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古時著名家書

古時著名家書

發布時間: 2020-11-30 13:59:49

① 古時寫家書都怎麼稱呼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對自已父母的尊稱。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況,在生叫父母,死後叫考妣。
泰山、泰水:舊時對岳父、岳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家兄、舍妹:對自已兄妹的雅稱。
令郎:舊時對別人兒子的敬稱。
東床:舊時對女婿的雅稱。
內室、內人、拙荊:舊時丈夫對妻子的稱謂。
夫婿、郎君:良人: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謂。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佳偶。
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
婦女稱巾幗、紅袖。
男子稱須眉。
老師舊時稱恩師、先生、夫子。
學生舊時稱門生、受業。
學校舊時泛稱寒窗,同學稱同窗。
對自已舊時的稱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喪偶。父死後稱先父、先嚴、先考;母死後稱先母、先慈、先妣。同輩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② 我國古今有哪些著名的家訓,家書

談家風
家風是什麼。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風是指引後人做人做事的價值標准,家風是父母對我們從小到大的諄諄教誨。
中國歷代不乏家風家訓的典範,從《顏氏家訓》到《傅雷家書》,從諸葛亮的《戒子書》、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到《曾國藩家書》,一封封書信,一本本著作,無不體現著先人對子孫後代的期許和寄託。這樣的家風,使我們看到古代先賢們對「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抱負,看到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出璀璨的光芒,看到最純粹與朴實的家風的傳承。
我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家庭的普通平凡而放鬆對我們姐妹的管教與要求。記得父親曾說,學習不能半點摻假,要真真實實,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假裝自己什麼都會,那是自欺欺人。在這樣的家風影響下,我們不把成績看的過重,在求學的過程中,踏踏實實地學,掌握好知識才是最大的收獲與快樂。
父親以前經營小本的生意。他說,誠信是經營之本,做人亦是如此。深受父親的言傳身教,我們長大後,不管做事還是做人都對自己
嚴格要求。我覺得,在我的家中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家風是一種耳濡目染的熏陶,我們的家風是恪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我們的家風同普通百姓的家風一樣,體現了人的精神氣質和和諧社會的風貌。

③ 有沒有古代寫給父母的書信'求推薦幾篇好的家書'要是文言文的

唐 杜甫 《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宋書·武帝紀中》:「專皇後寢疾之際,湯葯屬不周,手與家書,多所求告。」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吾父素不通外信,今有家書,心然國中有事。」

④ 古代家書

你這封信前後有點矛盾哦。我理解是不是叔叔給侄兒找了一個工作,侄兒嫌棄太苦太累不好,不想做。然後現在又恬臉求叔叔原諒,重新給找一工作,自己一定好好乾。不負期望?

⑤ 中國古代四家書一個是蔣介石另外三個是

曾國藩家書

⑥ 中國古代著名詩集

1、《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2、《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余首。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3、《白氏長慶集》

《白氏長慶集》是唐代白居易作品的集名。本書原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編集出版,故名為《白氏長慶集》。原為七十五卷,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到了宋代已經亡軼四卷,現存七十一卷。有影印宋紹興本,不分前、後、續集,其中詩三十七卷,分為諷喻、閑話、感傷、歌行、雜律等,文三十四卷。

4、《漢樂府》

漢武帝劉徹時,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

此外,漢樂府還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庄《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5、《楚辭》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採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騷體」。

楚辭,也作「楚詞」。本為楚地的歌辭。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吸收其營養,創作出《離騷》等巨制鴻篇,後人仿效,名篇繼出,成為一種有特點的文學作品,通稱楚辭。西漢劉向編輯成《楚辭》集,東漢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註成《楚辭章句》。

⑦ 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家規有哪些

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系,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現遴選出十份家訓,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來賞析。

作者:朱柏廬(1627—1698),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規》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致力於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後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

⑧ 有名的古代書信有哪些

林語堂《與妻書》,《傷仲永》主要是初高中學的那些。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