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規矩知名
㈠ 求推薦幾部對女生想當模特之類要出名卻不知道潛規則的教育類電影
《上位》
一、《我要成名》
日前上映的由劉青雲和霍思燕主演的喜劇片《我要成名》,不僅將 「明星隱秘生活手冊」公開化,而且大揭娛樂圈內幕,比如女星成名需要脫、想開工必須給製片人送禮甚至上床等娛樂圈內的「潛規則」。香港眾多的明星都在這部片子中客串角色,基本上都是自己演自己。其目的是因為該片真實揭示娛樂圈的種種問題,希望能引起大眾關注,更希望圈內人士能潔身自好。
二、《如果·愛》
去年陳可辛又拍了一部《如果·愛》,雖然是歌舞片,但是題材相似,片中的周訊為了在娛樂圈揚名立足,付出了太多太多。大部分明星的光彩的背後都有一段無法見光的血淚史。
三、《金枝玉葉》
1994年由陳可辛執導的《金枝玉葉》是一部描寫香港歌壇的喜劇電影,該片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原來娛樂圈內同性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二是原來歌星的走紅是如此的簡單,只是因為飾演金牌監制的張國榮與名歌星劉嘉玲的一時賭氣,普通歌迷袁詠儀就糊里糊塗的當上了簽約歌手,並且一下躥紅!不過,影片中袁詠儀所演的那個歌手的走紅相對而言還是很單純、很偶然的。而我們聽到的更多的關於一些明星走紅的真相則是:不需要你的唱功,不需要你的演技,只要你肯付出、肯奉獻點什麼!比如說金錢、肉體、尊嚴……據說,這就是圈內所謂的「潛規則」。
四、《不脫襪的人》
《不脫襪的人》中的張曼玉同樣飾演一個渴望走紅的小演員,她雖然也主動接近導演,但所幸面對導演提出的非份條件,還能保持自尊。
五、《藝壇照妖鏡》
相比之下,毛舜筠在《藝壇照妖鏡》(1979)中扮演的初入影圈的小女星就相當悲慘,開始她亦未對「潛規則「低頭,而且相繼拒絕了色迷迷的「導演」和「老闆」的不良要求,可惜不久卻陷進了他們設下的圈套,最終一步步淪為「潛規則」的犧牲品。之後,女主角從小演員一躍變成「大明星」,從「潛規則」 中受益的她繼續委身更有權勢的老闆,並得到了「下一屆影後就是你」的承諾。——這部拍攝於27年前的影片至此戛然而止,似在表達編導對「潛規則」難以杜絕的無奈
六、《電影鴨》
《電影鴨》中,一批沒有名氣的小明星爭先恐後向電影監制獻身,希望能藉此得到重要角色,而電影監制自然樂此不疲。真實娛樂圈遠比這個景象更加慘痛
七、《愛在娛樂圈的日子》
王晶監制的《愛在娛樂圈的日子》中張慧儀飾演的過氣女星為搏出位,不僅當眾展露美妙身材,並表演「胸腋夾蛋」的香艷絕技,之後更出演三級片,此段經歷便是影射昔日曾紅極一時的艷星葉玉卿
八、《應召名冊》
1977年,香港娛樂圈驚爆「銀雞案」,多名肉彈艷星因涉及M Y遭警方傳話,一時成為轟動全城熱門新聞。邵氏聞風而動,立即派大導演程剛著手將這一題材搬上銀幕。據導演程剛介紹,《應召名冊》的大部分情節都是改編自真實個案,固可信度極高。尤其影射「白小曼被逼自殺」一段,由於之前早已議論紛紛,此次以寫實手法再現銀幕,自然引人關注。另外,《應召名冊》結尾處,編導又承接港片寫實傳統,對這段「銀雞案」提出問題:誰之錯?誰之罪?——可謂發人深省,頗具震撼力!
