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著名詩
㈠ 丘逢甲愛國的詩句
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抄山,往事驚襲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將流。台灣的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詩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年)生於台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台灣,到台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又於台灣的台南和嘉義教育新學。
㈡ 丘逢甲的愛國詩句
1、《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回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答割台灣。
2、《韓江有感》
清代:丘逢甲
道是南風竟北風,敢將蹭蹬怨天公。
男兒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
3、《岩泉義士祠》
清代:丘逢甲
望帝魂歸怨海棠,哀歌有客殉潮陽。虞淵落日青衫淚,古井寒泉碧血香。
勝國衣冠留異代,秀才性命答先皇。轆轤壞盡遺祠在,獨拜秋衙老樹旁。
4、《題陳老蓮畫石芝萱草》
清代:丘逢甲
憂來不可解,且寫忘憂花。更寫石上芝,筆端英英生紫霞。
中原剩此埋憂土,縱不忘憂亦徒苦。采芝聊作高山翁,留取丹青照千古。
㈢ 古詩《往事》的意思,作者丘逢甲
甲午詩詞:丘逢甲--往事
往事何堪說? 征衫血淚斑。
龍歸天外雨,內 鰲沒海中山。
銀燭鏖容詩罷, 牙旗校獵還。
不知成異域, 夜夜夢台灣。
附:甲午戰敗,清廷割台灣,由此引出中國詩史上獨一無二的愛國詩集《嶺雲海日樓詩鈔》。作者丘逢甲為台灣著名青年士紳。日軍佔台,甫過而立之年的丘氏任全台義軍大將軍,率義軍與日寇血戰,兵敗內渡。丘詩據說多達萬首,然多毀於兵燹;內渡後集1895年至1911年所作詩詞1600餘首,題為《嶺雲海日樓詩鈔》。集中思想感情最顯著最沉重者即台灣情結。
1895年,甲午戰敗,簽署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規定清廷割台灣。丘逢甲是台灣著名青年士紳,日軍進佔台灣時,丘逢甲任全台義軍大將軍,率義軍與日寇血戰,最後失敗,返回大陸,所以身不能到台灣,只能在夢中夢到台灣,反應了作者的熱愛國家和思念台灣的情結。當時台灣人興起了反對日軍佔領的斗爭。
㈣ 丘逢甲生平時所作的詩都是什麼性質
1895年秋,丘逢甲離台內渡,臨行前,他感懷國事,一口氣寫下6首「離台詩」,內藉以抒發其當時容的心境。
丘逢甲定居鎮平後,往來潮、汕、廣州之間,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與康有為、梁啟超會晤。後順應時代潮流,致力於興辦學校,推行新學,培植人才。先後擔任兩廣學務處視學、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廣東咨議局副議長等。
丘逢甲內渡大陸後,對台灣的思念未曾稍減,他幾乎每年都寫「懷台詩」,抒發胸中的積憤與眷念,其中有不少傳世的名篇。
丘逢甲一生共寫過5000餘首詩,傳世的尚有3000餘首,其中「懷台詩」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他的詩都是有感而發,情深意切,絕無無病呻吟之弊,故能輾轉傳抄,廣為傳誦。
1912年初,丘逢甲扶病南歸,隨即病故。他臨終彌留之際,囑咐家人:「葬須南向,吾不忘台灣也!」
㈤ 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不是丘逢甲的詩歌
沒有看來到具體的詩,只能奉上源丘逢甲的幾首詩歌,詳情見下:
1、
春愁
作者: 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
2、元夕無月
作者: 丘逢甲
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
3、山村即目
作者: 丘逢甲
一角西峰夕照中,斷雲東嶺雨蒙蒙。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
4、韓江有感
作者: 丘逢甲
道是南風竟北風,敢將蹭蹬怨天公。男兒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
㈥ 丘逢甲的哭香港詩的意思 急!!!!!!快快快真的!!!!!!!!!!!!!!!!!!!!!!
