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四大著名檄文
A. 歷史上的四大侫臣
「佞者」慣於用花言巧語諂媚人。「花言巧語」可以迷惑人的心智。使人喪失理智。而慣於玩弄花言巧語的人我們稱之為佞臣。歷史上的佞臣很多,其中有四位臭名遠揚。
第一位:慶夫
慶夫是春秋時期魯國貴族,魯庄公之弟。他慣於挑撥離間,企圖自己當國君。他先後殺死了兩個皇帝,後來自縊身亡。成語「慶夫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呵,好一個挑撥離間的高手,居然能把兩個皇帝玩弄於鼓掌之間,這全仰杖他的巧舌如簧,他離間了國人和皇帝之間的關系,使國家大亂。這真是魯國的悲哀,這也是一個佞臣想要的最高的境界!然而他自己葬送在他自己的花言巧語中。
第二位:趙高
趙高是秦朝宦官,原為趙國貴族,他與丞相李斯勾結逼使皇子扶蘇自殺,劉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不久,他又殺死李斯,自任丞相,後又謀害胡亥立子嬰為帝,後被子嬰誅殺。
當初他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李斯下詔賜死扶蘇、蒙恬,為的是找一個幫手,而陰謀一旦得逞,他又把矛頭指向了同一戰壕中的李斯。可以說他為朋友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但為了地位他可以把朋友推下火海。他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但為了名聲、權利他又可以插朋友兩刀。這就是一個佞臣的真實嘴臉。
第三:董卓
董卓初為瓊州豪強,漢靈帝時任並州牧。兇殘異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陽。毒死少帝另立獻帝,自為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被王允、呂布除掉。
董卓這個佞臣,占據洛陽後,他廢少帝,立陳留,誅太後,宿龍床,奸佞之相溢於言行。
第四位:秦檜
秦檜是北宋時期的大臣,歷任御史中丞等職,靖康二年被金軍掠至北方,不久遺歸。充當內奸,他勾結黨羽,專橫權勢,力主投降,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及其子岳雲等抗金名將,為世人所唾棄。
在這四個人當中我最痛恨秦檜,他不但充當內奸,背叛祖國,而且還捏造了一個(莫須有」指或許有的意思),也就是說岳飛根本無罪。這都是拜賜於秦檜這個佞臣,回顧文首的對聯,不能不讓人更加痛恨奸賊。
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這些奸佞小人毫無仁德之言,終難成正果。但他們能使別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國危天下亂,其危害之嚴重,令人發指。但這種人卻常有用武之地。不能不引人深思。
B. 中國歷史上四大暴君
中國古代四大暴君(夏桀,商紂,周厲,隋煬)
C.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迷案是那些
太後下嫁——孝庄皇太後是否下嫁睿親王多爾袞。順治出家——順治帝福臨是否在五回台山答清涼寺出家,還是得天花而駕崩。雍正之死——雍正帝胤禛是否被呂四娘刺殺而死,還是服丹葯死亡。乾隆身世——乾隆帝弘歷是否出身海寧陳家,還是胤禛嫡。還有說法,沒有「乾隆身世」,而有雍正奪嫡——雍正帝胤禛是否篡位奪嫡,還是正常繼承皇位
D. 關於 檄文 歷史上著名點的檄文有哪些
檄文是古代用於徵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現在也指戰斗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
歷史上著名點的檄文有哪些
討王莽檄、討曹操檄、與陳伯之書、《為李密檄洛州文》、討武曌檄、 北伐檄文、元世祖下江南檄、北伐檄、努爾哈赤伐明檄文、祭明太祖陵寢文、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清)檄、討粵匪檄、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討倭檄文天地浩然、對蘆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
E. 中國歷史上四大譴責小說是哪四部
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
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鶚的《老殘游記》
曾樸的《孽海花》。
F.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書
首先,古代書籍只有能流傳至今的,都是著名書籍
其次,近代和當代由於技術的進步 ,著名的書籍不勝枚舉
G. 關於 檄文 歷史上著名點的檄文有哪些
討武曌檄 (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jì)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huī)翟,陷吾君於聚麀(yōu)。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鳴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yàn)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chí)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葉(xié)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H. 戰國時期的著名檄文有哪些,都記載在哪兒
