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尋寶家
⑴ 張大千!齊白石嫡傳弟子!陳希文!詹長吉大師畫的嘉藉圖!松柏高立圖!河塘清趣圖!央視尋寶欄目著名鑒定
國內市場成交總量位居榜眼
雅昌藝術網"近現代國畫個人作品成交額一覽表"顯示,自2000年以來,在14家樣本拍賣公司中,張大千書法的拍賣總成交金額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3.47億元,列總排名榜的第二位,僅次於第一名齊白石的16.08億元,比第三名傅抱石的8.32億元高出了62%。而排名第四至十位的李可染、陸儼少、徐悲鴻、林風眠、吳昌碩、黃賓虹、黃胄等人,畫作拍賣的總成交金額比張大千就相去更遠了,其中黃胄的拍賣總成交金額為4.36億元,僅為張大千拍賣成交總金額的32.36%。
在分析有關統計數字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張大千1949年離開大陸後,游歷美國、阿根廷等國,直至在台灣去世,仍有30餘年的創作時間,而這期間創作的畫作,大多流傳在大陸以外,尤其是晚年的潑彩畫作。而且離開大陸30餘年,張大千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自然比不上常年生活在國內的那些"人民的藝術家"。我們注意到,在2000年至今拍賣成交總金額排名前10位的近現代畫家中,只有張大千後半生沒有生活在大陸。如果考慮到這個因素,並且將台灣和國外張大千畫作的拍賣成交量考慮進去,冠軍的位置基本不大可能是齊白石的。
《潑彩朱荷》為何能創紀錄?
分析雅昌藝術網的資料庫不難發現,張大千畫作的最高拍賣紀錄,是一件《潑彩朱荷》六屏風在香港蘇富比2002秋拍中,以2022萬港元創造的。這件屏風通高168厘米,長369厘米。款識:"花如今隸莖如籀,葉是分書草草書;墨落一時收不住,任譏老子老逾疏。六十四年乙卯花朝前二日,環蓽庵寫,爰翁七十有七歲"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環蓽庵、三千大千、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香港蘇富比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這件作品作於1975年3月,地點是位於美國加州的張大千寓所環蓽庵。在創作本幅時,大千已是病痛纏身,而屏風體積龐大,不可隨意挪動搬轉,金絹汲彩留墨效果的控制較紙張又難上百倍,這就需要畫傢具有極高的藝術功力。張大千歷來對畫作的材質極為講究,創作這件屏風所用的泥金絹,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委託日本"喜屋"特製的,當時花費2萬美元(按可比購買力進算,相當於今天的30萬美元,約合200萬港元)。此屏風並非一般上貼金箔,而是鋪足金泥於絹上,故色澤絢麗奪目,氣派富麗堂皇,其亮麗遠勝於普通金箋。
2002年11月22日,《中國工商時報》登載文章談到,荷花是張大千十分擅長的題材之一,其作品貫穿他繪畫的各個時期。僅就尺幅巨大的荷花通景作品就有:1940年所作《朱荷通景屏》,170×450厘米,工筆重彩寫於金箋紙本;1945年所作《墨荷通景屏》,385×600厘米,寫意設色紙本;1961年所作《朱荷通景六屏》,360×800厘米,寫意設色紙本;1965年所作《墨荷通景六屏》,155×363厘米,水墨金箋紙本。而以大千晚年最擅長的潑彩繪制的金箋通景屏風則是唯一的一件,可稱為畫家巨荷系列的壓卷之作,至為珍貴。
其實,張大千的荷花賣出高價,是早有歷史的。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國著名刊物《讀者文摘》用6萬美元買下,創下當時國畫的最高價。1965年,在巴黎舉辦的畫展上,他的六幅潑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國藏家以14萬美元購得,再創中國畫高價。
潑彩山水是市場主力
