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平陽最著名

平陽最著名

發布時間: 2020-12-02 23:16:42

『壹』 溫州市管轄內有哪些市

截至2019年,溫州市轄4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

1、4個區:鹿城、龍灣、甌海、洞頭。

2、3個縣級市:瑞安、樂清、龍港。

3、5個縣: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縣。

溫州市是浙江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千米。

(1)平陽最著名擴展閱讀: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綉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溫州人傑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貳』 山西的物產有哪些

山西的物產有老陳醋、清徐葡萄、晉祠大米、太原玉雕、大同黃花、恆山黃版芪、台硯、大同銅權器、竹葉青酒、廣靈豆腐乾、陽高杏脯等。

1、晉祠大米,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特產,晉祠大米產於太原晉祠鎮一帶,這種大米,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香氣撲鼻。吃到嘴裡,味香甜,有韌性、粘性,有咬頭。

2、竹葉青酒,屬於汾酒的再製品。它以汾酒為原料,另以淡竹葉、陳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餘種種中葯材為輔料,再制而成。

3、恆山黃芪,山西省渾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恆山黃芪的特點是條長而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恆山黃芪」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4、台硯。是五台山硯的簡稱,亦稱段硯,傳統工藝品。主要分石硯和澄泥硯兩大類,台硯現今有九十多個品種。每個品種從選料、制坯到成品,從花紋、顏色到規格,都必須符合所仿的古硯台。

5、老陳醋,山西省一種地方特色調味的漢族傳統名產。古時候首先使用的酸性調味品為「梅」,由於梅並非一年四季都有,於是梅醬產生,古稱「醯」。

『叄』 歷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有岳飛、文天祥、張世傑、於謙、閻應元等。

1、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

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3、張世傑

張世傑(?—公元1279年),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為宋末三傑。

早年隨呂文德征戰四方,歷任諸軍都統制、知高郵軍等職。不久後因形勢危急,張世傑升任保康軍承宣使,帶兵抵抗元軍入侵,期間互有勝負。隨後又先後擔任制置副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等重要職務。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張世傑奉益王、衛王南逃組織小朝廷抵抗元軍南下。後任簽書樞密院事。成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南下途中,元軍多次派人招降,張世傑堅決拒絕。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軍攻打雷州,數次皆未獲勝。張世傑因功升任少傅、樞密副使。

同年四月,宋端宗駕崩,張世傑主持立衛王為帝。並將朝廷轉移到崖山。不久後,陸秀夫背衛王趙昺投海自殺。南宋滅亡。張世傑也在同年死於平章山下。

4、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於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

5、閻應元

閻應元 ,字麗亨,漢族,直隸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江陰抗清三公之一。

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仆」,終英勇就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岳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天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世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閻應元

『肆』 長平公主、昇平公主、平陽公主有什麼事,還有哪些有名的公主

長平公主幻人間
長平公主,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或許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注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家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靈魂不散。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日,長平主復甦。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民間傳聞,軼事纏綿。傳說李自成義軍打開彰義門,崇禎皇帝朱由檢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徹天,徘徊良久乃歸乾清宮。凌晨五鼓,催皇後、貴妃自盡,於壽寧宮斬殺愛女長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斷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悶絕於地。後為尚衣監何新入宮所見,負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蹤。再後,或說與狀元郎周世顯諦結美好姻緣;或說皈依佛門永伴青燈尼姑庵。
戲曲小說,演繹紛繁。《倚睛樓七種曲》之《帝女花》,一對金童玉女欲結連理,下凡人間。於亂世驚濤之中,尋尋覓覓,至死不渝。玉女幻影為長平公主,金童投生為狀元郎周世顯。明朝亡國,崇禎劍刃帝女。公主未死,輾轉至庵堂避難,巧遇郎君世顯,二人重續前緣,然後雙雙殉愛而去,飛往天界之飄渺雲煙。金庸小說之《碧血劍》,演繹長平公主村姑裝扮,行走江湖,相貌極美,氣質高貴,描寫公主國恨愛情錯綜復雜之少女情懷;《鹿鼎記》再度描繪長平公主為獨臂神尼,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家。
國破家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

永泰公主死因謎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家,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牆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後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資治通鑒·則天順聖皇後》中說:「太後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史書記載,均為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並結合墓誌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於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永泰公主墓誌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後,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誌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句。 「珠胎」為懷孕, 「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葯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親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
尋常百姓粗茶淡,摯愛親情享天倫。

