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著名建築物
㈠ 澳門的標志性建築
澳門的門戶網www.gov.mo
旅遊業
2004-9-3
雖然澳門人口只有46萬,但每年接待逾1,000萬旅客,旅遊業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經濟支柱。特區政府明確訂定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它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鞏固澳門在區域經濟中的獨特角色。
2005年首三季,旅客入境總數逾1337萬人次,較2004年同期增加超過13%。訪澳旅客最多的三個市場分別依次是內地(764萬)、香港(418萬)和台灣(114萬)。截至2005年九月底,酒店業可供應用客房總數為10,679間,上半年平均入住率為68.47%。
2005年第三季,來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費為1,419元(177.38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5%,其中以國內旅客的消費最高,達2,863元(357.88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總數逾1,667萬人次,較2003年的1,189萬人次增加超過40.3%。
豐富的旅遊資源
中西文化交融的 城市面貌、不同風俗包容共存的人文環境、以及獨有的博彩娛樂一直是澳門重要的旅遊資源。
澳門素有東方蒙地卡羅之稱,博彩業是澳門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設於澳門和離島的多間娛樂場,客源亦以入境旅客為主。
特區政府在2001年宣布開放博彩業,並於2002年初,向三家在不同型式的博彩旅遊活動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公司發出博彩經營准照,推動博彩業邁向多元化,以娛樂渡假及會議旅遊等不同特色招徠旅客,使博彩娛樂成為一項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
除此以外,澳門市內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還有:位於炮台山上的澳門博物館,收藏了展現澳門歷史的物品,並定期舉辦與澳門歷史有關的展覽。此外,多所專題博物館,例如大賽車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海事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等,再加上位於新口岸海旁區的觀音像、矗立於路環最高點的漢白玉媽祖像、南灣湖的音樂噴泉,向旅客展現了澳門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
匯聚東西文化風貌
雖然澳門幅員細小,但四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方之一。
獨特的歷史源流,在澳門留下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形成別具一格的文化面貌,並且充分展現在建築、宗教、飲食、以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等不同的層面上。
澳門著名的歷史城區,包括被視為澳門地標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和媽閣廟,鄭家和盧家大屋、分布市內各區的教堂、廟宇和廣場,不單是本地的瑰寶,亦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左證,經中央政府提名,並在申遺過程中提供技術協助,終於在2005年7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內地個人游旅客
澳門回歸後,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國內旅客希望到澳門一游。2002年初起,國內正式放寬港澳游政策。2003年7月28日開始,內地居民可以申請辦理以個人遊方式到港澳旅遊。率先推行此政策的是廣東省的中山、江門、佛山及東莞四市期後是廣州、深圳、珠海和惠州,以及上海和北京的居民。預計未來,澳門將會接待更多的內地旅客。
美食和盛事
澳門中西文化交匯的傳統,亦在飲食文化中反映出來。在澳門,除了可以品嘗各種中西美食外,近年逐漸被香港和海外的食家所認識的澳門土生菜式,更是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匯聚了葡萄牙、非洲、東南亞和中國烹調特色於一身,而成為獨一無二的澳門美食。
每年,當局都會舉辦多項文化和體育盛事,一方面提高澳門的國際知名度,亦同時使澳門旅遊業更具吸引力。此外,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將於2005年在澳門舉行,預料會為澳門的旅遊業再創高峰。
不可錯過的盛事
1月、2月及3月:元旦、農歷新年、土地誕、苦難耶穌聖像出遊、澳門藝術節、復活節。
4月、5月及6月:北帝誕、第五十四屆太平洋亞洲旅遊協會年會、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娘媽誕、花地瑪聖母像巡遊、國際博物館日、佛誕節 (浴佛節、醉龍節、譚公誕)、澳門荷花節、FIM-UAM亞洲越野電單車錦標賽、澳門國際龍舟邀請賽、端午節、關帝誕。
7月、8月及9月: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七姐誕、ITU澳門亞洲鐵人賽、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世界旅遊日、中秋節。
10月、11月及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穗、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重陽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追思節、亞洲小型賽車(卡丁車)公開錦標賽、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馬拉松賽、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聖母無原罪瞻禮、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聖誕節。
㈡ 澳門的地標建築是什麼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580年竣工的聖保祿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
教堂為矯飾主義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層,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
大三巴牌坊
夾(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層階級,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
第一層
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
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
中央為聖母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
第四層
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4位聖人。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正門兩側各3枝,而側門一邊各2枝;正門上寫有義大利「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國之門的意思)。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的「口號」IHS(意思是人類救主)的浮雕圖案。
