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著名叢林
『壹』 嶗山為什麼稱全國第二叢林
面積大,資源豐富
『貳』 道教十方大叢林是哪幾個謝謝
十方叢林內的執事有:方丈、監院、客堂、寮房,庫房,賬房、經堂、典造、十方堂(亦名雲水堂)、號房(亦名迎賓)。客、寮、庫、賬、經、典、堂、號,名為八大執事客寮庫賬,為內執事,經典堂號,為外執事。設備有:鍾、鼓、鍾板、梆點:經壇設備,法器有:擊子,魚,鈴、磐、鍾、鼓、鐃、鈸、鐺、鑔。法衣有:高功衣,班、監院衣,侍者衣、朝簡(即笏板)。高功用象牙朝簡,經師用木朝簡,監院用象牙朝簡,客寮木簡。有的叢林有方丈,有的叢林沒有方丈。全真道教十方叢林都有監院。監院由全真道眾投票選舉,在選舉以前,大家研究討論,看誰能夠當監院。監院要有文化,要道德品質好,有辦事能力。決定選舉投票日,道眾排隊整齊一一投票,票箱兩旁站兩人。一是知客,一是巡寮,看守票箱不許投雙票,將票投完後,客寮兩家共同打開票箱數票,看誰票多誰就當監院,有的人不願意當監院,看是真是假,真的不願意當,再推選第二票,要是第一名謙讓,道眾知道是謙讓,大家都擁護他當監院,便當時把監院請到監院寮居住。監院床鋪被褥都是公的。看一個好日子決定監院升座,請經師在大殿誦經拜懺,監院親自到大殿拈香。大廚房做混元素菜,普通供養。
監院升座以後,招集全體道眾開會,監院說:「我弟子德行淺薄,不足以當監院,大家相信推選我當監院,我盡自己的能力,還要大家同心同德地協助,把叢林事情辦好」。道眾鼓掌齊鳴稱贊。監院勞動每日半天。
八大執事:客堂管理文案外事:客堂有督管一名,總理一名,知客有時多,有時少,不一定。知客最少也要有兩名。知客每天有值班表,知客多了每天值班兩人,知客少了每天值班一人。督管、總理、知客勞動半坡、就是勞動半天。寫文件呈公事,或出外辦事免坡。
寮房管理總務生產事:寮房有巡照一名,糾察一名,巡寮有時多有時少,最少也得有四名、寮房有值班表,每天看寮應事兩人。帶坡幹活兩人,帶一天坡,第二天休息一天。寮房所管理的事情很多,買、賣,巡察各寮的事情,審問事情,解決問題,轉單,催單,農業等。解放前四季發衣單錢。單錢分為三等。解放後都是按工資分。
叢林內每年冬季設兩個學,一是講學;一是韻學,講學由客堂設備,請督講講學。所講的有:《陰符經》、《道德經》、《文始經》、《南華經》、《沖虛經》、譚子《化書》、早晚功 課經、《參同契》、《悟真篇》等。韻學由寮房設備,請高功教學,十方經韻大小七十二條,四錘鼓,七星鼓,風雷雨鼓。罡斗,科儀,經壇所敲的法器等。上學都是自願。
庫房的執事,名曰:庫頭。管理米、面、油、鹽、醬、醋、調和食品、糖、果一切吃的生活用品,負責裝果盒,果盤、備供果等。大廚房典造為執事,主管造生活飲食。大廚房散單執事多,有飯頭、菜頭、雜務、貼寮幾人。
賬房,名曰:會計。管理出入賬目,農歷每月初四日晚,在客堂算一次大賬,一名知客坐在會計身邊念賬,不明白的地方會計指點,三名知客打算盤算賬,監院、客寮所有的執事都在聽賬,誰有手續注意聽,不對賬就說話,對賬就不言語,把賬算完。庫頭早准備好果盤,道知隨、俗知隨共同擺好果茶,大家吃完果茶各回各寮休息。
經堂:高功一名,經師有時多,有時少,上殿念經七人或九人,一人敲鼓和懺鍾,一人打木魚和引磐,一人搖鈴子、敲小磐,一人打鐃,一人打鈸,一人敲鐺子,一人敲鑔子。書記備疏表文。
大殿、有大殿主,管理大殿經壇,燒香上供、上表叩頭,敲大磬,敲燒香鼓,代殿念經,清理衛生,代理環堂主開靜止靜,掛板經師上殿,代理堂頭上供出食念供養咒,代理號房掛單,掛號、消號。初一、十五給各小殿發香蠟紙表。
十方堂,亦名(雲水堂)。十方堂有堂主,十方堂主管掛單的道士,送大號到大廚房拜禮灶神,送號條於客堂,進木號牌於寮房;安置床鋪,經理掛單道士休息。掛單小號自己到大廚房朝禮灶社,不用堂主去送。
號房,亦名迎賓,號房管理掛單。道士在小廟出家三年,這三年內蓄頭發,學經、學道教規矩,學做飯,燒香,打掃衛生,見活都干。三年滿了,頭發也蓄長了,本師父再請一名冠巾師,一名梳發師,念經上錶冠巾,徒弟冠了巾,就可以到叢林掛單居住。道士走到叢林里掛單,先到廟院內把單行放下,衣冠整齊,在大殿前朝上三禮,朝禮以畢,再到號房門外站定叫一聲:「號房老爺慈悲」,叫一兩聲停一會,候號房穿上大掛子衣冠整齊,再叫一聲:「號房老爺慈悲」。號房應聲說:「慈悲請進」,再進號房門。走進號房門內先給神像朝三禮,再說:「頂禮號房老爺」,號房說一禮,就一禮,號房不言語,就朝三禮,轉過身再向號房稽首畢,站在棹子一邊,號房盛一盅水放在棹子上說:「坐下請喝水」,自己坐在棹子一邊,不能喝水,這是個禮節。號房提起筆問:「你老仙派」,答:「龍門派」。號房寫在牌子上。問:「你老仙姓」?答:「稱不起仙姓,俗家姓×」。問:「上下」答:「弟子叫××」。問:「仙壽」,答:「不敢稱仙壽.今年××歲」 問:「仙鄉」?答「不敢稱仙鄉,×省×處人」。問:「寶常住」?答:「小廟在××處」。問:「師祖」?答:「×××」:問:「師父」?答:「師父×××」。
