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人貴知名

人貴知名

發布時間: 2020-11-30 19:29:49

⑴ 有哪些和何應欽一樣籍貫是貴州的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

多 同 (西漢時人),西南夷夜郎人,世居夜郎,有精兵十萬人,治諸小邑。西漢建元六年(前135),唐蒙上書請開發西南夷,武帝任唐為郎中將,領士卒千人及輜重部隊萬餘人從筰關入,遂見夜郎侯多同。諭以威德並厚賜之,約為置吏,使其子為令。設犍為郡,修築西南夷道,夜郎侯與漢使者言:「漢孰與我大?」夜郎侯始倚南越,元鼎六年(前111)漢滅南越,夜郎侯遂入朝,漢封以夜郎王,賜印綬。

楊 粲 (生卒年不詳,生活於南宋中期),字文卿,小字伯強,播州楊端第十二代孫,楊軾子。幼過繼給伯父楊軫為嗣。楊軫掌播州,將治所由白錦堡遷穆家川(今遵義老城),委託楊軾主持政務,軾招來蜀中文士教授族中子弟,播州始興習文之風。故自幼而熟習儒家經典,尤精《大學》。嘉泰初年(1201~1204)襲任播州安撫使職。開禧二年(1206)四月,四川制置使吳曦叛宋降金,次年一月,自稱「蜀王」。二月楊粲擬出師四川,援助宋將楊巨然、李好義討吳,兵未啟行,吳曦已被處死於興元,遂獻戰馬三百匹、黃金白銀上萬兩,以助邊防之用。並向宋帝進言「大舉北伐,以雪先恥」。是時,南平夷目穆永忠,乘國事動亂,大量侵佔「公家田」,遂率兵「斬永忠,歸其田」。南平閩酋偉桂弒父自立,亦興師問罪,「敗其父於滇池(今四川會理一帶),斬首數千級,闢地七百里」,使播州領地擴展到赤水河畔。播州下州首領楊煥(粲族弟)違背「摒棄干戈」盟約,抄掠界上,粲遣兵誅殺楊煥,並將其掠奪的土地和賦稅歸還珍州(今桐梓以東地)。其施政寬和簡要,不苛求於民;武備則寓兵於農,無事則耕,有事則戰;又崇尚儒佛道三教,肇修郡之儒學、琳宮、梵剎、橋道多處,「士類羽流,皆稱其樂善而種德,喜儒而好禮」。晚年作《家訓》十條刻於石,即「盡臣節,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從儉約,辨賢佞,務平恕,公好惡,去奢華,謹刑罰」。身體力行,為子孫楷模。故主政播州30餘年,社會穩定,財富增多,文化教育發展,史稱「播州盛世」。後官至武翼大夫,累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衛大將軍、忠州防禦使,卒於紹定年間(1228~1233),賜廟號忠烈,追封威毅。葬今遵義縣永康鄉之皇墳咀,其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 勉 (1334~1385),侗族,又名吳面兒,黎平潘鄉人。幼家貧,給人放牛為生。洪武十一年(1378),聚眾起義。6月佔領靖州。在零陵、九里崗等地多次擊敗明軍。洪武十八年(1385)以反對土官、流官圈佔土地為號召,義軍擴大到20萬人。以今黎平、榕江為中心,控制黔、湘、桂交界廣大地區,建立農民政權,被公推為「鏟平王」。同年八月,明王朝調集30萬大軍鎮壓起義。十一月,及其子吳祿在上黃戰役中被俘,壯烈犧牲於南京。

韋同烈 (?~1451),貴州興隆(今黃平南)苗民,明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領導苗民起義,圍攻興隆、平越、新添(貴定)、清平(凱里西北)諸衛。景泰二年(1451)四月,義軍攻佔興隆,被推為苗王。後因明軍兩路夾擊而敗退香爐山。明軍分三路圍攻香爐山時,義軍據險激戰50餘天,終因官軍趕制土炮轟擊6天,義軍傷亡慘重,房屋被毀萬余間,遂有人動搖叛變,將韋同烈等縛送明軍。香爐山陷落,義軍戰死3480餘人,被俘2200人。

