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歷史上著名的好朋友

歷史上著名的好朋友

發布時間: 2020-11-29 16:46:22

『壹』 十則名人的友誼故事

1、范仲淹和王質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2、生死之交的故事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意思是:當王子衡講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後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3、「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唐代文壇上,卻有兩個文人給後人留下了文人相親的佳話。他們是白居易和元稹。兩人的友誼,是在共患難中建立起來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與元稹在長安久別重逢,兩人經常暢談達旦,吟詩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為直言勸諫,觸怒了宦官顯貴,在那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鎮軍閥李師道勾結宦官暗殺身亡一案,被權臣嫉恨,憲宗聽信讒言,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休戚相關的命運,把白居易與元稹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一生交誼很深,世人稱為「元白」。

4、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步牙兩個人。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後,鮑步牙知道管仲家裡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

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並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幹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後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現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

5、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馬克思長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當,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

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給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

他們同住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裡去,一連幾個鍾頭,討論各種問題;分開後,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表現在時時刻刻設法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到驕傲。

馬克思答應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

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時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6、周恩來和張學良

周總理和張學良將軍沒有見過幾面,可是他們卻結下了終生的友誼。

在西安事變後,他們才見過第一次面,不過他們卻是一見如故。當得知張學良准備和一起回到南京時,周總理心急如焚,趕忙跑到機場勸阻,不過當他到機場時,飛機已經起飛了。

在張學良被軟禁後,周總理曾想盡辦法營救,奈何沒有成功。在周總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沒有忘記張學良。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不能忘了兩位張先生啊,他們都對國家做過貢獻。

7、魯肅和周瑜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後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後來向孫權推薦了魯肅。

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

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

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貳』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朋友之間的絕交

從古至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歷史上都有有名的朋友之間的絕交。而這三個例子--魏晉時期嵇康寫《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山濤絕交,民國的魯迅兩兄弟絕交,以及近現代的楊振寧和李政道之間的絕交,分別是在中國某個歷史階段發生的有名的絕交。

1.魏晉時期--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1949年,楊振寧來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開始博士後的科研工作,也開始了和李政道一段長達十多年的合作。二人的合作成功豐碩,共合作發表論文32篇。但到了1962年,兩人決裂,科學上不再合作,友誼也一筆勾銷。他們兩人的交惡是華人科學界的一大損失。

李政道在《破缺的宇稱》中這樣形容他們的關系:我們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但走著走著,我們兩個都忘了初衷,只顧著和另一個人競爭。兩人之間就只剩下爭吵。

而在西方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最有名的就是盧梭與狄德羅絕交。

『叄』 歷史上有關朋友的故事

最有名的莫過於鍾子期、伯牙
春秋時,伯牙擅彈古琴,只是恨無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時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鍾子期。伯牙每彈一曲,子期都能講出樂曲的內容和演奏時的感情。兩人在船上互訴衷腸,結拜為兄弟。並約定一年以後在此相會。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前來彈奏,岸上卻不見鍾子期的影子。後知鍾子期已離開人世。死前他讓人把他葬在岸邊,好讓他的靈魂依約到此相會。伯牙來到墳前,邊哭邊彈,看熱鬧者卻拍手大笑,伯牙爺天長嘆:「子期不在,誰是知音?」遂將古琴摔碎。這個知音相求、同心相依的佳話流傳至今。
高山流水越千年,往事如煙嘆逝川。 別鶴離鸞幾絕調,
正聲美曲倩誰傳? 子期善聽留佳話,俞伯碎琴有續彈

『肆』 世界歷史上都有哪些友誼比較著名啊!~~~~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5)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范雲和何遜)

