕見的怪事。一位受傷的目擊者看到連鎖反應爆炸的火光中,男女皆一絲不掛,有一婦女邊行邊用瓦片遮擋下身,有的婦女用裹腳帶子遮著下部,有的男女或披半條破褲,或披半塊被單。元宏寺街有女轎過路,炸聲一響,轎頂被狂風掀起,轎內女客全身赤裸,她們蜷曲在轎內,竟然沒有受傷。據她們後來自述,爆炸時黑霧濃煙中,好像有誰將她們的內衣、內褲、外衫、外裙皆脫去。在爆炸時,還有許多棕帽、衫褲、鞋襪霎那間飛得無影無蹤。
爆炸後人們發現,昌平州教場衣服成堆。1976年,我國唐山發生大地震。地震時亦出現過滾動的大紅火球,但並未看見任何死傷人員有裸體現象。況且,地震說也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一顆原子彈或氫彈的爆炸都會引起地震。這種「人工地震」和唐山那種自然界陸地板塊沖撞引起的地殼地震是全然不同的。
其次是「颶風罹難」說。這可以解釋石獅子遠拋、卷物上天、樹木連根拔起、屍體在180里遠落下和各種裸體現象,但又無法解釋地震、火球、地聲等現象。
再次是「地球內部熱核能強爆動力」說。地下天然核爆炸能否在地殼淺層中發生還有爭議,尚需進一步探討。
從京師大爆炸發生到今天300餘年間,各種假說至少有幾十種,雖然都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一些問題。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假說做出合理、完善的科學解釋。
最近十多年來,有人認為京師大爆炸類似於蘇聯通古斯大爆炸,是隕星墜落所致。1986年,北京地震局、北京天文台等有關專家曾聯合為京師大爆炸這個百年疑案召開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京師大爆炸的起因是小行星撞擊的結果。這與爆炸前出現的「天外有聲如吼」、颶風、陷坑與隕石的沖擊很相似。但為什麼天文學比較發達的明朝卻無隕石的記載呢?這正是令專家學者們困惑不解的地方。不過,如果真是隕石墜落,肯定會有隕石或隕石碎片留在王恭廠地層當中,將來進行實地挖掘或探測就可以得出准確的答案。
二、通古斯大爆炸
一百年前,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發生了大爆炸,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但是大爆炸留下的謎團至今尚未解開。
威力堪比切爾諾貝利
當地時間1908年6月30日上午7時,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上空,一個雪亮的火球「轟隆隆」從東南向西北掠空而過,劃向石泉通古斯卡河以北叢林地帶。從勒拿河至石泉通古斯卡河之間整個東西伯利亞地區都目睹到了這一「天外來客」,一些居民甚至以為天空中出現了第二個太陽。人們驚懼於它刺眼的光芒和隆隆的響聲。西伯利亞鐵路干線上一輛列車在坎斯克臨時停車,原因是列車司機誤認為車廂內發生了爆炸。附近的下通古斯和安加拉地區的村鎮也出現很大恐慌,一些剛剛從日俄戰爭中返鄉的士兵還以為是日本人打到家門口了。
火球最終在西伯利亞原始林區上空7-10公里處爆炸,燒毀了數百平方公里的森林,並引發了4.7至5級地震,西伯利亞、歐洲和美洲的廣大地區均感到了明顯震感。據後來專家測算,爆炸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當量的1000倍,樹林毀損程度與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發電機組爆炸後周邊環境受損程度相當,只是沒有核輻射污染而已。
幸運的是,墜落區人跡罕至,沒有造成大的人員傷亡。但是,距爆炸中心數十公里之遙的一處埃文基(當地民族,舊稱通古斯人,中國稱鄂溫克人)牧民營地切身感受到了爆炸的巨大威力——帳篷被強大的氣浪掀翻,獵犬驚得四散奔逃,近千頭馴鹿頃刻斃命。埃文基游牧民族有個不成文的族規:如果發生森林大火,須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去滅火。這樣,在爆炸引發森林大火之後,營地的男人們便立刻奔赴事發地。他們在途中驚訝地發現,他們經常光顧的兩座山丘突然消失了:一座被夷為平地,另一座變成了一個湖泊,沸騰的湖水不斷往外噴涌。聯想到爆炸之前空中出現的火球,善良的牧民們認為,這肯定是民族傳說中邪惡的火神奧戈達顯靈了。於是,他們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請來了見過世面的當地商人蘇茲達列夫。後者警告牧民們要對此事守口如瓶,否則森林將被焚毀、野獸會被嚇跑,他們賴以生存的天然獵場將遭毀滅性破壞。正因如此,埃文基人曾多年視爆炸發生地為禁區,不敢涉足。