韋翁同 (?一1451),苗族,都勻衛合江州化從人。宣德九年(1434),領導苗民抗糧,並殺死催糧之副長官張勉,後舉義。攔襲官軍,鼓動附近53寨苗民一起抗稅,獲得廣西韋萬良等聲援。正統十三年(1448)10月,明王朝調貴州兵征戰雲南麓川時,他趁機聯合鎮遠苗民進攻新添、清平、平越等衛。次年攻焚靖州、五開、銅鼓諸衛屯堡,並逼近貴陽。朝廷遂令征麓川大軍回師圍剿。義軍敗退香爐山。景泰二年(1451)官軍攻破香爐山,被俘後押送北京殺害。

楊應龍 (1551~1600),播州楊端第28代孫,楊烈子。明萬曆元年(1573)二月承襲播州宣慰使,因征調有功,加封驃騎將軍。萬曆十四年(1586)因獻貢賜飛魚服,授都指揮使。因其用誅罰立威,多有怨聲。萬曆十八年(1590)貴州巡撫葉夢熊、巡按御史陳放上奏力主查辦,因四川巡撫李化龍為調播州兵防守松潘(明松潘衛,今四川阿壩州松潘縣),「暫免勘問」。嗣因其妾田雌風讒其妻姦淫,殺妻張氏及其母,妻叔張時照等上告其謀反,詔命川黔兩省會審。萬曆二十年(1592)赴重慶受勘,主審議斬,乞以20萬兩銀贖罪,未允。適因倭寇侵朝,遂請領播州兵抗倭援朝,詔准,師已啟行,復又作罷。次年,新任四川巡撫王繼光欲提他究辦,不赴,王派參將郭成、總兵劉承嗣領兵來逮捕他,至婁山關,被其部據關苗兵擊敗。萬曆二十二年(1594),兵部侍郎邢蚧總督川貴軍務,又令其出播聽審,許保其性命,經水西宣慰使安疆臣勸說,始願至松坎聽審,並願交出肇事者、獻罰金。萬曆二十三年(1595)五月,重慶知府王士琦主審,判其交出沖殺官軍主犯黃元等12人,驗明並處斬於重慶;處贖金四萬兩銀,將次子楊可棟作人質,羈押重慶府,追繳贖金;仍革其職,由長子、楊朝棟代理播州宣慰使。後可棟死於重慶獄中,府衙令納金領屍,他抗言:「吾子活,銀即至矣!」並一面遣千僧去重慶為子招魂;一面置關據險以拒官兵。萬曆二十四年(1596)七月,出兵焚草塘、余慶,掠興隆(今黃平)、都勻,圍黃平(今舊州),襲偏橋(今施秉),屠殺仇家宋世臣、羅承恩等。萬曆二十七年(1599)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派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廷棟領兵三千討伐,被其誘殲,江東之被罷官。六月出兵陷四川綦江,殲守城官兵三千,殺明將房嘉寵、游擊張良賢等。十月,明神宗賜兵部右侍郎李化龍尚方寶劍,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兵馬,集兵十四萬,於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分八路圍攻播州,六月六日,攻破其大本營海龍囤,楊應龍在囤中自焚身死,年49歲。楊氏領播州凡29代,長達725年的歷史遂告結束。

李世傑 (1716~1794),字漢三,一字雲岩,黔西縣人。出身官宦家庭。20餘歲捐貲人仕,官江蘇常熟黃泗浦巡檢,為總督尹繼善、巡撫庄有恭賞識,升為金匱主簿,尋報捐泰州知州。越五年遷鎮江知府。乾隆三十年(1765)遷安徽蕪湖道。三十六年(1771)擢四川按察使。後歷官湖北布政使、廣西巡撫、湖南巡撫、河南巡撫、四川總督。乾隆五十年(1785)赴京受獎賜,次年調任兩江總督。嗣後又調四川,後離川赴京,授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五十五年(1790)因病告老回黔西。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1779~1782)回黔西服母喪時,曾創文峰書院,捐田50餘畝作學田。又修開元寺,立東山石屏,培葺王公(陽明)祠,重修魁閣和文峰塔。為官50餘年,勤政愛民,備受乾隆器重,先後賜《御制詩》、《時晴齋法帖》及福字如意、壽杖、朝珠、珍珠手串等。乾隆五十九年(1790)病逝於黔西,乾隆皇帝親撰《御祭碑》文,賜謚「恭勤」。墓葬於今黔西縣城15公里的平壩鄉扯泥壩村。著作有《世傑秦議》、《家山記事詩》、《南征草》等。

