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知名畫豎圖

知名畫豎圖

發布時間: 2020-11-30 02:47:50

1. 中國最出名的是哪幅畫是誰畫的。

中國十大古畫是中國繪畫歷史上最燦爛奪目的明珠,主要包括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等,其中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九餘堂漢宮春曉圖縱寬30.6厘米,橫長574.1厘米,非常適合懸掛在寬大明亮的客廳中,奢華大氣,給人們帶來藝術的美的享受,畫卷採用藝克利版畫技術,逼真形象,完美地再現了原作的神韻。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十大名畫 漢宮春曉圖(縱30.6厘米 橫574.1厘米)
畫卷的作者是明代知名畫家仇英,仇英是太倉人,後來在蘇州定居,是明朝最具代表性的畫師之一,仇英的畫作一般只有簡單的名款,不像明代其他畫家那樣在畫作上題詩,仇英擅長描繪仕女,遠近聞名,漢宮春曉圖是仇英最傑出的代表作,畫卷描繪了漢朝宮殿園林的宏偉景象,使用驚艷的筆墨展現了皇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起居情況,他的這幅漢宮春曉圖在中國仕女繪畫史上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漢宮春曉圖的主題是漢代的宮廷生活,描繪了宮廷佳麗的生活狀態,整幅畫卷構圖繁瑣,用筆遒勁有力,色彩優雅瑰麗, 畫卷擁有奇木,怪石,華麗的宮殿,構成了人間仙境一般的美麗景色,除了擁有美女的畫像之外,畫卷還重點描繪了嬪妃彈琴下棋,描繪書畫,賞鑒古玩,賞花等娛樂休閑活動。畫卷一開始就是美麗的宮殿外景,楊柳發出嫩芽,春意盎然,宮殿的圍牆外面有一個水潭,鴛鴦白鷳在其中游水嬉戲。一個宮女帶著三個小孩在水塘邊觀看展翅欲飛的白鷳。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絹本,青綠設色,無款,據卷後蔡京題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現藏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於山嶺、坡岸、水際中布置、點綴亭台樓閣、茅居村舍,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構圖於疏密之中講求變化,氣勢連貫,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表現山石的肌理脈絡和明暗變化;設色勻凈清麗,於青綠中間以赭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五: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以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的生活軼事為題材繪制而成。韓熙載(公元907——970年), 字叔言,山東北誨人,唐末進士,是一位北方貴族,因戰亂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後主李煜繼位時,南唐國勢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則迅速崛起。李煜對自己小朝 廷的存亡憂慮不安。對於韓熙載,李煜想授他為相,卻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韓熙載也意識到,表面上雖受惠予南唐朝廷,但畢竟是北方人,也無意為官。身處 逆境的韓熙載,為了免遭可能發生的厄運,不得不在政治上盡量避免與朝廷發生沖突,並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縱情聲色的方式,去轉移同僚的視線,蒙蔽朝廷的耳 目。李煜只以為韓熙載生活太放盪,出於「惜其才」,想通過圖畫對韓熙載起規勸作用。所以,當他得知韓熙載「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棵雜,歡呼狂逸,不復拘制」的消息,便「命顧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宣和畫譜》)這就是《韓熙載夜宴圖》的創作原由。