號房將號牌,號單寫完。號房說:「請你老背經。」答:「請提」。號房提:「道德通玄靜,」接「真常守太清」,將龍門派背誦完。號房再提:「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接下句。「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或者背完正誦之時,號房又提上句,接下句。早晚功課提到哪裡,背誦到哪裡.上下提,上下接著背誦,以不提為止。將經背誦完。號房將號牌,號單遞交說:「請你老到客堂去」。拿上號牌、號單向號房稽首敬禮。來到客堂門外叫一聲「知客老爺慈悲」,知客應聲「慈悲請進」。走進客堂,將號牌、號單放在棹子上,客堂內沒有神像,看掛畫或花瓶叩頭三禮,再說「頂禮知客老爺」。知客說一禮,就一禮,轉過身向知客稽首,知客說:「請坐」。一齊坐下。知客看號牌號單,說幾句話,知客說:「清你老背經」。先背誦宗派,早晚功課由知客上下提,提上句,接下句,提到哪裡,都很熟悉。知客說:「送單。(知客把號單留下)」向知客稽首跟道知隨一同到十方堂。知隨說:「堂主老爺大號一單」。把牌,交給堂主。知隨說:「朝上三禮,頂禮堂主老爺」。堂主說一禮,就一禮,轉過身向堂主,知隨共同稽首施禮。知隨回本寮,堂主代領掛單人到大廚房拜禮灶神,到大廚房堂主說:「朝上三禮,頂禮典造老爺,大眾老爺普通三禮」。典造說一禮,就一禮,向大眾一一稽首禮畢,回十方堂。堂主將號牌送交寮房,堂主回到十方堂幫掛單道士安好床鋪休息。晚飯後客寮研究好轉單安置,第二天早開靜後,一名巡寮提上馬燈到十方堂說:「某某人衣冠整齊,朝上三禮,頂禮堂主老爺」。堂主說一禮,就一禮,夾上包袱跟巡寮到大廚房,朝禮和以前一樣。巡寮說:「轉你老貼案」。共同稽首完畢。凡是大號都得先住犬廚房,以後看人的才幹、再作安排。和尚掛單住三天,過麥芒可以多住幾天。道士掛單住在十方堂不轉單,日子多少都沒有單錢。在家道士不許掛單。有些在家道士想在叢林住幾天參觀,可以借單,三天五天都行。
保單。出家道士在小廟日子不久,廟上生活無給,頭發不長,宗派經典規矩都沒學會,本師叫徒弟去住叢林,他師父叢林有熟人,或是師兄弟,或道朋,徒弟帶上包巾穿上大褂子,來到叢林找到熟人說明原因,熟人請典造出來保單向客寮號房聯系好,朝禮,說:宗派、小廟地名,三代歲數,都由熟人說。掛單道士不背宗派、經誥,號房寫好號牌、號單,保單人拿上到客堂,知客看遍交給保單人到十方堂交堂主,保單人把掛單人領上拜禮灶神,這才算完事。
全真道數十方叢林設備有:大鍾、大鼓、鍾板、梆點,巡寮板、夜巡板。這都用在早晚開靜、止靜,報鍾板又用在燒香接磬上殿念經。梆點用在開飯上供。要沒有這些設備就稱不起是叢林。
開靜:早起夜巡敲過五更板,道眾都在起床,一名巡寮環堂主,鍾頭、鼓頭都衣冠整齊站在鍾、鼓、鍾板前等候開靜,夜巡打催板開靜,當、當、當當當。意思是:大眾,快起來。先慢後快。在院子轉一圈,到大殿前站定和巡寮一齊鞠躬畢,敲板起三下,再敲七星三翻,再敲四下交巡寮板,巡寮接板三下敲七星三翻落四交環堂主,環堂主敲完板自己交報鍾,報鍾起三七星落四交大鍾,大鍾接三下停一會,先敲緊十三,後敲慢十四,緊慢三翻共八十一鍾,再敲四下交大鼓,大鼓是風雷雨的敲法,敲完鼓交磬,敲三下磬結束。大鼓敲完,環堂主先掛一板,再掛二板,各殿點燃燒香,候經師上殿齊備,環堂主再掛三板經師敲鼓,大殿主敲大磬三下,各小殿接磬由東轉西,一一敲完,大殿上經師敲鼓各執朝簡叩頭三禮,跪下誦經。早晚誦經規矩一樣。早課上完,經師下殿,大廚房盛好供飯,點三柱香先給灶神爐一柱香,兩柱香放在供盤上。典造敲梆三下,堂頭請供到大齋堂。一柱香燒齋堂神爐,一柱香燒孤魂香爐。堂頭叩完頭,敲磬三下,點造用梆接磬,敲梆三翻交點(點亦名雲板),點敲三翻七星,打四下交引磬,一名經師敲引磬念供養咒,滿齋堂道眾隨經師一齊念供,念完供養咒堂頭書出食,左手三山訣,右手劍訣化食,早起水化,中午火化,_都用金光諱蓋之。出食完經師念結齋,各發誠心……,道眾隨念,念完堂頭回供,大家開飯,環堂主掛一板就算完事。中午十一點環堂主掛二板,各殿燒香,經師上殿念《三官經》,經念完經師下殿,堂頭上供和早起一樣,晚不上供,吃飯隨便,晚飯後止靜,先敲大鼓,鼓敲完交大鍾,晚鍾接敲三下,停一會,先敲慢十四,後敲緊十三,各敲三翻共八十一下,再敲四下交報鍾,報鍾完交寮板,寮板敲完在院子轉一圈,到大殿前七星板敲完交夜巡板,夜巡接板七星敲完在院子轉,先打一板,九點鍾打二板為息燈板。子時三板,下兩點四板,五板起床,打催板開靜。每日開靜,止靜、上殿、上供都一樣。戊日不燒香誦經,不敲鍾鼓,開靜,止靜敲木板。
