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愛國華僑

著名愛國華僑

發布時間: 2020-12-03 00:29:46

① 愛國華僑人物名單有那些

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 閩南籍的陳嘉庚、郭鶴年等,廣府籍的駱家輝回、容閎、陳宜禧、陳答啟沅、陳芳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張弼士、葉亞來、李光耀、羅芳伯等,潮汕籍的陳慈黌等,他們都是華人華僑中的傑出代表。體現了海外華人華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 愛國華僑的故事有哪些

王兆松的故事: 辛苦下南洋掙基業報效祖國 王兆松先生幼年貧苦,無奈下南洋謀生,經艱辛奮斗,成為馬來西亞著名僑領、企業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於文昌清瀾鎮義門村一個貧困漁民家庭,他的父親是老漁民,成天泡在海水裡,家貧如洗。為了尋找一條活路,年僅13歲時王兆松揮淚辭別父母兄長,在鄉鄰的攜領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馬來西亞以撈蝦為業,後又當過冰塊推銷員,他根據不同漁船的需求,主動用舢板把冰塊運到漁船上,用自己的勤勞和誠實換取了珍貴的信譽。稍有積累,便及時買了輛汽車,在推銷冰塊之外,又經營起冰魚運銷業,由於推銷成績突出,被英國商人的一個公司委任為總代理。在此基礎上,王兆松逐步開拓涉足其他項目,除了投資經營房產、種植橡膠、開采錫礦外,還投資經營酒店、戲院等服務行業。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為瓊籍華僑中的知名企業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為人,深得鄉親以及當地上層人士的信賴和敬重,被推舉為吉隆坡瓊州會館總理等職,1930年,他被馬來西亞雪蘭峨州政府委任為華人參事局員和太平局紳,是年王兆松55歲。 對於故鄉的公益事業,王兆松一直非常熱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發起成立瓊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旨在開發瓊崖墾殖、礦業、漁、鹽等業。他帶領眾鄉鄰在萬寧置地8000畝,種橡膠400多畝。抗日戰爭期間,王兆松率瓊崖華僑積極捐資,支持瓊崖抗日戰爭。時任瓊崖自衛獨立隊總隊長的馮白駒曾親筆給王兆松致函兩封,贊揚愛國華僑「熱誠義舉,無任感佩」。 海南很多醫院、學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獻。1926年籌建海口海南醫院時,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為名譽董事;還3次為瓊海中學(海南中學的前身)捐款,獨資為文昌中學捐建圖書館,即兆松樓;文昌清瀾南島小學、會文冠南小學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學樓。這些教學樓目前都保持著原來的騎樓風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記窮人,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體現出來。1956年王兆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銘刻在僑鄉人民的心中,他的愛國情懷,在他的子孫中代代相傳。 從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從國外匯款為文昌家鄉修路,還在通往家鄉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橋。後來因為匯款麻煩,王兆松在文昌買下3間鋪面房,以房租支付維修費。又在海口買下2棟樓房(今新華北路「長安旅店」和得勝沙51號),託人代理,租金全數用於公路維修和解決鄉親困難,不足部分再從國外匯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終年80歲。

③ 海外華僑愛國事跡

抗日戰爭時期:「七七事變」發生後,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海外僑胞發揚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與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掀起了抗日愛國高潮,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祖國抗戰,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和國際援華活動。如:1939年3月至9月,在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的號召下,南洋各地華僑機工3192人,滿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民族責任感,毅然離別父母和親人,遠涉重洋,回到祖國,投身於神聖的抗日救國服務工作之中,他們在千里運輸線上克服了重重困難,把亟需的軍用物資運到前線抗擊日寇。其中,在滇緬公路戰時運輸線上,死於戰火、事故和疾病者逾千名。為了表彰南僑機工的光輝歷史功績,激勵後來者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雲南省人民政府於1989年7月7日在昆明西山樹立了「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現列為中國僑聯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後:海外華僑都傾注了極大關注,不少熱血青年紛紛回國參戰,參加祖國建設。改革開放二十餘年,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更是發揚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為改革開放、統一祖國,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歸僑僑眷中的優秀代表人物如:新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李四光、新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愛國華僑陳嘉庚,封奕敏等等

④ 中國福建有哪些愛國華僑(陳嘉庚除外)

李功藏(1869-1928年)抄,南安人(晚年襲避亂曾居泉州數年),為印尼著名僑商。他愛國愛鄉,熱心公益事業,清光緒年間曾被皇帝以「輸財急公」誥授中憲大夫。 他跟陳嘉庚不一樣,做好事不留名,所以他還有別名(李紫亭)(李溫誠)。福建的第1條鐵路其實是他出資的,他也是幫陳嘉庚出名的人。後人卻不認識他。