統計張大千拍賣成交價前25名的作品不難發現,其中有10幅是潑彩作品,可見張大千潑彩畫作在收藏界的地位。而且排在前4名的全部是潑彩作 香港佳士得2007秋拍張大千《潑彩山水》995.95萬元成交品,分別是:《潑彩朱荷》六屏風(香港蘇富比2002秋拍,2022萬港元成交);《瑞士雪山》鏡心(香港蘇富比2005秋拍,1580萬港元成交);《鉤金紅蓮》鏡心(香港佳士得2004秋拍,1014.37萬港元成交);《潑彩山水》(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995.95萬港元成交)。我們不難發現,成交價前4名中,有兩幅是潑彩花卉,另兩幅是潑彩山水,那麼,在張大千的各類作品中,哪一種是最受收藏界歡迎的品種呢?進一步研究之後可以看到,成交價排名前25位的畫作中,雖然有10幅是潑彩作品,但其中有8幅是潑彩山水,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統計,25件畫作中有17件是各類山水畫,佔比68%。從這兩個角度,可以得出結論: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是真正的市場主力品種。
成交價排在第五位的,是一幅名為《幽翠飛泉》的巨幅山水畫,在中貿聖佳2004春拍上創造的,990萬元的價格,讓市場認識到張大千傳統山水畫作的價值,同時讓很多痴迷張大千潑彩的藏家,認識到張大千傳統山水畫的深厚功力。該畫是1946年張大千贈予謝稚柳之物,也是當前市場上成交價最高的張大千傳統山水畫。而當前拍賣成交價最高的張大千青綠山水畫作,也是在中貿聖佳公司創造的,是2005年夏季拍賣中的《湖山清夏圖》,以880萬元成交。這兩幅畫作,令我們回憶起中貿聖佳當年拍賣張大千畫作的能力。
張大千的仕女畫,也是市場中的熱門品種之一。目前拍賣價格最高的仕女畫,是一幅《摩登仕女》在香港蘇富比2004秋拍中創造的,成交價655.84萬港元。這幅畫是張大千在贈送給黃君璧的一幅仕女畫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原是"諦仙館"舊藏,參加過1982年台北 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張大千《幽谷圖》704.75萬元成交歷史博物館張大千畫展、1983年美國加州太平洋博物館張大千畫展、1983年香港藝術中心《傳統宗師--張大千之藝術》畫展等等一系列重要展覽。
觀音也是張大千筆下常見的人物形象之一,北京榮寶2008秋拍中,一幅《觀音》以548.8萬元成交,是目前拍賣價格最高的張大千觀音題材畫作。該畫創作於1940年2月19日,正是新年剛過未及元宵之時,畫長145厘米,寬68厘米。鈐印:蜀郡張爰章、張爰之印、大千、三千大千、除壹切苦厄。款識:普麟女士供養,大千居士張爰。一心頂禮,弘發誓言,一切迷方,會歸覺路。弟子張大千,歲庚辰二月十九日敬造觀世音菩薩一區,所願勤除煩障,早契菩提。
最高畫價明顯偏低
雖然張大千是市場總量排在第二位的畫家,雖然張大千的花卉、人物、山水、潑彩各有特色,深受藏界喜愛,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張大千畫作的最高拍賣價格,自2002年以來,7年未有突破,這在市場總量排名前10位的畫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不能不令人感到驚訝。
雅昌藝術網的統計數字顯示,市場總量排名第三位的傅抱石,拍賣最高價為4620萬元(《雨花台頌》,北京嘉信2006春拍);市場總量排名第四位的陸儼少,拍賣最高價格為6930萬元(《杜甫詩意冊百開》,北京翰海2004春拍);市場總量排名第五位的徐悲鴻,拍賣最高價格為7200萬港元(《放下你的鞭子》,香港蘇富比2007春拍)。相比之下,張大千的2022萬港元,實在是顯得有點寒酸。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第一,張大千一生勤奮,而且自青年時期就以賣畫為業,傳世作品數量(有專家稱為3萬幅左右)遠超上述諸位畫家,稀缺性不足;第二,張大千中年旅居海外,後定居台灣,很多精品力作不在大陸(尤其是潑彩作品),而目前最大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在大陸,自然難創天價;第三,張大千一生喜仿古畫,他的大量精力和才華,耗在仿製古畫上面,自身創作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畫價仍在上升通道中
