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情人
㈠ 介紹世界著名情人 丑聞
這本書寫的是一段美麗而絕望的愛情:男主人公深愛女友,但是因為懸殊的門第,不同的國籍,長輩的壓制,使他們不能在一起,最終只有分開。可是,一份刻骨的真愛不會因時間的消逝而消失,讀讀吧,這本獲法國最高文學獎的書並不是浪得虛名,而且建議你先看看杜拉斯本人傳奇式的人生簡介,然後你會發現這是杜拉斯自傳式的小說。書中有很多露骨的性描寫,但是,身處書中那個時代去閱讀,你會覺得合情合理。
㈡ 杜拉斯最好看或者最出名的作品是
杜拉斯在中國最負盛名的作品莫過於《情人》和《廣島之戀》
《情人》獲得1984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在法國和世界范圍內引發了「杜拉斯現象」,《情人》被中國作家、翻譯家們推崇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是由已故的詩人王道乾先生所譯,王先生的譯筆賦予了小說以詩的韻律,在文字水平上可謂達到了中國文字的頂峰,雖然是譯著,但《情人》的譯筆使中國母語原創小說也黯然失色。
中國作家王小波曾極力贊揚杜拉斯的這本書,安妮寶貝也是鍾情於杜拉斯,我會在後面附上他們評價杜拉斯的文章。
《廣島之戀》是杜拉斯專門為「左岸派」導演阿倫·雷乃創造的劇本,在電影中融入了小說的意識流手法,我個人感覺是晦澀難懂,但《廣島之戀》在電影界的地位是與《公民凱恩》平起平坐的,它的價值不言而喻。
另外《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對中國讀者來說可能陌生,實際上這部書是杜拉斯在晚年重寫的《情人》,成就更富於《情人》,更成熟的思考,更深情的描寫,更纏綿的敘說,我覺得這本書才是杜拉斯的顛峰之作,可惜上海譯文可能沒有出版,只有春風文藝出版社的譯本,可是現在很難買到了。
我還讀過杜拉斯的《寫作》,我感覺這本書對想要搞創作的人有很大啟發。
就我個人而言我還非常喜歡她的小說《副領事》,由它改寫的劇本就是在電影界享有極高聲譽的《印度之歌》。
另外《勞兒之劫》、《廣場》(王道乾譯)、《夏日夜晚十點半》、《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王道乾譯)等書上海譯文的新版書都可買到,無論裝幀還是翻譯的水平都屬上品,很有價值。
以上所取的幾本書都是享有盛譽的杜拉斯的作品,但杜拉斯的小說是相互穿插,相互關聯的,要想真正讀懂杜拉斯,就必須了解她的作品體系,所以《街心花園》、《樹上的歲月》、《塔吉尼亞的小馬》、《直布羅陀水手》、《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平靜的生活》、《厚顏無恥的人》(杜拉斯享有聲譽的第一部作品)、《英國情人》等作品也是不可不讀的,並且它們也都是難得一見的好書,他們都有春風文藝出版社的譯本,但願你還能買全,春風文藝出版社還出版有《杜拉斯傳》,對於想了解杜拉斯的人來說,價值很大。
以下是中國知名作家對杜拉斯的評價
王小波的《我的師承》:http://www.menggang.com/book/people/wxbo/wanshou01.doc
安妮寶貝《一個人的杜拉斯》:http://anlan.r368.com/article/ANNBABY/anne64.htm
㈢ 歷史上有名的異地戀情人有哪些
古人都很務實的那時候連個筆友都沒有,要說異地戀也只是丈夫被調往別處工作不知道孟姜女算不算,梁祝不算
㈣ 徐志摩有多少著名的情人,請列舉他們戀情的故事。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1、張幼儀,1900年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張潤之為當時知名醫生。張幼儀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讀於蘇州師范學校、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幼師教育專業。1915年嫁給徐志摩,1918年生長子徐積鍇(阿歡),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與徐志摩簽字離婚,1925年痛失愛子彼得,遂歸國,1926年開展她上海的事業,在東吳大學教德文、接辦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經營雲裳服裝公司。
當人們都在為徐志摩的浪漫、熱誠、痴心和執著著「摩」時,回看當年,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是無情而殘酷的。由於是包辦婚姻,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那樣鄙棄張幼儀。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婚後徐志摩更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她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在英國倫敦、沙士頓,以及後來在德國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對待張幼儀並不友好,甚至有些殘酷。兩人在沙士頓住下後,不久張幼儀就懷孕了。此時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因,無暇顧及張幼儀,一聽便說:「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險的,張幼儀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徐志摩要馬上離婚,見張幼儀不答應,便一走了之,將張幼儀一人撇在沙士頓。產期臨近,無奈之際,張幼儀給二哥張君勱寫信求救,來到巴黎,後來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張幼儀的去向,卻沒有理睬。只是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才找到柏林,逼著她簽下了離婚協議。
產後,張幼儀很快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回國後辦雲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儲蓄銀行,均大獲成功。終於從小腳的陰影里走出,成為一個「穿西服」的,令人矚目的新女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認作寄女),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台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起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這些,在張幼儀女士的侄孫女張邦梅小姐,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在美國出版的英文著作《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里,都有詳細的記述。