100年未找到殘存物
由於通古斯地區地處偏遠,大爆炸發生的最初十幾年中,一直無人問津。1921年,蘇聯自然科學家列奧尼德·庫利克率領蘇聯科學院的考察隊,前往西伯利亞收集相關研究資料。當時的報紙普遍報道說,火球墜落地位於葉尼塞省的坎斯克地區,但是庫利克在廣泛聽取目擊者證詞後斷定,火球的確經過葉尼塞省的上空,但最終墜落地點是在石泉通古斯卡河附近。這樣,在經歷長達6年的找尋後,庫利克的考察隊於1927年首次進入爆炸區域。隊員們發現了被燒毀的大片林地,認定這應是大隕石墜落所致。不過,他們搜遍周圍的林地,沒有找到預想中的隕石碎片和隕石坑,只發現了一片沼澤地。
庫利克在距爆炸中心66公里的瓦納瓦拉安營紮寨,曾先後組織過6次大的考察活動。這位探險家曾醞釀過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當地修建機場和窄軌鐵道,以運送人民和物資,將沼澤地的水抽干,找到隕石的遺骸。然後,在瓦納瓦拉建造一個巨大的科學宮,隕石研究者們可常年在這里從事科研。為實現自己的宏願,他不斷向蘇聯人民委員會和科學院催要經費……甚至和領導吵翻。但是,籌措的資金依然是捉襟見肘,工人又缺乏——當地埃文基人即便是許以重話也不願涉足禁地,加上當時蘇聯多數科學家對通古斯神秘「隕石」的科研價值並不看好,庫利克的宏偉藍圖也只實現了不到1/3。上個世紀60年代,蘇聯科學院隕石委員會終止了野外的考察研究。
冷戰結束後,大批西方科學家和考察隊蜂擁而至。不過,迄今為止,他們也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無法解開通古斯大爆炸的最大謎團——林區上空分明發生了巨大爆炸,而且從爆炸威力來看,墜毀的天體應該有數千噸之巨,但為何這樣的龐然大物在爆炸後沒有留下任何的殘留物質?
爆炸成因眾說紛紜
正因為大爆炸未留下足夠的物證,才引發了關於它的諸多猜想。繼「隕石」撞地球的原始猜想後,有人於1934年首次提出「彗星說」。認為劃破大氣層的那個巨大火球並非隕石,而是彗星的彗核。彗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和冰,這可以解釋為何爆炸現場沒有找到太空物質。但是後來對哈雷彗星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假說並非無懈可擊。因為彗星中諸如硅化物這樣的高熔點物質所佔比例比預想中要高很多,而這些物質在爆炸燃燒之後仍會有殘留。
核武器問世後,通古斯大爆炸再次引起世人關注——它與核爆的表徵實在太相像了。蘇聯科幻作家亞歷山大·卡贊采夫於1946年提出了一個大膽猜想——墜毀於西伯利亞密林的火球不是普通天體,而是攜帶核裝備的外星球太空飛船。「天外飛船說」受到了飛碟迷們的熱烈追捧。
1973年,美國物理學家艾伯特·傑克遜和邁克·賴恩提出「黑洞學」,認為通古斯隕石其實是一微型黑洞,從西伯利亞貫穿了整個地球。另外,一些科學家試圖訴諸於地球本身的因素。有人認為岩層裂縫逸出的沼氣大規模聚集,最終引起爆炸。有人則認為是特大閃電造成大爆炸。更有人大膽猜測,大爆炸系地球人所為,是美國物理學家特斯拉在進行遠程無線能量轉換系統實驗時,不慎計算失誤而釀成的大禍。
【通古斯大爆炸六大熱門假說】<?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隕石撞擊說:
前蘇聯科學家、第一位親臨通古斯現場的萊奧尼德·庫利克認為,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由於一顆流星落到了地面。後來,美國科學家也在實驗室里用計算機模擬出了隕石高速撞地引發的大爆炸效果,計算機摹擬很好地解釋了沖擊波揚起的地面塵埃高達大氣外層,反射回的日光造成了當年通古斯卡周邊地區如晝之夜的景象。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很長時間以來,所有的實地考察都沒有發現任何隕石殘骸。
核爆炸說: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震驚世界的第一顆原子彈。這顆在距離地面1800英尺上空爆炸的原子彈,給廣島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然而,廣島原子彈的破壞景象卻意外地給研究「通古斯大爆炸」的科學家們以新的啟示。那雷鳴般的爆炸聲、沖天的火柱、蘑菇狀的煙雲,還有劇烈的地震、強大的沖擊波和光輻射,這一系列的現象與通古斯大爆炸簡直相似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於是,前蘇聯的軍事工程專家卡薩茨夫第一次大膽地提出了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熱核爆炸的新見解。