石柳鄧 (1737~1796),苗族,松桃廳大塘人。出身貧苦,傭工為生。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二月,與湘西苗民石三保、吳八月等密謀反清。次年(1795)正月十三日,在大塘大寨營起義,石三保等響應後,二月初率義軍圍攻松桃廳城,苦戰3晝夜,一度攻人城內。銅仁、鎮遠等地苗民紛紛響應,義軍控制黔、川、湘交界廣大地區。清廷令福康安等調集黔、滇、川、湘四省10倍於義軍的兵力,分進合圍。義軍殊死反擊,終寡不敵眾,先後放棄盤塘坳、柳皮寨、臭腦,主力向湘西邊境轉移。嘉慶元年(1796)冬,與湘西義軍退守平隴。平隴失陷後,率部突圍至貴魚坡,在阻擊追兵的戰斗中受重傷而陣亡。

韋朝元 (1768~1797),布依族,又名德明。南籠府(今安龍縣)人。嘉慶二年(1797)與王囊仙等人利用宗教發動、組織群眾,在南籠發動起義,以王囊仙為「皇仙娘娘」,自為天王玉帝仙官,其他人為丞相,總兵元帥、軍師等,以洞灑寨為京師,當丈寨為仙城。聲勢擴至黔西南、黔西北廣大苗族、布依族地區,並影響到雲南、廣西兩省邊地。後清廷調大軍圍剿義軍。8月,義軍大本營洞灑寨等失守,不幸被俘,同年十月,在北京就義。

王囊仙 (1778~1797),女,布依族,又名阿崇、阿秀、阿從。南籠(今安龍縣)洞灑寨人。出身貧苦,幼喪父母,因行巫治病,人稱「囊仙」(布依語仙姑)。嘉慶二年(1797),與當丈寨韋朝元(又名阿信,外號七綹須)等,以宗教組織群眾,於南籠發動布依族群眾起義。義軍設總兵、將軍等首領。先取南籠普坪,進圍府城,後轉攻冊亨、普安、新城(今興仁)、永豐(今貞豐)等縣城,圍歸化廳,定番、長寨告急,省城戒嚴。清廷遂飛檄雲貴總督勒保率官軍「進剿」,先後奪回關嶺、歸化壩陽,解新城、南籠之圍。八月,官軍解捧蚱之圍後,分八路進攻義軍根據地。義軍雖力戰,但因敵偷襲而不支,縱火自焚營寨,王囊仙、韋朝元等2000餘人被俘,後押送京城殺害。起義遭受失敗。

楊 芳 (1770~1846),苗族,字誠村,松桃廳城關人。幼家貧,好讀書、習武。16歲應試不售,遂入伍充書識。乾隆六十年(1795),因偵察湘黔苗民起義提升為台拱營守備。嘉慶二至四年(1797~1799),隨軍清剿鄂、川、陝白蓮教義軍,有功,升下江營游擊。五年(1800),截擊義軍楊開甲等部,升廣西新泰協副將。六年至七年(1801~1802),在甘肅追剿「黃號」等義軍,升陝西寧陝鎮總兵。、十一年(1806)初,調任固原提督。因寧陝鎮兵變坐馭兵不嚴之罪,謫戍伊犁。不久賜還。十五年(1810),任廣東右翼鎮總兵。十八年(1813)鎮壓林清、李文成起義,攻司寨,破滑縣;殺義軍2萬餘人,加提督銜賞雲騎尉,授西安鎮總兵。後調漢中:鎮總兵;升甘肅提督,調直隸、湖南、固原提督。道光六年(1826),奉令隨長齡、楊遇春進疆討伐張格爾,領兵首戰告捷,攻下柯爾坪,又收復沙布都爾、阿瓦巴特、喀什噶爾、和闐。九月,楊遇春奉召入關,代理參贊。十二月,用計生擒張格爾,殲敵殆盡,詔封三等果勇侯,加太子太保銜。九年(1829)應召進京,道光帝召見二十餘次。道光十三年(1833)調任四川提督,因平定彝族起義而晉封一等果勇侯,亦因彝民起事而被撤職。十六年(1836)為平定湖南鎮筸兵變,起用為總兵。十八年(1838)提升為廣西提督、湖南提督。二十一年(1841)清對英宣戰,任參贊大臣,在廣州積極籌劃抗英戰事,親自在鳳凰崗督戰。因接受英方停戰通商的要求,受到斥責和處分。奕山到任後,建議「以守為攻」、「持重勿浪戰」。《廣州和約》簽訂後仍留守廣州,後因傷病回湖南提督任。二十三年(1843),告老退職還鄉。二十六年(1846)病逝於松桃土屯家中。著有《平平錄》等書十餘種,撰有《果勇侯自編年譜》。喜書畫,其字筆力勁健;其畫有墨竹圖傳世。