全捲尺寸:28.7cm*33.55cm

一個宮女透過窗戶眺望外面翩翩起舞的孔雀,孔雀的兩邊是兩個宮女,一個宮女在喂孔雀,另一個宮女依靠在門邊,還有一個宮女提著水壺走下台階。一名嬪妃站在花園中,看著周圍的宮女為牡丹花澆水,旁邊是嬪妃的同伴,同伴身邊有兩個丫鬟,一個丫鬟在澆水,另一個丫鬟拿著扇子陪伴在左右。院內有一棵梨樹綻放著美麗的白色花朵,有宮女摘下梨花放在盆子中,有的人則摘下梨花插在鬢邊。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元代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紙本,水墨畫。《富春山居圖》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圖》曾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富春山居圖 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半卷《富春山居圖 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富春山居圖》殘卷之一。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少有大志,青年有為,中年受人牽連入獄,飽嘗磨難,年過五旬隱居富春江畔,師法董源、巨然,潛心學習山水畫,出名時,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翁了。黃公望把畢生的積蓄都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嘔心瀝血,歷時數載,終於在年過八旬時,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圖》畫卷為六接的紙本,即是由六張紙連成的畫卷.黃公望(字子久)為元代最負盛名的畫師,在畫史上的影響頗大。他在《山水訣》中,明確提到模寫。他說: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當屬《富春山居圖》。為了創作《富春山居圖》,他在領略江山釣灘之勝時,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即模記。此畫成於至正七年(1347年),此時子久年近八旬,畫中所題文字表明,他為完成此畫而潛心觀察、揣摩費時三四年。張庚在《圖畫精意識》中記載了董其昌對此畫的贊譽,子久畫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韻超逸,體備眾法,脫化渾融,不落畦徑。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唐-閻立本-步輦圖
《步輦圖》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
《步輦圖》以唐太宗李世民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這一重大事件為背景,表現了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使者祿東贊來唐迎親並受到唐太宗召見的場面。畫中包括唐太宗在內共有13個人物。唐太宗雖然不在畫面的中心而偏於橫卷的前半部分,但作者在構圖上巧妙的處理,使以唐太宗為主的人物群體實際上處於畫面視覺的中心,同時也以他為主構成了畫面由內向外輻射的組合關系。唐太宗處於九個侍女的簇擁之下,寬大的體態與威儀莊重的神情,與侍女纖細而趨於動感的塑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構成了畫面視覺上的重中之重。同樣的處理構思也體現在唐太宗前方的三個使臣身上,他們雖然較之侍女們遠離唐太宗,但其與太宗構成對應的視線,使他們乃處於更為重要的視覺地位。造型上選取了鞠躬時的動態,同時,三人的重心都略有後移,亦給人一種趨於不穩定的視覺感受。相比之下,既顯示出使臣的恭敬,又襯托出大唐天子雍容華貴的氣派。
作者的繪畫技巧也達到了相當高超的境界,不但體現在獨具匠心的構圖安排上,具體人物的刻畫同樣十分精彩,線條流暢圓轉,五官塑造精緻細膩,深得人物的個性氣質。尤其是三個使臣穿著相貌都反映出濃郁的異域風情。李嗣真在《續畫品錄》中評閻立本的畫說:「至若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未,倍得人情。」決非虛譽。
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後為通譯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作者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作者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大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全卷,北宋,張擇端,絹本,淡設色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清明上河圖 全圖 古畫原版復製品 色較暗 100%忠於原作
全圖尺寸縱長:24.8cm 橫長:528cm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全畫可分為三段:
首段寫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縱橫,其間人物往來。
中段以「上土橋」為中心,另畫汴河及兩岸風光。中間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梁,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為水陸交通的匯合點。橋上車馬來往如梭,商販密集,行人熙攘。
後段描寫的是市區街道,城內商店鱗次櫛比,大店門首還扎結著綵樓歡門,小店鋪只是一個敞棚。此外還有公廨寺觀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駝絡繹不絕。行人中有紳士、官吏、僕役、販夫、走卒、車轎夫、作坊工人、說書藝人、理發匠、醫生、看相算命者、貴家婦女、行腳僧人、頑皮兒童,甚至還有乞丐。他們的身份不同,衣冠各異,同在街上,而忙閑不一,苦樂不均。城中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再現了汴京城街市的繁榮景象。高大的城門樓名東角子門,位於汴京內城東南。
全卷畫面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里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在多達500餘人物的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同時又具有情趣。
後幅有金張著、明吳寬等13家題記,鈐96方印。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清·朗世寧·百駿圖
清·朗世寧·百駿圖
縱94.5cm橫776.2cm 絹本設色長卷
郎世寧畫《百駿圖卷》為清代繪畫神品上上,原圖絹本縱94.5公分橫776.2公分,藏宮廷大內人莫能觀。滿清鼎革溥儀出走,清宮為故宮博物院,方得以瀏覽。此後故宮博物院付梓在故宮周刊發表遂公開於世,蜚聲世界藝壇。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本幅畫描繪的是姿態各異之駿馬百匹,放牧游息於草原的場面。馬匹們或卧或立、或嬉戲、或覓食,自由舒閑,聚散不一;在具體的表現手法上,郎世寧發揮了西洋畫法中常用的前重後輕、前實後虛、前大後小等寫景方法,使畫面產生空曠深遠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無不寫實精緻。全幅色彩濃麗,構圖繁復,形象逼肖。如畫中馬匹、人物、樹木、土坡皆應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極富立體感;而如松針、樹皮、草葉等的墨線勾勒,石塊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國傳統手法,即使是馬匹及樹幹上的陰影表現,亦是以中國傳統的渲染方法來完成。此圖繪於雍正六年(1728),堪稱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唐-韓滉-五牛圖

