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教堂
⑴ 中國十大教堂都在哪裡,分別是哪些教堂
中國十大教堂都在:北京、哈爾濱、天津、上海、南京、青島、沈陽、廣州、雲南、西藏。
它們分別是:北京東堂、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天津天主教西開總堂、上海市徐家匯天主教堂、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青島聖彌愛爾天主教堂、沈陽南關教堂、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雲南迪慶茨中教堂、西藏鹽井天主教堂。
1、聖彌愛爾大教堂
青島聖彌愛爾大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30年代建成。青島地區最大的羅馬式建築,亦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
現在的這座主教座堂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動土興建,清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築高五層,磚木結構。法國中世紀樣式。大堂頂部兩側是哥德式鍾樓,尖頂。高50米。大堂內聖母抱小耶穌像立祭台之巔,俯視全堂,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佔地面積2670平方米,建築面積6670平方米,可容納3000餘人。
⑵ 你知道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教堂嗎
石室聖心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是以聖約翰騎士團的守護神命名,由設計總統府的著名建築師卡薩爾設計的。
⑶ 中國有多少個教堂
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傳入中國已有1300多年歷史。在中國穆斯林大專多數聚居在新屬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甘肅、青海、雲南等省,其他各省、市也有分布。伊斯蘭教為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東鄉、保安、撒拉等民族中的大多數民眾所信仰。這10個民族的總人口1700萬人,全國有伊瑪目和阿訇4萬餘人,清真寺2.6萬余座。
成立於1953年5月11日的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是伊斯蘭教界的全國性組織。
其宗旨和任務是: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發揚伊斯蘭教優良傳統,愛護祖國,團結伊斯蘭教人士和各民族穆斯林群眾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同各國穆斯林的友好聯系和友好往來,維護世界和平,搜集整理伊斯蘭教史料等。
最高機構為全國代表會議。伊斯蘭教協會在全國創辦有伊斯蘭教經學院9所。
⑷ 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是哪三個
胡庄教堂、濟南洪家樓天主教堂、撫州天主教堂
⑸ 中國最有名的天主教堂在哪裡
我國最有名的天主教堂可說是上海西郊的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它是遠東地區最內為著名容的朝聖地,1946年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敕封此堂為乙級聖殿,號稱「遠東第一大殿」。是我國天主教首選的朝聖之地。圖片可輸入「余山聖母大殿」-「圖片」搜索到。
⑹ 中國的三大天主教堂在哪裡
中國的三大天主教堂在南關天主教堂在瀋河區樂郊路40號、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在山東濟南、東堂在王府井大街八面槽路東。
1、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坐落於王府井大街八面槽路東,三座圓拱形堡上立著三個十字架。俗稱東堂,是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利類思和安文思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的,是北京城內的第二座天主教。1720年,東堂因地震倒塌,次年重建後又於1807年失火燒毀。1884年,重建羅馬式大教堂,但於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被燒毀,1904年法國和愛爾蘭用「庚子賠款」又在原址重建,既現在的東堂。
斷斷續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2000年在改建王府井金街時,將教堂原外牆拆除,教堂前改建成美麗的花園式廣場,為王府井又增添了一處亮麗的景觀。
⑺ 中國有哪些教堂比較正式的最好是旅遊的。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
⑻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及遺跡
北京市宣武門內大街的南堂,是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創建的,當時乃一間小堂、稱「宣武門天主堂」,又稱「聖母無染原罪堂」,建造在首善書院內,它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天主堂。
明末清初,北京東堂,北堂相繼落成,才改稱南堂。清順治七年(1650年),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舊址上重建。除了新建大堂外,據說還有天文台,藏書樓,儀器室和傳教人員的住宅等,規模很大。因此南堂實際上是和湯若望的名字連在一起的。湯若望1622年被耶穌會委派到中國,在北京學習漢語,後被派往西安等地傳教。1630年,經徐光啟推薦參加《崇禎歷書》的編纂工作、並受命管理歷局,修造天文儀器。以後,又奉旨為明朝政府設廠鑄造大炮,很受崇禎皇帝的信任。清兵入關後,他又受命掌欽天監印信。1646年,將徐光啟主編的《崇禎歷書》進行修改進呈,清政府將之命名為《時憲歷》。1650年,清政府為表彰他修歷有功,賜黃金一千兩,並賜地在宣武門內原天主堂一側建造大堂。這就是當年湯若望重建南堂的由來。兩年後,南堂竣工,湯若望便立石碑記述了受賜建造這座天主教堂的經過。
其後一百多年中,該堂一直是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經歷了清朝時期的兩次地震,和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火災,損毀嚴重。直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重新開放。1900年在義和團運動中,南堂又一次被燒毀。南堂現存建築為清朝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修建。教堂堂頂為拱形,正面有精緻磚雕,柱頂有木刻浮雕鎦金花紋,彩色玻璃鑲嵌門窗,堂內有描繪耶穌受難的巨幅油畫和聖母像,富麗堂皇,祭台上高高地立著聖像,整個教堂建築頗為壯觀。
景點特色 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地理位置 南堂在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41號
西什庫教堂,也稱北堂,位於北京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3號在中南海湖畔蠶池口(今舊北京圖書館斜對面)。西什庫天主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由於兩位天主教耶穌會教士洪若、劉應治癒了康熙皇帝的疾病,因而獲賜皇城西安門內蠶池口一代的一塊地皮,得以建築教堂,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庫教堂的前身,名為救世堂。清朝中葉,民間反對天主教的勢力與天主教會不斷發生摩擦,清政府於道光七年查封了蠶池口天主教堂,並沒收了全部教產。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向教會歸還了教堂的土地,同治三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築,由於蠶池口臨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鍾樓引起了慈禧太後和同治皇帝的不悅,經過與羅馬教廷和法國政府的交涉,教會同意將教堂遷往西什庫,由清政府出資修建新的教堂建築,光緒十四年新建築正式落成。1703年開堂。