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水墨畫家
㈠ 隋唐時期的水墨山水畫家有
1 、李思訓(651-716,一作648-713)唐代傑出畫家。李思訓善畫山水、樓閣、佛道、花木、鳥獸,尤以金碧山水著稱。其山水畫主要師承隋代畫家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風,並加以發展,形成意境雋永奇偉、用筆遒勁、風骨峻峭、色
李思訓作品
澤勻凈而典雅,具有裝飾味的工整富 麗的金碧山水畫風格。在創作上,李思訓除了取材實景,多描繪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和奇異秀麗的自然山川外,還結合神仙題材,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山水畫境界。李思訓的作品,因年代久遠,現已罕見。
2、李昭道,生卒年未詳。字希俊,唐代畫家。擅長青綠山水,世稱小李將軍。兼善鳥獸、樓台、人物,並創海景。畫風巧贍精緻,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須眉畢現。由於畫面繁復,線條纖細,論者亦有「筆力不及思訓」之評。
3、展子虔(約550-604),北周末隋初畫家傑出畫家,他不僅善畫人物、車馬、山水、台閣,而且大都臻於精妙。在著色技巧上,他用青綠設色。他的畫法為唐代繪畫名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畫之馬,神采飛揚,十分有神。他所畫「立馬而有走勢,其為卧馬則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展子虔能夠抓住馬的瞬間神態,表現出整個綽約風姿,達到以形傳神,以神帶形,形神兼備,維妙維肖的藝術境界。
4、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
所以,全選。
㈡ 中國古典山水畫名家共有誰
董源、范寬、李成、徐熙、沈周等。
1、董源
董源 (934-約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進賢縣)人。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與李成、范寬史上並稱北宋三大家。
南唐國主李璟以為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其山水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後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
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後人稱為「披麻皴」。山頭苔點細密,水色江天,雲霧顯晦,峰巒出沒,汀渚溪橋,率多真意。米芾謂其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等。
2、范寬
范寬(950—1032),宋代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中立,漢族,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
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岩,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3、李成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畫家。字咸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青州),故又稱李營丘。
擅畫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後師造化,自成一家。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卷動的雲,後人稱為「卷雲皴」。
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存世作品有《讀碑窠石圖》《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
4、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傑出畫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說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出身於「江南名族」。生於唐僖宗光啟年間,後在開寶末年(公元975)隨李後主歸宋,不久病故。
一生未官,郭若虛稱他為「江南處士」。沈括說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5、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
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㈢ 國畫四大家是哪四位
五代復四大家:荊浩、制關仝、董源、巨然。
南宋四大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元四大家:倪瓚、王蒙、黃公望、吳鎮。
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近代四大家,有幾種說法啊
1、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
2、黃賓虹 潘天壽 齊白石 吳昌碩
3、黃賓虹 潘天壽 吳昌碩 林風眠
當代四大家:李可染、葉淺予、劉凌滄、郭味蕖。
㈣ 現代畫家排名前20位
現代畫家排名前20位:
李蒸蒸、竇申清、崔進、馮一鳴、王淼田、吉瑞森、李翔、徐惠泉、王珂、鄒立穎、紀連彬、梅墨生、陳輝、朱興華、李洋、陳孟昕、上官超英、韓敬偉、何家英、張志民。
畫家是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類的創作者。
以國別分類,如國畫家、西洋畫家。
以作畫材料分類,如水墨畫家、油畫家、素描家。
以題材分類,如山水畫家、花鳥畫家、人物畫家、創意畫家。
以畫家派別分類,如: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常州畫派、長安畫派、黃筌畫派、湖州竹派、浙派、吳門畫派、金陵畫派等。
(4)著名水墨畫家擴展閱讀:
歷代畫家:
1、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楊子華。
2、隋唐五代:
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黃荃、徐熙、韓干、薛稷等。
3、北宋南宋: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吳炳、林椿等。
4、元:
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趙雍、王淵、管道升等。
5、明: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徐渭、周之冕、陸治、張宏、陳淳、呂紀、林良、周臣、陳洪綬等。
6、清代:
吳作樟、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金農、惲壽平、邊壽民、黃山壽、虛谷、任伯年、蒲華、吳昌碩、蔣廷錫、華喦等。
㈤ 排名前十的在世國寶國畫藝術家有哪些
排名前十的在世國寶國畫藝術家:黃澤金、崔如琢、黃永玉、靳尚誼、范曾、劉文西、劉大為、吳修、何家英、史國良。這十位在世畫家無論藝術成就或作品成交價格都是當代中國書畫界的佼佼者。
㈥ 當代中國著名畫家排行榜
1、齊白石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前輩諸家,重視創新,不斷變化,創造了獨特不群的風貌。所畫作品都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其篆刻朴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畫論也有獨到之處。
2、黃賓虹
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
七十歲後,後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鍾鼎」的功力較深。
3、李可染
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
