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著名企業
⑴ 丹麥BESTSELLER公司的四個著名品牌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Vero Moda, Only, Jack Jones, The last one seems like for children, sorry I don't know. 剛在他們家主頁上查了,他們家的品牌一共有很多個: EXIT Jack & Jones mama·licious name it Object Collectors Item ONLY OUTFITTERS NATION Pieces accessories Selected Femme/Homme Vero Moda VILA 在丹麥都見過有賣的,其他國家就不知道了.
⑵ 請問一下德國的和丹麥的比較著名的環保公司有哪些
瓦博格公司是德國和奧地利成立的跨國公司,在北京設有辦事處,是專業的水資源處理回公司,做的項目有北答京小紅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50萬噸能力)。葫蘆島老城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14萬噸)等工程,設備有義大利,德國,奧地利,丹麥生產的,較為先進。
⑶ 世界泵業巨頭 除了ITT、日本荏原、瑞士蘇爾壽、英國威爾、丹麥格蘭富還有哪些比較知名的企業,請前輩們賜
美國FLOWSERVE泵公司
德國KSB泵公司
瑞士蘇爾壽泵公司
ABS國際泵業集團公司
英國威爾泵公司
丹麥格蘭富泵公司
日本荏原公司
美國古爾茲泵公司
⑷ 北歐國家都有哪些著名的公司就其是機械,工業方面的有哪些
丹麥知名企業:
Maersk(馬士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服務公司
Danfoss(丹佛斯)--全球機電產品及控制領域研發及生產的領先者
Novozymes(諾維信)--全球酶行業領導者
Brüel & Kjær--全球最大的聲學、振動測量分析儀器的研究及製造公司
Contex--世界知名大型掃描設備及相關軟體公司
Oticon(奧迪康)--全球最大的助聽器生產,研究公司
LOGO(樂高)--全球最大的積木公司
Novonordisk(諾和諾德)--全球糖尿病治療領域最大葯企
NNE--世界知名投資顧問公司,提供技術,管理,資金等各方面
DFDS--世界知名運輸公司
FlSmidth(史密斯)--全球最大的水泥設備與水泥生產商(在中國最早投資的公司之一,1906年。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水泥生產設備與水泥都在來自該公司)
Sonion--全球電子設備領域領導者
Velux(威盧克斯)--全球建材行業領導者
Thrane & Thrane --衛星通訊技術的領導者
VELFAC--建築門窗行業領導者
Vestas--能源公司,世界風能發電設備行業領導者
GN--通訊設備行業領先者
Grundfos(格蘭富)--世界上最主要的泵類產品製造商之一
ECCO--知名鞋生產商
Bestseller--歐洲著名的國際時裝公司,擁有ONLY(女裝)、VERO MODA(女裝)、JACK&JONES(男裝)和EXIT(童裝)四個知名品牌
Arla-----歐洲第一大的奶製品公司
Carlsberg-----佳士博, 喝酒的都知道
芬蘭知名企業:
Metso Corporation 芬蘭著名的造紙機械製造商
M-real Oyj 是歐洲生產印刷紙、辦公用紙、雜志紙及包裝紙的主要供貨商
Neste Oy 芬蘭最大的企業之一,在石油、化工與能源工業方面具有先進技術
Nokia Corporation 世界著名的行動電話生產商,在數碼通訊方面擁有世界領先技術,是數碼
GSM/DCS蜂窩網的主要提供者
Perlos Corporation 生產行動電話的多種零部件、精密塑料及金屬部件、電子連接器、移動天、
線、注塑模具及自動化生產裝配線
Rautaruukki 芬蘭大型鋼鐵企業,實力雄厚,是世界破冰船與其他輪船的特種鋼材主要供貨商,
歐洲著名精密鋼管和空心管生產商,在生產壓力容器及測量儀器方面有先進技術
StoraEnso 世界最大造紙公司,在中國業務包括林業咨詢和紙張、紙板的生產
SOK Corp. 芬蘭主要貿易公司之一,從事主要生活用品的批發與零售,占芬蘭國內市場三分之
一
Suunto Oy 為喜愛運動的群體開發、製造和銷售高科技器材,是世界上最好的生產腕式電腦信