文成公主進吐蕃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西藏之歷史熠熠生輝,拉薩之古跡脈脈傾訴。美麗公主深情邊陲,冰山雪蓮綻放幽香;黃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水交映黃河長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統一大業,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訪問。並向唐朝求親,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無功謊稱:唐天子將允公主嫁,吐谷渾王求親而不決。松贊干布因怨吐谷渾,發兵二十萬驅之。侵唐松州,以武求親。太宗譴侯君集將兵反擊,松贊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派使者,備黃金珍寶厚禮,到長安去求親。太宗應允。翌年,文成公主動身前往吐蕃。華夏邊疆平和寧靜,炎黃兒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詳。唐高祖李淵有女兒19,太宗李世民有女兒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為「唐宗室女」,當為李姓。按慣例。親王之女亦會有史籍註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許與宗親關系較遠,其父爵位不會太高。或許「和親」事關重大,破格封之為公主。盡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規格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至吐蕃。松贊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於河源。松贊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為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
文成公主,美名邊疆。傳說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命名為「惹薩」,即現今之大昭寺。「惹薩」藏語意為「山羊背上」。最來,「惹薩」被譯為「邏些」,又演變成為「拉薩」,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與「神聖之地」。 相傳布達拉宮乃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達拉」是普陀羅之譯音,意為菩薩居住之宮殿。如今,西藏大昭寺與布達拉宮,仍供奉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離故鄉,中原文明融邊疆。
古往吐蕃唐溝通,今來追憶弱女芳。

平陽公主揚威名
平陽公主,女中豪傑;威武將兵,旌旗獵獵。天下紛爭中原逐鹿,馳騁疆場父兄齊名。不讓須眉,獨樹一幟招兵馬;數萬紅顏,娘子軍威天下聞。君不見,娘子雄關今尤在,千年猶憶女將軍。
平陽公主,豪氣干雲。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後所生。李淵父子決策起兵,公主見解非凡,讓丈夫柴紹速往太原參與,自己則獨立於關中組織武裝策應。《舊唐書·平陽公主傳》記載:「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交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懼後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紅顏女子豪氣干雲,胸中自有十萬兵。
平陽公主,巾幗將軍。隋末天下大亂,義軍蜂起。李淵起兵反隋後,公主乃歸鄠縣庄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並招降了隋朝將領何潘仁上萬名隊伍,攻佔戶縣、周至、武功、始平四縣,隊伍擴大到7萬餘人。李淵渡黃河推進長安時,公主隊伍與父回合圍攻京城。後,公主與兄李世民一起盪平西北之隋王朝殘余勢力,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勛,其軍隊女子英豪,紀律嚴明,被稱為「娘子軍」。
平陽公主,紅顏精英。唐軍所向披靡,平定關中;高祖因公主獨有軍功,晉封「平陽公主」,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陽公主薨。李淵打破舊制,以正式軍樂軍禮為其送葬。按照謚法「明德有功曰『昭』」,謚平陽公主為「昭」,以彰其「偉烈」。相傳,山西陽泉娘子關故名「葦澤關」,因公主於此駐兵而今名。娘子關南門之「宿將樓」,桃河彼岸之「點將台」,綿山之「避暑樓」均為平陽公主所建。避暑樓東山坳之小水潭,乃當年公主之洗臉盆。
巾幗英雄膽氣豪,腰橫秋水艷翎刀。
功成名就天下定,女兒紅裝換戰袍。