雅昌藝術網的張大千繪畫指數顯示,自2002年春拍以來,張大千畫作的平均價格,一直處在震盪攀升之中。雅昌藝術網14家樣本拍賣公司的統計數字顯示,2000年春拍中,張大千畫價為7.944萬元/平尺,2003年春拍上升到階段性高點,達到10.942萬元/平方尺,此後開始下挫,最低跌到4.8488萬元/平方尺。經過2003年秋拍和2004年春拍的調整後,張大千畫價在2004年秋拍中重拾升勢,並且突破前期高點,漲到11.4033萬元/平尺。在經過短暫的回調之後,張大千畫價在2005年秋拍中上漲到了階段性頂點--20.1674萬元/平尺。
隨著2005年末書畫泡沫的破滅,張大千畫價步入了熊市探底的行情,一路下跌到2007年春拍的8.5696萬元/平尺,隨後在2007年秋拍中展開強勁反彈,回升到16.5721萬元/平尺,此後展開高位震盪,目前的價位是12.31萬元/平尺。
如果我們把2003年秋季、2007年春季、2009年春季,這幾個張大千畫價下跌的階段性低點做一個連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平穩上行的中期均線,從2000年至今,張大千畫價就是在這條均線的支撐下,逐步震盪上行的。通過價格比較,我們也不難發現,這三個階段性低點的價位分別是4.8488萬元/平方尺、8.5696萬元/平尺、12.31萬元/平尺,這也證明,張大千畫價的底線是逐漸抬高的,對均價形成了有力支撐。如果我們將2000年春拍7.944萬元/平尺、2003年春拍10.942萬元/平方尺、2007年秋拍16.5721萬元/平尺,這三個張大千畫價上漲的階段性高點,再做一個連線,我們就會發現一條張大千畫價上升的阻力線。通過價格比較,我們發現,張大千畫價的阻力位也是在不斷上移的,目前的阻力位是17.74萬元/平尺。從2000年至今,張大千畫價基本上在這個由中期均線和阻力線構成的上升通道中運行,期間雖然由於2004年至2005年書畫市場泡沫泛濫,畫價短期沖破通道上軌,但很快回落,並在均線位置尋求到有力支撐。
綜合以上分析不難判斷,未來幾年中,張大千畫價還會穩步上行,雖然急速拉升的可能性不大,但跌破2003年秋季4.8488萬元/平方尺的可能性也極小,目前的支撐位是12.31萬元/平尺,阻力位是17.74萬元/平尺。
張大千畫作拍賣成交價前10名(截止日期:2009年4月25日)
序號 類型 名稱 成交價(RMB) 拍賣公司 拍賣日期
1 潑彩花卉 張大千1975年潑彩朱荷屏風 21,433,200 HK蘇富比 2002-10-28
2 潑彩山水 張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鏡心 16,748,000 HK蘇富比 2005-10-24
3 潑彩花卉 張大千1975年作鉤金紅蓮鏡心 10,853,813 HK佳士得 2004-10-31
4 潑彩山水 張大千1973年作潑彩山水鏡心 9,959,500 HK佳士得 2007-11-26
5 傳統山水 張大千幽翠飛泉鏡心 9,900,000 中貿聖佳 2004-06-06
6 潑彩人物 張大千1982年作松下高土鏡心 9,175,500 HK蘇富比 2007-10-06
7 青綠山水 張大千1947年作湖山清夏圖鏡心 8,800,000 中貿聖佳 2005-07-30
8 潑彩山水 張大千橫貫公路鏡心 7,552,350 HK蘇富比 2008-04-08
9 傳統山水 張大千丁亥(1947年)作雅宜山齋圖立軸 7,370,000 中國嘉德 2005-05-13
10 青綠山水 張大千1947年作臨王蒙夏山高隱圖鏡心 6,770,675 HK佳士得 2008-05-26
⑵ 中央電視台《尋寶》欄目中著名的鑒定專家有哪些盡量列舉多一點!