九、《香港小姐寫真》
著名影星王祖賢當年拍過一部叫《香港小姐寫真》的電影,講述一位妙齡少女在當選「港姐」後,迫於生計,居然客串高級應召女郎,周旋於富豪巨商之間。《香港小姐寫真》的電影情節固然是虛構,但現實生活中這類事件卻曾真真切切的發生過。據說佳麗一旦當選「港姐」便被「圈內」明碼標價,連陪富豪吃飯也要按價收錢,當然標價歸標價,「港姐」去不去則又當別論了。也正因為如此,港姐或者落選港姐賣身陪夜或與某富豪傳出緋聞等等糗事不斷在媒體上曝光早已令我們見怪不怪了
十、《買兇拍人》
片中的導演全喜歡那個日本女演員雖出演一部戲主角,電影的導演,製片關心的不是戲拍如何,而是如何占女主角便宜。他們毫無顧及地對女主角動手動腳,從而引起了全的同情。這樣的情形相信經常在現實娛樂圈中發生。
㈡ 而立、花甲、耄耋(mao die)、弱冠、古稀、知名、不惑、豆蔻、期頤(yi)從年齡小到年齡大排列
豆蔻,13
弱冠,20
而立,30
不惑,40
知命,50
花甲,60
古稀,70
耄耋,80-90
期頤.100
襁褓: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總角:指幼年兒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又稱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天命:指五十歲(又稱半百);
花甲:指六十歲(又稱耳順);
古稀: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其中,「豆蔻年華」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論語·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古稀」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耄耋」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以上這些詞都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其他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㈢ 求類似 憶錦的票房毒葯 的小說 或者是女主是被男主潛規則的知名女星 或者文風搞笑 不虐的小說
重生之影後 性感天後
㈣ 我國有許多知名企業家不能長期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歸結起來原因無非是內外兩個方面。外,是指社會環境與政府環境,其中政府決策、政策,政府依法行政及政府誠信,對企業具有生死攸關的作用;內,則是指企業的產品研發、企業人事、財務、組織管理能力及市場營銷。雖然這樣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如此粗線條的分析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卻毫無實際意義,既不能給正在運營著的企業提供借鑒,亦不能使它們不再覆轍重蹈。《科學投資》通過對近年來一些失陷企業和企業家的采訪,同時通過對近十幾年來國內媒體的數百例相關報道的梳理,特別是對其中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例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導致中國民營企業落敗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個方面。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與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歷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嚴重腐蝕著中國民營企業的肌體,有些卻是新生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而且其中的一些新生病菌就像SARS病毒一樣,具有極強的復制性和蔓延性,尤其值得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警惕。我國中小企業短壽之文化原因中國民營企業易「短壽」,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20世紀年80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民營企業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神話。「三株」、「巨人」、「飛龍」和「太陽神」等一大批民營企業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日長夜大,成為名噪一時的「民企巨人」,然而,這些「明星」們如今大都風光不在,人們用「只領風騷兩三年」來表達對這些昔日「經濟恐龍」的惋惜,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目前,我國68%的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都不超過5年,國內理論界對中國民營企業的這種「短壽」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比較集中的觀點有「盲目多元化」論、「片面追求速度」論、「重名而不務實」論、「人才結構不穩」論、「唯規模論英雄」論等等。筆者認為,中國民企易「短壽」的更深層次的原因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法人的發展思路,因為企業家的發展思路是企業的靈魂。順境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之大敵開過車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寬闊的大道,開車時越容易出問題。因為道路太平坦,視野太開闊,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經驗的設計師在設計高速公路時,都會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設計一些彎道。做人也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人生太順利了,便難免自以為是,目空一切不太容易守「規矩」,把「規矩」放在眼裡, 將「規矩」當一回事。