息表和野外用指南針的廠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潛水 器材生產廠家之一
UPM-Kymmene(芬歐匯川公司)世界第三大造紙集團,前身已有百餘年生產紙張、紙漿與鋸木產
品的歷史
Vaisala Oy 在氣象探測儀器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技術
Valio Ltd.芬蘭最大的奶製品生產商,為北歐地區著名品牌
Wihuri Oy 世界領先的軟包裝材料生產商,此外也兼營日用品與機械設備的銷售
W?rtsil? Corporation 前身為瓦錫蘭柴油機公司,現為世界上最大的中速發動機生產商與高速發
動機主要供貨商,生產的發動機能使用自重燃料至天然氣的多種燃料
瑞典有很多國際知名的品牌,愛立信(ERICSSON)、伊萊克斯(Electrolux)、英孚(EF)、利樂包裝(Tetra Pak)、ABB電氣產品、AGA紅外成像裝置、維客鎖具(ASSA ABLOY)、GAMBRO醫療器械公司、宜家(IKEA)、SCA包裝集團、瑞典火柴公司-打火機製造商(Swedish Match)、北歐地區最大的電信運營商TeliaSonera、 瑞典第二大電信運營商Tele2、SAAB、沃爾沃(Volvo)、建築集團Skanska公司、瑞典山特維克(SANDVIK)、瑞典最大電力公司Vattenfall
沃爾沃汽車、薩博汽車和武器、哈蘇相機、和H&M服裝等等。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SCANIA集團 SCANIA卡車公司{斯堪尼亞}
⑸ 歐洲著名的時裝公司丹麥BESTSELLER擁有的四個著名品牌
Vero Moda, Only, Jack Jones,
The last one seems like for children, sorry I don't know.
剛在他們家主頁上查了,他們家的品牌一共有很多個:
EXIT
Jack & Jones
mama·licious
name it
Object Collectors Item
ONLY
OUTFITTERS NATION
Pieces accessories
Selected Femme/Homme
Vero Moda
VILA
在丹麥都見過有賣的,其他國家就不知道了.
⑹ 各國都有多少世界500強企業
1.美國仍舊佔有絕對優勢:177的總數,算總額的話,佔500強營業總額的35.8%
4. 日本穩居老二:81的總數是之後的英,法,德各自的兩倍以上,佔500強營業總額的13.3%
5. 英,法,德互相緊咬. 總數:37,39,36 總額比例8.8%,8%,7.8%.
6. 日美相加佔全世界500強總數過半258. 按實力而言, 其總額也恰佔50% 怪不得日美要聯合,
7. 以上五國接近世界五百強總實力的3/4(74%) 世界就是掌握在少數的幾個發達國家手中.如果再加上西方八國中的意2%, 加1.25%, 俄0.5% 就達78% 接近世界4/5的實力.恐怖,
8. 中國同檔次的國家:荷蘭(雖然荷蘭海牙什麼的名生在外,8過還是有點驚訝)16, 加拿大13,瑞士11, 韓國11, 澳大利亞9, 西班牙8, 義大利8 .若按總額,荷蘭在中國之上.所以請不要小瞧這個當初最早資產階級革命的風車之國.
9. 印度有5個,似乎還不錯.不過居然有4個煉油.沒有什麼含金量.
10. 最令人驚訝的上榜: 盧森堡118 排名還頗高 對了,盧森堡在法德邊界的高原地帶,就是著名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附近.兵家必爭.沒記錯的話,貌似前兩年友誼賽他們的足球隊還差點搞掉高傲的德國.anyway, 歐洲人整天這樣7搞8搞的. 梁湘,你說對伐?,
11. 最令人可憐的國家: 俄羅斯 居然只有3個
12. 最可憐的大陸: 非洲 這次唯一沒有上榜的大陸. 原本以為南非會有個什麼的 當然,小坯子國家也就那樣了.
13. 最自豪的地方代表: 澳大利亞唯一代表大洋州. 巴西唯一代表南美洲
14. 最懸殊的地帶: 北美. 美國+加拿大稱霸一方 而其餘的拉丁美洲只有可憐的墨西哥有兩家上榜
15. 綜合實力最強的集團:中西歐 大到英,法,德 小到附近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均上榜.大家看看地圖就知道其中的意義了.
16. 最平均的區域: 北歐 這塊歷來為人暗暗稱道的神秘地域,也是我最想去的地方.讓我這次再贊揚一回. 北歐4國: 丹麥2,瑞典7,芬蘭3,挪威2,全部上榜, 且知名企業不少.