⑤ 搜集一個愛國華僑的一個簡短事例

陳嘉庚訪延安
1939年冬,國民黨製造國共摩擦,引起海外華僑的不安,著名僑領陳嘉庚決定回國考察,探詢真情。1940年3月,67歲的陳嘉庚組織了「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5月到延安訪問。
6月1日下午,毛澤東在楊家嶺接見了陳嘉庚和侯西反,由朱德作陪。談話後,毛主席留陳嘉庚共進晚餐。一張陳舊的飯桌,上面鋪著4張白麻紙,以代桌布。菜餚是以洋芋、豆腐等陝北農家菜為主,其中青菜、水蘿卜等都是從毛澤東自己種的菜地里拔來的。唯一的一隻黃燜雞,還是幾天前老鄉送給毛澤東的。陳嘉庚看著這桌宴席,十分感慨。因為在重慶蔣介石以8萬元巨款作為接待費用,請他吃飯,吃的是山珍海味。後來,他常對人說:「一黨之領袖其艱苦樸素有如此者,令人欽佩。」
陳嘉庚耳聞目睹延安政治民主,上下團結,廉潔奉公,民風純朴,對陝甘寧邊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強了對共產黨的正確認識和信任感。延安之行,是陳嘉庚先生人生的重大轉折。他回到重慶作了一次報告,《新華日報》將其全文發表,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他回到新加坡在萬人大會上講話說:「我未去延安時,對中國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還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澤東。」他把延安同重慶作了對比,結論是:「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李平
李平,菲律賓華僑,福建省南安人。抗日戰爭爆發時,他在國外,聞訊後自己捐款捐物,同時還在華僑中募捐,支援國內抗日,後參加菲律賓華僑救國義勇隊,隨隊回國,參加新四軍。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任新四軍二支隊副營長。在皖南事變中被俘,關進上饒集中營。在獄中拒絕特務頭子誘降。虎山廟大屠殺中遇害,壯烈捐軀。

陳子谷,泰國華僑,廣東省澄海縣南澳島一戶貧苦漁民的兒子,4歲時被人販子賣給了一位在泰國經商的華僑做兒子。1936年,在空前的民族危機召喚下,他從日本回到祖國,奔赴革命聖地延安,進陝北公學學習。1938 年被派到新四軍軍部,任二支隊敵工部長。在戰場上,他與戰士們一起用日語向日軍士兵喊話,做日軍俘虜的思想工作,啟發敦促他們提高覺悟,放下武器,協助組織「反戰大同盟」。
1940年1月,他去了泰國,從養祖父那裡拿了時值國幣20萬元的遺產,同時他還從親友那裡募集到國幣6萬元。一共26萬元,隨即全部捐贈給部隊。這26萬元相當於當時新四軍全軍兩個月的經費,對於正處在經費非常困難的部隊,無疑是雪中送炭。葉挺獲知此事後,稱贊陳子谷是一位「視富貴如浮雲」的愛國赤子。
在皖南事變中,陳子谷與他的戰友們一起,激戰7個晝夜。被俘後,陳子谷被先後囚禁過七峰岩監、李村監獄 、石底監獄,最後轉至茅家嶺監獄。他在監獄牆壁上氣憤地揮毫寫了一首《西江月》詞,表達了他對敵軍的仇恨,他寫道——
皖南我軍有限,四周強敵重重。三春事業正東風,萬里江山霧重。
敵區哀鴻在念,丕嶺血色朦朧。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囚人恨重。
在獄中,陳子谷與敵特們展開了面對面的斗爭。在茅家嶺暴動中,他是五位暴動領導成員之一,組織了暴動。勝利沖出牢籠後,經過艱苦歷程,回到革命隊伍,重返抗日前線。

⑥ 出資修建了廈門大學的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是誰

出資修建了廈門大學的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是陳嘉庚。

1921年,陳嘉庚痛感福建文化教育的落後和人才的匱乏,便決定投資100萬元創辦廈門大學。所有辦學費用由他一人承擔,包括大學的經營費用300萬元,也由他分12年支付。

廈門大學於1921年4月6日開學,陳嘉庚獨力維持了16年。後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嚴重打擊華僑企業,陳嘉庚面對艱難境遇,態度仍很堅定地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廈賣了,作為維持廈大的經費。