中國搞市場經濟短短的二十幾年,曾經涌現過多少風光無限的企業,曾經涌現過多少風光無限的企業英雄,這些企業、這些企業英雄而今安在?《科學投資》認為,企業、企業家境遇過「順」是禍不是福,過「順」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第一大敵,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第一大敵。意氣和感情代替了原則人是講感情的,這感情無論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無論哪一種感情都彌足珍貴。當你創業的時候,當你做企業的時候,往往都需要這些感情聯結起來的親情、友情的幫助。但是處理不好,這些親情、友情也會成為你做企業的累贅。「世界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說起來冷酷,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卻是真理。做企業的人,應該時刻銘記在心。現代社會,現代企業講究的是個制度,照章辦事,無規矩不成方圓。政治化是民營企業家的另一面中國是一個講政治的國度,但是我們這里所講的政治,不是通行概念上的政治,不是主義。所謂的企業政治化,是一個企業承載政治的意義,承載官員的政治前途,經常的結果就是這個企業的快速死亡。當官首先要有政績。最容易出政績,讓人看見政績的地方在哪兒?修路、蓋樓。所以,伴隨著官員的政績提升和官位升遷,在這兩個地方栽跟頭的企業最多。還有一些企業家投機取巧,一心想沾「政治」的光,上趕著給人家送「政績」,最後把自己弄得身敗名裂。企業就是企業,企業家的天命就是贏利,而不是搞「政治」。心理障礙使民營企業家難以自拔做企業的人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因為思想決定行動。心態不對,行動就容易錯誤,最後毀人毀己。但是企業家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時候。我國中小企業短壽之管理原因缺乏可行性分析一些企業經營者在進入市場之前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賈寶珍說,有許多中小企業完全是憑借著一種感覺加少量的科學依據就進入了市場。當進入所從事的領域後,才發現自己有很多想法與實際有差距,導致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做可行性分析是企業進入市場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可分兩個方面:首先是宏觀方面,這是可以用數字量化表示的,如這些年這個行業的目標客戶群的遞增情況、現有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未來還可能有多少新加入的競爭對手、本行業的替代產品可能在多長時間內投放市場,也就是自己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有多長。其次是微觀方面的,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它都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去年SARS的到來,影響到了許多企業的經營,但這是市場調查無法分析到的,也不可能用量化的概念表示,但作為企業的投資經營者,在投資之前就應該考慮到市場可能的變數。缺少信用市場經濟說白了是信用經濟,大家都要遵守游戲規則,在游戲規則內行事。中國的市場經濟還只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講信用,遵守游戲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企業家將游戲規則視為兒戲,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自己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只圖自己一時快意,全然不顧他人感受,最終招致市場的報復,自食其果。對游戲規則的不尊重,表現在對內,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上,隨心所欲,一廂情願;在市場開拓和市場營銷上,對行業內默認的准則和紀律視若無睹,抱著僥幸心理。最終會受到游戲規則的懲罰。3-3 傳媒的副作用中國的傳媒業是一個怪胎,一方面它要代表政府說話,當政府的喉舌,要體現社會責任和社會良心;另一方面,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傳媒被拋向市場,需要自負盈虧,這又具有了市場的屬性。在社會良心、政府喉舌和市場利益面前,他們常常被弄得左顧右盼,前後為難。在傳媒這種騎牆式和夾縫式的生存中,許多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加上一些企業家自身心態的不成熟,使企業深受其害。這些年被傳媒捧殺和棒殺的企業和企業家不在少數。對於企業來說,媒體是一把兩刃刀,運用得好,可以大大幫助企業發展;運用得不好,不但對企業毫無幫助,反而會傷及自身。總之一句話,媒體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需要的是良知;而企業家在與媒體打交道的過程中,需要的則是明智。大量的中小型企業甚至微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進入市場,但繁榮的背後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68%的中小企業生命周期都不超過5年,是什麼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壽命呢?3-4 難以降低賒銷風險有許多廠家為了競爭的需要,想出了很多特有的銷售模式,其中就包括了賒銷和代銷,但是對中小企業來說,賒和代風險都非常大,有的經銷商將貨賣完,並不及時將貨款歸還,有的甚至還欠帳賴帳,很多實力不強的企業就是這樣被拖垮的。如果企業不賒帳,那麼貨物將會積壓;如果賒帳,就會有一部分經銷商賴帳不還。作為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就應該學習一些規范的科學知識和方法,來識別哪些能夠還錢,哪些不能,以決定是否將貨物賒給他
㈤ 是不是每一個知名演員,都是潛規則出來的不潛的有嗎是誰
不一定,也有沒有經過潛規則的女演員。
她們不是有背景,就是有錢,要麼就是才華橫溢有真本領魅力十足
㈥ 有哪些"按規則辦事"的著名歷史故事
商鞅變法、千金買馬骨。不知道你說的規則是不是指誠信、法律?