外星人飛船說:
1946年,提出「熱核爆炸說」的卡薩茨夫不僅肯定了「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核爆炸,更驚人的是,不久後他還第一次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推測:通古斯大爆炸的神秘怪物是第一艘訪問我們地球的太空飛船。
反物質撞擊說:
1965年,三位美國科學家提出,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可能是從太空降到地球來的一種反物質———反隕石造成的。他們在調查報告中說,當天,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隕石意外地闖入了地球並導致了這場災難。他們認為:半克「反鐵」與半克鐵相撞,就足以產生相當於在廣島爆炸的那顆原子彈的破壞力。
黑洞撞擊說:
1973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傑克遜和萊伊安根據黑洞天體的理論,認為「通古斯大爆炸」是由於微型黑洞天體的強大引力所造成的,他倆斷定:「小型黑洞是在冰島和紐芬三島(加拿大)之間大西洋某地區穿過地球。」
彗星撞擊說:
第一位提出「彗星撞擊說」的,是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彼得洛夫。他認為引起通古斯爆炸的,是一個來自太陽系遙遠地方的由稀鬆的雪團組成的彗星。當它以每小時4萬公里的速度沖破地球表面的大氣層時,由於摩擦產生了過熱的氣體。這種氣體一接觸地面,就發生了相當於數顆原子彈破壞力的巨大沖擊波,由於彗星很快便蒸發完了,所以地球上沒有留下任何殘骸作為「物證」。
三、印度死丘之謎
和京師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一起並列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的還有印度死丘之謎。
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巴那耳季,在印度河的一個小島嶼上發現了一片古代廢墟。從遺跡上看,這里原來是座城市,好像在3500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毀滅了。這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多年來人們對此一直迷惑不解,所以就給這座城市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莫恆卓達羅,譯成中文意思是「死丘」。
這座城市是怎麼毀滅的?科學家經過了大量的實地考察,提出了洪水災害、滅絕性疾病和征服者入侵幾種可能。另外,英國科學家傑汶波爾和義大利科學家溫琴季還提出一個驚人的假說:莫恆卓達羅城遭受了日本廣島1945年的命運。
他們認為,雖然城市建在一條有充足水源的河流島上,卻沒有發現任何洪水災害的痕跡。相反,種種跡象卻表明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火災。
兩位學者分析了許多細節性的問題,尤其是廢墟中大量燒熔的粘土和礦物碎片。在羅馬大學和義大利國立研究會實驗室進行的實驗表明:它們被燒熔的溫度高達1400℃- 1500℃。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么高的溫度只可能在冶煉作坊的鍛造爐內形成,而大量存在的燒熔粘土和礦物碎片是絕不可能在少數的鍛造爐中形成的。
在「死丘」城還發現了不少爆炸的痕跡,他們找到了一個爆炸中心,中心地區的建築物都夷為了平地。由這個中心向外,距離越遠的地方毀壞程度就越小,而在最邊緣的地區建築物幾乎完好無損。這和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景象十分相似。
