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著名建築
『壹』 泉州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閩南(Hokkien),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來說,閩南包括廈門、漳州、泉州、龍版岩新羅權和漳平。
風景名勝有:
一、漳州三平寺
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
二、土樓
福建土樓,以其悠久的歷史、奇特的風格、巧妙的構築、恢宏的規模,被譽為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觀。永定、南靖和華安的土樓已聞名遐邇,但閩南一帶各式各樣的土樓也越來越吸引人們的注意。閩南的土樓民居,是人類建築文化的宏篇傑作,世界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南靖土樓,是南靖勞動人民艱辛的汗水與聰明才智的結晶。它的規模、結構、工藝、功能、令多少現代的建築專家學者嘆為觀止;它的建築風格、民情風俗、文化內涵,使社會學家慨嘆。
三、閩南四大古鎮有:晉江安海、翔安馬巷鎮,漳州角美,廈門灌口。
四、古城泉州有一種建築叫「騎樓建築」。至今包括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中山路、改擴建後的塗門街、東街等街巷仍保留這樣的建築格局。
『貳』 泉州開元寺有哪些有名建築
泉州開元寺雖創建於唐但由於寺內的一對雙塔,泉州開元寺也因此出名。這兩座塔是宋代所建之原物。兩塔形式基本相同,都是仿木石塔,分列於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西曰仁壽塔,東曰鎮國塔。
仁壽塔又稱西塔,相傳後梁貞明二年(916)閩王王審知因夢見一和尚,勸他建塔,便從福州浮海運木,來泉州造塔,名無量壽塔。到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及淳熙年間(1124~1189)兩次失火被毀,故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石塔。用花崗石築成,平面八角,五級,高近45米,仿木構形式。塔身各層四門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塔身轉角立倚柱,塔檐成弧形向外伸展,檐角高蹺,如木構無異。每層塔身外有迴廊護欄,悉如木構,秀麗清潤。人們可在此憑欄遠眺。塔剎為鑄鐵製成,高11米,有剎座、覆盆、火珠、仰蓮、寶蓋、七層相輪、圓光、鎦金銅葫蘆串連在一起。還有八條大鐵鏈從剎頂繫到頂層檐角,似有刺破青天之感。此塔內有一根八角形的塔心石柱,從底層直通塔頂。塔心柱和塔壁間橫跨著八條長6米、寬與厚均為0.4米的石樑,一頭嵌入塔心柱,另一頭架在塔壁立柱上。由塔心柱塔壁與石樑組成一個嚴密的框架,有很好的整體性。塔的各層塔門、塔嵌,層層錯位排列,不但對結構的堅固性有利(受力均勻),而且也能變化,形態美觀。據歷史記載,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泉州大地震,次年又遇強台風,破壞均很嚴重,但此塔僅僅是折斷塔剎和部分欄桿,其主體結構安然無恙。這真是奇跡了。仁壽塔表現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塔的八面八角造型象徵八方,連同上下共「十方」,都是光明凈土。
鎮國塔又稱東塔。此塔原為磚塔,南宋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1238~1250)改為石塔。塔用花崗石砌築,平面八角形,也是五層,但高度比西塔略低,48.24米,仿木構樓閣式,型制與西塔也基本相同。這塔為五層,象徵佛教修行的五個品位,自上而下為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這都是古印度佛教之說,但來到中國,則與中國文化結合,因此塔上的許多雕刻神像,無論是佛、菩薩、天王、羅漢等,都變成中國人的容貌和裝束,多是宋代的衣服款式了。而這個塔的造型,其實也早已中國化了。
『叄』 泉州有哪些有名的建築物
東西塔 姑嫂塔
安平橋 洛陽橋
清凈寺 閩南騎樓式建築
閩南古民居
『肆』 泉州古建築有哪些,最好能系統的列出來,謝謝!