17. 獨苗: 愛爾蘭(建築材料、玻璃398) , 盧森堡(金屬118), 土耳其(多樣化389), 馬來西亞(石油133), 泰國(煉油373) 沙特(化工331) 居然非石油?, 新加坡(半導體,375) 中國香港(多樣化347)
17. 西班牙自從92奧運後經濟有了長足進步,從排名來看有8家.和義大利不相上下.早已把同屬伊比利亞的葡萄牙甩的遠遠了.所以,以後大家要改變印象,什麼西班牙人懶惰.他們除了海灘,鬥牛,佛拉門戈舞和拉丁王子之外,還有經濟,
18. 發達國家的500強領域分布和諧.服務業眾多.比方說,英國有博採,美國有時代華納,柯達麥當勞,法國有oreal, Dior德國有漢高,貝塔斯曼. 日本有索尼. 而我們中國,除了銀行,石油,電力,電信之外,可以有些不一樣的嗎?
19. O.K.梁湘,請你看到這里繼續保持沉默,畢竟俺對經濟這玩意兒門外漢.所以既然忍到現在了,對伐,做人要厚道
20. 通過平均營業額的計算,驚訝的發現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500強企業的總營業額低於500強平均值(比中國還低).要麼理解為日本企業總體處於500強中下游,要麼 理解為日本在衰退.不過,現在人家還是我們的5.3倍.總數更是77.要想趕超日本,不僅自己要努力,還要希望他們繼續低迷啊.另外,抵制日貨的朋友,你們看到了吧
21. 全世界總共只有29個國家上榜(台灣有2個,香港有1個)
22. 我們有個不錯的鄰居:韓國11 雖然有惡鄰日本,印度,我們還不是孤獨的.
23. 最大的疑問 擁有無窮資源和財富的中東,這個潛力巨大的地區.只有不痛不癢的沙特(化工331居然非石油?, )和土耳其(多樣化389), 擁有聰明才智的猶太人呢?以色列為什麼沒有?如果說阿拉伯世界早被美國間接控制,那麼受美國支持的以色列的位置在哪呢?不要告訴我他們用500強名額換支持哦?,暈,這不是石油換食品好伐 .好叫好伐.到處在打仗,還開什麼跨國公司.找炸啊.再說了,這500強名單不過是總部的意義.不要太以小見大了好伐.你這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唉,我都知道,在這邊忽悠忽悠嘛 各位也別當真哈,尤其是梁胖子.嘻嘻
翻譯了兩天,腦子要綉掉了,所以找個東東搞一搞,現在清醒多了。
⑺ 丹麥VIPP的公司全稱
全稱就是VIPP吧,好像這個不是縮寫.我去他家網站看過了,沒看到有縮寫的介紹.
頂多就是個VIPP Corperate或者VIPP A/S
⑻ 丹麥某一著名音響品牌的詳細介紹,要最具特色的一個品牌
OK
我家現在用的是丹拿的。樓上已經差不多了。我說說感受吧。
不像英國箱子很柔和,丹拿沖力十足,可以聽交響,同時定位一流,高音無處其二(著名的 高音皇:T330D)。因為高音太強,低音是一個詬病,但是只是相對來說,丹拿的低音也有很多音箱採用,足夠強悍。
可以考慮美國或者英國的功放,味道不一樣。
至於真假,丹拿只有原廠手工加工,原廠只有一家。
B&O
算是很前衛的牌子。
1925年兩名年輕丹麥工程師Peer Bang 以及Svend Olufsen 以微薄的資金租了間小房間作為工廠,創立了B&O,80多年後兩名工程師的理念仍被延續下去,B&O品牌的成功為設計界提供無窮的啟發。B&O公司誕生於丹麥小鎮Quistrup,至今B&O品牌成了丹麥最有影響、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今天的B&O 產品已成為了「丹麥質量的標志」。
&O的產品一開始就定位於追求品味和質量的消費階層。這種定位確立了B&O公司獨特的設計政策和管理模式,也形成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獨特地位和鮮明形象。在60年代B&O提出了「B&O:品味和質量先於價格」的產品理念。(B&O-fot those who discuss taste and quality before price)這一思想也成了企業戰略的重要工具,奠定了B&O傳播戰略的基礎和產品戰略的基本原則。此後,B&O設計便以一種嶄新的、獨特的風格出現於世人眼前。
最早體現出B&O特定風格的產品設計是1967年由著名設計師Jacob Jensen 設計的Beolab5000立體聲收音機。B&O公司給Jensen的設計任務書要求他「創造一種歐洲的Hi-fi模式,能傳達出強勁、精密和識別特徵」。 Jensen創造性地設計了一種全新的線性調諧面板,其精緻、簡練的設計語言和方便、直觀的操作方式確立了B&O經典的設計風格,廣泛體現在其後的一系列的產品設計之中。Jensen在談到自己的設計時說:「設計是一種語言,它能為任何人理解」 (Jensen,1969「Design is a language understood by everyone 」)