這個假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假定印度河流域的征服者已經掌握了原子能技術,這似乎很難使人相信。不過,在印度古代梵語敘事詩《摩呵婆羅多》中有一段關於戰爭的描寫:「好像自然的威力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太陽在旋轉。武器的熱焰使得大地熊熊燃燒。大象被火燒得狂奔,想躲避這可怕的災難。河水沸騰,百獸死去,敵人一片片倒下,屍體狼藉。馬和戰車都被燒毀了,整個戰場一片大火劫後的景象。海面上死一般的沉寂,起風了,大地亮了起來。這真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死者的屍體被可怕的大火燒得肢體不全,不復成形。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或聽說過這樣一種武器。」這可怕的場面使我們不能不把這種「秘密武器」同原子彈聯系在一起。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些神秘的征服者又是誰呢?他們來自何方?他們會不會是來自宇宙的其他智慧生命呢?和地球上許多別的不解之謎一樣,不少人堅信莫恆卓達羅城的覆滅和外星人有關。他們既然能夠駕駛宇宙飛行器飛越廣闊的星際空間來到地球,也就能夠掌握原子能或更先進的技術。
另外,考古學家們在「死丘」只發現了少量的人體骨骼,那些失蹤的居民會不會被外星人帶走了呢?
Ⅵ 近年來全世界的天災
1.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沿海
災難類型:颶風
時間:2005年8月29日
2005年8月23日,美國颶風中心監測到在巴哈馬東南方海域上形成低12號熱帶氣壓。8月24日早上,這個氣壓被增強為熱帶風暴,人們將其命名為「卡特里娜」,隨著氣旋的持續增強,8月25日,卡特里娜演變為颶風,成為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第四個颶風。當晚6點30分,卡特里娜在佛羅里達州哈蘭達海灘登陸並橫掃其南部地區,之後,它進入墨西哥灣,在那裡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以每小時257千米的風速沖向美國。
2.南亞大地震
地點:南亞地區
時間:2005年10月8日8點50分36秒
災難類型:地震
震級:7.8 級
自2004年年底印度洋發生9級地震以後,地震專家預測,南亞地層受強震影響使地質活動趨向活躍,短期內南亞地區還將發生大規模地震。果不其然,2005年10月8日8點50分36秒,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7.8級大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由於震級大、震源淺,加之發於人口密集之地,故而人員傷亡十分慘重。
3.艾奧瓦洪災
災難類型:洪水災害
時間:2008年6月
地點:美國密西西比沿岸
從2008年6月起,美國連降暴雨,實際上在這之前,就已經連續6個星期陰雨不斷,這使得密西西比河的水位開始猛漲。漲高的洪水漫過了沿途的房屋、農場和道路。艾奧瓦州一家醫院得悉汛情後,在12日夜間至13日上午向其他地區醫院緊急疏散176名病人。13日,密西西比河支流錫達河水位晚間達到峰值,大約為9.7米,創下了15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這里成為艾奧瓦州受洪災最重的地方。洪水漫過了防洪堤,湧入錫達拉皮茲市城區,至少438處民居遭浸泡。此外,3 000多戶居民離家,前往高處避險。工廠、汽車均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Ⅶ 近幾年發生的自然災害。越全越好。全世界的。
災害年年有,世界今年處在自然災害的多發年和地震活躍期,從西南的百年未遇的大旱到最近玉樹的地震,還有這兩天的沙塵暴,時時在考驗著我們的應對能力。
這是無可避免的,世界上有2條自然災害帶:
第一條是環太平洋幾百公里寬的自然災害帶。這是世界性自然災害的一個重災區。全球活火山和歷史火山有800多處,其中75%分布在這一環帶內;全球80%以上的地震,2/3的台風和海嘯、風暴潮以及大量地質災害和海岸帶災害都集中在這里。而環太平洋地帶正是全世界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就決定了它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帶的地位。
第二條是在北緯20°~50°之間的地區,它也是一條環球自然災害帶。這一地帶是全球潮災、浪災、台風最嚴重的地區。沿這一地帶地勢高差大、地形復雜,所以又是世界上山地地質災害和凍災最嚴重的地區。加之這一地帶受信風強烈影響和地貌復雜,因而雪災、水旱災害、大風、凍害等氣象災害和農林災害也相當嚴重。
自然界是處在不斷運動中,各種能量\物質也不斷的交換\聚集,當能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爆發出來,產生一系列反應,有的沒有危害,而有的就成了自然災害.
