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領導的著名戰役
⑴ 你知道岳飛取得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是什麼嗎
岳飛抗金
岳飛、岳雲、金兀術等
戰役:1140年郾城大捷等
雙方政權:南宋\金(還有一個偽齊政權)
⑵ 岳飛輝煌戰役
岳 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陽(今河南湯陽)人。宋朝著名將領。曾於紹興年間兩次鎮守江州,將近四年,占其從軍生涯三分之一,並在江州購置田、地、房屋安家,母親死後,亦安葬廬山。岳飛生前在其故里被金人侵佔後,即擇居江州,為其身後選定終老之處。
岳飛出身雇農家庭,家境貧寒。少時沉默寡言,有志氣,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時,就能拉得開三百斤的勁弓,並能引發八石(約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隨湯陽槍手陳廣學「主技」,無所不精。後隨同鄉人周侗學騎射,攻讀《孫子兵法》,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少年,深受鄉人贊賞。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十九歲,應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撫使招募,當上了一名「敢死戰士」。靖康元年(1126年)應樞密官員劉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陽)參加趙構大元帥府的部隊。靖康二年,經河北招撫使司干辦公事趙九齡的引薦,得與河北招撫使張所晤談,張所見他對兵法、軍事形勢,燕雲山地理了如指掌,任為統領。不久張所被謫病死,所部在南嶺山被金軍包圍,岳飛領一軍殺出重圍,輾轉歸附東京留守宗澤。宗澤贊賞岳飛的才能與勇敢,即任為「踏白使」,令其率騎兵五百抵抗進犯汜水關(今河南汜水鎮西)的金兵。岳飛用疑兵之計,大敗金兵,被提升為統領,旋又提升為統制,宗澤死,隨開封留守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5年),金將兀術率軍南下侵宋,建康行營留守杜充不戰而降,金軍乘機攻佔杭州、取越州(今紹興)、攻明州(今寧波),企圖乘勢捉拿皇帝趙構。面對將帥叛逃、士卒潰散、皇帝流亡、金軍席捲而來、百姓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飛集合部隊,刺血激勵部下說:「我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士卒為他的愛國精神所感動,表示願意隨他抗戰到底。於是,他先後移軍駐廣德軍、宜興縣,安定地方秩序,收編散兵游勇,壯大軍隊實力,並隨時率領部隊,出外襲擊金兵。四年,南侵的金軍因遭到南宋軍民的抵抗,准備率部北撤。岳飛在摸清敵情後,率領部隊主動出擊,大敗金兵於常州、鎮江,迅速收復建康(今南京),就任通泰鎮撫使,由此名聲大振。
紹興元年(131年),南宋王朝任命張俊為江淮路招討使,要他負責征討大江南北軍賊游寇,鎮壓農民起義。並下令給駐扎在江陰的某些部隊,包括屯在江陰軍境內的岳飛的部隊在內,一律聽從張俊的節制。當時,江淮一帶有李成、張用、曹成等游寇,其中李成擁兵十萬,割據六七個州郡,稱孤道寡,大有席捲江南之勢。這年正月,其大將馬進又攻佔江州,三月,岳飛率軍至洪州(今南昌市),與張俊會合,正值馬進率軍進攻洪州,連營西山。岳飛自請擔任先鋒,領兵由贛江上游的生米渡過江,出其不意,打敗了馬進的先鋒部隊,乘勝追擊,直逼筠州(今高安縣)。張俊亦督銳師至城下,兩軍夾擊,敵力不支,乘夜逃至南康(今星子縣),收復了筠州。李成不甘心失敗,從南康調兵十萬進撲,又被岳飛戰敗於樓子庄(屬今永修),張俊引兵隨後掩殺,一直追至江州,李成、馬進先後北奔蘄卅(今湖北蘄春縣),遂於三月十八日收復江州。張俊、岳飛軍隊,因糧草缺乏,在江州休整兩個月,到五月下旬,引兵渡江,攻打李成、馬進。馬進為追兵所殺,李成率領余眾,投降了偽齊。