張日晸 (1791~1850),又名日暄,字東升,號曉瞻,清鎮縣人。幼喪父,家貧卻能苦讀。嘉慶十年(1805)考取秀才,又以榜首肄業於貴山書院。嘉慶二十二年(1817)進士,御試第一,人翰林院,散館一等,授編修,參與《大清一統志》纂修。道光元年(1821)至三十年(1851),先後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湖南、河南鄉試正考官;敘州知府,成都知府,建昌兵備道,浙江鹽運使,湖北、四川按察使,四川、河南布政使,雲南巡撫。為官清廉,體恤民情。任敘州知府時捐銀千兩辦勵節堂。任河南布政使時,捐錢3萬貫以救災民;捐銀7000兩修建城閣、書院等。詩文書畫均佳,著《庶常集》2卷,《編修集》1卷。好書畫,繪有《篝燈課子圖》等多幅;手書有《訓子鎖言》一帙。

馬河圖 (1802~1864),回族,又名小雙,盤縣大坡鋪人。1858年11月,與張凌翔率回民起義於普安廳大坡,組建白旗軍,進占亦資孔城,提出打富濟貧口號,義軍擴大至2萬多人。1862年先後攻佔盤縣、普安、晴隆、興仁、貞豐等縣城,控制黔西南大片地方,採取「保行商、禁殘殺」,減民負擔等措施,建立政權,被推為元帥。1864年官軍實行「剿撫兼施」,義軍都督馬忠叛變,其率部拒守興義城月余,同年11月28日率眾突圍時犧牲。

包大度 (?~1873),苗族,姓龍,名包椏,施秉縣雙井區新城鎮平寨村人。出身佃農家庭,幼好打抱不平。咸豐四年(1854)秋,抗拒繳納田賦,殺死官差。咸豐五年(1855)三月參加張秀眉起義。先後率隊占據涼傘屯、新城、施秉縣城。提出「不殺一個好漢人」的口號。在佔領地區實行「分田而食」。咸豐六年(1856)八月,與張秀眉攻下台拱。又襲取黃平州城、攻佔鎮遠府衛兩城。曾北出施秉,聯合號軍圍石阡,攻余慶,東進銅仁,抵抗川、楚官軍的聯合進攻。同治七年(1868),清廷調集川、湘、楚幾省軍隊鎮壓苗族義軍。次年初,誘敵深入,調集各路義軍在黃飄大坳設伏,經三天兩夜激戰,全殲榮維善、李元度、黃潤昌、鄧子垣等部湘軍,並乘勝反擊,恢復失地。同治十一年(1872),在凱里西南牛角坡激戰中被圍,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

黨史人物

鄧止戈(1096年12月~1991年11月),又名鄧國忠,別名余澤平,出身於四川省筠連縣手工業家庭,高小畢業。1927年8月加入共產黨參加革命,曾任中共貴州省第一屆省工委委員、貴州抗日救國軍參謀長、紅六軍團參謀、紅軍十八師新兵團參謀長、陝北公學大隊長兼軍事科主任、貴州省工委第二屆書記、華南局群眾工作委員會委員、研究室研究員、華東土改工作團委委員、華南革命大學三部副主任、西南服務團四支隊政策、西南革大教育長、西南局黨校副校長、中央第七中級黨校副校長、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長、四川省社科院顧問、省政協常委,副省級幹部離休。

⑵ 天津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難道沒有人說北洋園校區帝國圖書館的捐贈者鄭東先生嗎?