別急,來了,加分啊
丘逢甲第一次到香港是在1896年。是年秋,丘氏踏上這塊淪陷的國土,感慨萬般,作了《香港書感》二首:「海色不可極,西風吹鬢絲。中朝正全盛,此地已居夷。異服魚龍雜,高巢燕雀危。平生陸沉感,獨自發哀噫。」「玫瑰紛流劫,芙蓉此煽妖。效靈無海若,得志有天驕。奇麗開荒島,憑陵嘆小朝。秋風散涼意,熱血苦難消。」
兩詩詩末均寄寓了丘氏生平故國滄桑之慨,流露了對台灣老家的懷念。
當然,詩中「異服魚龍雜,高巢燕雀危」
句婉轉指出了華洋服飾,紛雜奇異的香港社會及高樓林立的繁榮景象。至於「奇麗開荒島,憑陵嘆小朝」句,則感嘆英人經過四十多年的經營,香港竟由原來的漁村一隅,擢升為美麗的港口重鎮,從而襯托出滿清政府的無能,「芙蓉此煽妖」句,則控訴英人傾銷鴉片給國人帶來嚴重禍害。
感慨新界已陷英人統治
3年後,即1899年冬,丘逢甲秘密來港,與康有為、唐才常等人討論戊戌政變後的時局。丘氏再次踏上英殖民統治的香港,備感唏噓,因為去歲英國剛剛強迫清廷允許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即今新界),因此他作了《九龍有感》,詩雲:「群峰疊翠倚樓間,一角頹雲夕照殷。忽憶去年春色里,九龍還是漢家山。」此詩婉轉地指出了列強進一步擴張勢力,國土又被蠶食的可悲,抒發了無限憂傷,可與其名作《春愁》並讀:「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山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一割台灣,一租新界,突出了清室積弱無能,傷時憂世之情,一瀉而出。
詩歌充滿維新色彩
1900年春,丘逢甲再從汕頭取道香港前往南洋。這次來港時間,雖僅幾天,但他已即成各體詩作,多達30餘首。如《海中觀日出歌由汕頭抵香港作》,七古長篇,元氣淋漓,如「雙輪輾海飛蒼煙,天雞喚客夜不眠。三更獨起看日出,霞光萬丈紅當天。海風吹天力何勁,黃人捧日中天正。直將原始造化爐,鑄出全球大金鏡。」詩人極目滄海,放懷世界,寫出豪情壯志,落筆響亮,大氣磅礴,塑造出詩人徹夜難眠的憂國形象,寄寓了對大清國光明前景的殷切期盼。又「我是渡海尋詩人,行吟欲遍南天春。完全主權不曾失,詩世界裡先維新。五色日華筆端起,墨沉淋漓四海水。太平山上歌太平,遙祝萬年聖天子。」概括了南渡壯游之豪氣沖天,詩中滲入了維新時代的濃郁色彩,因此,當時丘詩被推為詩界革命之驍將,一時天下之健者。
不以人廢言
在港的朋友招飲於杏花樓,座上談詩論世,豪氣干雲。丘逢甲即席賦詩,寫出身處搖搖欲墜的大清國,憂患難排,更抒發了詩人那種中年哀怨,落落無遇之感慨。一時賓客酬酢之歡樂,詩情之悲涼,交映出慘淡的時代氛圍。
如《與平山近藤二君及同志諸子飲香江酒樓兼寄大隈伯相犬養春官日本東京》詩雲:「誰挾強亞策,同洲大有人。願呼兄弟國,同抑虎狼秦。慷慨高山淚,縱橫大海塵。支那少年在,旦晚要維新。」「維新」等詞是晚清流行的新詞彙,這再次印證了近代詩歌一個明顯的革新趨勢。詩中也記錄了丘逢甲留港時,與日本籍朋友交往的事跡,可知他並未受日本侵略台灣的背景影響,而樂與耿直正義的日本友人往返。
也有風花雪月時
丘逢甲詩雄壯悲涼,頗近杜子美、陸放翁,主要表現在寫家國情懷的一面,從而抒發個人不遇的感慨。丘逢甲居港期間,以飲酒酬酢為樂,其中也有幾首詩是寫給歌伎的,風格綺麗,如《席上有女校書介劍秋乞詩》:「楚楚風神劇可憐,乞詩親捧彩雲箋。春風楊柳人將別,更唱黃河遠上篇。」這些作品可見丘逢甲逢場作興,以詩悅人,寫出花酒之樂,性情之真。
1908年5月,廣東大水災,災情嚴重,香港婦女界舉行賑災賣物慈善會,丘逢甲亦題了《贈慈善會諸女士》二詩雲:「變現諸天善女身,華發纓絡不生塵。大千手灑楊枝水,來救龍荒百萬人。」「笙簧鼓吹文明氣,不讓媧皇止水功。起陸龍蛇消劫運,黃金先鑄女英雄。」
丘氏贈詩婦女界,褒揚她們那種血濃於水的精神,救助災民,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