牌坊高約27米,寬23.5米,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築物,共分五層,底下兩層為同等的長方矩形,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徵聖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著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
大三巴牌坊
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聖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恆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繞,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聖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象徵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刻著「MATERDEL」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HIS」。
大三巴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更有創新;既展現了歐陸建築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體現著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堪稱「立體的聖經」,是遠東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築。
第三層雕像
1. 雕像特點
這一層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無原罪聖母像為中心分界,以高低寬窄不一,但是左右兩兩對稱的石柱和相關的形式內容,分別組成六對雕像。現據由左右兩邊向內各對依次略加說明如下:
第一對:左右均為中國佛教式的石獅子半身像。
第二對:左為在圓球上展翅之鴿,右為雙箭交叉穿王冠。
第三對:左為女身加魔鬼的頭和四肢,其胸為一鏢槍穿中,其右邊有漢文句為「鬼是誘人為惡」,其左邊有順時針方向的右旋十字。右為骷髏白骨一具,其左邊有漢文句為「念死者無為罪」,其右邊有逆時針方向的左旋十字。
第四對:左為一聖母在大海上護導一艘三桅帆船,右為同一聖母足踏七頭之龍,其右上角有漢文句為「聖母踏龍頭」。
第五對:左為三層雙龍(?或人)頭的噴水柱及長方形水池,右為一棵生命(?或菩提)樹。
第六對:在無原罪聖母像兩邊各有對稱的上、中、下三個天使像。
2. 宗教意義
以上六對雕刻不單具有明顯的非傳統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內容,而且其中有三個雕像分別附刻一句漢文的說明文字。這是其餘各層沒有的,據澳門徐新先生考證的結果說:「在那個年代的巴洛克建築上,刻有中文字樣的只有澳門的聖保祿教堂。」在同時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漢文圖解說明,而非偶然出現的、個別孤立的、無甚深意的中文字樣。這一獨特的以漢文解說雕像的現象本身,已顯示出這一系列雕像具有來自中國的文化、宗教的淵源。
科塞依羅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藝術圖形,無論是中文字,還是一些當時對於歐洲宗教建築藝術仍很陌生的東西,是大三巴牌坊這一宗教藝術建築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於特蘭託大會以後的宗教藝術圖形法的象徵主義表現手法。
大三巴牌坊
需要提及的是,在這一藝術傑作上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創新或者前所未有的東西,顯然都是耶穌會在中國傳教新方法的結果,即逐步適應政策的反映。這是一種不同於當時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傳教的華新傳教法,是由沙勿略構思,范禮安策劃,利瑪竇和羅明堅成功地加以實踐。
因此,除了新的傳教方式之外(無疑這在當時是居於首位的),還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應關系,以更好地了解作為一種戰略結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穌會在澳門和中國藝術發展方面的情況。
以上之論,無疑是很正確和極富啟發性的。本文在對大三巴牌坊總體的看法上既贊同要「更好地了解作為一種戰略結果和同化的反映」,但是,同時亦認為必須正視問題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國文化的結果本身導致了被天主教正統派視為異化。如前所述,其結果最終導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為廢墟,而且成為墳場的悲劇。
前人特別是西方的研究者,由於對中國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對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內涵的雕像及三句漢文,往往只能作畫面及字面的淺解甚至是誤解。因此,有關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結果的論述大都停留在淺表而又抽象的范圍內。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可以永遠停留在圖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淺解即止,而應在繼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討其非傳統天主教的文化深層內容意義,究竟是來自中國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筆者認為,這第三層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鑒於佛教經典,特別是其中有關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經」或「本起經」的故事。我們必須把圖像和有關文句的真正來源和含義結合起來探討,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謎之效。
㈢ 澳門有什麼經典建築
像煙花綻放的金黃色的是新葡京,在澳門本島
是著名賭場之一
我不知道你說的經典建內築是歷史悠久還容是標志性建築
標志性的話有幾個著名的賭場,金沙系列,新濠系列,新葡京還有旅遊塔等等
歷史性的話肯定是大三巴了,大炮台也在那附近 可以一起看看 還有龍環葡韻的住宅式博物館
㈣ 澳門標志性建築有那些呢
en 有大三巴牌坊 , 為大三巴教堂的遺跡。要去
澳門旅遊塔 , 比巴黎艾菲專爾鐵塔及悉尼屬AMP Tower要高,旅遊塔是澳門的新標志及旅遊熱點,每年的10月左右,在他的旁邊會有美食節,9月開始有國際煙花展。恩,要風不大的去,有可以走出去的觀光走廊,只是一直關著,汗
澳門體育館(澳門蛋),2005年東亞運動會的主場館,事實是沒啥好去的
葡京(新舊)酒店,都要去啦,舊的是做的象鳥籠,新的滿壯觀的
愚人碼頭,恩,人造的火山,會噴發的,你說要不要去呢
還有議事廳前地,就在大三巴旁,一定要去,購物的加世遺的最好地方
忘了,媽閣廟,這個,澳門的名字來源,重要的就不用說了
㈤ 澳門的標志性建築物是什麼
媽閣廟(「媽」閣廟發音應為「馬」閣廟)港務局大樓(舊稱「嚤羅兵營」,又俗稱版「權水師廠」)鄭家大屋(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原澳門市政廳)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金玉堂)玫瑰堂(板樟堂)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有東方梵蒂岡之稱)哪吒廟(位於大三巴牌坊側)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㈥ 澳門最高的建築物是什麼
