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房企退
『壹』 中國有哪些知名房企
以總資產排名:萬科、中海、華潤置地、富力、保利、合生創展、碧桂園、世貿房地產、遠洋、綠城
以凈資產排名:萬科、華潤置地、中海、碧桂園、世貿房地產、合生創展、瑞安、遠洋、富力、招商
以營業收入排名:萬科、中海、保利、碧桂園、富力、金地、雅居樂、合生創展、華潤置地、世貿房地產
以凈利潤排名:雅居樂、中海、萬科、富力、瑞安、保利、華潤置地、合生創展、遠洋、碧桂園
以銷售額排名:萬科、中海、保利、碧桂園、富力、綠城、金地、合生創展、遠洋、華潤置地(靜博)
《2008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百強榜單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綠地集團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世茂集團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潤置地有限公司遠洋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龍湖集團魯能置業集團公司SOHO中國有限公司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置集團有限公司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沿海綠色家園有限公司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大華(集團)有限公司仁恆置地集團有限公司融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卓達集團廣州恆 大地產凱德置地集團上實地產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陽光100集團有限公司泛海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億達集團有限公司新湖中寶股份有限公司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城建開發集團重慶市金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寧波銀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珠海華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濱江房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住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番禺祈福新邨房地產有限公司中新地產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江蘇新城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鴻榮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藍光和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經濟特區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新長寧(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農工商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福星惠譽地產有限公司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都房產集團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上投房地產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廈門寶龍集團發展有限公司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市房地產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元一集團上海鵬欣(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融科智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天津泰達集團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明發集團有限公司名流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靜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鑫苑(中國)置業有限公司北京金隅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浦東新區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糧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地產上海愛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津濱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國際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上海景瑞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眾安房產有限公司億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貳』 退出房地產業的78家央企名單
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序號 企業(集團)名稱 序號 企業(集團)名稱
1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65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2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66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6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4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68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5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69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6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70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
7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71 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8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72 中國鹽業總公司
9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73 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0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74 中國恆天集團公司
1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75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1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76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13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77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14 國家電網公司 78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1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79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16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80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17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81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
18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82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19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83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20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84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21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85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22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86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3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87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24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88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5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89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26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90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27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91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28 東風汽車公司 92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9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93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30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94 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
31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 95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
32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96 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33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97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34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98 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
35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99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36 中國鋁業公司 100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
37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101 珠海振戎公司
38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102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39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10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40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104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41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105 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
42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106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43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107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44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108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
45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109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46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110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47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111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
48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112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49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113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50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14 中國印刷集團公司
51 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115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52 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116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53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117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54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118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55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 119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56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120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57 中商企業集團公司 121 彩虹集團公司
58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 122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59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123 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
60 中國華星集團公司 124 華僑城集團公司
61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125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62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126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63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127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64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128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叄』 被要求退出房地產業的央企名單
序號 企業(集團)名稱 序號 企業(集團)名稱
1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65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2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66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6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4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68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5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69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6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70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
7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71 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8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72 中國鹽業總公司
9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73 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0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74 中國恆天集團公司
1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75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1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76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13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77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14 國家電網公司 78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1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79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16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80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17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81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
18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82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19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83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20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84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21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85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22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86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3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87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24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88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5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89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26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90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27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91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28 東風汽車公司 92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9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93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30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94 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
31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 95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
32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96 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33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97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34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98 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
35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99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36 中國鋁業公司 100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
37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101 珠海振戎公司
38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102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39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10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40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104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41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105 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
42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106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43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107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44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108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
45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109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46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110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47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111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
48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112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49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113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50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14 中國印刷集團公司
51 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115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52 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116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53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117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54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118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55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 119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56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120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57 中商企業集團公司 121 彩虹集團公司
58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 122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59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123 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
60 中國華星集團公司 124 華僑城集團公司
61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125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62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126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63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127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64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128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肆』 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的78家名單
昨天(其實是指18日)下午,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央企地產業務的具體情況。國資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還有78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
的中央企業正在加快進行調整重組,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
可以肯定的是,國資委下屬的127家央企中,除掉以「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為主業的16家,尚有大約70%的企業涉足房地產市場,也就是上述被國
資委「勒令退出」的那78家央企。大量央企從去年後半年開始大舉進入房地產市場、爭當「地王」,進而推高地價、樓價是不爭的事實。
據可查的資料顯示,2009年,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銷售收入為2209億元,約佔全國商品房銷售收入的5%;房屋銷售面積為2807萬平方米,
約佔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的3%。5%和3%的比例雖小,造成的影響卻不容小看。一是央企爭地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反面導向。在土地拍賣中,央企憑借雄厚實力爭
奪稀缺土地資源,屢當「地王」,既有錢又大膽,令其他企業「望塵莫及」,造成的結果是一再推高地價,以致推高房價。在爭奪過程中,最終出現的土地價格往往
是背離市場規律的,也是非理性的。央企在房地產市場中的利潤和銷售面積,看似比例很小,潛在的負面引導作用卻是巨大的。
其次,無論是2209億元的銷售收入,還是約5%的銷售面積比例,份額雖然不大,但這個數字的「含金量」卻很高。因為,央企出擊「搶」到的土
地,大量位於核心城市、一線城市,而大量民企在央企的「拿地擠壓」之下,已被迫退居二三線城市。因此,不排除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地價房價的飆升,與央企
大量介入和爭奪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資委及時出台調控手段,「禁止」78家央企進入房地產市場,無疑是符合民意的,也是符合當前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決策方向
的。隨著大量央企從房地產市場「淡出」,被熱炒的房地產市場有望「降溫」,不合理的漲價勢頭有望得到遏制。當然,最終能否真正實現對房價的有效調控,讓房
價平穩下來,還取決於國家有關方面的決心,更取決於有沒有過硬的調控手段。不僅要打好針對「央企地王」的第一拳,還要打好稅收、金融等多方面的「組合拳」。
『伍』 78家被國資委要求退出的涉及房地產的央企名單
一樓白痴,具體名單沒有公布,不過會慢慢浮出水面的。耐心等待吧。
『陸』 眾多房企大佬退出,劉強東卻在此時入場,釋放了怎樣的房產信號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東東首先是個商人,做的就是賺錢的買賣,如果他認為不賺錢他也不會進坑。個人認為東東進坑是去做某些針對性項目,而非動盪整個房產市場,所以沒必要自擾。按他個性,應該是為了其自營主題服務的,僅此而已。
『柒』 李嘉誠王健林相繼退出地產,背後原因是什麼
在中國房地產的舞台上,李嘉誠和王健林應該是第一個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他們都在這個行業做了一些事情。他們兩人都曾是中國最富有的人,也都是富豪榜上的永久人物,他們創辦的企業在中國很有名,他們的許多做法在房地產行業也非常有爭議。畢竟,這些大佬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經驗豐富。
王健林為何要拋售房地產。
首先,隨著國內電子商務的日益激烈和同質化,商業地產圈並沒有很好地融合。即使在商業地產項目完成後,企業也應該考慮招商引資的問題。如今,招商越來越難,商業地產消耗了萬達大量的資金。王健林和萬達已經到了轉型的階段。
再者說,經過近幾年萬達的瘋狂擴張,王健林開始意識到萬達沉重的資產運營負擔過於沉重。顯然,對於今天的萬達來說,輕資產運營更為合適。如何減輕集團債務是萬達首先考慮的問題。然後,只有手頭上的酒店物業才會出售。萬達未來的主要方向是盡快撤出資金,轉向輕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