鄭東是天大是天大化工學院92屆校友,現在主要從事風險投資,天大修新校區的時候給母校捐了錢修了鄭東圖書館,就是一直被同學們誇贊的帝國圖書館,鄭東先生不僅回報母校,還關注學校的學生,並且設立了鄭東校友創新助學金,鼓勵同學們創新創業。

天大傑出校友還有很多,像廣為人知的詩人徐志摩,建築設計馮驥才等等。

⑶ 貴州有那些出名的人簡單介紹一下

漢代時,就有尹珍、盛覽、舍人三位古代文化先驅,並有夜郎時期的各位豪傑。西漢末年又出了保境安民的牂牁郡功曹謝暹保。

三國時期有支持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獲的羅殿國國王濟火;西晉末年有支持統一,保境安民的牂牁郡太守謝恕保;

唐朝時出了一位工部尚書趙國珍;隋末唐初,又出了保境自固率土歸唐的牂牁郡首領謝龍羽。

宋朝初年,又出了率土歸宋的矩州刺史普貴、率兵抗金的田佑恭、修築重慶合江釣魚城抗擊蒙兵的冉琎、冉璞、還有抗擊蒙兵的播州安撫使楊價、楊文父子。

清代有以詩畫名噪江南的楊文聰;有抗清名士何騰蛟;清代名臣丁寶楨;朝廷重臣李端棻。

還有率軍討袁的王文華、戴戡、抗擊英軍入侵的兩淮鹽運使但明倫、天津知府石贊清、雲南按察使陳燦,以及譽滿京華的詩人周漁璜,西南巨儒鄭珍、莫友芝,著名外交家黎庶昌,著名文化名人姚華、朱啟鈐,世界探礦專家之一的諶湛溪,中國水利電力先驅水電專門教育的開創者許肇南,中國高等教育的先驅邢其毅,著名醫學家施今墨,大書法家嚴寅亮等。

在《公車上書》中,號稱1300餘名舉人簽名,但經過查實,真正能提出姓名的也僅僅只有603人,也即是說,只有這603人稱得上為「公車上書」的堅定者。而在603人中,貴州就佔了95人,即:黃鍾傑(俊甫)、伍襄鈞(相東)、陳其鑄、蕭子鑒(平之)、周祜(厚文)、李端棨[「棨」應加「艹」頭,但打不出來,只好用「棨」代替](子衛)、李端榮(子肆)、顧福基(小玉)、陸端厚(伯庄)、謝沛澤(曉霖)、張光煦(朴園)、黃澤書(伯厚)、李端[「艹既木」,實在打不出這個字來](子節)、李端[「艹矩木」,這個也打不出來](子芝)、喻熙箴(竹青)、周之麟(閣書)、傅夔(敬之)、張煦春、白贊元(汝襄)、吳正樞(仲辰)、丁樹銘、鼓秀章(文賓)、蒯兆庚(辛伯)、向日葵(集之)、黃厚成(本甫)、猶海龍、孔繁華、熊濱臣、吳廷璧、杜樹棻、廖杭(葦帆)、聶樹奇(錦屏)、吳鵬、蕭正和(幼峰)、胡嗣芬(景威)、何慶崧、徐培中、呂鈞璜、董玉林(竹賢)、白子釗(元之)等95人。

現代的有何應欽,王若飛,鄧恩銘,龍永圖,范興榮,趙化勇,孫飛虎,鄒世明,寧靜,聶遠,何潔

⑷ 人貴有自己知知名是什麼意思

首先恕我冒昧:此句正解應該是:
人貴有自知之明。
解釋: 明:聰明。 指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算是聰明的 。
另隨解釋免費送上寓言故事一則,望能使閣下深刻理會此句之含義。
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全身的裝束和自己的模樣。他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於是隨口問妻子說:「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說:「您長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麼能跟您比呢?」
鄒忌心裡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的美男子,自己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些呢?」
他的妾連忙說:「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著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順便又問客人說:「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毫不猶豫地說:「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鄒忌如此作了三次調查,大家一致都認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鄒忌是個有頭腦的人,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過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著徐公。他自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偷偷從鏡子裡面看看自己,再調過頭來瞧瞧徐公,結果更覺得自己長得比徐公差。
晚上,鄒忌躺在床上,反復地思考著這件事。既然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什麼妻、妾和那個客人卻都說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問題的結論。鄒忌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起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贊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在一片贊揚聲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居於領導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於迷失方向。