北大資源美術學院文物系的主任,李彥君先生華夏物證股陶瓷中心的毛曉滬先生
⑶ 尋寶欄目里的知名專家有哪些說名字就行!謝謝了
⑷ 華豫之門知名鑒寶專家上門鑒寶出場費是多少
我說幾個人社會影響力,你看看是不是搶他們百倍,馬未都,翟建民,李鑒宸,王剛,葉喆民。你看他們去這種節目么
⑸ 知名鑒寶欄目的老師有哪些
有號稱
金陵四大家的四位老師
分別是
林敬之
胡小石
高二適
蕭嫻
有時還會有別的特邀老師
⑹ 國內有哪些知名古玩鑒定專家
藝術通訊社聯合騰訊網,時隔三年再次進行權威統計,本次專家排行更加註重德行,同時參考專業知識程度,在國內3000多位報名專家裡,經過多輪篩選,最後選出十位權威專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鑒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講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同時也是超級暢銷書作家。
2.金申,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 [1]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著名佛教文物鑒定專家,文史學家,畫家。文革中內蒙古上山下鄉,後畢業於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在內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統工作多年。八十年代在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多年研究佛教考古。歸國後為國家文博系統培訓文物骨幹、為海內外高等院校授課;為國內外博物館鑒定佛教文物。在佛教學術研究、文物鑒定、文史考證等方面著述豐富,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除了學術研究著述以外還善禪意題材和草原人馬書畫。
3.蔡國聲,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文物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這是一個中國文物鑒定界內響當當的名字,他從事文物、古玩鑒定40餘載,出版《珍寶鑒別指南》、《古玩與收藏》、《蔡國聲隸書阿房宮賦》、《過眼雲煙錄——蔡國聲談古玩鑒賞》等書二十餘本,在文物鑒定界被譽為「高產專家」。
4.賈文忠,字聞鍾,號銅齋,1961年生於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銅張派第四代傳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 ,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 [2] ,碩士研究生導師 [3] 。大學文化,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生班畢業。先後就職於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現為九三學社社員,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京大學等客座教授。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理事。《文物修復研究》期刊主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期刊編委。2002年入選《中國文物報》中國文博界百位「學術成就顯著,具有創新精神」的專家學者。
5.李鑒宸,曾名李健,祖籍江蘇南京,現居上海,國際著名藝術品鑒定評估師,全日制文物鑒定與修復科班畢業,先後取得勞動保障部文物藝術品鑒定師中級高級資質高級文物藝術品評估師鑒定估價師三級等一系列中國國內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資質,2016年至2018年任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2016年至2019年任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特約研究員,長期在香港,新加坡,雅加達三地發展,截至目前,在全球開辦有十二處李鑒宸工作室。
6.金運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金運昌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7.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評鑒專家,從事陶瓷文物鑒定工作30餘年,目前居於香港和紐約兩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學會「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鑒定顧問,還兼任海內外多家拍賣行、博物館的徵集顧問。
8.葉佩蘭(1937-),浙江金華人,生於北京,漢族,為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瓷器專家。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鑒博藝苑(北京)收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鑒定專家,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國的彩瓷。1956年供職於故宮博物院。40餘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鑒定工作,並對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統地整理海內外收藏的中國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國已發表的有關資料編著古陶瓷類的《海外遺珍》。
9.單國強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1942年2月出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後在故宮博物院從事業務工作。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鑒定研究,撰寫發表文章百餘篇,專著主要有《古畫鑒賞與收藏》、《戴進》、《中國繪畫史· 明代》、《中華藝術通史·明代美術》、《古畫鑒定》、《巨匠與中國名畫·任伯年》、《中國巨匠》"戴進"、"吳偉"、"林良"、"呂紀"、"禹之鼎"等。
10.馬秀銀,女,1946年生。雜項專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從事文物、歷史研究和鑒定工作近四十年,主要研究鑒賞范圍:玉器、銅器、金銀器、木器、瓷雜等。
⑺ 國內鑒定大師有誰
藝術通訊社聯合騰訊網,時隔三年再次進行權威統計,本次專家排行更加註重德行,同時參考專業知識程度,在國內3000多位報名專家裡,經過多輪篩選,最後選出十位權威專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鑒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講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同時也是超級暢銷書作家。
