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知名寺院
㈠ 湖北省有哪些有名的寺廟
1、歸元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歸元寺路,由白光法師於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興建。佔地153畝,有殿舍200餘間,各類佛教經典7000餘卷。歸元禪寺屬於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
2、漢口古德寺,位於湖北武漢市漢口黃浦路上滑坡74號,該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隆希創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間由主持昌宏先後兩次進行擴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並由黎元洪親自題寫匾名。
3、弘化禪寺,湖北省黃石市,始建於唐代。唐德宗貞元20年(公元804年),德聰禪師雲游至東方山,得薛河、陸迥施地,結庵傳教。唐憲宗元和二年,德聰應詔北上長安,受賜法號智印,並賜紫金衣缽。三年後,東方山梵宇落成,唐憲宗李純賜書「寶峰招提」。
4、蓮溪寺,在武漢市武昌大東門外7.5公里的蟠龍山。它是武漢的四大佛教叢林之一,也是武漢市目前唯一的一座佛教「女眾叢林」——尼姑庵。
5、玉泉寺,玉泉寺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東麓,中心景區面積8.9平方公里。相傳東漢建安年間,僧人普凈結廬於此。南朝後梁時,梁宣帝敕玉泉為「覆船山寺」。隋代改為「玉泉寺」。
㈡ 中國最大知名佛教寺廟有幾個
說法1
白馬寺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馬寺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白馬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
靈隱寺
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南巡時,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靈隱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在叢林茂密的少室山陰,以此得名。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來的碑碣石刻共計300多塊,其中的一塊"太宗文皇帝御書碑"記載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跡,碑文為唐太宗親筆書寫。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二百年後的唐代,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寒山寺便聞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鍾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一樓。
隆興寺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先後告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清凈寺
清凈寺又名艾蘇哈子大寺。 始建於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歷400年),創建和重修者皆為阿拉伯穆斯林。 清凈寺建築採用西亞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清凈寺面積2100平方米,主要建築在門樓,高20米、寬45米,輝緣石和白花崗石構築,三層穹形尖頂拱門。
大昭寺
初名「惹剎」,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寺內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後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釋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覺寺」。它位於北京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香山東側,距市區30公里。卧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後改名為普覺寺。由於唐代寺內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後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槃銅像,因此,一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爾寺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塔爾寺古稱「佛山」,藏語稱為「袞(音gun)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連花山坳中,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我 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也是青海省首屆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爾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塔爾寺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清康熙皇帝賜字「江天禪寺」,沿用至今。雖名稱多變,但自唐以來,人們通稱金山寺。《白蛇傳》的故事和「水漫金山」這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金山在哪兒?卻未必世人皆知。寺位於鎮江市區西北,坐落於如此幽美恬適的氛圍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由於金山位於長江邊上,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於金山之巔。寺院殿宇鱗次櫛比,樓塔爭輝,從江中遠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
說法2
河南白馬寺
白馬寺,我國各地有若干寺廟均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馬寺最為有名。河南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除了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另有1976年版電影;特別是1982年版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而享譽海內外。
浙江靈隱寺
它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靈隱寺是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認為也屬於西湖景區。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1]
浙江國清寺