㈦ 100米賽跑是最知名的田徑比賽之一,它的比賽規則是怎樣的
比賽規則就是在相同的距離同時起跑,到達終點的時間最短的就獲勝,比較看重的是運動員的爆發力
㈧ 「我要是潛規則,天天都能潛」著名導演王晶說出這樣的話是否合適
作為香港知名導演,曾捧紅多個巨星,拍攝多部經典作品的王晶,他完全有資本說這樣的話,當然他說這話也很合適,沒人比他更清楚演藝圈中的黑幕了,那些不知名的女演員為了能爭取到一個角色,可是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畢竟成名對她們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關於娛樂圈中的潛規則,總能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只要娛樂圈存在一天,這種潛規則的現象就難以根除,畢竟好的劇本和知名的導演是娛樂圈稀缺的資源,而娛樂圈從不缺演員,況且每年都有許多新人涌進這個圈子,這就導致了供過於求,想憑借自己的實力走紅,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雖然娛樂圈中的潛規則普遍存在,但近幾年隨著輿論監督的崛起,娛樂圈中潛規則的現象有所下滑,在此奉獻各位年輕小演員,成名之路從不是康莊大道,自己可千萬迷失在娛樂圈的燈紅酒綠中,否則自己可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的。
㈨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是出自古代哪位著名儒家思想家之口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孟子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鼓吹與吶喊。具體落實到兩個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說法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㈩ 美國歷史悠久的軍事學院,以嚴格的規則和紀律聞名於世
美國西點軍校,素有「美國將軍的搖籃」之稱。許多美軍名將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布萊德利等均是該校的畢業生。這些名人在校期間的許多軼事至今還被西點人所津津樂道……
在距離紐約市約50英里的北部,風景如畫的哈德遜河谷西岸,有一大片用灰色花崗岩石頭壘砌成的建築樓群,其間鑲嵌著幾塊大小不一的綠茵草坪和幾尊栩栩如生的青銅雕像,時不時會出現一列列身著灰色制服或迷彩服、唱著軍歌、邁著整齊步伐的隊伍。這里就是聞名遐邇的美國西點軍校。今年正逢西點建校200周年。日前,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紐約外國記者中心組織部分外國記者走訪了這座素有「美國將軍的搖籃」之稱的著名軍事院校。
兵家必爭的西點
西點軍校的正式名稱叫「美國軍事學院」,由於校址位於紐約北部哈德遜河西岸的橙縣西點鎮,故又被稱作「西點軍校」或「西點」。
西點軍校所在的西點鎮曾是美國獨立戰爭中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據研究西點軍校歷史的斯蒂溫·格羅夫博士介紹,西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主要是哈德遜河在流經西點時程「S」狀,且彎度很急,過往的大型船舶經此必須減速,來犯敵船則因減速而易受攻擊。更主要的是河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臨下的控製作用,如果在此設立軍事要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時的大陸軍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認為西點是美國最具戰略價值的一塊陣地,是「打開美國的一把鑰匙」。有鑒於此,華盛頓在1778年邀請波蘭人、曾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中扭轉戰局的薩拉托加戰役的英雄薩丟斯·科什烏茲科上校來協助設計西點軍事要塞。經過一番勘察,科什烏茲科在此建立了大小14個據點,控制河道和防禦水陸兩棲進攻。各據點彼此呼應,相互支援,形成一個合理有效的防禦體系。英軍若乘船來犯,則無異於自投羅網。即便在今天,其設計思路仍被認為具有現代意識。為了紀念這位波蘭人,1828年西點軍校還為其塑了像。如今,這位波蘭人依然目光炯炯地俯視著那逶迤而去的哈德遜河。而華盛頓本人也曾在1779年把他的司令部搬至西點。實際上,西點要塞自1778年1月20日屯兵以來,是美國一直在使用的軍事設施,它也是西點軍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嚴格的入學條件