對於廈門大學,他付出了滿腔的心血,從聘請校長和教員,到校舍的選址設計施工,他四處奔走,嘔心瀝血,使廈門大學成為當時中國國內的知名高校。

(6)著名愛國華僑擴展閱讀

人物思想成就:

陳嘉庚在長期辦學的實踐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對重男輕女。大力倡辦女子學校,讓女子能上學,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開了風氣之先,是難能可貴的;

第二、強調優待貧寒子弟,獎勵師范生。他反對辦學分貧富,盡力幫助貧寒子弟上學。同時,他非常注意師范生的培養,嚴格選擇和物色師資人才,對於好的加以獎勵;

第三、講究教學質量,注意全面發展。陳嘉庚從辦學開始,就一直注意「德、智、體三育並重」,強調全面發展;

第四、主張「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學校」,強調要確立教師在學校的主導地位,他認為要辦好學校,關鍵在於領導和教師,「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選教師」,因此,他十分重視選擇校長和教師;

第五、為了振興實業,培養生產技術人才,倡辦職業技術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並訂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計劃」,設立同安教育會和教育推廣部。他為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

⑦ 陳嘉庚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縮句

陳嘉庚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
縮句最簡為:
陳嘉庚是領袖和實業家。
【注】「我國傑出的」「愛國」「華僑」作定語,刪掉;「著名的」「大」作定語,刪掉。

⑧ 誰是愛國華僑,四個之內

崢嶸歲月 僑史佳話
華僑貢獻巨大
抗戰初期,海外僑胞有1000多萬,其中90%在東南亞。「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的隆隆炮聲,震撼了海外僑胞的心靈。抗日救國、救亡圖存,世界各地華僑在抗戰期間成立了900多個抗日救國團體,成為支援祖國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幅整齊的圖表,清晰地表明了華僑對抗日戰爭的巨大貢獻:
各地華僑慷慨捐輸,認購公債達11億元國幣,占當時的國民政府在抗戰時發行公債總額的1/3強;僑胞們捐出僑匯購買飛機,共達數百架,僅菲律賓華僑就捐50架飛機;各地僑胞捐的汽車上千輛,葯品、衣物無數。
一張張發黃的圖片,無聲地述說著烽火狼煙中的赤子丹心。
舊金山中華會館組織捐款;新加坡華僑的抗日集會上,兒童爭相把節省的糖果錢塞進箱子;泰國僑領蟻光炎、美洲僑領司徒美堂捐款購買飛機。1938年11月,馬來西亞華僑彭士馨率領南洋華僑司機回國服務團,跋涉14000餘里,歷時3個月到達延安,帶來了兩輛救護車和一批葯品。
洛杉磯華僑李兆煥響應宋慶齡號召,為孩子們捐款捐物,並專程送到延安。1942年,中央決定將延安中央托兒所改名為洛杉磯托兒所……
奉獻青春熱血
陳列以大量史料,反映了當年廣大華僑青年懷著滿腔熱血,漂洋過海,匯聚在延安寶塔山下,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的情景。
當時在延安學習工作過的華僑有600多人,他們出身不同,經歷各異,有的是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來到延安的,但他們都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不少人後來成為各級領導幹部,在政治、軍事、外交、教育、僑務等崗位上建功立業。有的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女英雄李林,印尼華僑,曾任八路軍騎兵營教導員,1940年4月在晉西北英勇犧牲,年僅24歲。泰國華僑庄儒邦,在反「掃盪」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僅21歲。
老歸僑、原蘭州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譚嵐,在一幅照片前佇立良久。照片上,一群泰國華僑青年出發赴延安時,在輪船上向親人揮手告別。譚嵐女士對記者說,她當時是一位華僑女學生,從曼谷取道香港,歷經曲折到了西安。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希望她留在西安工作,她一定要去延安學習,然後到抗日前線去。她和幾個同伴一路步行,三原、銅川、宜君、洛川、榆林橋、三十里埔、杜甫川,不知翻過多少山峁,穿過多少河溝,15歲的少女腳上起了無數水泡。「快看啊,寶塔,寶塔山!」一行人走近革命聖地時高興得跳了起來,忘記疲勞狂奔一陣,從此投入了革命的大熔爐。
陳嘉庚訪延安
1939年冬,國民黨製造國共摩擦,引起海外華僑的不安,著名僑領陳嘉庚決定回國考察,探詢真情。1940年3月,67歲的陳嘉庚組織了「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5月到延安訪問。
6月1日下午,毛澤東在楊家嶺接見了陳嘉庚和侯西反,由朱德作陪。談話後,毛主席留陳嘉庚共進晚餐。一張陳舊的飯桌,上面鋪著4張白麻紙,以代桌布。菜餚是以洋芋、豆腐等陝北農家菜為主,其中青菜、水蘿卜等都是從毛澤東自己種的菜地里拔來的。唯一的一隻黃燜雞,還是幾天前老鄉送給毛澤東的。陳嘉庚看著這桌宴席,十分感慨。因為在重慶蔣介石以8萬元巨款作為接待費用,請他吃飯,吃的是山珍海味。後來,他常對人說:「一黨之領袖其艱苦樸素有如此者,令人欽佩。」
陳嘉庚耳聞目睹延安政治民主,上下團結,廉潔奉公,民風純朴,對陝甘寧邊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強了對共產黨的正確認識和信任感。延安之行,是陳嘉庚先生人生的重大轉折。他回到重慶作了一次報告,《新華日報》將其全文發表,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他回到新加坡在萬人大會上講話說:「我未去延安時,對中國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還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澤東。」他把延安同重慶作了對比,結論是:「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⑨ 愛國華僑的事跡有哪些