大義公主屏風恨
大義公主,身世浮萍;生於皇家,飄流虜廷。榮華富貴實難守,池台亭榭終自平。遭逢偏傷遠嫁無奈事,經歷國破家亡凄涼情,目睹盛衰成敗如朝露,感懷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義公主,愛情不幸。本為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號為千金公主。趙王喜愛文學,與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詩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缽略可漢,以其青春年華,充當維持兩國友好之工具。才貌雙全之公主,豈無愛情。生於皇家,惟有犧牲,聽天由命。
大義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傾崩。時周靜帝年幼,執掌朝政之大臣楊堅,趁機篡權,以「禪讓」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國覆滅之時,宗族被殺戮殆盡。搖望故國,懷念親人,悲痛欲絕,孤苦伶仃。仰望蒼天,哀嘆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義公主,情感不幸。突厥軍事力量強大,隋文帝楊堅出於政治利益之需要,對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籠絡,因賜姓為楊,編入楊家宗譜,改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望其深明「大義」,維護突厥與隋之友好關系。面對民族大義,面對國恨家仇,痛心欲絕,和睦仇敵。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義公主,死亦不幸。大業九年隋滅陳,隋文帝楊堅將陳後主宮中一架屏風賜與大義公主。陳之屏風,陳之覆亡,由此聯想北周王朝與個人之命運,大義公主寫下無限傷感之詩篇:「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弦歌詎有聲!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隋文帝得知後,大為惱怒。迫使突厥可汗,殺死大義公主。飄泊胡地多不幸,一縷香魂返故鄉。
皇家公主榮華世,命運噓嗟不幸生。
盛衰朝暮浮萍搖,怨詩香魂恨屏風。

解憂公主歷滄桑
解憂公主,歷經滄桑;和親邊陲,名振四方。西行萬里飽艱辛,下嫁三代烏孫王。伊犁河畔,五十餘載之風風雨雨;莎車古城,異國他鄉之恩恩怨怨。英雄之鮮血,美人之青淚,匯成千古青史悠遠綿長。
解憂公主,慷慨邊疆。烏孫公主憂郁而死,烏孫王岑陬再向漢廷求婚。漢武帝選派楚王劉戊之女兒解憂,仍以公主身份嫁與岑陬。解憂公主豐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氣慨,若出征疆場。參與軍國大事,堪稱運籌帷幄,於烏孫國之政治產生深遠之影響。
解憂公主,隨俗他鄉。岑輒為國王,解憂為右夫人;岑輒死,其堂弟翁歸靡即位為王,解憂公主又嫁,生元貴靡等三男兩女。翁歸靡死,岑輒之子泥靡即位為王,解憂公主再嫁泥靡,生一男鴟靡。烏就屠襲殺泥靡,經過一番較量,烏孫國一分為二:解憂公主之長子元貴靡任大國王;匈奴公主之子烏就屠任小國王。解憂公主共生有四男二女。他們長大成人後分別做了烏孫昆莫、莎車國王、烏孫大將軍、龜茲王之妻子等;孫輩與重孫輩也相繼為烏孫大昆莫。解憂公主兒孫顯貴,被譽為烏孫國母,威震邊疆。
解憂公主,經歷滄桑。漢武帝太初年間,解憂意氣風發踏上征途;漢宣帝甘露初年,昔日之及笄少女,已是黃發垂髫。感時傷逝,蕭索蒼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乃上書請求回國:「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情詞哀切,漢宣帝為之動容,乃派人迎歸。解憂公主於漢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長安,此時公主年已七十。紅顏出國,白發歸來,於西域生活半個世紀,經歷四朝三嫁,受盡委屈,可謂歷盡滄桑。
太平若為將軍定,何許紅顏苦邊疆。
天若有情天亦老,解憂無奈歷滄桑。

烏孫公主悲秋歌
烏孫公主,身世凄涼;漢家和親,遠離家鄉。千山萬水,伶仃孤苦,漢代遠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聲聲,悲歌一曲,異國凄涼之女子憶故鄉。感天動地之愁緒,秋聲起,心感傷。
烏孫公主,漢室宗親。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本名細君。元鼎二年,漢武帝為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願與漢通婚。原為閑臣之女,忽為榮耀公主身。武帝欽命細君和親烏孫,並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為嫁女郎。
烏孫公主,孤苦伶仃。烏孫王昆莫獵驕靡年紀已老,細君僅與其孫年齡相當。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夫妻之間一年會面僅一、二次,全無溫情可言。細君乃漢宗室之女,來自「禮儀之邦」。 相比中原文明,烏孫乃相應落後,穹廬為室氈為牆,以肉為食酪為漿。風俗勉相就,灑淚守空房。
烏孫公主,痛心哀傷。昆莫獵驕靡後曾使其孫岑陬娶細君為妻,細君不肯從命,上書漢朝天子,希冀得到親人之支持。漢天子回曰:「從其國俗,吾欲與烏孫共滅胡。」細君無奈,為漢帝征服匈奴之大業,再次成為岑陬之妻。祖孫共妻俗,細君心哀傷;5年後去世,終生不曾歸漢。
烏孫公主,悲秋歌盪。「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血淚為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或許文姬為之灑淚,或許昭君為之感傷。白居易為之詠嘆:「烏孫公主歸秦地,白馬將軍入潞州。……畫角三聲刁斗曉,清商一部管弦秋。」 黃庭堅為之感傷:「……萬里嫁、烏孫公主。對易水、明妃不渡。淚粉行行,紅顏片片,指下花落狂風雨……」。公主坎坷路,天涯凄涼人。
秋風瑟瑟秋悲涼,愁雲盪盪愁斷腸。
路遠迢迢路望盡,山高重重山凄涼。