澳門最高的建築物是澳門旅遊塔。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簡稱澳門旅遊塔,層數版56層,高338米,權是一座位於澳門南灣新填海區及珠江口的一個集合觀光、會展及娛樂設施於一身的建築物,是當地的著名地標之一;也是全球獨立式觀光塔第二十一位及中國第六位的觀光塔。
㈦ 澳門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媽閣廟。當時電視劇里邊兒演了一個神話的一個電視劇叫媽祖。媽閣廟就是給媽祖建設的廟。媽祖廟體現了媽祖文化,還是很有代表性的。
㈧ 澳門的著名建築物有個什麼門
大三巴牌坊 吧!
㈨ 澳門的標志性建築(圖)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580年竣工的聖保祿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單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高達3萬兩白銀,可謂珍貴至極,在當時享譽東南亞。後於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教堂第三次修建由義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並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歷時35年,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後於1835年再次慘遭大火焚毀,僅遺教堂前的68級石階及花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國牌坊得名。牌坊高約27米,寬23.5米,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奇形珍珠」式建築物,共分五層,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徵聖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著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聖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恆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繞,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聖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象徵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刻著「MATERDEL」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HIS」。
大三巴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更有創新;既展現了歐陸建築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體現著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堪稱「立體的聖經」,是遠東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築。
1990年初,曾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當時的建築遺址,現與部分澳門教會文物共同對外展出。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由於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編輯本段]建築本身
教堂為矯飾主義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層,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層階級,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
第一層
大三巴牌坊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
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
中央為聖母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
第四層
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4位聖人。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正門兩側各3枝,而側門一邊各2枝;正門上寫有義大利「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國之門的意思)。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的「口號」IHS(意思是人類救主)的浮雕圖案。
[編輯本段]景區介紹
澳門擁有眾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聖保羅教堂建造時代最久遠、最著名,人們習慣稱之為「大三巴」。聖保羅教堂建於1637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該景點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也是澳門的名勝。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形起台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澳門的歷史。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 游覽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琢磨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意義。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1個銅像,銅像是由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鑄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鴿形銅像,據說是代表聖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則是1尊耶穌聖嬰雕像。 現在,大三巴牌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徵之一,也是遊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許多澳門人結婚時喜歡在此留下張婚紗照以作紀念。
㈩ 澳門的著名建築有哪些
媽閣廟(「媽」閣廟發音應為「馬」閣廟)
港務局大樓(舊稱「嚤羅兵營」,又俗稱「水師廠」)
鄭家大屋(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
聖老楞佐教堂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何東圖書館
聖奧斯定教堂
民政總署大樓(原澳門市政廳)
三街會館(關帝廟)
仁慈堂大樓
大堂(主教座堂)
盧家大屋(金玉堂)
玫瑰堂(板樟堂)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有東方梵蒂岡之稱)
哪吒廟(位於大三巴牌坊側)
舊城牆遺址
大炮台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東方基金會會址
基督教墳場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