對B&O而言,設計不是一個美學問題,它是一種有效的媒介,通過這種媒介,產品就能將自身的理念、內涵和功能表達出來。因此基本性和簡潔性應是產品設計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1 )A beautiful face is not enough. 2 ) Back to basis. 3 ) Always faithful to its creed the best of the best)產品的操作必須限制在基本功能的范圍內,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裝飾。米斯的「少就是多」的法則在B&O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實現,其目的是使用戶與產品之間建立起最簡單、最直接的聯系。
為了保持B&O公司獨特的個性,創造統一的產品形象,公司在設計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並卓見成效。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公司並沒有自己的專業設計部門,而通過精心的設計管理來使用自由設計師,建立公司自己的設計特色。盡管公司的產品種類繁多,並且出於不同設計師之手,但都是有B&O的風格,這就是公司設計管理的成功之處。
B&O的設計哲學
B&O公司的設計管理負責人J?巴爾蘇是歐洲設計管理方面的知名人士,他在談到自己的工作時說:「設計管理就是選擇適當的設計師,協調他們的工作,並使設計工作與產品和市場政策一致。」「他們認為如果B&O公司沒有明確的產品、設計和市場三個方面的政策,公司就無法對這些居住分散、各自獨立的自由設計師進行有效的管理,也就談不上B&O的設計風格。為此,公司在60年代末就制定了七項設計基本原則:
逼真性:真實地還原聲音和畫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易明性:綜合考慮產品功能,操作模式和材料使用三個方面,使設計本身成一種自我表達的語言,從而在產品的設計師和用戶之間建立起交流。
可靠性:在產品、銷售以及其它活動方面建立起信譽,產品說明書應盡可能詳盡、完整。
家庭性:技術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產品應盡可能與居家環境協調,使人感到親近。
精練性:電子產品沒有天賦形態,設計必須尊重人— 機關系,操作應簡便。設計是時代的表現,而不是目光短淺的時髦。
個性:B&O的產品是小批量、多樣化的,以滿足消費者對個性的要求。
創造性:作為一家中型企業,B&O不可能進行電子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但可以採用最新的技術,並把它與創新性和革新精神結合起來。
B&O公司的七項原則,使得不同設計師在新產品設計中建立起一致的設計思維方式和統一的評價設計的標准。另外,公司在材料、表面工藝以及色彩、質感處理上都有自己的傳統,這就確保了設計在外觀上的連續性,形成了簡潔、高雅的B&O風格。
B&O把機械技術升華為藝術
B&O產品的形態風格特點歸納如下:
質量優異、造型高雅、操作方便並始終沿襲公司一貫硬邊特色
精緻、簡練的設計語言和方便、直觀的操作方式,風格獨特,與眾不同
貴族氣質、簡潔、高雅的B&O風格
以簡潔、創新、夢幻稱雄於世界
體現一種對品質、高技術、高情趣的追求
簡約風格、經久耐用、簡易操作,而且力求讓產品與居住環境藝術相融合
擁有全球最具創意的設計,融合了頂尖的技術成果
1991年,Beosystem 2500音響系統, 標志著B&O開始與通行的黑色、毫無個性的方盒子音響組合告別,開創了一種全新理念的立式「全一體化系統(all in one system) 」, 並且以多變的色彩來迎接後工業時代「高技術、高情趣」的大趨勢。Beosystem 2500之後,B&O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新概念的音響系統、電視機、電話機等產品。Beosound Century壁掛式音響系統是一款小巧、精緻的全一體化設計,它的紅外線遙感裝置可以探測到手的運動,並控制玻璃門的側向啟閉。
B&O的音箱設計一直獨具特色,尤其是Lewis設計的所謂「鉛筆」形音箱令人矚目。Lewis的夢想是設計一種無形的音箱,以達到純而又純的音響效果。但從聲學角度來說這是無法實現的,因此他的音箱設計盡量做到小巧輕薄。
B&O策略