三元、五臘、四立、二至、初一、十五、諸真聖誕,經師上殿,都有疏文,出壇,祝壽有高功,高功上表步三寶罡,監院拈香,客寮陪同監院穿法衣跪殿。不上高功,監院一人拈香。平常每日早晚經師上殿,或殿主代殿,都是一名知客拈香。三十晚和初一早監院拈香。諸真誕辰初一、十五祝壽出壇轉天尊。先一天,客堂寫出名單給高功,經師殿主書記都要通知到。監院拈香、知客拈香叩頭都要虔誠,經師念經才能虔誠,道眾跪殿都可誠心。三元、五臘、四立、二至、初一、十五諸神聖誕中午皇經有疏文。初三、二十七庚申、甲子日晚拜斗念斗經,都有疏文。臘月二十五日子時接玉皇駕出壇轉天尊上大表。臘月三十日晚出壇轉天尊,正月初一日早子時上殿念經上大表出壇轉天尊,經壇結束後,迎喜神,迎完喜神拜年。正月初一至初九日為上九會,早課,吃過早飯念《皇經》及疏文,中午《三官經》,午後拜《皇懺》;晚課,這九天內由小廚房做好飯菜,經師、書記、殿主同餐,一名知客陪同,由道知隨和俗知隨擺飯菜。初九日早上大表,下午皇懺拜完結束。九月初一至初九日為九皇會,三十晚、初一早出壇轉天尊,誦經早課,中午念《皇經》《三官經》,午後《皇懺》晚課。晚飯過念《斗經》拜斗,《皇經》、《斗經》都有疏文。
三、六、九日晚拜大梵斗,拜大梵斗下殿後,大約就是半夜子時,廚房設有飯菜。初九日早上大表祝壽,不出壇。初九日晚大梵斗拜完結束。
十方叢林監院當的好,過了三年要求退院,道眾挽留。監院當的不好,要求退院不留。監院有病公費醫葯,監院羽化了裝好柏木棺材,放在空房子內。待選舉監院,新監院升座後,由監院安排,請經師在大殿念經三天,書記備表文,生天寶籙靈符等,揚幡掛榜,第三天下午送靈埋葬,晚飯後放焰口,放焰口經師吃完飯結束。 道士有了病派人侍候,醫葯公費。道士羽化了,不論老少葬禮一樣,裝棺材,下午送靈,晚飯後放焰口。每年清明節,七月十五日下午上墳燒紙,經師誦經給孤魂灑食。晚飯後攝召放焰口。
清規、戒律是叢林內部的威儀。道士們能遵守清規、戒律,就不犯什麼錯誤。犯錯誤的道士輕些的跪香,廚房典造可以保香,別人不能保,典造紮上圍裙,帶上冠子到大殿前說「叩個頭起來」,就算完事。犯錯誤重些的人,不承認錯誤就催單,巡寮好的人就說:「你老出去轉幾天再回來」。巡寮暴躁的人就直接說:「催單」。被催單的人,過了半月到十六天可以掛單復號。有志氣的人就永不回來了。犯錯誤大的道士,態度不好,打戒尺、貼革條,革條說:「革出某某人,永遠不準掛單復號。年、月、日。」
『叄』 中國著名道觀有哪些
洛陽上清宮: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於洛陽市西北4千米邙山之巔翠雲峰,相傳這里為太上老君煉丹處。上清宮始建於唐代,初稱老君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又稱玄元皇帝廟。後因避玄宗諱,改稱元元皇帝廟,再改上清官。上清宮規模宏偉,殿堂巍峨,門外有石獅石馬,內有吳道子所作壁畫《吳聖圖》和《老子化胡經變相》,十分輝煌壯觀。
北京白雲觀:白雲觀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外,是全真三大道教祖庭之一。始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稱天長觀,金重建。金末,長春真人邱處機(1148~1227)謁見成吉思汗,受命管天下道教,主持太極宮,並改名長春宮。邱處機死後,其弟子伊志平購長春宮東院建道院,名「白雲觀」。翌年春,建「處順堂」於觀中,埋葬邱處機遺骨。元末長春宮毀於戰火,白雲觀殘存。明時擴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格局。白雲觀是明代以來道教全真教派的第一叢林,北京最大的道觀建築。
嵩山中嶽廟: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東4千米處,坐落在太室山東南麓黃蓋峰下。中嶽廟是歷代皇帝祭祀中嶽神的地方,岳神是道教的尊神之一。中嶽廟原名為「太室祠」,始建於秦代,至北魏時才改名稱「中嶽廟」。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增建擴修,廟房多達400餘間,是我國五嶽之中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
沈陽太清宮:龍門派在東北最大的十方叢林,位於瀋河區西順街北首。其開山祖師郭守真之「遺蛻」亦曾埋藏在這里。自康熙二年(1665年)創建。迄今已有320餘年歷史。乾隆三十年(1766年),曾遭水淹,以後屢次翻修。直至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完竣,遂改名為太清宮。1949年以後,歷年均進行小型維修。
西安八仙庵,又稱「八仙宮」,位於陝西西安東關長樂坊內,原為唐代興慶宮遺址的一部分,現在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教廟宇。相傳建於宋代。元、明、清各代屢次翻修。
『肆』 全真道第一叢林是
D 終南山重陽宮
A穆斯林、多斯提B多斯提、穆斯林 這兩個不是一樣么
『伍』 全真派的相關道觀