高陽公主情迷茫
高陽公主,痴情悲涼;婚戀經歷,毀譽滄桑。美麗任性之公主,或曰驕奢淫逸,放盪不羈;或曰執著情愛,蔑視綱常;一代爭訟紛紜之傳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傷。
高陽公主,帝王血統。高陽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麗溫柔之玳姬所生,素為太宗所鍾愛。帝王深宮之威嚴華貴,使其養成民間女子絕無僅有之傲慢驕橫;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無可比擬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許奠基其艷麗哀婉之悲劇,或許埋下其無法擺脫之禍根。
高陽公主,無緣美夢。位尊高貴之窈窕少女,風流倜儻之翩翩郎君幻夢。郎才女貌之希冀,實乃人之渴望;然則絕望之抗爭,卻非比尋常。父皇降旨,嫁與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房遺愛乃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公主抗爭:寧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父皇不許公主無奈,新婚之夜,將駙馬阻擋於洞房門外,語之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陽公主,愛河禪房。或許婚姻不如意之郁悶,或許郊外游獵之機緣,或許冥冥命運之安排,公主巧遇年輕有為才華橫溢之辯機和尚。辯機15歲出家,懷著高操之志節,專心佛學,以淵博學識,優雅流利之文采而知名。荒野草庵突現麗如牡丹之佳人,大膽熱情之公主,使辯機落入情網,巫山雲雨愛河鴻蒙。
高陽公主,情愛憂傷。公主青春之戀情火熾烈,幾番幽會辯機深感彷徨,事情敗露學術抱負無成,美麗公主之熱情,令其心醉難斷衷腸。被選為《大唐西域記》之撰寫人,使辯機擺脫煩惱。公主為情人之光榮使命,含淚應允暫不分心情郎,臨別贈與玉枕,豈料或從天降。盜賊贓物源於僧房,和尚玉枕華貴閨香,「姦情」之憑證,令太宗怒發沖冠,判辯機腰斬極刑血染刑場。《瑜伽師地論》之五十一卷至八十卷譯文成為辯機絕筆。公主揪發捶胸,咬破衣裳,飲食懼廢,如瘋若狂。公主之魂魄,已伴隨辯機消逝遠方。
巫山雲雨入禪房,藩籬情深卧鴛鴦。
辯機腰斬刑場日,長歌當哭美嬌娘。

寧國公主恨無奈
寧國公主,富貴榮華;禍起蕭牆,難以為家。骨肉相殘之情感折磨,忠義顛倒之風雲變換;顛沛流離之烽火煙塵,夫君罹難之無奈淚花。一代顯赫之公主,父兄侄兒均為帝王,卻難圓平安溫馨之榮華。
寧國公主,於歸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寵愛,精選駙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梅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善騎射,當世皆榮之。太祖臨崩,嘗有遺囑,委託梅殷力扶幼主太祖崩,其長孫建文帝即位,遂召入朝,商決軍事,委以大任。寧國公主貴為皇姑,夫君文韜武略,夫妻何等富貴榮華。
寧國公主,無奈國家。其兄燕王舉兵,奪侄天下。國亂家亂,一方為皇帝親侄與夫君,一方為同胞兄長,刀兵相見,公主心亂如麻。建文帝命其夫將兵四十萬,駐守淮上,防扼燕軍;命公主致書燕王,責以君臣大義,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貽公主書,命遷居太平門外,勿罹兵禍。公主亦不答。國亂討賊,賊為兄長,骨肉相殘;家亂爭斗,血染山河,屍橫遍野。公主惶惑,何以為國,何以為家?
寧國公主,魂思駙馬。燕王破南京,奪帝位,是為永樂帝。其時駙馬梅殷,尚駐兵淮上。遂迫令寧國公主,嚙指流血,作書招殷。殷得書慟哭,並問建文帝下落。來使答言出亡。殷喟然道:「君存與存,我且忍死少待。」乃偕來使還京,永樂帝聞殷至,下殿迎勞道:「駙馬勞苦。」殷答道:「勞而無功,徒自汗顏。」 永樂帝默然,心中不樂。後稱殷畜養亡命,與朋邪詛咒等情,別命錦衣衛執殷家人,充戍遼東。永樂三年,召殷入朝,暗命迎接殷駕,至笪橋將殷擠入水中溺死。公主聞噩耗,趨入殿中,牽衣大哭,美滿姻緣,何為蒼天所不容?
尋常百姓粗茶淡,帝王富貴燃斗箕。
公主深宮恨無奈,夜夜夢魂淚沾衣,