然而,應該說,徐志摩與張幼儀的這種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舊禮教塑成的。詩人有著他在人性上的缺點,但對張幼儀的殘酷「無情」也並非是絕對的。這是一首徐志摩送給張幼儀女士的詩(作於1922年3月徐和張在德國柏林離婚之後,與《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同時發表在1922年11月8日的《新浙江-新朋友》),相信看了之後網友們也會同我一樣對詩人的「無情」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門望族之女,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相夫教子,恪盡婦道。但受西方教育和現代思潮影響的徐志摩對於象張幼儀這樣的一個傳統女性卻很難認同,自她嫁入徐家,從沒有正眼看過她。
徐志摩對她的漠視,源於對封建禮教的厭惡,張幼儀深受舊式中國禮教的束縛,個性沉默堅毅,舉止端莊,料理家務、養育孩子、照顧公婆,打理財務都甚為得力。但是這些優點,在張揚獨立自我的詩人眼裡就是沒有見識,呆板乏味。
在男權社會,女人僅僅是一個點綴,一個裝飾。那些遊走在繁華奢靡,朦朧曖昧的氣息所彌漫的社交場合,艷幟高揚,風情萬種的女子,才能給予他們更為美好的幻想空間。張幼儀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秀外慧中,她追求的無非是朝朝暮暮的現實生活,江山有信,良人有靠,踏踏實實的和一個男人好好過日子。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不會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不會有眼花繚亂的生活,也不會有你儂我儂的愛情。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靈氣逼人,也不像陸小曼璀璨艷麗,令人無法自拔。她就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平凡的讓人心酸。
在徐志摩遇到的幾個女人里,最愛他的大概就是張幼儀。她的自立自強贏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卻始終無法得到他的愛。可見愛不存在公平。所幸張幼儀晚年終於找到愛情的棲息地,經歷了愛與恨的艱辛,這個平凡的女人總算劃上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句號。
2、16歲的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游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兩位才情橫溢的青年熱烈地相戀了,林徽因深愛著徐志摩,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影子在她心中總是拂不去,經過痛苦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之後林徽因經過一番理性的考慮,同意了父親為她定的一樁婚事,嫁給著名學者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游學歐美主攻建築設計。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渥太華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梁對林呵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於他們所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像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致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3、至於陸小曼和徐志摩相識的場合,大致的提法是在舞會上。他們兩個,一個是窈窕淑女,情意綿綿;一個是江南才子,風度翩翩;一個是朵含露玫瑰,一個是抒情的新詩,乾柴碰上烈火,怎麼會不迸發出愛情的火花?從此,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由於王賡專注於工作和前途,小曼想去玩時,他就說:「我沒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當徐志摩來邀請他們夫婦出去的時候,他就說:「我今天很忙,叫小曼去陪你玩吧。」王賡根本就不會想到這樣處理會產生婚姻危機。就這樣,徐志摩與陸小曼在王賡首肯的大好形勢下一起玩耍。他們游長城,逛天橋,到來今雨軒喝茶,去西山上看紅葉,忙得不亦樂乎!小曼喜歡打牌,志摩就陪她打牌;小曼喜歡聽戲,志摩就陪她聽戲;小曼喜歡畫畫,志摩就給她介紹北京畫畫的名家。這樣你陪我,我陪你,郎才女貌,心理斷層,難免產生情感。那麼,陸小曼與徐志摩相戀又是在什麼時候呢?徐志摩這樣描述當初他為陸小曼而受到心靈震動的事:「今晚在真光我問你記否去年第一次在劇院覺得你發鬈擦著我的臉(我在海拉爾寄回一首詩來紀念那初度尖銳的官感,在我是不可忘的)。」徐志摩是個大詩人,在與陸小曼戀愛的過程中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句。如《花的快樂處》《春的投生》《一塊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等。這個時候,陸小曼幾乎成了徐志摩的詩源。徐志摩說:「我的詩魂的滋養全得靠你,你得抱著我的詩魂像母親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給他穿,他餓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愛他就不愁餓不怕凍,有你的愛他就有命!」小曼愛好文藝,對志摩這樣一位才情橫溢的詩人自然十分敬仰,因此常向他請教一些文藝上的事。兩人意趣相投,共同語言漸多,談話內容也豐富起來,漸漸產生情愫。王賡調任哈爾濱警察局長後,志摩與小曼接觸機會更多了,使他們感情越陷越深。陸小曼原來沉靜的心中掀起了波瀾,丈夫雖然也受過高等教育,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武夫,不懂女人心理,不會討其所好。親切的志摩為她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一個能寫浪漫愛情詩篇的詩人,一個風度翩翩的風流才子,更不容易的是他能讀懂小曼內心痛苦而深沉的世界。小曼震驚了,她想:「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侶。可是,我們相識在不該相識的時候。」她陷入無限的傷感。