1泛泛之交:普通的交情,並不是知心的朋友
2金石之交:比喻堅定的友誼.金石,以其材質之堅硬,來形容堅定不變的事物.
3金蘭之交:比喻朋友之間互相投合,後來指結拜兄弟.金,比喻其堅.蘭,比喻其香.
4點頭之交:見面時只點頭打招呼.比喻很淡的交情
5患難之交:比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朋友
6貧賤之交:指貧苦微賤時所結交的朋友
7一面之交:只見過一次面.形容彼此沒有深厚的交情.同「一面之雅」「一面之緣」「一日之雅」
8八拜之交:結拜的異姓兄弟.近「金蘭之交」
9布衣之交:貧賤時所交的朋友.與「布衣之友」「患難之交」「貧賤之交」同
布衣,平民的服裝,借指平民.
10竹林之交:本指魏晉竹林七賢游集於竹林之下.喻親密的友誼
11再世之交:指兩代以上的交情
12忘年之交:兩人因學識志趣相投,不論年紀長幼,而結為好朋友
13杵臼之交:比喻結交朋友不以貴賤而有分別.近「車笠之交」
14苔岑之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15莫逆之交:指知心的好朋友.近「管鮑之交」「刎頸之交」.逆,違背.莫逆,同心相契.
16道義之交:指以學問或品行互相勉勵的朋友
17勢力之交:以金,權勢,地位,或其他利益結交的朋友
18總角之好:謂幼年相契的好朋友.近「青梅竹馬」
總角,原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發紮成髻形如兩角,後借指幼年
19市道之交: 指惟利是圖,為利害關系而結交的朋友.
20烏集之交: 一時為了同一利益而結交為朋友

『伍』 歷史上知名同學

希望對你有幫助八拜之交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份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其他:[八拜之交]語出《紫釵記·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元曲《凍蘇秦》:「你不知這張儀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又《西廂記·張君瑞鬧道場》:「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俗稱結拜兄弟為八拜之交;按古無八拜的禮,以互相四拜算為八拜 我知道的是以下八對: 羊角哀,左白桃; 俞伯牙,鍾子期; 齊桓公,管仲; 孫策,周瑜; 張橫,孔融; 廉頗,藺相如; 陳重,雷義;(元伯,巨卿;); 最後,是三位古人大家都知道呵呵,就是劉、關、張八拜是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羊角哀 左白桃-----生死之交 於伯牙 鍾子期-----知音之交 廉頗 藺向如-----負荊之交 孟良 焦贊 -----永伴之交 劉備 關羽 張飛---桃園之交 管仲 鮑叔牙 ----同命之交 忽子 公子壽 ----- 患難之交 程櫻 公孫杵臼----拖孤之交 另外還有別的說法,例如: 劉備 諸葛亮------魚水之交 介子推 重耳(晉文公)----切膚之交 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忠義之交 以秦叔寶 羅成為代表的賈柳樓四十六友----- 合志之交

『陸』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的友誼很有名

希望對你有幫助八拜之交
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份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其他:
[八拜之交]語出《紫釵記·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元曲《凍蘇秦》:「你不知這張儀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又《西廂記·張君瑞鬧道場》:「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俗稱結拜兄弟為八拜之交;按古無八拜的禮,以互相四拜算為八拜
我知道的是以下八對:
羊角哀,左白桃;
俞伯牙,鍾子期;
齊桓公,管仲;
孫策,周瑜;
張橫,孔融;
廉頗,藺相如;
陳重,雷義;
(元伯,巨卿;);
最後,是三位古人大家都知道呵呵,就是劉、關、張
八拜是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羊角哀 左白桃-----生死之交
於伯牙 鍾子期-----知音之交
廉頗 藺向如-----負荊之交
孟良 焦贊 -----永伴之交
劉備 關羽 張飛---桃園之交
管仲 鮑叔牙 ----同命之交
忽子 公子壽 ----- 患難之交
程櫻 公孫杵臼----拖孤之交
另外還有別的說法,例如:
劉備 諸葛亮------魚水之交
介子推 重耳(晉文公)----切膚之交
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忠義之交
以秦叔寶 羅成為代表的賈柳樓四十六友----- 合志之交

