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丁客
1. 在中國婚後不做丁克與做丁克的家庭大概是個什麼比例
上海市婦聯最近一項針對全市家庭狀況所作的調查顯示,結了婚卻沒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經佔到上海家庭總數的12.4%。 據負責這項調查的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中欣介紹,調查選取了1200多個不同年齡階層的上海家庭作為樣本,如果只選取20歲-40歲年齡段的樣本,「丁克家庭」的比例會更高。 根據零點調查公司今年2月進行的一項社會調查,目前中國的大中城市已出現60萬個自願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 孫中欣說:「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後必然出現的現象,背後反映的是中國人價值觀的變遷。」傳統上,生兒育女是中國新婚夫婦的必然選擇,在婚禮上使用頻率最高的祝詞就是「早生貴子」,能否生育甚至成為衡量婦女價值的重要標准。沒有孩子,對生活在傳統鄉村中國的婦女意味著「天譴」,但是越來越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中國現代女性卻正在拒絕成為母親。 伴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新一代中國家庭正面臨尷尬的選擇。一項較新調查針對學歷為碩士以上的中國高學歷階層,發現他們對生育的意義仍然持肯定態度。可這項調查同時也顯示,「牽扯精力」(25.4%)、「影響工作」(16.7%)、「經濟能力有限」(18.6%)以及「影響兩人世界」(13.6%)等等原因,使生孩子變得越來越令人畏懼。 孫中欣認為:中國「丁克家庭」增多、未婚同居現象大量增加、選擇獨身和離婚更加自由、性生活質量更被看重等一系列變化,既顯示中國人在愛情和婚姻中更具備自主性和選擇性,也表明傳統社會中維系中國家庭關系的紐帶正變得相對脆弱。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家李銀河從十多年前就開始關注中國的「丁克」現象,她認為,「丁克家庭」是與中國傳統完全不同的一種生活方式,「丁克」現象的流行說明了中國人個人選擇空間的增加。這位著名的社會學家在她的著述中寫道:「自願不育者人群以個人現世生活的幸福快樂為重,珍視夫妻關系,輕視親子關系,具有明顯的重視自我的現代意識。」
2. 著名主持人李詠去世了之後,哈文和她的女兒過得如何
哈文和她的女兒過得很好,都在努力走出傷痛中。
哈文是一位很堅強的人。如果說她這么快便從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來,也不太現實。李詠在時沒能更久的在一起,那便只能用餘生來懷念了。剩下孤兒寡母,卻不自怨自艾,哈文在用行動一點點的轉變傷痛的力量。
(2)著名的丁客擴展閱讀:
李詠認識哈文充滿戲劇性,哈文是李詠的同學,是從寧夏考到廣院學播音的,起初李詠發現這個女孩側面很好看,輪廓清晰分明,於是每天上課就用筆給女孩畫畫,兩個人就畫到了一起。
哈文既是李詠的愛妻,又是他的老闆。他倆先是同班同學,後是初戀情人;即是一對夫妻,還是同事搭檔。李詠在台前,哈文卻「藏」在幕後,李詠曾笑言,老婆是老闆,自己的工資由老婆發。
3. 娛樂圈中有哪些著名的「丁克」夫妻
現在的社會思想很開放,「丁克夫婦」已經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下面我們來盤點幾對在娛樂圈中的「丁克夫婦」。
周潤發與陳薈蓮結婚已經30多年了,到現在還是沒有孩子。當年周潤發在得知陳薈蓮的受孕率極低的情況下仍然要與她結婚,所以她們到現在都沒孩子。這也可能就是真正的愛情吧,即使知道對方不能為自己生孩子也還是執著地成婚。
現代人的思想都已經得到了解放,每個人的愛情觀都有差別。選擇「丁克」也是一種愛情的方式,愛情注重的是兩個人的感情,可能「丁克夫婦」們是想享受二人世界吧。就像很多的外國人都不想生孩子,他們的觀念是自己開開心心和自己的丈夫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也他們的愛情觀,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