陳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愛國華僑領袖、教育事業家.
陳嘉庚早在1910年就參加同盟會,募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民國成立後,他一再反對日寇侵略,籌款救災抵制日貨,導致工廠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軍興,他在新加坡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首先把南洋各屬1000餘萬華僑組織起來,他被選為總會主席,華僑領袖地位從此確立.陳嘉庚的最大貢獻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國的抗戰.就1939年來看,他募集的抗戰軍費為國幣18億元,華僑匯祖國之款11億元中捐款約佔10%.南僑總會抗戰義捐約國幣5億元,主要是依靠群眾用各種方式勸募.1940年他率領南僑慰勞團回國視察各戰區.訪問延安時,所見所聞,綜合觀感,認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擁護.1942年,日寇攻佔新加坡,他被迫避難印尼,在這期間,陳嘉庚作了自稱「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詩,有四句這樣寫道:「爪哇避匿已兩年,潛蹤難保長秘密,何時不幸被俘虜,抵死無顏諂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鉀」藏在懷里,隨時准備以身殉國,表現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個社團的聯合歡迎.同年11月8日,重慶團體舉行「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毛澤東給他高度評價,稱他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成為歷史性的評價;周恩來及王若飛的祝詞:「為民族解放盡了最大努力,為團結抗戰受盡無限苦辛,誹言不能傷,威武不能屈,慶安全健在,再為民請命」.傳誦於海外.
陳嘉庚先生忠公謀國,無私無畏,當國民黨當政之時,他反對汪精衛對日言和,斥汪為漢奸賣國賊,後又反對蔣政權貪污獨裁,致電美國總統,抗議美國支持蔣介石集團發動內戰,並公開聲明不承認偽總統和美蔣條約.
1949年,他應毛主席電邀,回國出席全國政協,參加開國大典.他看到偉大祖國站立起來了,決心定居祖國,為祖國建設服務.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馳驅祖國南北大地,舟車勞頓,席不暇暖,致力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對推動華僑愛國大團結、鼓勵華僑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他生前叮囑「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300萬元存款捐獻給國家」,並一再呼籲祖國統一,彌留之際還對台灣的回歸深表關切,體現了一個愛國者的赤誠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陳嘉庚先生治喪委員會」由周恩來總理擔任主任委員,喪儀極為隆重.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親自執紼,廖承志在追悼會上致詞.陳毅在弔唁的時候激動地說:「陳嘉庚先生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作為華僑領袖來說,他是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追隨革命,善始善終,值得後人學習.」8月15日首都各界舉行公祭,公祭結束後,靈柩南運,專車經過的許多城市,當地黨政部門和歸國華僑都到車站獻花圈致祭,最後在集美鰲園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陳嘉庚先生永息在鰲園中.
陳嘉庚先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不僅中國內地人尊敬他,而且華僑和海外華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內外都將永遠放光芒.

⑩ 中國的愛國華僑有哪些(除了陳嘉庚)

荷蘭愛國華僑胡志光
南陽華僑領袖霍震霆
上將葉飛(中菲雙重將軍)
法國海回外省蓋亞那愛答國華僑郭勝華
南安陳嘉庚」黃仲咸老先生
我國近代著名愛國華僑、民族實業家---張弼士
加愛國華僑 池洪湖拿大華人陳世英
華僑胡友義
吳慶星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