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位於西便門外二里許,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為全真「第一叢全真教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及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里。在廣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地位。同時,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著國內外大批信徒和遊人。
據《北平廟宇通檢》記載: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故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劉九霄《再修天長觀》記,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觀。今白雲觀的老君坐像為當時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長觀遭兵火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為慶賀殿宇落成,觀內舉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場,金世宗率百官大內臣前來觀禮,並賜名曰:「十方大天長觀」,並命當時著名道士閣德源為本觀主持。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著名道士孫道明住持十方天長觀觀事,曾於此編修《大金玄都寶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後病危,命請設「普天大醮」七晝夜於本觀。一月後,皇太後病癒,遂在觀之西地,建丁卯瑞聖殿以奉太後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長觀不幸罹於火災,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後,改名曰:「太極宮」。金宣宗貞祐二年(1215年),國勢不振,遷都於汴,太極宮遂逐漸荒廢。
元初邱長春真人自雪山東歸,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賜居於太極宮。當時宮觀一片凄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遂命盤山棲雲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舍館又煥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長春真人羽化於此,同年,成吉思汗諭旨改稱為「長春宮」。次年,尹志平等在長春宮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邱祖仙蛻。
元末,連年爭戰,長春宮原殿宇日漸衰圯,後重修工程改以處順堂為中心展開,明初易名為白雲觀。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對白雲觀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雲觀之規模。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貫徹宗教政策,保護文物的古跡,一九五六年、一九八一年先後兩次資助道教界修葺白雲觀,恢復宮觀建置和古代建築風貌。整修後的各處殿宇壯麗巍峨,頓復舊觀,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現第一叢林之氣象。往昔白雲觀為京華名勝之一,文人詩客,多來游賞。今日重光,更添輪奐,當興信徒之瞻禮,舒遊人之情懷。國家將白雲觀列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北京市又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觀坐落在武昌大東門,西依黃鶴樓,東鄰洪山寶塔,環境優美。據說,過去這一帶青松滿山,因而被人們稱之為「松島」。相傳,老子曾應弟子之請,至廬埠會五老,赴江南鄂城未居,而西入全真教長松之島。所謂「長松之島」,即指此地。