六月,在李成一支游寇基本平定之後,張俊大軍進入鄂州境內,由張用率領的另一支游寇,見大軍壓境,便離開咸城,渡江東下,移駐江西的瑞昌、分寧(今修水縣)一帶。張用,河南江陰人。岳飛曾於建炎三年正月,率兵二千,大敗張用於東京南薰門外,建立了以少勝多的奇勛。張俊派遣岳飛帶領人馬前往分寧招安,岳飛即致書張用:「吾與汝同鄉,南薰門,鐵路步之戰,皆汝所患,今吾在此,欲戰則出不戰則降。」張用接書後,躊躇不決,開始布置抵抗,及至交鋒,又接受了招安。張用被留在張俊軍中作統制官。七月,岳飛以功擢升神武右副軍統制,後又提升為都統制,駐軍洪州。在張用接受岳飛招安之後,曹成擁眾十餘萬,離開江西吳仙鎮,向湖南的瀏陽、廣西的道賀(今廣西賀縣)兩州一帶流竄。二年正月,南宋王朝委岳飛代理湖南安撫使和潭州知州,前往征討曹成。岳飛率軍從洪州出發,經湖南、廣西、廣東境內,跟蹤追剿曹成,於閏四月到達嶺南的賀州,在蓬頭嶺擊敗曹成十萬之眾,迫使曹成接受招安。岳飛以功得授武安軍承宣使。
紹興二年六月,岳飛在討平李成、張用、曹成三股游寇後,奉命第一次駐軍江州。這時岳家軍約有二萬三四千人,供應極為匱乏,然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士兵忍飢,不敢擾民,托宿街市商店,黎明即起,為主人打掃門宇,洗滌炊具,然後離去。留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美名。江州百姓為感謝岳飛的功德,建岳飛祠,並塑其像於祠內,朝夕禮拜。死後,又將生祠改為岳王廟,廟旁建有「洗馬池」、「岳公井」。至今九江市仍有許多岳家軍的傳說,如廬山西北麓的岳家市,傳說是岳飛特准駐軍與當地百姓集市貿易的地方。市內鎖江樓一帶,舊名「岳司門」,相傳是岳飛駐扎水師的地方,現在岳司門雖不可見,然其名猶存。
紹興三年三月,岳飛奉命鎮壓虔州(今贛州市)、吉州(今吉安縣)的農民起義軍。四月初,岳飛的部隊到達吉州,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在龍泉縣(今遂川縣)境內武陵、烈源、陳田三處結扎了無數大小營寨,由十八大王分別管領。岳飛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半個月後大部分被擊破,李滿據險抵抗的最後一個營寨,不久也被攻破,彭友,李滿先後被俘。接著,岳飛又率軍轉向虔州,在興國衣錦鄉一帶,同起義軍交鋒,由於起義軍勇氣有餘,戰斗經驗不足,幾百座營寨,很快被岳家軍攻破,其首領全部被俘。於是岳飛奉命留五千兵駐虔州,選三千人馬移駐廣州,以精兵萬人戍守江州,九月,岳飛抵達杭州,朝見趙構,趙構賞給他衣甲、馬鎧、弓箭,戰袍等物,並獎給軍旗一面,上綉「精忠岳飛」四字。並擢升岳飛為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繼續屯駐江州,將原先在江州的傅選的部隊;並入岳飛部隊,江西安撫使司所管的各項軍馬,都聽岳飛抽調使遣;駐扎在江北舒、蘄兩州的部隊也一律歸岳飛節制。這時岳飛部隊真正壯大、強盛起來。從此,沿長江的中下游,由岳州、鄂州而東到江州;湖廣的山陵地區由嶺南而到虔、吉二州,全都感受到岳飛軍隊的威懾力量。這時岳飛駐扎的江州,和駐扎在上游的王燮、駐扎在下游的韓世忠、劉光世形成了牢固控制沿江的四大重鎮。
紹興四年三月,岳飛奉命收復襄陽,遂從江州移駐鄂(今武漢),又從鄂州渡江北上,親自率領一支部隊,攻打襄陽。六年二月,岳飛在鄂州措置駐軍襄陽府,擬作直搗中原之計,不幸其母於三月二十六日病死鄂州軍營。岳飛立即奏報南宋王朝,隨帶眷屬,跣足徒步,扶柩葬母於廬山株嶺北端之「卧虎舔尾」,建「疊翠亭」以悼母。南宋王朝接到岳飛奏報之後,就以御前金字牌降詔要他「起復」(孝服未滿,而復起用,謂之起復),令岳飛日下返回鄂州主管軍馬,措置邊事。還派一名宦官到廬山進行慰問和敦促。迄五月中旬,南宋王朝尚未得知岳飛返回軍營的消息,除繼續降詔本人敦促外,還由三省樞密院下令給岳家軍全體屬官將佐,要他們共同敦請,如因遲延貽誤軍機,他們也要受到處分。因此,岳飛只好「移孝作忠」,返回鄂州軍營,措置軍務。七月下旬,岳飛移軍襄陽,收復伊(陽伊)、洛(洛陽)、商(州)、虢(州)等地,繼而圍攻陳、蔡地區,大敗齊偽軍,捷報傳到朝廷,御旨賜封,官拜太尉。
