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詩人有哪些
1. 明代有哪些詩人
李東陽, 顧炎武. 可能還有袁中道,袁宏道. 明朝人好象不太喜歡寫詩, 更喜歡寫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志>都是明朝人寫的.
2. 明清時期所有較著名的詩人詞人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1]清朝著名詞人。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後晉為一等,長年追隨康熙左右。[2]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於寒疾,年僅三十歲。王國維曾評價納蘭性德的詞壇成就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鄭板橋(1693—1765年),清代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泰州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中進士後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飢民忤大吏,乞疾歸。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唐寅,字伯虎,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為「明四家」。
3. 明朝有那些著名的詩人他們都寫過什麼詩
明朝詩人:
邊貢
曹學佺
陳嘉謀
陳子龍
馮夢龍
馮小青
高啟
何景明
呼文如
季貞一
解縉
景翩翩
瞿佑
李夢陽
李攀龍
梁玉姬
林鴻
凌濛初
劉基
明無名氏
戚繼光
齊景雲
沈泓
沈謙
湯顯祖
唐寅
王過仁
王媺
王磐
王世貞
王叔承
吳承恩
吳靜婉
夏完淳
謝榛
徐渭
楊基
楊慎
於謙
袁宏道
張紅橋
張煌言
張家玉
周在
4. 明代有哪些代表性詩人
明初詩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劉基、高啟,他們都經歷過元末的社會動亂,寫出了一些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但不久之後,由於理學、八股科舉以及空前殘酷的文字獄嚴重桎梏了文人的思想,詩歌創作陷入了毫無生氣的局面,出現了以「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台閣體」詩派,專以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為能事,統治詩壇達一百年之久。
5. 明代最著名的詩人是誰呢
鄧子龍:明代著名軍事家和詩人,愛國名將,民族英雄(1531—1598),字武橋,號大千、虎冠,明代著名軍事家和詩人
6. 明代的詩人有哪些
楊基
7. 明代詩人簡介(比較有名的)
明初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唐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中後期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好為古詩文,始於李攀龍主文盟,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明末錢謙益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准北宋之矩矱」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士,他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在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已頗具影響。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仍為禮部侍郎。
8. 明代最著名的詩人是誰
狹義詩人,明代最傑出的詩人是高啟,然後是陳子龍、劉基、李東陽、袁宏道、鍾惺、夏完惇、譚元春、李攀龍、李夢龍、王世貞、李贄、袁凱、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如果說廣義詩人,明朝最傑出的詩人有三位~陳子龍、高啟、馮惟敏,然後楊慎、施紹莘、梁辰魚、湯顯祖、李贄、徐渭、鍾惺,其它比較卓越的詩人還有袁宏道、李東陽、王世貞、金鑾、康海、王九思、唐寅、陳鐸、楊基、王夫之、夏完惇、譚元春、黃宗羲、王磐、顧炎武、李攀龍、李夢龍等。由於明朝及後來的清朝實行全面返古唯儒唯農的腐朽政治制度,禁錮了國人的思惟,思想文化及科技、文字都沒有創新發展,語言文字也固守舊制而僵化,文藝作品就基本沒有太大的變革和創新。清朝照搬明政,思想文化科技文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