金城公主多舛難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葉,遠嫁吐蕃。生於帝王之家,命運坎坷多舛;歷經坎坷之路,幾遭情感折磨。背井離鄉,飽經凄苦,一代公主富貴雲煙迷幻,柔弱女子苦澀其心傷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門。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後以無名宗室之女和親,金城公主實為和親公主之真實「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為雍王李守禮之女。李守禮其父為章懷太子李賢,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與睿宗之兄。《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唐中宗親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縣,「帳飲,引群臣及虜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噓欷,為赦始平縣,罪死皆免,賜民徭賦一年,改縣為金城,鄉曰鳳池,里曰愴別。」再以左衛大將軍楊矩持節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親波瀾。公主入藏,本為嫁與吐蕃年輕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溫,豈知王子迎親途中,賓士墜馬,命喪黃泉。相傳,公主行至漢藏兩族交界處,聞之噩耗,悲痛無奈孤影自憐,寶鏡從手中滑落,摔成兩半,變成兩座山,此乃青海境內之日月山。王子雖死,其父還在,無奈和親之使命,只得繼續艱難之旅,陰錯陽差嫁與本應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贊,作一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傷。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贊後,引起沒有生育之大妃子納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時搶走嬰兒,外宣稱孩子是她所生。兒子被別人據為己有,公主悲痛欲絕。史料記載,金城公主於不梳不洗中熬過無數不眠之夜。歷時一年有餘,經過諸多磨難,公主方與兒子團聚。身心受到傷害之金城公主,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命運坎坷,於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伍』 林升寫過的詩最著名的詩有那些

《題臨安邸》、《長相思》等等。
林升(生卒年不詳),字雲友,又名夢屏,南宋詩人,生平事跡亦不詳。溫州橫陽親仁鄉蓀湖裡林坳(今屬蒼南縣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長詩文的士人。事見《東甌詩存》卷四。《西湖游覽志余》錄其詩一首。
據民國《平陽縣志》、《西湖志》等地方文獻載,林升大約生活在南宋紹興至淳熙之間,善詩文。查平陽、蒼南兩縣的林氏譜牒,據平陽八丈《林氏宗譜》(今日蒼南縣靈溪鎮百丈村,譜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編修)載:「林升,字雲友、夢屏,葬西程山,娶渡龍(今蒼南靈溪鎮)楊氏,生雄、熙。」林升系靈溪廈林遷始祖林時鳴四世孫。兩宋紹興前後儒士,譜中未註明其有無獲取功名。而其子林雄,譜載為「宋紹興廿七年(1157)武進士授承議大夫。娶錢倉時氏,生一子方大,娶游岐張氏,合葬小亭(今靈溪浦亭)」;林升孫即林方大,字正榮,宋景定三年(1262)武進士。再以林升為中心上溯:父仲美;祖清;曾祖時鳴;高祖岐;曾高祖萼九;曾高祖萼九兄芸八。芸八和萼九均系由福建長溪(今霞浦)赤岸遷至橫陽親仁鄉蓀湖裡(今蒼南繁枝林坳)的林嵩的嫡孫。林嵩是橫陽林氏(包括今日平陽、蒼南和泰順林姓)的始遷祖,唐末大順元年(890),由閩遷浙之橫陽蓀湖,唐元符進士,金州刺史,禮部尚書,現在平陽、蒼南、泰順三縣直系嫡傳約十萬之眾。
至此,可以得出結論:《題臨安邸》的作者林升系林護的七世孫,原平陽縣蓀湖裡(今屬蒼南)人。四世祖林時鳴遷居奄江,為廈林始祖。廈林今稱「下林」,在蒼南靈溪鎮境內。

『陸』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公主呢

在中國的古代,公主是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謂。今天,小編跟你們一起來盤點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公主,你認識哪幾個?