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時,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師邱處機來此築觀修道,因其號長春,後人遂稱該觀為「長春觀」。自此以後,「江楚名區,道子雲集」,長春觀成為湖北最著名的道教叢林,屋宇千間,道友萬數,香火輝煌。清咸豐元年(1851年),長春觀毀於太平天國之戰。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龍門派第十六代宗師何合春從武當山來到此地,廣結善緣,四處化募,終於又按明代風格重修了長春觀。
由此可見,長春觀與長春子,可以說有必不可分的關系。「文革」期間,長春觀被機關佔用,年久失修,殿宇頹殘。1982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以後,歸還道眾管理,近年來地方政府的資助下,多次進行了大規模修繕,現已煥然一新。
今天的長春觀,不僅是全國道教十方叢林之一,全國漢族地區重點宮觀,也是武漢市道教協會駐地,同時還是武漢市區一個重點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接待大量自海內外慕名而來的遊客。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這是一處在國內外得有影響的古建築,它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這里的壁畫,是我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永樂宮,原來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鎮永樂鎮,出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內,宮宇規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優秀遺產。在建築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築物,在建築結構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永樂宮原名為「大純陽萬壽宮」,因建於芮城縣西南二十餘公里的永樂鎮,因而被稱為永樂宮。純陽者,唐代道士呂洞賓之道號也,因呂洞賓是永樂鎮人,唐代即在此地興建了呂公祠,這就是永樂宮的前身。
現存的永樂宮主要建築為一門三殿,一門為龍虎殿,也就是無極門,三殿為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
三清殿是永樂宮最為宏偉的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三清殿又被稱為無極之殿,源於道教以「三清」為「無極至上」的緣故。三清殿雄偉壯觀,殿頂的琉璃製品製作精美,色澤鮮麗,光潔如新,殿脊兩端的鴟吻作巨龍盤旋之勢,形態優美自如,據說高達三米之巨。純陽殿里供奉著呂洞賓,重陽殿里供奉著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和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因為道教內部嚴格的等級觀念,它們與無極殿的規模有著明顯的差別。永樂宮三大殿均是元代建築的佳作,是研究宋、元建築結構演變過程的重要的實物例證。
比永樂宮的建築更為珍貴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傑出的壁畫藝術,永樂宮壁畫的精華,是無極殿內的《朝元圖》,它的作者是元代河南畫家馬君祥及其弟子們。
永樂「大純陽萬壽宮」,即後來的永樂宮,因是呂洞賓和王重陽的修煉地,所以被全真教視為祖庭之一。永樂宮中的重陽殿就是供奉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的殿堂,殿中壁面描寫了王重陽一生的事跡,精妙多彩,不愧傳神之筆。
『陸』 全真教的相關道觀
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位於西便門外二里許,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為全真「第一叢全真教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及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里。在廣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地位。同時,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著國內外大批信徒和遊人。