『柒』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知己朋友,最好中外

外國的有馬恩。中國的有伯牙鍾子期

『捌』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好朋友

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http://www.80.hk/bbs/viewthread.php?tid=1321
一曲古流水,千載以下,牽動人們多少情思。相傳先秦時期的琴師俞伯牙在荒山野嶺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他琴中蘊含的真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喜地感嘆說「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失去了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再操琴。知音這個詞語從此成為對能賞識自己的知己的代稱。中國古代文化浩如煙海,在中華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傑出的文化人物,其中不乏相互知音者,這里,我們就將列出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在莫逆之交的情誼和同聲共氣的知遇中,去品味一下中國古代文化人的才情與友情。

劉禹錫,字夢得,早年與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稱「劉柳」,後來與白居易交誼深厚,並稱「劉白」。
白居易,與劉禹錫同歲。
寶歷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劉禹錫返回洛陽,白居易也正好從蘇州回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賦詩一首贈劉禹錫,對劉禹錫被不幸貶職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劉禹錫也回贈了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白居易聽後稱之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寫《春詞》,劉禹錫也曾原韻相和,並有「蜻蜓飛上玉搔頭」的名句。開成二年,白居易和劉禹錫都在洛陽任職,兩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詩《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感慨二人以67歲高齡把酒論詩,展望重陽佳節兩人能再「一醉一陶然」。白居易還有《贈夢得》詩說「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劉禹錫71歲逝世,白居易寫了《哭劉尚書夢得二首》,詩中說「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白居易對劉禹錫的詩非常推崇,稱他為「詩豪」。白居易寫過《憶江南》詞三首,劉禹錫也和了兩首,劉禹錫在《白太守行》詩中稱贊白居易政績斐然,離任時「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親情指數:9
才華指數:劉禹錫9 白居易9.5
綜合指數:9.2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一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
趙明誠,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說起古代文壇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但如果說到志同道合的夫婦,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學者,母親也很有文學修養,自幼在良好藝術氛圍里成長起來的李清照有著過人的文學造詣,趙明誠身為宰相之子但毫無紈絝習氣,精通考古等藝術門類,是名滿天下的金石學家,李清照十八歲時與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成婚,是一對志趣相投的愛侶,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賞心樂事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趙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長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證而完成的,李清照在後記里敘述了編書的情形,同時也描寫了他們夫婦的情趣高雅的生活,他們常會進行些促進彼此技藝的小競賽,比如,指著一堆史書說出某一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誰說錯了必須要煮茶獻奉,賭書比賽中勝的往往會開懷大笑反而把茶杯傾翻在了懷中,這別具風趣的閨中樂事,是歷代稱頌的佳話。李清照趙明誠攜手游賞相從賦詩,在創作上也相互砥礪,毫無疑問地,這樣的生活氛圍對李清照在詞學上取得突出成就有非常大的幫助。趙明誠亡故後,李清照留下了許多情真意切的詩詞,終生追念著和趙明誠一起度過的二十九年美滿知心的生活。在那個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時代里,這樣意氣相投的知心愛侶的確是珍貴的。

親情指數:10
才華指數:李清照10 趙明誠7
綜合指數:9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二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納蘭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滿洲最傑出的詩人,清代第一詞人。
顧貞觀,字華峰,號梁汾,江蘇人。
康熙十五年,顧貞觀四十歲,容若二十二歲,容若為相國長子,顧貞觀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濟貧古道熱腸對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誠平等結納,與顧貞觀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慷慨揮灑寫下傳誦不衰的《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然諾重,君須記。」詞中率真地表露了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他們相互傾慕彼此的才華和品格,文學見解和創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說」是清初詞壇上的重要文學主張,他們二人作品風格也相似,一樣真純清新,容若的《飲水詞》和顧貞觀的《彈指詞》被視為當時的詞壇雙璧,名揚海內外。在腐朽的官場里容若更是不顧自身安危保護著摯友,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容若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純潔印證了他與顧貞觀的知音深情,而顧貞觀也同樣傾注全部真誠珍惜這份友情,成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容若英年早逝,貞觀撰寫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筆端吐露的是無盡的哀思,還有對容若價值的最深刻理解。