國清寺是我國創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濟南靈岩寺、鎮江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蘇大明寺
*江蘇大明寺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卧龍般蜿蜒綿亘。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江蘇棲霞寺
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東北22公里處的棲霞山上,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
攝山棲霞寺為南朝古剎,以山多葯草可以攝養故名攝山。初齊居士明僧紹隱居於此,會法度禪。師自黃龍來,講《無量壽經》於山舍,僧紹深敬重之,因舍為寺以奉。時為齊永明七年也。後僧朗法師來自遼東,大弘三論之學,世稱為江南三論之祖。僧詮、法朗諸師繼之,其學益盛。先是僧紹欲於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緯繼其志,與度禪師就西峰石壁造無量壽佛及二菩薩,高俱三丈有餘。梁大同中,齊文惠太子與諸王又吝造大小諸佛像於千佛岩。仁壽元年,隋文帝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代寺運益隆,遂與台州國清寺、荊州玉泉寺、濟州靈岩寺並稱為天下四絕。
江西東林寺
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 50公里。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另兩處是久負盛名的雲居山道場和三合寺。
陝西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福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鍾、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大八景之一。
㈢ 中國各省寺廟聯系方式
建議你先到南普陀,貌似那裡是主修密宗的,持戒律最嚴的宗派會給你相對較客觀的值得去的寺廟。最好是掛單投訴,別以遊客的身份去,差別很大的。
㈣ 全國各地寺廟發源地在哪
洛陽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人中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漢傳佛教」釋源祖庭「。
㈤ 世界各地有哪些佛教寺院
除了中國以外,世界其他知名的寺院有:
1、虎穴寺
不丹國內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第二佛——蓮花生大士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就是現在的虎穴寺。
㈥ 全國各地有名的寺廟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城東,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年(67年),為佛教傳入我國後版興建的第一座寺院,亦稱為權中國佛教祖庭。
靈隱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側,始建於東晉咸和初年(326年)。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為中國禪宗祖庭。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楓橋鎮,始建於梁天監年間(502~519年)。現存建築均為清光緒、宣統年間重建之作。
相國寺: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內,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6年)。寺內存清代巨鍾一口,重達萬余斤。
隆興寺: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內,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寺內有隋、宋、金、元、明、清以來的歷代碑刻,多為書法藝術珍品。
卧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山壽安山地麓,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627~649)。
清凈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寺院之一。
扎什倫布寺:位於西藏日喀則城西,始建於明正統12年(1447年)。寺內彌勒佛,為世界第一大銅佛。
塔爾寺:位於青海湟中縣,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㈦ 世界各地都有哪些佛教寺院
1中國大陸(不算港澳台抄)合法佛教寺院就有兩萬余家.(見《中國佛教寺院名錄》),全世界佛教寺院至少在十萬家以上。
2.世界各地佛教寺院可分為三大類:漢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寺院、南傳佛教寺院。
3.按宗派分,則分為:凈土宗寺院、禪宗寺院、密宗寺院、華嚴宗寺院、天台宗寺院、法相唯識宗寺院等。
㈧ 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有哪些
很多,四大名山已外,各省都有重點寺院,分成三類,一是旅遊景點類,如南北少林,靈隱回,二是各宗答祖庭類,如禪宗道場柏林禪寺等,天台國清寺,法相慈恩寺大興善寺,三是佛教學院,如中國佛學院,福建佛學院,閩南學院,南京棲霞,西安法門。
㈨ 世界各地的佛教寺院
基本只有中國有,就連佛教根據地的印度也不多了!
印度佛學根基已經在公元11世紀內-13世紀突厥人(此時早已容接受伊斯蘭教)的入侵中徹底焚毀!公元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突厥人攻入比哈爾和孟加拉,印度最後殘存的佛教大寺飛行寺、那爛陀寺和超岩寺都被洗劫一空,僧侶要麼被殺,要麼逃逸。這標志著在印度傳承1700餘年的佛教的消亡。
作為「佛教發祥地」的印度!現在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約占總人口的83%),其次為伊斯蘭教(11%)、基督教(3%)、錫克教(2%)和耆那教等。佛教已經在印度被拒之千里之外!
●全世界基督徒占總人口比例:目前,全世界天主教基督徒11億,和基督新教基督徒、東正教基督徒加在一起一共21億多,佔世界總人口的35%!
可以說,基督徒只是在中國比較少。
●全世界佛教徒所佔人口比例:目前,全世界佛教徒僅僅3.6億,只佔全世界人口的6%。
而且也可以說,佛教徒只是在中國比較多,
信仰唯一真神的必然興盛!背棄唯一真神、拜偶像的必然衰微!朋友,請用事實來說話!
我是一名天主教基督徒,如果你對基督信仰感興趣,請給我發消息留下你的QQ號碼,謝謝!
㈩ 國內有那些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詳細介紹
中國各省佛寺
http://www.ebud.net/faneshow/
全國寺院
http://www.cc630.com/wins.asp?id=100
全國各地寺院地址及電話
http://blog.163.com/lifei6464@126/blog/static/3597762320077160534798/
所說范圍比較大,現介紹幾個網址,樓主查看吧。
先確定寺院,而後粘貼寺院的名稱在搜索中,這樣就可以看到非常詳細的資料了。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