。最近幾年就是進入自然災害爆發密集的年份,歷史上我國的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都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年
Ⅷ 世界上的十大自然災害有哪些
1北美黑風暴 2秘魯大雪崩3孟加拉國特大水災4黑色妖魔」鼠疫5 喀麥隆湖底毒氣6倫敦大煙霧7百慕大地區神秘災難8通古斯大爆炸9智利大海嘯10唐山大地震
Ⅸ 全世界已存在哪些自然災害(所有)!!!!!!!!!!!
近年來重大自然災害
根據1949-1989近40年來,對我國自然災害的分析,大致可以排 出十大災害如下: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高 漲,加上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役時對沿淮堤壩的大肆破壞, 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許多地方一片汪 洋,水災淹沒土地3400餘萬畝,災民1300萬。淮北地區受 災慘重,為百年所罕見。 1954年7月,長江、淮河大水。長江中下游、淮河 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 漲,漢口長江水位高達29.73米,較歷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雖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極大努力保衛荊江大 堤,從而保證了武漢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卻淹沒農田 4755萬畝, 1888萬人受災,財產損失在100億元以上。由 於農產品減少,也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業生 產。
1959一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 1959年全國乾旱范 圍廣,旱情嚴重;1960年乾旱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早情 重,春季又出現倒春寒;1961年旱情較重,冬小麥遭受「卡 脖旱」,北方冬麥區還遭受較重的於熱風危害。所以農業生 產大幅度下降,連續二年沒有完成國民經濟計劃,市場供應 十分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加上長期勞動緊張和疾病流 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凈 減少1000萬人。經濟困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 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連續7天 下了5場暴雨,其中內丘縣樟狐公社過程降水量2050毫 米,暴雨面積大,過程總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積達 5560平方公里,淹沒104個縣市7294多萬畝耕地,水庫崩 塌,橋梁被毀,京廣線中斷,天津告急, 2200餘萬人受 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0億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傷 51395人,倒塌房屋508萬間。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傷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間。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號台風在福建登陸, 經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滯和徘徊 20多個小時,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穎河、唐 白河三大水系各於支流河水猛漲,漫溢決堤,板橋、石漫灘 水庫垮壩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毀房斷路,人畜溺斃,災情 極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萬人,重 傷16.4萬人,倒塌房屋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以上。由於「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干擾和唐山地震的嚴重破 壞, 1976年我國國民經濟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國民經 濟瀕於崩潰的邊緣。 1978一1983年,北方連續大旱。 1978年,全國出現 大范圍乾旱,受災6.03億畝,成災2.69億畝;1979年秋、 冬乾旱范圍大;
1980年夏季華北、東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 區出現了較嚴重的伏旱,全國受旱3.92億畝,成災1.87億 畝;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麥區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數達 2297萬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國受旱3.85億畝,成災 1.82億畝;1982年全國受旱3.11億畝,成災1.5億畝; 1983年全國受旱2.41億畝,成災1.44億畝。不少地區出現 乾旱時間長、,范圍廣、災情嚴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罕見 的大旱。缺水也成為北方的一大難題,己嚴重影響人民正常 生活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1985年8月,遼河大水。 8507、8508、 8509號台 風襲擊東北地區,連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洩 不暢,遼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為5000秒立方米,實際上洪 水僅2000秒立方米,但卻造成該省中小河流決口4000多 處,致使60多個市、縣, 1200多萬人, 6000多萬畝農田和 大批工礦企業遭受特大洪水襲擊,死230人,直接經濟損失 47億元,東北三省減產糧食100億斤。 綜上所述,近40年來我國的大災害中,洪澇災害排在 首位,共有5次,地震為3次,旱災為2次。