雖然大部分的音響公司很少在設計方面投入額外的心力,但是,B&O卻不一樣。該公司的設計是由一個六人小組所負責的,以經驗豐富的英國設計師David Lewis 為主任,其中包括年輕的新星Anders Hermansen他們設計的理念是:設計其實就是各種不同傳統技術的呈現而已。透過設計可以讓這些技術的價值提高。 B&O許多技術上的細節,都可以看到設計師們的用心,例如精巧活動式的玻璃門以及使用軟體等。
曇花一現的技術在這里根本不重要。該公司重視的是長期可塑性的技術,並且不做價格上的惡性競爭。自1992年起,設計師Anders Knusten成為B&O負責人之後,「溝通」就成為重要的守則。該公司的行銷部門,長久以來就被賦予「故事大師」的盛名,他們試圖透過產品讓全世界了解該公司的價值觀。
B&O 商業發展執行副總裁Carl Henrik Jeppesen表示, B&O與其它視聽產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先發展出設計的概念,然後再從科技面尋求解決的途徑,與一般產品先開發科技再談設計之發展概念剛好相反。B&O沒有專屬設計師,所有設計師皆是外聘,自由從事於各種設計領域,如此才能維持設計思維的活力與創新。
經營策略不以市場佔有率為標桿。盡管有些消費者因為價格稍有猶豫,B&O絕不將市場佔有率奉為經營准則,自然不以壓低價格求取高銷售量。B&O有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與價值,從來都是以其走在時代前端的設計與產品品質為榮,早期更走過一段「不論市場、只問設計」的慘淡經營期。當然利潤絕對是企業生存的前提,經過現任總裁Anders Knutsen九十年代初的改革,B&O逐漸成長,實現了商業成功與藝術價值並進。
若純粹以價位高度來比擬B&O為音響界的勞斯萊斯,B&O並不同意,因為勞斯萊斯的顧客標的是極少數的一群人,B&O卻希望更多人能認同並接受它的高品質設計。
B&O的核心價值
設計是一種語言,用以表達自己,不過若沒有可說的內涵,語言仍無助於表達。Anders Knutsen表示:B&O的核心價值,就是B&O最大的內涵與資產。他指出,B&O產品的材質與色彩或許可以被模仿,但企業價值是無法被模仿的,企業的核心價值是一個企業生存競爭的必要條件。核心價值並非消耗品,所以不會隨著使用而減少,相反的會因有效的發揮而更彰顯,企業員工同時必須深刻了解、認同並內化該價值,否則價值將會遺失。而企業價值就是工作的理念與方式。B&O的員工對公司有高度的認同,並深以B&O優良的品質形象為榮,員工與品牌的這股雙向吸力使B&O數十年來一直維持其品質與形象於不墜。
B&O以產品的設計作為與外界溝通的語言,藉以傳達企業的價值觀;除傳統的外觀取向外,對產品的功能一直努力突破更傳達企業對科技的展望。
B&O自己這樣談論自己的核心價值:
我們舉世聞名的原因是Bang & Olufsen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與眾不同。
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塑料製品和膚淺技術的世界上,我們所崇尚的是創造性加上嚴謹的製作,令我們的產品獨樹一幟。
我們相信,這些產品是獨特技術、新穎設計和無比魅力的結合物。我們相信,它們的個性會使人感覺自己與眾不同,從而建立起一種強烈的情感聯系。
我們必須時時用看似不可能的方案來挑戰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出人意表的東西。
我們絕不模仿他人,絕不造假。我們努力生產具有獨創性的傑作,因為世人都欣賞有永恆價值而不是隨手可棄的物品。
我們會保持領先地位,因為人們期望我們如此
B&O的未來
展望新千年,Anders Knutsen指出,人的生活形態可分成兩方面來看,一是以價格因素為中心思考,所以大型平價賣場是最終目的地;一是從產品的觀點來看,以品質與夢想為最重要考量,而新千年的未來是屬於製造夢想的、有故事可說的品牌。
雖然譽滿全球的B&O產品是如此的成功,但和所有的產品一樣,B&O同樣經受著時代變遷的挑戰,國際設計管理協會的一篇論文中,這樣描述了B&O公司未來威脅:www.dolcn.com
1. 過快的媒體形式的改變與力求經典永恆的B&O理念的矛盾
2. 價格競爭正逐步縮小以高品質設計和用戶體驗為基礎的B&O用戶市場
3. 視聽技術逐步向非物質化發展,使用者價值逐步依靠互連共享,升級,和虛擬界面,而減弱對機械結構的依靠。
盡管B&O面臨時代的挑戰,但個性鮮明的Bang & Olufsen產品一定會如人們的期望,保持獨立超群領先地位與時代一同前進。繼續留下經典的傑作。
⑼ 丹麥首都
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