2.金申,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 [1]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著名佛教文物鑒定專家,文史學家,畫家。文革中內蒙古上山下鄉,後畢業於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在內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統工作多年。八十年代在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多年研究佛教考古。歸國後為國家文博系統培訓文物骨幹、為海內外高等院校授課;為國內外博物館鑒定佛教文物。在佛教學術研究、文物鑒定、文史考證等方面著述豐富,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除了學術研究著述以外還善禪意題材和草原人馬書畫。
3.蔡國聲,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文物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這是一個中國文物鑒定界內響當當的名字,他從事文物、古玩鑒定40餘載,出版《珍寶鑒別指南》、《古玩與收藏》、《蔡國聲隸書阿房宮賦》、《過眼雲煙錄——蔡國聲談古玩鑒賞》等書二十餘本,在文物鑒定界被譽為「高產專家」。
4.賈文忠,字聞鍾,號銅齋,1961年生於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銅張派第四代傳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 ,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 [2] ,碩士研究生導師 [3] 。大學文化,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生班畢業。先後就職於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現為九三學社社員,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京大學等客座教授。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理事。《文物修復研究》期刊主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期刊編委。2002年入選《中國文物報》中國文博界百位「學術成就顯著,具有創新精神」的專家學者。
5.李鑒宸,曾名李健,祖籍江蘇南京,現居上海,國際著名藝術品鑒定評估師,全日制文物鑒定與修復科班畢業,先後取得勞動保障部文物藝術品鑒定師中級高級資質高級文物藝術品評估師鑒定估價師三級等一系列中國國內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資質,2016年至2018年任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2016年至2019年任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特約研究員,長期在香港,新加坡,雅加達三地發展,截至目前,在全球開辦有十二處李鑒宸工作室。
6.金運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金運昌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7.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評鑒專家,從事陶瓷文物鑒定工作30餘年,目前居於香港和紐約兩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學會「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鑒定顧問,還兼任海內外多家拍賣行、博物館的徵集顧問。
8.葉佩蘭(1937-),浙江金華人,生於北京,漢族,為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瓷器專家。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鑒博藝苑(北京)收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鑒定專家,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國的彩瓷。1956年供職於故宮博物院。40餘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鑒定工作,並對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統地整理海內外收藏的中國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國已發表的有關資料編著古陶瓷類的《海外遺珍》。
9.單國強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1942年2月出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後在故宮博物院從事業務工作。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鑒定研究,撰寫發表文章百餘篇,專著主要有《古畫鑒賞與收藏》、《戴進》、《中國繪畫史· 明代》、《中華藝術通史·明代美術》、《古畫鑒定》、《巨匠與中國名畫·任伯年》、《中國巨匠》"戴進"、"吳偉"、"林良"、"呂紀"、"禹之鼎"等。
10.馬秀銀,女,1946年生。雜項專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從事文物、歷史研究和鑒定工作近四十年,主要研究鑒賞范圍:玉器、銅器、金銀器、木器、瓷雜等。
⑻ 著名鑒寶專家十七萬騙得老人價值億元乾隆古畫案結果怎麼樣
此案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坑人專家劉岩已移民香港。國家的法律在這種事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⑼ 王剛砸寶案的事件過程
可能每個人都對「王剛砸寶事件」有深刻的印象,《天下收藏》起初還是很受歡迎的節目。然而卻因為王剛砸寶,讓觀眾非常氣憤,還表示節目組竟然不負責任。後來,王剛在輿論的影響下退出了節目,而爭論的焦點一直集中在被砸碎的古董上。後來被砸壞的古董有沒有賠償?讓我們看看王剛是怎麼說的。
我們認為作為一個鑒寶節目,首先要尊重每一件東西,尊重持寶人,畢竟開設這樣的節目,前提是在有古董文物的情況下,是在弘揚中華文化的精髓,傳播古人的智慧與結晶,讓百姓了解古董,熟知古人的勞動成果,就算古董是仿品,也要告訴觀眾和持寶人原因是什麼,讓人們更多地去欣然接受事實,而且能多對古董知識有了解、長見識,而不是以一種暴力的、負能量的行動來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樣有損正面的傳播文化,而且也會影響到名人的名聲,最後的誤會很難解釋清楚,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