《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
唐·韓滉《五牛圖》(723-787)〔唐〕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問世後,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現。
1950年初,周恩來總理收到這位愛國人士的來信,信中說,唐代韓滉的《五牛圖》近日在香港露面,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自己無力購買,希望中央政府出資盡快收回國寶。周總理立即給文化部下達指示,鑒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並指示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後,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鑒定《五牛圖》確系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五牛圖》回到故宮時,畫面洞孔累累,殘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組織專家,用了幾年時間,才將它修復完好。 今天我們終於有幸看到這幅《五牛圖》,其用筆之細,描寫之傳神,牛態之可掬,幾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貴還在於,中國古代留存今世的多為花鳥人物,以牛入畫,且如此生動者,《五牛圖》堪稱孤品。
中國古畫十大名畫之:宋摹 顧愷之 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卷 宋代 縱51.2cm,橫1157cm 宋摹 顧愷之 洛神賦圖 原作27X677cm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

【名稱】:洛神賦圖(宋摹)
【類別】:字畫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狀】:這幅畫現在有四個摹本,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等處。
《洛神賦圖》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2. 世界著名繪畫有哪些

你可以去查,但是要有方法,不然你查不完,太多了。
第一,分中外
第二,分古今。
按照古今中外的縱橫二維去查就有頭緒了。
比如可以先按照縱向時間順序,開始查,同時把中西同時代的名作都查出來就可以了

3. 求一幅著名油畫的名字,小時候見過,印象深刻,畫幅呈豎的長方形,正中是身著黃袍的女人(我猜是聖母)

只找到了這張: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看著有點像。

4. 著名的畫有哪些

更多
梵高吧11219
世界十大名畫排行

X夜玫瑰X 7 樓主
1樓2012-2-1
操作
一樓網路、發的時候不要打斷。
4人贊過
猜你喜歡

超內涵●誰的男朋友用完就扔了
使用客戶端繼續瀏覽

X夜玫瑰X 7 樓主
2樓2012-2-1
操作
第一名: No. 5, 1948 (中文名:1948年第五號) by Jackson Pollock
(2006年成交價1億4千萬美元,通脹調整後,09年價值1億4810萬美元)

此幅畫作出自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家Jackson Pollock (傑克遜.波洛克)。這位老兄以他的「滴色」畫法聞名,就是把顏料隨意潑灑、滴濺在平鋪於地板上的巨型畫布,任其流動,即興創作,營造出抽象的獨特線條,這也是所謂行動繪畫的前身(貌似Heroes裡面Issac就是這么作畫的)。這么一個天才卻44歲就英年早逝了:1956年他在一次酒後駕車引起的事故中死去,死之前的幾年正好是他的滴色畫作聲名大噪的時候。2006年,他的這幅No. 5, 1948 以1億4千萬美元的價格轉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鳴人左岸1: 看不懂 像塊大理石 第一名不是那個 拿煙斗的男孩嗎 2013-10-19
四位先生: 回復 鳴人左岸1 :他給你的是感覺,畫的真的不錯 2014-5-24
還有4條回復…