⑸ 貴上加稀少……大名鼎鼎的朱子治家格言加上著名作者宜興代表作…紫砂茶盤。加上名人字跡………爺爺傳下來

這款不出30年

⑹ 古代有哪幾種著名的酒

屠蘇、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猴兒釀……

漢武帝宮中有九丹金液、紫紅華英、太清紅雲之漿,漿屬於淡酒。蘭生酒是漢宮中的名酒。百末旨酒是采百草花末雜於酒中,旨,美也。馬酒即是馬乳,馬乳也有酒的味道,多飲也會醉。漢時西域大宛國用葡萄造的酒,被帶人中原,深受帝王們的喜愛,視為珍品。漢武帝就以葡萄酒迎接西王母的降臨。魏文帝曹丕曾對群臣說:「葡萄釀以為酒,過之流涎咽唾,況親飲之?」葡萄酒較之中原的米酒,味道甘甜還容易使人醉,所以曹丕又說:「葡萄釀以為酒,甘於曲米,善醉。」

南北朝時,有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縹醪酒、河東酒、菊花酒。其中桑落酒和菊花酒是用桑葉和菊花加進酒漿中釀制的,或說桑落酒是桑葉落時取井水釀制的。縹醪酒則是精釀酒。唐人喜歡用「春」字為酒取名,當時有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凍春、松醪春、竹葉春、梨花春、羅浮春、瓮頭春、曲米春、拋青春。紹興造的酒,名蓬萊春酒。

魏徵征有造酒的手藝,他所造的酒以濾淥、翠濤兩種最為珍奇,將上述酒置於罐中貯藏,十年不會腐壞。唐太宗非常欣賞魏徵的酒,題了一首詩賜給魏徵:「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玉薤是隋煬帝時宮中的名酒。唐太宗的詩作得不甚有韻味,但說明了唐人的造酒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以往的米酒,酒精含量不高,一般是現釀現飲,不易長久貯存,魏徵造的酒顯然是酒精含量高,容易醉人且能貯存長久。葡萄(亦寫做蒲桃)酒也較中原的米酒貯存時間長,有較高的酒精含量和甜度。西域人造葡萄酒始終是拿手的。五代時,於闐能用葡萄造出紫酒、青酒,其味尤美,大概就是紅、白葡萄酒。

光祿寺下設良醒署,隋唐至明清一貫。良醒署負責釀造和供應祭祀用的酒以及進貢宮廷飲宴用的酒。進貢宮廷的有酴蘸、桑落等酒。

唐憲宗時,李化釀制了一種酒,名叫換骨醪,不知用何法,憲宗將此酒視為上品。當晉國公平淮西之亂後回京時,憲宗將貯於金瓶上蓋黃粑的換骨醪二斗,賜給晉國公。唐憲宗對仙術很是好奇,同時也喜歡奇異的酒,其宮中有烏弋山離國進獻的龍膏酒,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

南唐時又有龍腦漿,為高級補晶,南唐元宗,李瓊試圖用酒調制龍腦漿,然後飲用,這時異人耿先生說:「未為佳也。」於是他用更高明的辦法,製成了香氣馥烈的龍腦酒。

北宋宮中有珍奇名酒鹿胎酒,皇帝在內廷飲宴時常飲此酒,某次宰相韓琦承恩到御榻前,接受了仁宗為他酌的一大杯鹿胎酒

南宋宮中名酒有薔薇露,皇帝常將另一種酒——流香酒賜給大臣。

元代皇帝在宴席上常飲瓊華汁、玉團春等酒「沉沉宮宴醉流霞」,流霞也是一種名酒。宮中還有枸杞酒,即用枸杞泡在酒中,枸杞酒被視為補酒。元仁宗曾將此酒賜給大臣察罕,說:「以益卿壽」。

明代宮中用酒不再由光祿寺提供,而是由宦官機構御酒房釀造。御酒房所造的酒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崇禎帝喜飲金莖露、太禧白,稱這兩種酒為長春露、長春白。魏忠賢把持內廷時,常在宮外造酒,然後通過御茶房進獻於皇帝,酒的名目很多,有金盤露、荷花蕊、佛手湯,君子湯、瓊酥、天乳等。宮詞中說:「但看御酒供來旨,錄得嘉名百十餘。