1990年以後大致如下:
1998年南方地區的大洪水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波及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索馬里、塞席爾、肯亞等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十多個國家,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此次地震是近40年來全世界最強烈的地震之一,地震引發的海嘯也是印度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共造成約23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包括數千名外國遊客,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受災最重的印尼有近17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亞齊省死亡人數達12萬,20萬人流離失所。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
2005年8月29日,五級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東南部,導致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
「卡特里娜」颶風造成1800多人死亡,20多萬所住宅被摧毀,數百萬人無家可歸,80萬人重新安置和上千億美元的財產損失,美國東南部名城新奧爾良幾乎遭到「滅頂之災」,該市80%被洪水淹沒,災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一連串的損失數字,使這場颶風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害」。
2005年10月南亞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並波及鄰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其中,巴基斯坦受災最為嚴重,死亡人數超過7.3萬,9000多人失蹤,10萬多人受傷,其中近7萬人重傷。地震還在巴基斯坦造成60萬座房屋等各種建築物的倒塌,350萬人無家可歸。
地震發生後,聯合國立即呼籲國際社會向巴提供3.12億美元的捐款。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南亞地震造成的損失高達50億美元。
2006年夏四川地區的大乾旱 四川重慶至8月份已是遇到50年來特大乾旱
2007年11月錫德」風暴
2007年11月,孟加拉國受強熱帶風暴「錫德」襲擊,約4100人死亡,800多萬人受災,約120萬間房屋、近萬所學校校舍以及10萬公里左右的道路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逾23億美元。
「錫德」是孟加拉國130多年來遭受的最強烈的風暴之一。其強度與1991年的另一場造成14.3萬人死亡的強熱帶風暴相當,由於孟政府提前作出預警並及時疏散人員,此次人員傷亡大幅減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紛紛向孟加拉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2007年11月開始的長江中下游乾旱
據稱為50年未遇
2008年1月南方九省的大暴風雪
在2008年1月,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而北邊的高壓系統穩定存在,從西伯利亞地區不斷向南輸送冷空氣,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交匯,冷空氣密度比較大,暖空氣就會沿著冷空氣層向上滑升,這樣暖濕氣流所攜帶的豐富的水氣就會凝結,形成雨雪的天氣。由於這種冷暖空氣異常地在這一帶地區長時間交匯,導致中國南方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持續時間就比較長。
實際上我國南方地區這三次雨雪天氣過程,主要就是西南暖濕氣流的三次加強,相應的出現了三次比較大的雨雪天氣過程。
在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了。嚴重的受災地區有湖南,貴州,湖北,江西,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
其中1月26、27、28日的第三次大范圍持續性雨雪天氣過程強度強,再加上前兩次的影響,因而造成了最嚴重的損失
2008年5月2日「納爾吉斯」重創緬甸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緯度:31.0°N經度:103.4°E深度:14km震級:里氏8.0級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歷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有記錄最大的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抬升。
2009年秋乾旱事件
2009年9月以來長江流域來水明顯偏少,洞庭湖、鄱陽湖兩湖出現嚴重旱情。
2009年11月北方暴雪
11月9日以來北方暴雪
相對小事件有:
2006年東南沿海的大台風
2007年夏,太湖暴發大范圍藍藻。湖面污染嚴重,影響到了居民及生產的用水。在此時,網路上流傳著將「太湖美」變為「太湖霉」的搞笑歌詞。但是,現實的確是如此的,太湖裡藍藻的大量滋生,不僅污染了湖水,還使魚蝦無法生存。太湖藍藻事件引起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為了保護江蘇人的母親湖,人們開始努力行動起來,為恢復太湖的環境而努力。現在藍藻雖已過去,但江蘇人民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提出了舉全國之力「重塑太湖美」,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與措施。相信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人們一定能夠減輕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消積影響,建設好的生態文明,使太湖美重見在我們眼前,讓太湖的明天更加美好。
Ⅹ 世界四大自然災害
地質災害、氣候災害、海洋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