X夜玫瑰X 7 樓主
3樓2012-2-1
操作
第二名:Woman III (中文名:女子III) by Willem De Kooning
(2006年成交價1億3750萬美元,通脹調整後,09年價值1億4540萬美元)

這幅第二天價的畫同樣出自抽象表現主義畫派藝術家,荷蘭的Willem De Kooning(德庫寧)。他小時候境遇不好,五歲時父母離異,跟了母親和繼父,後來在鹿特丹美術和技術學校學畫畫。1926年的時候躲在一艘英國貨輪上偷渡到了美國弗吉尼亞,接著四處漂泊,曾經幫人家的房子刷油漆討生活。後來逐漸嶄露頭角,遂成大家。他還很長命,活了93歲才去世(1904-1997)。這一幅Woman III 是德庫寧1951到1953年間創造的六幅「女子」系列畫作的第三幅,2006年11月以1億3750萬美元的價格轉手,排名第二。

X夜玫瑰X 7 樓主
4樓2012-2-1
操作
第三名: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中文名:阿黛爾·布洛赫鮑爾I)by Gustav Klimt
(2006年成交價1億3500萬美元,通脹調整後,09年價值1億4280萬美元)

奧地利的象徵主義畫家Gustav Klimt(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花了三年時間創作這一幅號稱「奧地利的蒙娜麗莎」的名畫。Gustav擅長油畫,壁畫和素描,尤其鍾愛畫女體(色鬼),是維也納「分離派」畫家的領導者。他的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臘以及拜占庭鑲嵌畫的藝術要素,將強調輪廓線的面和古典主義鑲嵌畫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有感染力的繪畫樣式。這幅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完成於1907年,以瀝粉、貼金箔、銀箔等特殊手法創作,畫中人是奧地利製糖業大亨Ferdinand Bloch-Bauer的妻子(Ferdinand給了Gustav很多資助,幫他老婆畫了兩幅肖像,卻也是理所應當)。該畫2006年轉手價1億3500萬美元,史上第三。
久憶他i: 奇葩 2014-12-23

X夜玫瑰X 7 樓主
5樓2012-2-1
操作
第四名:Portrait of Dr. Gachet (中文名:嘉舍醫生的畫像) by Vincent Van Gogh
(1990年成交價8250萬美元,通脹調整後,09年價值1億3460萬美元)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1853-1890)的作品,隨便哪一幅都貴得嚇死人,而他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梵高郁悶了一輩子,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里住進了精神病院,並在自殺前一個月為照顧他的嘉舍醫生畫了這幅肖像。梵高牛逼的作品都是在生命最後兩年創作的,死後作品大放異彩。Portrait of Dr. Gachet 1990年賣了8250萬美元,在當時也是翹楚的。
顧末傾: 話說他當時賣的畫得來的錢只夠買幾把桌椅 並且作品被稱為垃圾 真是讓人唏噓 2013-10-11

X夜玫瑰X 7 樓主
6樓2012-2-1
操作
第五名:Bal moulin de la Galette (中文名:紅磨坊的舞會)by Pierre-Auguste Renoir
(1990年成交價7810萬美元,通脹調整後,09年價值1億2740萬美元)

法國印象派名家雷諾阿在1876年創作的這幅《紅磨坊的舞會》是印象畫派的扛鼎之作,表現的是巴黎周末一個露天舞會

5.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豎幅山水國畫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墨筆
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
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6. 世界著名畫。