泉州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如果不詳細介紹只是列出來的話信息如下:泉州港古建築、西回街、府文廟、開答元寺、清凈寺、東西塔、天後宮、中山街騎樓、手巾寮、古民居、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鄭成功遺跡。
收集來源:問-問-我-建築人才網
『伍』 泉州有哪些有特色的歷史建築
泉州古城許多建築的外觀形象個性鮮明,很有特點。它造型優美、紅磚紅瓦、雕梁畫棟,富有地方特色。
街道邊的建築色彩以磚紅為主,紅白搭配反差強烈。讓人感受到一種熱烈、生活化的情緒色彩 。每條街甚至每條街的每個區段之間,在保留紅瓦屋頂紅磚牆面花崗岩飾邊、燕脊翹檐、騎樓廊柱的閩南建築風格的時,還充滿了好多古色古香韻味卻又煥然簇新匠心巧構的「洋味」建築。
這些建築與歐洲起源於古羅馬的紅磚建築和西亞阿拉伯建築裝飾處理十分相似。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建築的磚牆都是用灰磚砌築,大陸各省的民居也同樣用灰磚,惟獨福建閩南地區使用紅磚建造房屋,紅磚民居是福建民居的一大特色。中國民居建築特色中有「紅磚區」與「灰磚區」的區分。泉州是中國「紅磚區」文化的中心。
在封建社會里,房屋建築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紅、黃兩色自唐代始就成為皇室廟宇專用的色彩;綠、青、藍等為各級宦官所用;普通民居只能用黑白灰三色。所以,無論你走過平遙、徽州,還是偏遠的湘西、大理,在那些用料考究的民居中間,你看見的都是老老實實的用色制度--白牆、黛瓦或灰牆、灰瓦,門窗也少彩繪,都是以木本色為主。
即使是著名的周庄也是「黑瓦白山牆」。 而一到泉州,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無窮無盡的以紅磚為主題的牆:白色的牆基,紅色的牆體上白色的窗框以及紅白鑲嵌構成的圖案使古民居的外牆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泉州人稱這種砌築方式為「出磚入石」。
泉州紅磚文化的由來,說法很多。泉州人總拿自己的家和皇宮媲美,泉州的建築也被譽為「宮殿式民居」。甚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泉州府的美女黃惠姑被閩王選為皇後,遷往福州的皇宮居住。可是每逢刮風下雨,皇後就食不知味,夜不能睡。閩王大惑不解,黃皇後解釋說:因為娘家的屋子太簡陋,經不起台風暴雨的摧折,所以憂心忡忡。閩王聽後,當即下詔書恩賜黃皇後"汝母厝皇宮起"。
本意是皇後娘家可以按照皇宮的格局建房。然而由於在泉州本地話中,"你母"和"你府"的發音是相同的,這樣,就使得恩賜"皇宮起"的范圍由黃皇後娘家一家,擴大到泉州一府。泉州府剛剛領回聖旨,沿海各縣便聞風而動,紛紛仿皇宮式樣建造房屋。閩王發覺後急忙下令停止,但大多數房屋已經蓋好了,只有些鄉下地區建造的「皇宮」較晚,屋頂的筒瓦才排了三排,但好歹還有些皇宮的樣子。於是「皇宮厝」就這樣流傳了下來,甚至某些地方連屋頂僅排三排筒瓦的習俗也遺留至今。
傳說歸傳說,專家學者們給出的答案卻是,傳統民居是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佐證。回望泉州的歷史,在封建制度逐漸成熟的唐宋年代,泉州已經作為「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而崛起,數以萬計的各國商人涌進泉州,他們帶來了西方的商品,自然也帶來了西方的建築風格,曾經風靡古羅馬的紅磚拼貼也趁機登陸泉州。
而有的學者認為紅磚從古印度傳入。畢竟,在泉州的建築遺跡中,古羅馬、古波斯與古印度的文化要素隨處可見。悠久的歷史及其海上交通貿易文化的豐厚積淀,形成了泉州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及獨特的城市風貌和地方建築風格,泉州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多元文化的歷史古城。
其次,泉州按道教陰陽五行學說屬火,屬紅色。泉州地處中國南部,泉州人非常喜好紅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興旺,可以驅凶辟邪,按道教五行學說「赤為熊熊火燃之色,位居南,象徵幸福」,故泉州的「紅」又與中國的「五行」說有關系。
這種色調迎合帶有濃厚儒家色彩的泉州人崇尚喜慶、吉祥的審美心理,也傳達出泉州傳統建築溫馨的情調和意趣,給人帶來了一種輝煌亮麗的熱烈、紅火的美感。
『陸』 泉州市的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鄭成功公園
公園地址:
巴士路線,泉州市區大坪山:18,24,26,29,29復線,30,35,37,38,801,802路冠亞城市花園站內,然後向北容步行到公園門口沿著屏山路。
管理電話:22272189
費用:無費用,非營利性的開放式公園
開放時間:5:30 - 22:30
公園鄭成功雕像泉州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市中心市區,總高度38米,佔地面積嗎?1050平方米,形象設計作為一個民族英雄鄭成功騎馬秀手方希望在大坪山上,面向大海,亞洲最大的馬術雕像。公園在2004年年底開始,旨在建立一個紀念,教育的目的,簡約的設計,生態優先的原則,地方,主體的生態休閑城市生態休閑文化景觀主題公園,主要功能。鄭成功主雕中心公園景觀,保持原有的森林景觀,樹結構,適當添加顏色和季節性植物。人工水景,利用天然岩石,點綴著花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創造一個自然,清新的景觀效果。
『柒』 泉州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建築物最好是前十名的,急啊!!! 五分鍾內需要
福建來省首批優秀近現代自建築保護名錄近日公布,泉州有17處一級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上榜。根據泉州市城鄉規劃局的劃分標准,泉州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是指1840~1950年之間,泉州傳統營建體系轉型時期建設的,在建築類型、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工藝等方面,體現新舊交融及「中西合璧」的特徵,呈現泉州歷史地理文化因素獨特的風貌。
中山路騎樓:濃縮泉州百年城事
黃宗漢故居:名門豪宅的遺跡
八角樓:中西合璧獨具一格
歷經滄桑的"安禮遜圖書館"
陳光純故居:菲律賓風格的華僑住宅
鍾樓:背後有段鮮為人知的事
江南斗南陳氏華僑家族民居群 普通民居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