1887年因中南海擴建,將其拆除,後來清政府撥銀四十五萬兩,於西安門內西什庫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時加高一層,成為今日所見之庄嚴秀麗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它的四個高高的尖塔,三個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圓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莊而綺麗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環繞之中越發顯得潔白挺拔。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狀,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鍾樓塔尖高約31米。堂前左右兩側各有一中式四角攢尖黃色琉璃瓦頂的亭子,亭內是乾隆親筆題寫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令人叫絕。主入口兩側的聖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絕無僅有的。堂內的300根巨柱撐起的金色拱頂和80扇鑲彩玻璃的花窗總能讓人聯想到巴黎聖母院。整體建築風格中西結合。1985年修繕北堂,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穌主祭台和東西兩側的聖母瑪利亞和聖父若瑟的祭台。1985年12月24日舉行了開堂典禮。西什庫教堂成為北京最絢麗的教堂。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義和團與清軍曾聯合圍攻此教堂。
2006年05月25日,西什庫教堂作為清代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什庫教堂在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3號。又稱北堂。最初在中南海紫光閣以西,羊房夾道(即養蜂夾道)以南名叫蠶池口的地方,因此也叫蠶池口教堂。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光緒十二年(1886)蠶池口天主教堂遷移到西什庫內重建。
北堂屬哥特式建築,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狀,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鍾樓塔尖高約31米。堂前有月台,三面有漢白玉石欄桿,大堂內有主祭台、苦難堂和唱經樓。大堂正門兩旁,有中國式建築碑亭兩座。北堂所屬建築包括修道院、圖書館、後花園、印刷廠、孤兒院、醫院、光華女中、以及神甫宿舍等。
⑼ 中國那些天主教堂有名氣
一:洪家樓天主教堂全稱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一般簡稱洪樓教堂,為濟南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也是濟南文化帶的重要象徵。 教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區東部,歷城區洪樓廣場北側,東鄰山東大學老校,以洪家樓村而得名,是濟南市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在中國近代宗教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
2.北京東堂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74號,坐落著一座由50多年歷史的天主教堂,世稱「東堂」;。舊時,北京天主教共有東、西、南、北四堂,東堂一名來源於此。東堂又稱王府井天主堂,由利類思和安文思兩位神甫於1655年創建。
3.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位於哈爾濱市內,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通高53.35米,佔地面積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始建於1907年3月,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隨軍教堂。後被重新修建為一座全木結構教堂。
4.天主教西開總堂
西開教堂全稱天主教西開總堂,又稱老西開教堂、法國教堂。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濱江道獨山路,坐西南朝東北。西開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區主教座堂。
5.徐家匯天主堂
位於徐匯區蒲西路158號的徐家匯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方式建造的教堂。它座西朝東,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國中世紀哥特式建築,紅色的磚牆,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兩座鍾樓,南北對峙,高聳入雲。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築。
6.南京石鼓路天主堂
南京石鼓路110號天主堂,是一座典型的天主教堂建築,為法國傳教士於1870年建成。該建築外觀厚實,體形簡潔。平面為正統拉丁十字形,屬歐洲早期修道院形式。結構采四分拱頂、拱券肋、集束柱,是南京僅存的一座「羅曼式」建築。
7.青島聖彌愛爾天主教堂
青島天主教堂建於本世紀30年代初,也稱聖彌愛爾大教堂,它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同時也是基督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8.沈陽南關教堂
沈陽天主教堂,亦稱沈陽南關教堂,位於沈陽市瀋河區小南街南樂郊路40號。教堂原建於1878年(清光緒四年),是法國傳教土方若望所建。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現存建築為1912年由南滿教區法國蘇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在原址上重建的。
9.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座大教堂,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屬「哥特」式建築,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
10.茨中教堂
茨中村中間,矗立著一座法國天主教堂,這就是德欽茨中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原址在茨中南約15KM的茨姑村,為1867年(清同治六年)修建,當時許多的歐洲傳教士跋山涉水、歷盡艱險在雲南西北部高原傳教。他們建立教堂、發展教徒,在強大的藏傳佛教勢力中,艱難的存在著。清咸豐年間,天主教開始傳入德欽地區,茨中村以南15公里的茨姑村教堂作為「雲南驛區天主教主教座堂」,幾乎成了西方傳教士在德欽乃至西藏進行宗教活動的大本營。
11.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於芒康縣納西鄉上鹽井村,國道214線旁,佔地面積6000 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範。
12.北京西什庫教堂
西什庫教堂在北京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3號。又稱北堂。最初在中南海紫光閣以西,羊房夾道(即養蜂夾道)以南名叫蠶池口的地方,因此也叫蠶池口教堂。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光緒十二年(1886)蠶池口天主教堂遷移到西什庫內重建。
13.天津望海樓教堂
望海樓教堂,位於河北區獅子林大街西端北側,斜對獅子林橋,以其舊址望海樓而得名。始建於1869年,它是天津市天主教最早的教堂。其主體建築為哥德式風格,坐北朝南,石基、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53.5米、寬15米、高22米,正面有平頂塔樓三座,呈筆架形。正廳內,東西兩側各立八根立柱,支撐拱形天頂,頂與壁均彩繪。大廳正中為聖母瑪利亞的主祭台,對面是唱經樓,門窗均為尖拱型,窗上安裝彩色玻璃,地面為瓷磚雕砌,可容納千人。
⑽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蒲西路158號,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建築風格為中世紀哥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