㈤ 急求中外著名愛情人物
牛郎織女,暫時想到這個
㈥ 歷史最出名的單戀情人人名
曹植曹子建之於他嫂子甄宓,這是歷史上最出名的單戀故事
㈦ 說出歷史上幾對著名的情人
司馬相如 VS 卓文君
商紂王 VS 妲己
李隆基 VS 楊玉環
范蠡 VS 西施
呂布 VS 貂禪
呼韓邪 VS 王昭君
曹操 VS 蔡文姬
趙明誠 VS 李清照
劉備 VS 孫尚香
孫策 VS 大喬
周瑜 VS 小喬
乾隆 VS 香妃(確有其人)
吳三桂 VS 陳園園
燕青 VS 李師師
周邦彥 VS 李師師
宋徽宗 VS 李師師
趙光義 VS 花蕊夫人(他哥的老婆)
白居易 VS 關盼盼
陳後主 VS 張麗華
李煜 VS 小周
秦觀 VS 蘇小妹
利蒼 VS 辛追
朱元璋 VS 馬氏
多爾袞 VS 孝庄
王景隆 VS 蘇三
蘇東坡 VS 王朝雲
㈧ 請問陸游寫給他的情人唐婉的那首很著名的詞是什麼
,《釵頭鳳》是陸游寫給唐琬的詞
【釵頭鳳 紅酥手】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的《釵頭鳳》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餘》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後的一天,陸游沈園春遊,與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這便是這首詞的來歷。
傳說,唐婉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後,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過了四十年,陸游七十多歲了,仍懷念唐婉,重遊沈園,並作成《沈園》詩二首。
【釵頭鳳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沈園 陸游】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遺蹤一泫然。
陸游原配妻子唐婉,因婆媳不和,被迫離婚改嫁。嫁後,有一次和陸游在沈園偶然相遇,陸游賦詞一首《釵頭鳳·紅酥手》,(唐婉同時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沈園》這首詩是宋寧宗慶元五年春,作者在山陰時重經舊地時,感傷往事之作。(沈園故址在今紹興禹跡寺南)
◆ 陸游與唐婉的愛情 ◆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婉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里,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凄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陸游在這首詞里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而去。陸遊走後,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復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唐婉不久便郁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凄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龕一炷香。
後陸游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兩首,即《沈園》詩二首。
詩人八十一歲,又作夢游沈氏園亭詩,
其一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園里最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陸游晚年,每年春上必往沈園憑吊唐婉,每往或詩或詞必有寄情。他82歲時曾作悼念唐婉的絕句,也許因為未曾收入周密的《齊東野語》,流傳不廣:
城南亭榭鎖閑坊,孤鶴歸來只自傷,
塵漬苔侵數行墨,爾來誰為拂頹牆?
他84歲--生前最後一年的春天,仍由兒孫攙扶前往並留下一首七絕: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這是一種深摯無告,令人窒息的愛情,令人垂淚,而垂淚之餘,竟有些嫉妒唐婉了,畢竟,能在死後六十年裡仍然不斷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種幸福了!!
愛,為什麼會能夠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紅粉成灰」之後的幾十年,還讓詩人用將枯的血淚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的斷腸詩句?我從陸游「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中似乎得到一絲感悟:陸游和唐婉的夫妻情愛,雖說在現實世界中存續的時日無多,卻早已經一點一滴地「轉存」到了各種有情萬物之中,恰似把真情實愛存入了瑞士銀行,可以穩穩地收取利息。一對「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當時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艷,多少情懷;多少的廝抬廝敬,多少的互愛互重。也許,就單是這一對「菊枕」,已經足以讓情愛「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萬」,更不用說恩愛夫妻之間「有甚於畫眉」的「閨房記樂」了。
一對「菊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那麼的無足道,而又實在是那麼的奢侈。其「葯療」之功效,猶在其次也,嘆嘆。
人間的萬事可以消磨殆盡,而情愛的清香卻永遠會歷久彌新。
願天下有情人都雙雙親手縫制自己的一對「菊枕」,長相依傍,不離不棄,莫失莫忘,珍愛到地老天荒!
㈨ 美國那個很著名的歌手的那個專輯lover翻譯成中文是情人還是愛人
翻譯成辣虎兒
㈩ 古代有情人終於在一起的著名故事
《牛郎織女》《漢光武帝和陰麗華》《許仙與白娘子》《董永與七仙女》《柳毅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