清代中國的造酒業有了長足的發展,至今許多聲名遐邇的名酒均創於清代。但是清官中卻有康熙皇帝的酒戒,康熙的御制詩刻於元朝遺留下來的黑玉酒瓮上。所以皇帝的膳桌上按規定不許擺放酒具。康熙律己甚嚴,能夠做到終生放棄飲酒之樂,但他的子孫對於飲酒的戒令並未認真執行,不過終清一代確實不曾有嗜酒的皇帝。

乾隆在位時,大臣張照曾獻松苓酒方,乾隆命人按此方制酒,在山中覓古松,深挖至樹根,將酒瓮開蓋,埋在樹根之下,使松根中的液體漸漸被酒吸人。一年以後挖出,酒色如琥珀,松苓酒便製成。乾隆皇帝經常有節制地飲用此酒。清人說,乾隆壽躋九旬,康莊日健,有松苓酒的作用。

光祿寺下屬的良醒署為正式的釀酒部門,每年春秋兩季取京西玉泉水釀酒。用糯米加豆、麥曲、花椒、酵母、箬竹葉、芝麻製成的玉泉旨酒,是皇帝日常的御用酒。乾隆皇帝每晚飲二兩玉泉酒。嘉慶皇帝的酒量比其父要大,每天飲六七兩酒為常事,遇節慶或興致高時,可飲十四五兩。較之歷代豪飲的皇帝,嘉慶不能算為嗜酒。

古代風俗於正月初一飲屠蘇酒,以驅除瘟疫。端午則飲雄黃酒,以驅除蛇蟲等毒物。清官例於節前造上述酒。清宮屠蘇酒,是將大黃、桔梗、白術、肉桂、烏頭、菝葜研為細末,裹於布中密縫好,在臘月三十日中午懸人井內,距水面三尺,正月初一日子夜取出。將上述物品與木瓜酒、水糖面按劑量一同煎熬,經四五開,製成屠蘇酒。雄黃酒則是將雄黃調入玉泉酒或太平春酒中製成。

菊花白酒、蓮花白酒是清末宮中兩大名酒,由於受到慈禧太後的喜愛而身價倍增。蓮花白酒用昆明湖產的蓮花配酒釀成,菊花白酒用滋補葯材人酒中浸泡釀成。

⑺ 貴福鎮的著名人士

賈秉鍾 (清代翰林學士)
賈秉鍾,字屏山,渠縣貴福鎮柏林水庫左側「書房嘴」人。生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入館選 ,官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級,曾出任山西盂縣知縣十年。在山西任職期間,勸農桑,培文風,興教育人,修橋築路,愛民惠民,被老百姓稱為「清廉父母」。但與官府某大吏意見不合,凡事被中傷。適母親去世,憤然辭官歸故里,教授家鄉學童。著作有《屏山文集》十二卷、《吟史樂府》二卷、《廛居隨筆》一卷、《制藝》上下卷。

⑻ 聽說施坦威的鋼琴很貴的,全球知名的鋼琴演奏家都用這個品牌的,我們中國都有那些有名的人彈過啊

彈過的人多了,像郎朗、石叔誠、茅為惠、李雲迪等,都是施坦威藝術家

⑼ 聽說施坦威的鋼琴很貴的,全球知名的鋼琴演奏家都用這個品牌的,我們中國都有那些有名的人彈過啊

華裔施坦威藝術家就好幾位呢:李雲邊,朗郎,茅為惠,石樹誠等。所有的音樂人,都以能擁有一架施坦威鋼琴為榮的。施坦威已經是藝術的象徵,不是商品了。

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知名校友都有哪些

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經快兩年了,南航也是一所大學校,知名校友也很多,有一次我爸跟我通電話的時候就說C919的總設計師是我們學校的,我當時才知道原來我們學校是如此的厲害。

吳光輝先生是1982年畢業於南京航空學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設計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現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國產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南航的學術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包括現在也有很多像吳光輝先生一樣的非常優秀的研究員。

還有一個知名校友就是我所在的學院畢業的一個很出名的人物,那就是奶茶妹妹章澤天的父親章麗厚,章麗厚是南京會斯通集團總裁,是奶茶妹妹章澤天父親。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198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畢業,2010年6月受聘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從這些知名校友中可以看出南航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我相信以後南航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人。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