1、安樂公主:最漂亮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後竇氏。祖籍邢州堯山,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

中國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娘子關就是因為她所率領的娘子軍曾經在此駐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謚號的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真正的生榮死哀。

『柒』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將領花木蘭除外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花木蘭並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而是傳說人物。

我國歷史上的女性將領大有人在,像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新朝末年反抗王莽統治的呂母,陳朝末年的南越族首領冼夫人和明末的巾幗英雄秦良玉,她們都是有名的女性將軍。

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英雄,其騎射超群,膽識過人,在明軍內部也有很高的威望。

秦良玉這位巾幗英雄是平定播州叛亂的主力,她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大敗播州叛亂頭子楊應龍。後來,清軍南下,秦良玉又起兵勤王抵抗清軍。

秦良玉戰功赫赫,其曾打過許多勝仗,1648年,秦良玉率領所部返回忠州,不久,她便壽終去世。

平陽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是唐朝第一位給她封號的公主。她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一位採取兵葬的女性。她的母親是竇太後。她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

大業末期,李淵在晉陽建軍。為了保證家人的安全,他特意派人去長安接平陽昭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平陽趙公主聽說父親要出兵,丈夫柴少作為一名將軍,一定會去幫忙。如果她和她一起去,她會受到懷疑的。於是,她毅然要求柴紹幫助李淵,同時繼續留在長安迷惑敵人。但她並沒有閑著。她秘密變賣家產,提高軍餉,徵兵。李淵在晉陽建軍時,已經建立了近萬人的起義軍。平陽昭王妃叫“李娘”,她的軍隊叫“娘子軍”。

之後,她繼續到處活動,聯系關中的英雄們。最後,朝廷認識了她。隋朝立即派出大批軍隊鎮壓起義軍。然而,平陽的趙公主勇敢地多次戰斗。她平靜地指揮起義軍打敗了隋軍,起義軍的規模越來越大,有上萬人。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和洞察力堪稱天才。隋朝將領瞿頭通,曾在她手下屢遭大敗。

李淵攻打長安時,親自挑選萬名精兵,與李世民在渭河北岸聯手攻打長安。攻佔長安後,李淵命令李世民繼續東進西逃,並讓平陽趙公主保衛李家在山西的根據地。她駐扎的地方是娘子關,因平陽公主率領數萬“娘子軍”駐扎在這里,故名娘子關。

平陽趙公主一生有著傑出的貢獻,也為唐代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幸的是,只是個女兒。如果是男人,李世民就不能當皇帝。