親情指數:9.5
才華指數:納蘭性德9 顧貞觀8
綜合指數:8.8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三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李白,唐代大詩人,世稱詩仙。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晚去世八年,唐代大詩人,世稱詩聖。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與杜甫齊名,號稱李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為深厚,二人中年時在洛陽相見,結為知交,此後長期分別幾乎沒有機會重逢,但兩人的友情卻歷久彌珍,杜甫懷念親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寫下了不少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作為知己對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認知,杜甫在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還有諸如「昔年有狂客,爾號『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字字千鈞的評價更是成為文學史上對李白詩風的定論。唐肅宗年間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對李白的生死存亡魂縈夢系,寫下《夢李白》兩首,流傳千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懸掛叮嚀,一往情深。這首詩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結而成,被譽為「筆筆神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的同時,也將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後世文人的心中,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親情指數:6
才華指數:李白10 杜甫10
綜合指數:8.7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四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蘇軾,北宋文壇第一人,詩文俱佳,同時又是著名的書法家。
黃庭堅,字山谷,比蘇軾小八歲,早年出自蘇東坡門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但與蘇軾交情深厚,文才與蘇東坡齊名,同時書法成就與也相並列。
兩人在京城為官時經常詩酒唱和,其樂融融。蘇軾寫了《送楊孟容》詩,自稱仿效黃庭堅,黃庭堅用原韻和詩一首,在詩的末尾幽默地開起了玩笑,說自己的才華不及蘇軾,如果自己的小兒子能到蘇家當女婿實在是件幸事。黃庭堅老家盛產雙井名茶,他得到後馬上分送給蘇東坡,並寫詩相贈。蘇東坡作畫黃庭堅也有題畫詩贈送,蘇軾病逝後黃庭堅十分懷念,寫有悼念蘇軾的詩。蘇軾黃庭堅都名列於宋代書法四大家,又都情性放達,熟不拘禮,互為戲言成為文壇韻事,蘇軾書法字體肥厚飽滿,黃庭堅取笑為「石壓蛤蟆」,蘇軾聽後反唇相譏戲稱黃庭堅書法中字體的長撇大捺為「樹掛死蛇」。蘇軾的《寒食貼》為天下行書第三,而《寒食貼》的後序就是黃庭堅寫的。

親情指數:6.8
才華指數:蘇軾10 黃庭堅9
綜合指數:8.6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五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文才出眾,倡導古文運動,詩文風格險怪,自成一體。
孟郊,字東野,性情狂放耿直,與韓愈交情深厚。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早年曾經在嵩山游學,學成後游歷京城為韓愈所賞識,兩人詩風也是一致的。孟郊四十歲後進入仕途,到江蘇任職,韓愈作詩相送,有「物不平則鳴」的名句,把孟郊列在陳子昂、元結、李白、杜甫等大名家之後,可見對孟郊詩的偏愛,孟郊也將自己與韓愈相提並論「詩骨聳東野,詩濤涌退之」。兩人唱和的詩為數不少,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韓愈寫詩安慰他,充分表達了對孟郊的理解和關心,孟郊有許多詩都表示對韓愈知遇之情的感激與敬意。孟郊亡故後,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親情指數:8.5
才華指數:韓愈9.5 孟郊7.5
綜合指數:8.5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六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字稼軒。
陳亮,字同甫,世稱龍川先生。
辛棄疾和陳亮相交於風雨飄搖的南宋孝宗年間,都是力主北伐收復山河的積極倡導者,並且都上書主張抗金救國,相同的愛國主義情操是二人友誼的基石,同樣文武全才,同樣才氣橫溢。
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共商抗金大計,兩人攜手同游鵝湖,詩酒唱和了十幾天時間,意猶未盡,又相約拜訪朱熹,因為沒有遇上朱熹陳亮告辭回家,辛棄疾第二天又想念老朋友,馬上起程一路追趕,最後因為雪深泥滑不能前行才作罷。兩人先後為此用《金縷曲》詞牌相互酬唱,一連唱和了五首之多。兩人在詞中歷數了彼此的深厚友誼,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現狀深懷感慨,對侫臣當道苟且偷安非常憤恨,表達了「男兒到死心如鐵」立志恢復神州的雄心,盪漾著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千古傳揚。陳亮的詞不僅題材、感情基調和大體的風格與辛棄疾相似,寫作技法也很相似。