據《北平廟宇通檢》記載: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故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劉九霄《再修天長觀》記,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觀。今白雲觀的老君坐像為當時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長觀遭兵火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為慶賀殿宇落成,觀內舉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場,金世宗率百官大內臣前來觀禮,並賜名曰:「十方大天長觀」,並命當時著名道士閣德源為本觀主持。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著名道士孫道明住持十方天長觀觀事,曾於此編修《大金玄都寶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後病危,命請設「普天大醮」七晝夜於本觀。一月後,皇太後病癒,遂在觀之西地,建丁卯瑞聖殿以奉太後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長觀不幸罹於火災,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後,改名曰:「太極宮」。金宣宗貞祐二年(1215年),國勢不振,遷都於汴,太極宮遂逐漸荒廢。
元初邱長春真人自雪山東歸,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賜居於太極宮。當時宮觀一片凄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遂命盤山棲雲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舍館又煥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長春真人羽化於此,同年,成吉思汗諭旨改稱為「長春宮」。次年,尹志平等在長春宮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邱祖仙蛻。
元末,連年爭戰,長春宮原殿宇日漸衰圯,後重修工程改以處順堂為中心展開,明初易名為白雲觀。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對白雲觀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雲觀之規模。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貫徹宗教政策,保護文物的古跡,一九五六年、一九八一年先後兩次資助道教界修葺白雲觀,恢復宮觀建置和古代建築風貌。整修後的各處殿宇壯麗巍峨,頓復舊觀,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現第一叢林之氣象。往昔白雲觀為京華名勝之一,文人詩客,多來游賞。今日重光,更添輪奐,當興信徒之瞻禮,舒遊人之情懷。國家將白雲觀列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北京市又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觀坐落在武昌大東門,西依黃鶴樓,東鄰洪山寶塔,環境優美。據說,過去這一帶青松滿山,因而被人們稱之為「松島」。相傳,老子曾應弟子之請,至廬埠會五老,赴江南鄂城未居,而西入全真教長松之島。所謂「長松之島」,即指此地。
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時,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師邱處機來此築觀修道,因其號長春,後人遂稱該觀為「長春觀」。自此以後,「江楚名區,道子雲集」,長春觀成為湖北最著名的道教叢林,屋宇千間,道友萬數,香火輝煌。清咸豐元年(1851年),長春觀毀於太平天國之戰。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龍門派第十六代宗師何合春從武當山來到此地,廣結善緣,四處化募,終於又按明代風格重修了長春觀。
由此可見,長春觀與長春子,可以說有必不可分的關系。「文革」期間,長春觀被機關佔用,年久失修,殿宇頹殘。1982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以後,歸還道眾管理,近年來地方政府的資助下,多次進行了大規模修繕,現已煥然一新。