1802年3月16日,美國第三任總統、當年《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托馬斯·傑弗遜簽署國會法令,宣告在西點成立「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是美國建立最早的軍事院校,首任校長由美國著名政治家和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外孫喬納森·威廉姆斯擔任。但是,被尊稱為「西點軍校之父」的卻是自1817年至1833年期間任校長的西爾維納斯·薩耶爾上校。因為正是他在任期間提高了西點的學術水準,嚴明了軍事紀律,以及強調行為誠實正直。他還倡導了薩耶爾教學法,即由通曉專業知識的教官進行小班授課,學員和教官每天對課程進行討論,這一方法至今還在西點軍校被廣泛採用。
200年來,西點軍校已由當年成立時僅有1800英畝的面積,第一期僅有兩名學員畢業的小學校,成長為如今佔地16000英畝、每年有900多名男女學員畢業的名校和眾多美國青年人嚮往的地方。如今,這所名校的任務是教育、訓練和激勵學員,使每一位學員成為恪守「職責、榮譽、國家」價值觀、「品德高尚」的現役軍官;把學員培養成以美國陸軍軍官作為職業發展和終身為國家服務的優秀軍事人才。據此,西點有著自己嚴格的入學條件和標准。據西點軍校招生官員介紹,西點招生對象必須是年齡為17-22歲的未婚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士兵,經政府高官(如副總統或國會議員或陸軍部高官)推薦、考試和體檢後擇優錄取。考試范圍包括學業能力傾向測驗、體育等。西點的學制為四年。課程分為文科、理科、工程、軍事科學和體育等,每年暑期(6-8月)進行野外軍訓。但西點軍校副教務長肯·格瑞斯博士補充說,「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學校適時增設和調整了部分專業和課程,其中包括反恐怖主義、網路恐怖主義、沖突解決、信息保障、國際法、法律制度比較、國際安全研究、核工程和化學工程等,同時引進了有關國際法和伊斯蘭法律方面的專家和南亞問題專家。
西點軍校從1976年開始招收女學員,現在整個學員隊的人數為4000名,每年的7月1日約有1200名新學員入學。學員在校的主要制服顏色為灰色,這是早在1816年就確定了的,因此,學員隊又有「灰色長隊」之稱。學員畢業後被授予理科學士和陸軍少尉軍銜,一般至少需服現役5年。
培養「品德高尚」的將才
自1898年西點軍校把「職責、榮譽、國家」正式定為校訓以來,西點軍校特別重視對學員品德的培養。他們反復強調,西點僅僅培養領導人才是不夠的,必須是「品德高尚」的領導人才。為此,學員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被灌輸西點的基本價值觀,即正直誠實和尊敬他人的尊嚴。《學員榮譽准則》明確規定「學員不得撒謊、欺騙和行竊,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為」。西點軍校公關部主任詹姆斯·威利中校舉例說,學員在撰寫論文時,如果不在腳注中對一些被引用的觀點和文字加以說明的話,一經查出,輕者要被嚴厲批評,重者則被勒令退學。至於尊敬他人,西點告誡每位學員,如果自己想得到別人的尊敬,就必須以同樣的尊敬和尊嚴對待別人。
在西點的兩天采訪中,記者對此深有感受。在西點軍校的巴克納爾訓練營,高年級學員正在對低年級學員進行野外訓練科目。這是西點的傳統,目的是培養學員的領導才能。在障礙訓練場上,每當低年級學員因未掌握好動作要領而出現失誤時,得到的不是批評、責罵或是不屑一顧的嘲笑,而是激勵的掌聲和諸如「加油!你一定能行!」的鼓勵聲。低年級學員在這種氣氛下,不僅完成了動作,更主要的是增強了自信心,這也是西點野外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
找不到圖書館的巴頓將軍
西點軍校號稱「美國將軍的搖籃」,許多美軍名將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布萊德利等均是該校的畢業生。這些名人在校期間的許多軼事至今還被西點人所津津樂道。
美國內戰時,約400名南北雙方的將領是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統帥北方軍的尤利塞斯·格蘭特將軍和領軍南方部隊的羅伯特·李將軍。這兩位昔日的同窗校友因各為其主而成為戰場上的對手。結果,格蘭特技高一籌,最終迫使李將軍俯首稱臣。
第二次世界大戰名將巴頓將軍也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並以作風嚴厲、作戰勇猛、善於捕捉戰機、擴大戰果,而被譽為「血膽將軍」。但巴頓在校的學習成績卻不敢令人恭維,因為他是花了五年時間才從西點畢業,比同期學員多出了一年。一次,一位記者追問其原因,巴頓俏皮地回答說,他學習期間沒有找到學校的圖書館。對此,西點人則以自己的幽默來回答和紀念這位1909年的畢業生。1950年,他們在校圖書館對面立了一尊頭戴鋼盔、身著戎裝,手持望遠鏡的巴頓將軍塑像。寓意幽默:不是找不到圖書館嗎?現在讓你手持望遠鏡,天天站在圖書館對面,這下總可以找到了吧!