米開朗基羅,塞尚,梵高,倫勃朗,莫奈,達芬奇,魯斯本,畢加索,拉斐爾,安格爾

1. 達·芬奇—作為文藝復興時期作卓越的代表人,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 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
2. 米開朗琪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不僅是一位大畫家,更是卓越的雕刻家、建築師和詩人。他早期的作品《大衛》,雕刻出肌肉的緊張與稅利的眼神,表現人類的悲壯,氣勢磅礴。 3. 拉斐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 披紗女子像》。 4. 梵·高—荷蘭人長年生活在法國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的畫家,三大巨匠之一。《星夜》、《向日葵》。
5. 塞尚 法國後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認為「自然不是表面,而是有它的深度」、「色彩豐富,畫面自然充實」。 代表作《穿紅馬甲的孩子》、《紅椅上的塞尚夫人》、《靜物》等
6. 高更—法國後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被稱為原始人產最高典型.《拿水果的婦女》
7. 畢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分為這樣幾個時期: 藍色時期" 玫瑰紅時期" 黑人時期" 8. 列賓—俄羅斯寫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與法國繪畫巨匠莫奈,同為19世紀後期歐洲美術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級人物。他們的藝術在歐洲的東西部,各領一方風騷,影響力延伸到整個20世紀。 9. 盧梭—由素人畫家躍居為近代樸素繪畫大師的盧梭,是一位自學成功的典型畫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現實與夢想,充滿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10. 米勒—19世紀寫實主義傑出的代表畫家。偉大的田園畫家。 11. 康丁斯基 1910年,具有東方血統(祖母為蒙古公主)的康丁斯基畫下了美術史上第一幅純粹抽象畫。
12. 柯羅 在法國藝術史上,柯羅是19世紀最出色的風景畫家。 13. 米羅 出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的米羅,早期藝術受塞尚影響極深,在經歷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洗禮後,發展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本書收集了米羅早期作品,及「荷蘭室內」、「星座」等系列代表作,另附加造型獨特的雕塑 作品與其生平記事,足以解析米羅與眾不同的藝術。
14. 勞爾·杜菲 作為20世紀初葉現代繪畫史開端的野獸主義成員之一的勞爾·杜菲,是一位多元化創作的藝術家。
15. 蒙克 北歐表現主義先驅者——蒙克,是一位風格獨特的挪威籍著名大畫家。
16. 德加 是矛盾、冷漠與遁隱的組合。在他的藝術世界中,沒有雷諾阿所強調的享樂與隨和,也沒有梵高的可憐或自我毀滅。他以冷淡而敏銳的觀察,描繪出人物動作的瞬間印象,顯現出鮮活的魅力。
17. 馬蒂斯 馬蒂斯與畢加索同為20世紀現代藝術的巨擘,野獸派更
引導了20世紀的繪畫大革命。以馬蒂斯為首的野獸派畫家 18. 勃拉克與畢加索是立體派藝術的兩位先驅代表人物。
19. 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不但長壽(享年八十六歲),而且畫作數量驚人。創作出印象派的巔峰之作。

引導了20世紀的繪畫大革命。以馬蒂斯為首的野獸派畫家 18. 勃拉克與畢加索是立體派藝術的兩位先驅代表人物。
19. 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不但長壽(享年八十六歲),而且畫作數量驚人。創作出印象派的巔峰之作。
30. 范曾,被日本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 31. 歐豪年當今台灣畫壇第一人。
32. 黃永玉 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

7. 古代著名畫荷名家有哪些

黃居寀 933-993 五代
郭索圖
黃居寀字伯鸞,成都(今屬四川)人,黃筌季子。擅繪花竹禽鳥,精於勾勒,用筆勁挺工穩,填彩濃厚華麗,其園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過乃父,與父同仕後蜀,為翰林待詔。嘗合作殿廷牆壁,宮闈屏幛,不可勝記。入宋仍任翰林待詔,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祿丞,委以搜訪名畫,鑒定品目,一時儕輩莫不斂袵。居寀與其父畫格均富麗濃艷,適合宮廷需要,故黃氏在畫院居於主持地位,其他畫家要入畫院,一時俱以黃氏畫風為優劣取捨標准。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時年六十一,在聖興寺畫有《龍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畫。《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鷓圖》等332件。傳世作品有《竹石錦鳩圖》冊頁,《山鷓棘雀圖》軸,絹本,設色,縱99厘米,橫53.6厘米,上方有宋趙佶題「黃居寀山鷓棘雀圖」8字,橫書,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其兄居實、居寶都有畫名,但英年早逝,名聲不及居寀大。