今天的長春觀,不僅是全國道教十方叢林之一,全國漢族地區重點宮觀,也是武漢市道教協會駐地,同時還是武漢市區一個重點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接待大量自海內外慕名而來的遊客。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這是一處在國內外得有影響的古建築,它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這里的壁畫,是我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永樂宮,原來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鎮永樂鎮,出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內,宮宇規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優秀遺產。在建築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築物,在建築結構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永樂宮原名為「大純陽萬壽宮」,因建於芮城縣西南二十餘公里的永樂鎮,因而被稱為永樂宮。純陽者,唐代道士呂洞賓之道號也,因呂洞賓是永樂鎮人,唐代即在此地興建了呂公祠,這就是永樂宮的前身。
現存的永樂宮主要建築為一門三殿,一門為龍虎殿,也就是無極門,三殿為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
三清殿是永樂宮最為宏偉的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三清殿又被稱為無極之殿,源於道教以「三清」為「無極至上」的緣故。三清殿雄偉壯觀,殿頂的琉璃製品製作精美,色澤鮮麗,光潔如新,殿脊兩端的鴟吻作巨龍盤旋之勢,形態優美自如,據說高達三米之巨。純陽殿里供奉著呂洞賓,重陽殿里供奉著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和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因為道教內部嚴格的等級觀念,它們與無極殿的規模有著明顯的差別。永樂宮三大殿均是元代建築的佳作,是研究宋、元建築結構演變過程的重要的實物例證。
比永樂宮的建築更為珍貴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傑出的壁畫藝術,永樂宮壁畫的精華,是無極殿內的《朝元圖》,它的作者是元代河南畫家馬君祥及其弟子們。
永樂「大純陽萬壽宮」,即後來的永樂宮,因是呂洞賓和王重陽的修煉地,所以被全真教視為祖庭之一。永樂宮中的重陽殿就是供奉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的殿堂,殿中壁面描寫了王重陽一生的事跡,精妙多彩,不愧傳神之筆。
『柒』 道教中的十方叢林分別指哪十個道觀
十方叢林不是指十個道觀,而是指普天下所有的道觀。
十方: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東、西、南、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
道教宮觀廟宇有兩種不同屬性區別:一種是子孫廟,一種是十方常住(十方叢林)。子孫廟收徒弟代代世襲相傳,不論該廟規模多麼大,只能稱小廟而不能稱常住,稱為子孫常住。十方常住也稱十方叢林,有傳戒特權而不得私收徒弟。這種宮觀性質是屬於全國道教徒公有的,地不分東西南北,派不分正一全真,凡是滿發大領的道教徒人人有享受掛單居住的權利,同時人人都有保護的義務。十方叢林皆備有全國三山五嶽各宗各派的「字派」,凡常住掛單道友,號房、客堂可按簿查對法派留單轉執事。
『捌』 「道教全真第一叢林」指的是什麼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是中國道教全真派的祖庭,為「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全國重點道觀之一,中國道教協會會址。
『玖』 全真道教十方叢林是哪幾個寺廟在哪裡、
有很多,比如北京白雲觀,河北的十方道觀,西安的華山,還有武當山,青城山,龍門洞,這些都是全真教的,正一道有江西天師府,句容茅山,呂山,等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