襄陽大捷之後,皇帝趙構和宰相張俊,對岳飛十分倚重,在解除劉世光兵柄後,有意把這支部隊並到岳家軍中,並在《御扎》中提出以「將雪國家之恥,拯海內之窮」的重任交給岳飛。時劉世光部隊的兵馬將佐是岳家軍的兩倍,將這兩支部隊合並之後,則岳家軍的數量,全國首屈一指。有了這支部隊,岳飛就可以實現他立志報國的理想。但是到真正要實行合並軍隊時,趙構、張俊又改變了念頭,他們認為:既已罷斥了劉世光,就決不應有任何其他大將因此而得以加強威勢,造成將來難以駕馭的隱患。於是,他們推翻前議,決定把劉世光的軍隊仍作為一支獨立的部隊,並提王德為都制,歸都督府(即張俊)統領。謀劃已定,趙構寫了《御扎》通知岳飛。接到這封《御扎》後,他首先去找張俊,然後求見趙構,為實現並軍一再作出努力,卻一再遭到拒絕。在七年三月,岳飛懷著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離開了建康,溯江而上,路過江州,便回到廬山東林寺旁他的府第中去,寫了一道奏章給南宋王朝,但又不敢對皇帝表露怨怒之情,只好說因與宰相張俊意見不合,請求解除兵權,留在廬山,為他的母親侍完孝服。鄂州軍營一切軍務,他都委託張憲處理。此時,他內心矛盾,百感交集,曾寫《寄東林上人》詩一首,抒發當時的心情。詩雲:「湓浦廬山幾度秋,長江百折向東流。男兒立志扶王室,聖主長征滅土酋。功業要刊燕石上,歸林終作赤松游。殷勤寄語東林老,蓮社從今著力修。」這一次,岳飛一再寫了三道奏扎,請求辭職;趙構也一連寫了三道御扎,催他返軍,經力辭未允,前往建康朝見趙構請「罪」,趙構命其回軍視事,鎮守江州,為淮浙援。岳飛遂於七年秋後,第二次駐軍江州,這期間,岳飛曾施行反奸計,使金國廢掉偽齊劉豫。並與韓世忠聯合要求北伐,於八年,移鎮鄂州。
紹興十年,金軍分四路南下侵宋。岳飛於六月再次從鄂州出兵北伐,大破兀術「拐子馬」於郾城(今河南郾城),乘勝進軍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市西南)。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士氣高漲,以「直搗黃龍府與諸軍痛飲」相激勵。正待渡河之際,高宗、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師。岳飛接到詔令,痛心疾首,悲憤萬分,高呼:「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復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回臨安(今浙江杭州)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入獄,於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罪名被殺害,時年三十九歲。寧宗時,追封鄂王。有《鄂忠武王文集》,所收詩詞大都慷慨激昂。
⑶ 抗金將領岳飛戰役的有哪些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內張黃河容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常識歷史篇。
⑷ 岳飛的成名戰役是什麼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專都為高宗所拒絕。紹屬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仙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所以是朱仙鎮戰役!!!!
⑸ 岳飛等人領導的抗金斗爭的有哪些意義
您好!岳飛抗金復是在女真制貴族對南宋的戰爭中擄掠殘殺,對地方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的。他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了中原地區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利益,是正義的,功績不可磨滅。岳飛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因此岳飛應該是一位具有優秀品質的傑出的抗金英雄。謝謝閱讀!
