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音評人耳
㈠ 人耳能夠承受的最大音量是多少
人耳的聽覺上限一般是120dB(分貝),超過120dB的聲音就可能破壞耳膜和聽覺神經,引起耳聾。當然,頻率越高的聲音、音強也相應較高,也越容易引起耳膜和神經的損害,這也是引起耳聾的重要因素。 人們正常講話的聲音大約是60-70dB,大聲呼喊可達100dB。140dB的聲音會使人失去聽覺。高分貝喇叭、重型機械、噴氣飛機引擎等都能夠產生超過120dB的聲音。
記得採納啊
㈡ 人耳能承受的最大音量是多少
人耳的聽覺上限一般是120dB(分貝),超過120dB的聲音就可能破壞耳膜和聽覺神經,引起耳聾。經常聽音量較高的音樂或接觸噪音的人應當定期檢查聽力。 查看原帖>>
㈢ 人耳能承受的最大音量是的多少分貝
人耳的聽覺上限一般是120dB(分貝),超過120dB的聲音就可能破壞耳膜和聽覺神經,引起耳聾。經常聽音量較高的音樂或接觸噪音的人應當定期檢查聽力。
㈣ 人耳如何分辨動聽音符
和諧的音符能激發耳內神經元的規律運動,相反,不和諧的噪音則讓神經元的活動趨於紊亂。在鋼琴鍵盤上同時摁下C和E兩個鍵,大三度和弦的和諧動聽聲音便會傳入耳中。這種「和諧動聽」的感覺,源自於C音和E音的振動頻率相符。聽起來非常和諧的協和音程,兩個音的振動頻率能夠約分形成數字較小的比例,例如兩個八度音振動頻率是2:1,大五度為3:2,大三度為5:4。而非協和音程兩個音振動頻率的比例數字較大,例如16:15以及45:32等。不過科學家一直不確定,到底人的耳朵和大腦是如何精確地分辨這樣的比例、並感受到「和諧」和「不和諧」的。最近,義大利帕勒莫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伯納多
㈤ 人耳可聞噪音的級別,需要各個區間的值
干擾人們休息 、學習和工作的聲音 。 振幅和頻率雜亂、斷續或統計上無規律的聲振動,也稱為雜訊。雜訊研究始於17世紀,當時主要研究雜訊的產生和傳播。20世紀50年代後,雜訊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公害。它的研究內容已擴展到雜訊的測量、評價與控制等方面。幅值和頻譜不隨時間變化的雜訊,稱穩態雜訊,否則稱非穩態雜訊 。持續時間小於 1秒的間斷雜訊為脈沖雜訊。由於物體碰撞或摩擦等所輻射的雜訊,稱機械雜訊。由於流體運動所輻射的雜訊,稱空氣動力雜訊或水動力雜訊。電路中的干擾聲稱電雜訊。雜訊的幅值(能量)隨頻率而變化的狀況稱雜訊譜。在等帶寬的頻帶中具有相同能量的雜訊稱為白雜訊,如電子設備中的熱雜訊就是白雜訊。而在等比帶寬的頻帶中具有相同能量的雜訊稱為粉紅雜訊。當雜訊幅值的時間特性滿足正態分布時,稱為無規雜訊.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分貝;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分貝;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分貝。
㈥ 人耳能聽出音階嗎
能啊,對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或者小提琴的人,都應該能聽出來的,特別是學習小提琴的,耳朵特別靈,因為他要自己判斷音來拉琴的
㈦ 人耳能承受的最大音量是多少
具體演唱會、電影院是多少,應該是超過90分貝,需要測定,給一些參考
人的不舒適專閾在110~120dB
全力喊叫的聲音: 100dB
大聲喊屬叫的聲:90dB
市場中的喧鬧聲:80dB
高聲談話的聲音:70dB
普通談話的聲音:60dB
白天普通房間中的環境雜訊:50dB
近處小聲說話的聲音:45dB
夜間城市安靜街道上的聲音:40dB
對著耳朵悄聲說話的聲音:35dB
正常人聽閥范圍20dB以內;
人耳蝸聽覺毛細胞受到噪音聲波的刺激會暫時受損,回到安靜環境下才自動恢復,而長時間毛細胞得不到充分休息,就會導致永久性受損,耳鳴等,甚至弱聽或失聰。
㈧ 人耳的哪個部分負責處理音調和頻率
人的耳朵應該是骨膜,負責音調和音頻吧?
㈨ 人耳所能承受的最大音量是多少分貝
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
30dB~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平常內休息的時候的容狀態
超過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超過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超過90dB會影響聽力;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db的雜訊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瞬間承受120分貝左右的話還是可以的,長時間肯定會損傷的。
望採納
㈩ 錄音人聲多少Kbps,人耳可以接受了
一般mp3是128的,低於這個速率的話人耳可以清晰的分別音質變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