南宋

無款,絹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25.1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親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視特寫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艷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畫面無款印,傳為吳炳作。《虛齊名畫錄》著錄。》

李安忠 12世紀 南宋沙鳥圖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宋徽宗宣和(1119-1125)時為畫院祗候,歷官成忠郎。南渡後紹興(1131-1162)間復職畫院,賜金帶。工畫花鳥、走獸,尤長於「捉勒」(鷹鶻之類),《畫繼補遺》謂其「工畫捉勒,得其鷙攫及畏避之狀」。亦間作山水。馬臻題其《雪岸寒鴉圖》詩雲:「北風萬里吹石裂,古樹槎椏摧朽鐵,群烏啞啞如苦飢,倦飛還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遠,日暮沙邊啄殘雪,回情訴意各有態,羨殺畫師心更切。我嘗記得天隨詩,至今讀之心激越,婦女衣襟便佞態,始得金籠日提挈。老烏,老烏,爾身毛羽黑離離,況復人間厭爾啼,何不飛鳴丈人屋,丈人屋頭春柳綠。」畫跡有《牧羊圖》,著錄於《書畫記》;《宜春苑訓獅圖》著錄於《繪事備考》。傳世作品有《晴春蝶戲圖》,現藏故宮博物院《野菊秋鶉圖》冊頁,絹本,設色,縱24.1厘米,橫40.5厘米,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鶉圖》團扇相傳為其所繪,藏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

沈周 1427-1509 明

明代傑出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受眾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徵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重要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臥遊圖》等。

陳淳 1483-1544

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道復,後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陳淳少年作畫以元人為法,深受水墨寫意的影響。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畫質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畫法的影響, 從他現存作品中即可見風格和用筆,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住。他能詩文,擅書法,尤精繪畫。陳淳與徐渭並稱白陽、青藤。陳氏少年作畫工細,中年後筆法放縱,自立門戶。陳淳從師文徵明,在其門下聲譽最高。擅長寫意花卉,其作品雖表現一花半葉,卻淋漓疏爽,深受當時文人士大夫的贊賞;他是繼沈周、唐寅之後對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畫家。陳淳中年以後間作山水,技法學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風景為題材,手法簡練,極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著說:「吾道復舉業師耳,渠書、畫自有門徑,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紅梨詩畫圖》、《山茶水仙圖》、《葵石圖》、《罨畫圖》等。其子陳括繼承父風、擅花卉。秋江清光圖,立軸,設色,紙本,縱157.8厘米,橫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圖緊扣「秋江」二字,擷取枯荷、芙蓉、蘆葦等具有季節特徵的折枝花草為主要題材,輔以翠鳥、家鴨,寫出一派秋天的氣象。荷葉用藤黃帶墨點拓,表現枯的質感;芙蓉用花青點葉,淡墨寫枝,花用淡墨雙鉤填以淡紅;鴨子用破筆皴擦,毛羽蓬鬆。筆法秀勁,色調清淡,構圖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韻。

徐渭 1521—1593


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文長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這大概是文人慣用的詭計,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視的藝術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實,他是我國大寫意畫的宗師,影響及於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直至吳昌碩、齊白石,在美術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長花卉畫,用筆放縱,水墨淋漓,氣格剛健而風韻嫵媚,具有詩一般的抒情性和韻律感,極為人們所珍視。其書法則長於行草,徐文長雖自列為第一,但成就似乎遜於繪畫。