古代著名檄文欣賞
1 文心雕龍檄移
震雷始於曜電,出師先乎威聲。故觀電而懼雷壯,聽聲而懼兵威。兵
先乎聲,
其來已久。昔有虞始戒於國,夏後初誓於軍,殷誓軍門之外,周將交
刃而誓之。
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師,宣訓我眾,未及敵人也。至周穆西征,祭
公謀父稱
「古有威讓之令,令有文告之辭」,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
諸侯出,懼
敵弗服,故兵出須名。振此威風,暴彼昏亂,劉獻公之所謂「告之以
文辭,董之
以武師」者也。齊桓征楚,詰苞茅之缺;晉厲伐秦,責箕郜之焚。管
仲、呂相,
奉辭先路,詳其意義,即今之檄文。暨乎戰國,始稱為檄。檄者,皦
也。宣露於
外,皦然明白也。張儀《檄楚》,書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稱露布,
播諸視聽也。
夫兵以定亂,莫敢自專,天子親戎,則稱「恭行天罰」;諸侯御師,
則雲
「肅將王誅」。故分閫推轂,奉辭伐罪,非唯致果為毅,亦且厲辭為
武。使聲如
沖風所擊,氣似欃槍所掃,奮其武怒,總其罪人,征其惡稔之時,顯
其貫盈之數,
搖姦宄之膽,訂信慎之心,使百尺之沖,摧折於咫書;萬雉之城,顛
墜於一檄者
也。觀隗囂之檄亡新,布其三逆,文不雕飾,而辭切事明,隴右文士,
得檄之體
矣!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雖奸閹攜養,章密太甚,發丘摸金,
誣過其虐,
然抗辭書釁,皦然露骨,敢指曹公之鋒,幸哉免袁黨之戮也。鍾會檄
蜀,征驗甚
明;桓溫檄胡,觀釁尤切,並壯筆也。
凡檄之大體,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指天時,審人事,算強弱,
角權勢,
標蓍龜於前驗,懸鞶鑒於已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旨,
煒曄以騰說。
凡此眾條,莫之或違者也。故其植義颺辭,務在剛健。插羽以示迅,
不可使辭緩;
露板以宣眾,不可使義隱。必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此其要也。
若曲趣密巧,
無所取才矣。又州郡徵吏,亦稱為檄,固明舉之義也。
移者,易也,移風易俗,令往而民隨者也。相如之《難蜀老》,文曉
而喻博,
有移檄之骨焉。及劉歆之《移太常》,辭剛而義辨,文移之首也;陸
機之《移百
官》,言約而事顯,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
革,則逆黨
用檄,順命資移;所以洗濯民心,堅同符契,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
與檄參伍,
故不重論也。
I. 歷史著名的四大名著八大小說有那些
一、《紅樓夢》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全書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後40回據說由高鶚續寫。
二、《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
三、《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它沒有絲毫的脂粉氣兒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獷的陽剛美和崇高美。
四、《西遊記》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
五、封神演義:歷史名著《封神演義》是一部科學幻想神話故事片,成書於明代,作者陳仲琳根據評書《武王伐紂》再參考古籍和發間傳說創傷而成。幾百年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讀者,並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於世。
六、老殘游記:《老殘游記》共二十回,續篇六回,屬於諷刺章回小說,本書藉由書中主人翁老殘的游歷見聞,將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攻擊,並從中反映民生疾苦,及國家政治內外情勢。在《老殘游記》中,作者用具體形象化的筆法來描述人事物,劉鶚在文中使用了各種比喻來給聲描色,文中雖譬喻甚多,但靈活多變,使文章內容更加鮮明、生動.
七、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故事新奇,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聊齋志異》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少作品,寓意深刻,對人們有啟發教育意義
八、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