而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據說是在母親的陪伴下度過四年西點生涯的。當年,麥克阿瑟的母親把麥克阿瑟送到西點軍校後,自己也在學員宿舍對面的西點旅館里安營紮寨了。她每天早上伴著起床號起來看兒子出早操,晚上直到兒子宿舍的燈光熄滅才休息,整整陪讀了四年。而麥克阿瑟則時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悄悄地溜到母親的住處打打牙祭。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麥克阿瑟後來於1919年至1922年出任西點校長,任職期間加大了體育課佔全部課程的比例,達15%。
「我不認為中國是威脅」
西點軍校設有外語系,共開設了七門外語課,它們分別是阿拉伯語、漢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俄語和西班牙語。其中,漢語課開設於1966年,課程包括基礎漢語、中級漢語、漢語軍事閱讀、中國媒體和中國文明等。在西點軍校的巴克納爾訓練營地,記者乘隙采訪了一位學過中文的四年級學員辛克萊。辛克萊來自密蘇里州,今年24歲,身高1米85左右,身著迷彩作訓服,臉上塗著迷彩油膏,顯得頗為老練。一交談才得知,原來他在來西點之前,已經在陸軍當了近三年的兵。辛克萊是在部隊長官和密蘇里州聯邦眾議員的聯名推薦下,經過考試進入西點的。他在西點的專業是地理,但他在二年級時選修了兩個學期的漢語,當時同期同學中共有75人選修了漢語課。此外,他還在歷史課上的中國軍事史中讀到了有關《孫子兵法》的一些介紹,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辛克萊說,選修中文就是想更好地了解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也正是出於這一原因,他平時一直關注有關美中關系的發展,包括布希總統的兩次訪華。辛克萊說,可能有些美國人認為中國將對美國構成威脅,但這主要是他們對中國缺乏足夠了解。就他本人而言,他對中國的發展方向表示樂觀,對美中關系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不認為中國是威脅。辛克萊最後強調說,他的同學中有許多人都持這一觀點。
過關斬將的國際學員
從1889年起,西點開始招收外國學員,由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負責向有關國家和地區發出邀請。招生錄取條件及考試科目和美國幾乎相同,只是推薦人變成了被邀請國的政府官員。此外,考生需要加試英語。至今已有306名外國學員從西點畢業,其中包括1950年畢業的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目前,西點已向160個國家和地區發出了邀請。
記者在巴克納爾訓練營采訪了一位來自喀麥隆的國際學員。22歲的埃里克·蒙伯格霍布,個頭不高,但很結實,加上厚厚的嘴唇,給人以憨厚和吃苦耐勞的印象。他用口音很重的英語介紹了自己的一些情況。埃里克出身於軍人世家,父親在喀麥隆軍隊里任職。在得悉2000年美國西點軍校將在喀麥隆招兩名國際學員的消息後,他就向美國駐喀麥隆大使館索取了有關招生簡章,並報了名。由於要加試英語,講法語的埃里克還專門惡補了一下英語。經過一番競爭,埃里克過關斬將,最終脫穎而出,獲得了美國國會25萬美元的四年全額獎學金,並於2000年6月走進了西點軍校的大門,專修國際關系和選修計算機課程。他現在已經是二年級學員了。埃里克說,初來時,遇到很多問題,如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但最大的問題則是語言交流問題,上課時他必須全神貫注地聽講、記筆記。和別人談話時,則經常要請別人說得慢一點。經過兩年的磨煉,埃里克說他逐漸有所適應了。兩年來,埃里克沒有回過國,但他說,畢業後一定得回去,因為出來前,他和喀麥隆軍隊簽了服役5年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