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發布時間: 2020-12-02 22:18:38

❶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

是李冰父子設計的.下面是一些都江堰的知識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為什麼稱都江堰,都江是哪條江呢?《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准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編輯本段]修建過程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發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許多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由於當時還未發明火葯,李冰便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始建於宋代以前。位於都江堰魚嘴堤之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火。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領大眾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築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形如魚嘴的狹長小島。魚嘴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為了進一步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取名「飛沙堰」。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於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過肩」來確定水位。還鑿制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准。

❷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是李冰父子設計的。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❸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李冰父子. 李冰,戰國時人。知天文地理,隱居氓峨,與鬼谷友。時張若守蜀,與張儀 城不就,兼苦水患,乃薦冰代若。冰營郡治,致神龜,鑿離堆,以避沫水之害。壅江作堋,穿鄲檢兩江,別支流過郡下,以行舟船。 李二郎為李冰仲子,喜弛獵,史軼其事,名字無考,世傳種種異跡,薦紳先生難言之。可征者,誰作五石犀,以壓水怪,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日犀牛 ,與其友七人斬蛟。 李冰與中國道家高人鬼穀子是朋友。鬼穀子是中國道家祖輩之一,擅長道家術數、神通。中國史書有很多關於鬼穀子用功能降魔、造山,福澤百姓的故事。鬼穀子是漢大將軍張良的師父,相傳活了八百年。據傳,張良隱退後,進山修道,就是去投奔師父鬼穀子。 有史書稱,李冰父子和鬼穀子是朋友,屬大道高手。李冰之子二郎,就是中國神話中的二郎神。二郎神功夫高強,孫悟空都敗在他手上。據傳說,二郎神為修都江堰,與四川蛟龍打丈,後與河神談判,做石犀牛鎮河怪,歷盡艱辛,設立都江堰,造福百姓。 古人說天神打仗,百姓遭殃」。說得是另外空間正邪交戰,都會反映到人的空間,天人合一。相傳,都江堰在另外空間是一個降魔的故事,有大魔被二郎神制伏,換取天府之國二千多年的恩澤。道後來衰落,先天大道高人,在中國越來越少,到近百年來,道已經淪落為看風水、算命等民間小術,群魔亂舞,都江堰也遭此劫。

❹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李冰設計的

❺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李冰父子
李冰父子塑像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夠如此富饒,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創建都江堰的結果。所以《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❻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李冰啊!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❼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專型水屬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夠如此富饒,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創建都江堰的結果。所以《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❽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誰設計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於公元前256年,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❾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修建的

李冰父子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❿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誰設計的

是李冰父子。
++++++++++++++++++++++++++++++++++++++++++++++++++++++++
李冰,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郊斜村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來。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是老百姓對李冰父子治水偉業的紀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對灌區水利工程維護的技術要領。而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居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後放水)典禮。李冰現在已成為都江堰灌區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而與水有關的宗教活動則加強了在灌區管理中政府與用水戶之間的聯系。

+++++++++++++++++++++++++++++++++++++++++++++++++++++++++++++++++

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沿岷江岸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勢等情況,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規劃方案。為了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首先把玉壘山鑿開了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被分開的玉壘山的末端,狀如大石堆,就是後人稱做的「離堆」。此外,還採取了在江心中構築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做兩支,逼使其中一支流進寶瓶口。在修築分水堰的過程中,採用江心拋石築堰失敗後,李冰另闢新路,讓竹工編成長三丈、寬二尺的大竹籠,裝滿鵝卵石,然後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終於戰勝了急流的江水,築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開頭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涌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的叫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乾渠,渠首就是寶瓶口,流經寶瓶口再分成許多大小溝渠河道,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農田。分水堰兩側壘砌大卵石護堤,*內江一側的叫內金剛堤,外江一側叫外金剛堤,也稱」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後,內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了。

+++++++++++++++++++++++++++++++
希望您能滿意!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