4、徐悲鴻
悲鴻幼年隨父學畫,二十歲即在上海賣畫。1918年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後考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校,其間又曾到柏林、比利時。創作了大幅油畫《田橫五百壯士》、《奚我後》,國畫《九方皋》。抗日戰爭開始後赴南洋、印度等地舉辦畫展,將全部賣畫收入損獻給祖國救災抗戰。
5、張大千
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的熏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閹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揲誠就。
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齊名,青年時期就能畫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濤、八大山人畫風的作品,幾可亂真,所以有「南方石濤」之稱。
㈦ 中國的十大畫家分別是哪幾個
1、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他有畫聖之稱,能夠獲得這樣的稱號也必須是一個奇才。而對於吳道子本人也特別厲害,他在中國歷史繪畫中有許多的發明與創造,比如寫實方面的技巧,山水畫創作,筆法的改變等等。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也有非常大的成就,特別是創新方面。他很會從一些復雜的事物中提取精髓部分,通過各種線條組織描繪出物體基本的性格。
4、荊浩(唐末約850年--五代後唐):他是全景山水的奠基人,而這個創造也為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提供更多前進的路線,在荊浩之前出現的山水畫,幾乎看不到對山水描繪出的壯闊景象以及全景式的布局。
5、李唐(1066--1150):他創造出的是放縱與節制相結合,通過運用筆墨來抒發自己的情緒。他說表現出的作品精緻並且華麗,而且也有一種非常龐大的氣勢。他的一生都花費在繪畫創作當中,給世人留下很多精品書畫。
㈧ 中國古代著名畫家代表作
1、《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2、《送子天王圖》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一說宋人摹本。該作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台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
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發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凈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像奇特,令人神馳目眩。
3、《天女獻花圖》
《天女獻花圖》是劉松年在宋代所創作的國畫,現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
此圖中天女手捧花藍,邊舞邊散,對面菩薩神情安逸,微笑觀看,周圍幾位羅漢則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賞之色。圖中除了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瓔珞,保持了傳統的造型特點以外,其餘形象都似由凡塵中人脫胎而來,具有寫實生動的效果。
4、《游春圖》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 圖中展現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疊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還有美麗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風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綻開,綠草如茵。
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該畫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
5、《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㈨ 中國有哪些國畫大師
中國近現代的頂級國畫大師有:
1.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筆畫到頂,寫意畫達峰,工寫結合成為大師。為中國畫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代表作品有《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齊白石畫冊》多種。
㈩ 古代和近代水墨畫名家有哪些其各自特點
中國最早的水墨畫產生於東晉時期。戴逵的《吳中溪山邑居圖》、顧愷之的《雪霽堂五老峰圖》是最早出現的水墨畫。此間顧愷之提出繪畫作品應重表現人物的風貌、氣質。這既是這時期的特點,也為日後水墨畫的發展奠定了基調。
唐代是水墨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大畫家,如吳道子、李思訓父子、王維等人。吳道子被後世稱為畫聖,他的水墨畫一改前人細巧之積習,行筆縱放,如雷電交作,很有氣勢。李思訓善畫著色山水,他的兒子李昭道也是有名的水墨畫家,師其父而有自己的風格,後世稱他們父子的水墨畫為大小李將軍山水。王維襟懷高曠,迥超塵俗,首創渲淡畫法。以水墨皴染之法而作破墨山水,以清淡閑逸為歸。
五代時期,水墨畫進一步發展創新。這個時期有名的水墨畫家有荊浩、關同、徐熙和黃筌。荊浩尤妙山水,善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筆墨橫溢。關同初師荊浩,刻苦鑽研畫道,中年之後,又學習王維的畫法,自成一家。他喜作秋山寒林與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他的畫講究用筆,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徐熙善畫花果、草蟲。他的畫「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絕筆。」黃筌善畫禽鳥、山水,成一家之法。他畫的花鳥,先以墨筆勾勒後傅以彩色,濃麗精工,稱為雙勾體。
宋代,水墨畫家最有代表性的要數李成、范寬、董源、巨然四人。李成初師關同,後來也自成一家。後人評論他的畫時說:「其畫精通造化,掃千里於咫尺之間。山林澤藪平遠寒林寫於筆下,其妙入神,古今一人。」范寬、董源、巨然的畫都有「不裝巧趣,皆得天真」的特點。
元代,水墨畫家主要有黃公望、王蒙、吳鎮和倪瓚四大家。黃公望則推為元季之冠,他師學董源、巨然,後來自成一家。他初居富春(今浙江富陽),領略江山自然之美。他總是隨身帶著紙筆,凡遇到美麗的景色就當場寫生。後來移居虞山,使他有機會觀賞虞山一年四季乃至每天早晚不同時間中虞山風光的變化。由於他師法自然,因此他的水墨畫風光秀麗,變化萬千。
明代,水墨畫分浙派、吳派和院派。浙派代表畫家為戴進、藍瑛,院派則以仇英、唐寅最有名氣,吳派的畫家主要有沈周、文徵明等人。在浙派畫家中,戴進當推第一,他的山水、道釋、人物、花鳥、翎毛、走獸無所不工。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被譽為吳門四大水墨畫家。
清代,水墨畫家以四王為最著名。他們是王時敏、王原祁、王鑒和王葷。另外,佛門畫家道濟和八大山人也在水墨畫壇享有很高的聲譽。
近代,也就是20世紀初至50年代期間,這時候的水墨畫主韻律是改革:這時期以徐悲鴻為代表,西方傳統繪畫中的素描、光影、透視等技術和方法來對中國畫進行改造,這在當時形成了很大的氣勢,影響也很深遠。但在西方洪流湧入期間,古風水墨畫也在發展,以齊白石為代表,藉助中國自己的傳統來進行變革,藉助近代海派繪畫資源,加上一些明清之際文人畫的因素,來對當時的中國畫進行改革。他的藝術語言簡潔明快,齊白石先生出生在社會底層,早年生活貧寒,他的詩和畫明白易懂,不像以前的文人畫以晦澀為深奧。齊派藝術在20世紀的中國是成功的。
水墨畫藝術源遠流長,希望中國能將此文化經典作為自己的特色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