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著名人物
Ⅰ 中國近代史著名人物有哪些
1、孫中山
推翻「帝制」的第一人,當之無愧是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是當年一群「革命黨」人的代表,如鄒容、黃興、徐錫麟、秋謹、等等無數提著腦袋為中國社會進步而奮斗的先輩。
2、蔡鍔
「高山流水遇知音」,風流凋黨蔡將軍。在「帝制」剛倒,「共和」未盡入人心之際,「帝制」復辟危機迫在眉睫,蔡將軍義無返顧,拋下功名利祿、溫柔鄉閨,冒死起兵反袁,打響全國「討袁」第一槍,阻遏中國重墜沉淪,功績彪柄。
3、毛澤東
毛澤東,我黨的傑出代表,輔以朱總司令、周總理等一代英豪,「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阻止了蔣家王朝的固化,再造共和,使「共和國」在人民心中紮根,使「帝制」不可重回,功在千秋!
4、華國鋒
歷史人物做出歷史性貢獻,或許無法知識其主觀因素,但歷史承認其客觀造成的最終結果。囿於現實原因,對華國鋒同志的歷史性偉績,本院無法在此時此地展開敘述,望讀者理解,但一定要相信本院將之列入歷史箭頭人物,奉進「聖人」級別,一定有其豐富的歷史內涵。
5、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Ⅱ 中國近代史中有哪些偉人
1、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2、張自忠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
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
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3、林則徐
林則徐, 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4、洪秀全
洪秀全,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後來為了避上帝「爺火華」名諱而改為現名,太平天國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民族英雄。
在主權原則上,洪秀全對滿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予承認,並積極抗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英國政府曾派使者與洪秀全聯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認英國在華利益就對太平天國提供援助,但遭到洪秀全嚴詞拒絕。
由於洪秀全始終拒絕承認不平等條約,不肯出賣國家主權而使得列強轉而支持滿清政府。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後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在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聯合絞殺下失敗。
5、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1911年10月10日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Ⅲ 中國近代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事件有哪些
主要事件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辛丑條約,民主革命的興起,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主要代表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慈禧太後、道光帝,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裕仁天皇,陳易等。
步入近代:
1、鴉片戰爭(清政府):道光十九年正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並嚴肅表示禁煙的決心, 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將繳獲的鴉片全部在虎門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抗外國侵略的決心。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
從此,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斗爭的雙重歷史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太平天國起義(農民):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此後,洪秀全領導的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軍沖入天京城內,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而失敗了。
太平天國堅持戰斗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3、辛丑條約(清政府):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爆發。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等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4、民主革命的興起(孫中山):在孫中山的倡議下,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一些成員,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在革命的領導下,革命軍英勇奮斗,所向披靡,迅速佔領武昌城。革命黨人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5、國共十年對峙: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共人士領導了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繼承孫中山的武昌革命起義,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6、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7、解放戰爭: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Ⅳ 求中國近現代史歷史人物
張謇是晚清的狀元,立憲派領袖人物.但他並沒有熱心官場,而是以愛國熱枕創辦實業.對發展民族工業作出貢獻.
Ⅳ 中國近代史中有哪些偉人
1、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在治軍方略上苦費心機,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來維系軍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絕對服從於自己的私家軍隊。所以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制敵。」
2、林則徐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3、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
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
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4、蔣介石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蔣介石一生的言論、文電極多,散見於報刊和內部檔案。台灣當局編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論總集》等。
離大陸前自撰或署名發表著作有《西安半月記》、《中國之命運》、《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在台出版的言論集有《蔣總統言論匯編》、《先總統蔣公全集》、《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等。
5、左宗棠
左宗棠,漢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他是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左宗棠著有《楚軍營制》《朴存閣農書》等,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後人又輯有《左宗棠全集》。
Ⅵ 中國近現代史中最偉大的人物是誰
林則徐【虎門硝煙】,左宗棠【收復新疆伊犁】,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康有為,梁啟回超【公答車上書】,【戊戌變法】,孫中山【辛亥革命】,李鴻章【洋務運動】,洪仁玕【資政新篇】,黃興【黃花崗起義】,陳獨秀,李大釗【新文化運動】,蔡鍔【護國運動】,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汪精衛【「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張學良【東北易幟 】, 【西安事變】,李宗仁【台兒庄戰役 】,
Ⅶ 中國近現代史有哪些著名人物是廣東省惠州市大神們幫幫忙
葉夢熊 (1531--1597),字男兆,號龍塘,改龍潭,又號華雲。明代惠州府城萬石坊(今屬惠城區)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巡撫貴州、陝西、甘肅。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 江逢辰 (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號密庵。歸善縣(今惠城區)人。生有至性,聰穎好學。從梁鼎芬學於豐湖書院、廣雅書院。受梁舉薦,得張之洞賞識和周濟,與梁入為張的幕僚。曾任教於湖北尊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中舉,光緒十八年中進士。任戶部主事。 葉挺 (1896—1946),原名為詢,字希夷,號西平。惠陽縣周田村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將,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廖仲愷 (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惠陽縣陳江人,生於美國舊金山一個華僑家庭。我國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共產黨摯友。 余道元 (1898----1983),原名余萃鯤。惠州市橋西人。惠州市人民醫院醫師,廣東省著名老中醫。自幼好學,讀至初級師范後立志學醫,鑽研中醫學。民國初參加廣東省全省中醫考試獲中醫師合格證;二十年代末即掛牌行醫。1933年在惠州創設惠陽醫學廣益社,講學兼贈醫。解放後加入惠州鎮聯合診所,後並入惠州醫院。1978年被授予「廣東省名老中醫」稱號,1979年當選惠州市中華醫學會副理事長、惠州市科協委員。是惠州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政協惠州市第三屆委員。
滿意請採納
Ⅷ 中國近現代史傑出青年人物
首選毛澤東 梁啟超 譚嗣同 康有為 周保中 杜文秀 秋瑾 周恩來
Ⅸ 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歷史人物 1949年以前的 不要國共斗爭
毛澤東(1893年12月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卓越的領導者,政治家、軍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43年到1976年間,毛澤東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個人物。
孫中山,本名孫文,1866年11月12日出生,廣東香山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於清朝末年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1949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失敗後退守台灣,1975年逝世於台灣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