陳栝 明代

字子正,號沱江,江蘇蘇州人。陳淳的兒子。善畫花卉,筆似其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圖》,二十八年作《湖山明麗圖》,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筆花鳥圖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作品有《為肯山作山水圖軸》,《花石圖軸》。

陳洪綬 1598—1652
綬蓮石圖冊頁
字章侯,號老蓮,別號老遲。他少年是便有奇才,能詩善書,尤愛繪畫。4歲時就曾作過八九尺長的《關壯(關羽)像》壁畫。陳洪綬12歲是便在街市賣畫。但是陳洪綬雖少負奇才,卻屢試不中。陳洪綬對明末政治腐敗深懷不滿,明亡後他心情十分沉痛,常常縱酒狂呼。因心懷有亡國之痛,改號「悔遲」。當清軍攻入浙江時,曾逼他作畫,把刀擱在他的頭上,他仍堅決不動筆。《荷花鴛鴦圖》是陳洪綬中年的作品。畫中,幾莖荷葉,或側或正;幾奪荷花,或怒放或含苞。一塊形狀奇古的太湖石,立在荷花葉叢中。葉的姿態多姿,花的嬌艷欲滴,與石的瘦硬層疊構成鮮明對比,而有結合得十分自然。兩只彩蝶,一隻正從畫的左上方向被蓮葉遮擋了一半的一朵荷花飛去,而另一隻,早已停留在花心。一動一靜,互為呼應。水面上的兩只鴛鴦,沒有畫成通常並排而卧的樣子,而是左右相向。一隻在石與葉的中間休息,另一隻則在戲水,但是它的頭側向愛侶,眼中更像有脈脈的情意。正幅畫的構圖十分完美,用色也非常協調。

八大山人 1626-1705

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為僧。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石濤 1630一1724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國清代畫家。僧人。作畫構圖新奇。無論是黃山雲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枯樹寒鴉,或平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原籍廣西桂林,為廣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禎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年)諸說,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約五十七年(1705、1710、約1718年)諸說。明亡後,朱亨嘉自稱監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於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為師,性喜漫遊,曾屢次游敬亭山、黃山及南京、揚州等地,晚年居揚州。他既有國破家亡之痛,又兩次跪迎康熙皇帝,並與清王朝上層人物多有往來,內心充滿矛盾。

8. 世界上著名的畫

蒙拉麗莎:《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最後的晚餐:《最後的晚餐》寬420厘米,長910厘米[2] 。達·芬奇不僅在繪畫技藝上力求創新,在畫面的布局上也別具新意。一直以來,畫面布局都是耶穌弟子們坐成一排,耶穌獨坐一端。達·芬奇卻讓十二門徒分坐於耶穌兩邊,耶穌孤寂地坐在中間,他的臉被身後明亮的窗戶映照,顯得庄嚴肅穆。背景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耶穌身上。耶穌旁邊那些躁動的弟子們,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亂的猶大,手肘碰倒了鹽瓶,身體後仰,滿臉的驚恐與不安。
向日葵:
這是梵高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說它是一組作品。在繪畫藝術的漫長歷史中,梵高的向日葵似乎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它還向我們展示出一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世界。
「向日葵」為什麼這么有名?就好像「蒙娜麗莎」為什麼會有名一樣。「蒙娜麗莎」的神奇之處在於她的微笑,而我認為「向日葵」的絕妙之處在於梵高為我們描畫出了向日葵這樣一種頗有象徵意味的植物的飽滿與生機(雖然它們被放在瓶中)。畫家通過描繪向日葵,向我們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

9.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豎幅山水國畫

溪山行旅途,我老公國畫專業博士,絕對是它

10.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有那些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1、《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2、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4、《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贊美。

5、《百駿圖》是義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繪畫作品,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圖稿本為紙質,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紙質稿本)和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

此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謂曲盡駿馬之態。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間的和諧關系。

6、《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現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1] 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7、《唐宮仕女圖》是一幅中國畫作,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該畫描述唐代美女眾生像。主要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8、《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

9、《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像力。

10、《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