親情指數:8
才華指數:辛棄疾9 陳亮8
綜合指數:8.3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七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皎然,唐代第一詩僧,世居湖州,著有詩歌評論集《詩式》。
陸羽,字鴻漸,湖北竟陵人,《茶經》作者,民間尊為茶聖。
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來到湖州,結識皎然,開始了一段長達50年的僧俗忘年友誼,陸羽在皎然的引見下,結交了江南名士劉長卿、顏真卿、李冶、張志和等人,並幫助陸羽完成了《茶經》的寫作和各地茶葉的考察工作。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陸羽請回湖州,並以詩相贈「欲賞芳菲不待辰,忘情人訪有情人。西林豈是無清景,只為忘情不記春。」大歷十年,陸羽移居顏真卿為他新建的青塘別業,皎然再次造訪,寫下五律《尋鴻漸不遇詩》。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想念陸羽,不顧自己已70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陸羽也隨皎然重回湖州,不久後皎然圓寂。後來陸羽病逝,也葬在杼山,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

親情指數:10
才華指數:皎然8 陸羽6
綜合指數:8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八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王維,唐代大詩人,精通音律書畫,27歲時因為侫臣李林甫執政,他隱居終南山,在藍田建輞川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裴迪,比王維小15歲,青年時期與王維一起居住在終南山,互相唱和,他們兩人的《輞川集》五言絕句,被後人所推崇,在藝術造詣上幾乎超凡入聖了。
王維的贈裴迪的詩《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膾炙人口,尤其是「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一句,大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香菱之口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由於志趣相同,裴迪的詩風格意境都與王維十分相近,王維的名作《竹里館》寫道「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裴迪的同名詩中寫道「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另外,王維的《辛夷塢》和《漆園》,裴迪都有同題目同體裁的詩。

親情指數:7
才華指數:王維9 裴迪7.5
綜合指數:7.8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九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7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八大家」之一。
梅堯臣,又稱梅宛陵。
兩人的交往從詩文革新運動開始,歐陽修是詩文革新領袖,而梅堯臣是積極擁護者,歐陽修《六一詩話》中對梅堯臣的文學主張十分贊同。慶歷元年梅堯臣到湖州擔負稅監,歐陽修專門設宴餞行,梅堯臣寫了《醉中留別》詩相贈。不久後,歐陽修被貶,梅堯臣也專門寄詩勸慰好友。兩人在飄浮塵世的聚散離合中總是相互掛念著,梅堯臣曾采了家中的銀杏不辭千里寄給歐陽修,歐陽修睹物思人,作詩《梅聖俞寄銀杏》以答謝,詩中說「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物*以人貴人賢棄而論」。拳拳之意,盡在詩中。歐陽修還有詩稱贊梅堯臣的詩如吃橄欖,越品越有厚味。

親情指數:7
才華指數:歐陽修8.5 梅堯臣7.5
綜合指數:7.7
列中國古代十大知音第十位

『玖』 歷史上著名的好朋友有什麼

鍾子期和鮑叔牙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