『捌』 平陽縣的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願齊五 代宋初高僧,南雁盪山開山鼻祖。
宋之才(1090~1166)萬全人。宋代使金外交家。徽宗朝進士,曾任國子司業。卒謚文簡。
陳經邦、陳經正 鶴溪人。兄弟二人均為程門之高足,宋代理學家,洛學平陽學統發端者,開永嘉學派之先聲。
蕭振蕭江人。南宋高宗朝名臣。曾被推崇為太學「三賢」之首。《宋史》有傳。
蔡必勝(1139~1203)昆陽人。南宋乾道二年武科狀元。葉適稱其為「一代名臣」,人稱「武舉絕倫」。
徐 誼(1144~1208)昆陽人。永嘉學派代表人物。於永嘉學派別學為一家,形成平陽學派。
上官鼎(1179~1234)官家垟(今蒼南錢庫)人,宋寧宗慶元四年進士、官至兩廣節度使、禮部尚書。
朱 熠(1192~1269)水頭人。官至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是平陽歷朝任職最高的官員。
朱元升(?~1275)水頭人(一說桂陽軍平陽——今湖南桂陽人)。著十卷《三易備遺》,對當時的經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林景熙(1242~1310)騰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是溫州二千年歷史中成就最高的詩人。
黃公望(1269~?)寓居浙西,晚年回平陽。元代著名山水畫家,與吳鎮、王蒙、倪瓚合稱「元季四大家」。
史伯璇(1299~1354)錢倉人。元代儒學名家。被譽稱「東海大儒」。精思善學,很多方面都達到「博涉能通」。
張南英(1702~?)昆陽人。清代進士。致仕後全力編修《平陽縣志》(俗稱乾隆志)。
張綦毋 (生卒年待考)昆陽人。張南英之子。清代詩人。所作古近體詩氣魄雄偉,在當時溫州地區詩人中無可與之比肩。 近代名人 陳少文(1857~1934)順溪人。著名實業家、慈善事業家。開發南雁,析產捐金倡建會文書院,被譽為「南雁主人」。
宋 恕(1862~1910)萬全人。近代啟蒙思想家,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與陳黻宸、陳虯並稱「東甌三傑」。
劉紹寬(1867~1942)白沙(今屬蒼南)人,後移居昆陽。近代浙南地區傑出教育家和著名學者、一代經學大師。
王理孚(1876~1950)鰲江人。開墾南麂第一人,自稱「海外虯髯」。曾協助編纂《平陽縣志》。
黃溯初(1883~1945)萬全人。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先後創辦甌海醫院、溫州師范學校,被追認為溫州大學創辦人。 現當代名人 謝俠遜(1888~1987)鳳巢人。現代中國象棋運動的開拓者、愛國象棋家。曾被譽稱「中國棋王」。
張鋆(1891~1977)鰲江人。中國解剖家,醫學教育家。曾任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等職。
蘇昧朔(1900~1966)昆陽人。平陽「三蘇」之一,多產人物畫家。詩、書、畫三者俱佳,被譽為「溫州派人物畫鼻祖」。
蘇步青(1902~2003)騰蛟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的數學家、教育家。被譽為數學王。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馬星野(1909~1991)萬全人。新聞學者、傑出的新聞教育家。曾任南京《中央日報》社社長。被譽為新聞巨子。
吳景榮(1915~1994)昆陽人。著名學者、教育家。和許國璋、王佐良並稱「英語三大權威」。名列多種世界名人錄。
張鵬翼(1898~1996)昆陽人。著名書法家,詩人。字自怡,號養拙,忍默居士。是溫州現當代文壇耆宿,為人清正,生活清苦,詩詞清雅,書法清雄。早年曾任小學校長,又在縣農會、工會、商會等處任職。1940年在紫霞山館創辦書院授徒。後又任平陽中學、浙南中學國文教師。解放後長期在縣圖書館工作。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溫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1981年被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有詩集《紫霞山館詩存》,書法集《張鵬翼書法作品選》《張鵬翼書前後赤壁賦》等。
陳志歲(1958~)水頭人。字祗時,號江南靖士。當代著名詩人、楹聯藝術家 。創建同暉學社,任首任社長兼《同暉》學刊主編。為溫州四海楹聯藝術院藝術總監及院刊《四海聯藝》主編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理事、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第四、五屆理事溫州會員聯絡處主任,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協會副會長。其詩上源風騷,下追少陵,風格甄涵切慎,雋永郁蒼。著有詩、聯、文合纂本《載敬堂集》,主編《南雁盪山古今詩抄》等。

『玖』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公主,最好附上生平簡介

第一名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從小驕橫放縱,長大後變得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太平公主雖不乏心機和才幹,也曾縱橫捭闔得意於一時,但終未能承傳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第二名文成公主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第三名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帝王血統。高陽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麗溫柔之玳姬所生,素為太宗所鍾愛。帝王深宮之威嚴華貴,使其養成民間女子絕無僅有之傲慢驕橫;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無可比擬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許奠基其艷麗哀婉之悲劇,或許埋下其無法擺脫之禍根
第四名 平陽公主
歷史上有兩個平陽公主,一個是漢武帝最親的姐姐,一生命運坎坷,她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英勇的,還有一個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是一個巾幗將軍,豪氣干雲,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勛。
第五名長平公主
阿九,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她是一位傳奇式的女子,她貴為崇禎皇帝的公主,卻喜歡在武林中行走,找到摯愛後還不顧禮法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可是命運捉弄人,最後國破家亡,痛失一臂,背負國仇家恨,出家為尼,好可憐。長平公主,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注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家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靈魂不散。

第六名 和碩公主
和碩長公主,是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她也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公主,做為一個政治棋子作為安撫工具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因吳三佳反叛清廷,吳應熊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她因為公主身份免死,但是,一個女人悲慘的一生已經註定。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