⑹ 岳飛在南宋與哪個政治的戰爭中涌現出的名將列舉一個重要戰役
郾城之戰是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史載此役宋朝岳飛所率岳家軍以少勝回多,予以金軍沉答重打擊。紹興九年(1139),金朝統治集團內完顏宗弼一派得勢,主張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奪回河南、陝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東起兩淮,西至陝西,向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軍進行抵抗。
⑺ 岳飛與金人進行的經典戰役是什麼
郾城之戰。
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由岳飛率領的岳家軍數萬人,自湖北出發,很快進入河南中部 連敗金軍,佔領軍事重鎮潁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並乘勝收復了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地。岳飛還派梁興等人渡過黃河,聯合河東、河北義軍,在金的後方痛擊金軍,收復了不少州縣。
完顏宗弼見岳家軍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飛只帶有少量軍隊駐於郾城(今屬河南),決定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以及步兵十萬,直插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心。七月初八,宗弼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沖殺。金軍出動重甲騎兵「鐵浮圖」(鐵浮圖:穿上重鎧,戴著鐵帽子的兵,三個人一組,用皮帶連起來,每進一步,便用攔馬的木頭環衛,只進不退。)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拐子馬:布置在左右兩翼的騎兵,全由能騎善射的女真人組成。)配合作戰。岳飛遣背嵬親軍和游奕軍馬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今屬河南)。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性,楊再興所中箭鏃有兩升之多。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在岳家軍打破金兵拐子馬之後,完顏宗弼只得拿出看家本領鐵浮圖,鐵浮圖都是完顏兀術的重甲騎兵,這種重鎧騎兵所騎的戰馬都是用一層厚厚的鎧甲所護住的,而每個士兵也都是身穿重鎧,而且三個連成一隊針對宋軍步兵居多的情況以一隊鐵浮圖包抄宋軍步兵,可以連成一組牆壁一般的破壞力擊垮宋軍,他們每個騎兵身上的重鎧都不怕箭射以及斷刀一類的兵器砍殺,所以稱之為鐵浮圖,可以縱橫疆場無敵數十載寒暑,造成宋境之內無人可敵。完顏兀術的這一手段岳飛早已料到,見金兵鐵浮圖出戰而來,岳飛立即下令背嵬軍返回我方陣前,早已觀敵料陣的岳家軍精銳步兵也就蓄勢待發的沖了上去,據我估計這些步兵也同屬於背嵬軍,岳家軍精銳步兵背嵬軍,身配重斧上前臨,雖然金兵鐵浮圖兇悍無比,但也有其弱點所在,在戰馬的關節之處並沒有鐵甲所護,於是岳家軍便專斷馬足,一匹馬斷足便無法前行,而後導致的是一隊馬無法進行有力還擊,趁此時機岳家軍將士們斬殺金兵,最終完顏兀術自以為榮的鐵浮圖也損失慘重,損失數量據記載十有八九都死於岳家軍砍刀之下。拐子馬、鐵浮圖相繼失效之後,岳家軍戰力暴漲繼續奮不顧身的斬殺金兵,頓時完顏兀術整合的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失去強有力的後盾鐵浮圖後,白刃戰中嶽家軍兒郎奮勇殺敵,在近戰之中佔有明顯的優勢,完顏兀術見大勢已去自己也無力回天,就算繼續戰下去也不一定能勝出,於是只好宣布退兵,此戰最終以宋軍完勝而宣告終結。此戰乃是岳家軍第四次揮師北伐重要之戰。
⑻ 岳飛抗金時,指揮了幾次戰爭這幾次戰役和傳說的一樣嗎
岳飛抗金時,指揮的戰爭是很多的,而且這些戰役都是和傳說中的一樣,岳家軍在岳飛的帶領下,基本是百戰百勝,也把金人打得聞風喪膽。
⑼ 關於岳飛有哪些戰爭故事
歷史上有一些英雄人物有著悲劇性的命運,這些英雄往往比其他人物更讓後人肅然起敬。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武穆祠,千百年來朝代興衰更迭,這里卻總是香火鼎盛。這就是南宋初年抗擊金國軍隊入侵的英雄岳飛的祠堂。
岳飛,公元1103年出生於湯陰(位於今河南)的一個農民家裡,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家裡太窮,沒法供岳飛上學,母親把家裡僅有的一點錢給岳飛,對他說:「孩子,家裡窮,沒錢讓你去學堂上學,這點錢你拿著去鎮上買紙筆,娘教你識字。」岳飛拿著錢去了鎮上,過了一會岳飛回來了,他把錢還給母親說:「娘,紙和筆太貴,我沒買,我到河邊折了柳枝,挖了點沙子,您看,沙子攤在地上不就是紙嗎?您就可以在上面教我寫字了。」岳母欣慰地說:「孩子,你從小就這么懂事,長大了一定會有出息。」岳飛就這樣在沙子上學會了寫字。過了不久岳飛已經認了許多字。
當時湯陰縣來了一位叫周同的老先生,據說他精通十八般武藝,兵書戰策也十分通曉,周圍的小孩都紛紛想拜他為師,可是周同不輕易收徒弟,他還得看來拜師的孩子有沒有學武的天賦,人品是否正直。有一天同村的幾個孩子也想去拜周同為師,叫上岳飛一起去,周同看了看幾個孩子的身架,試了試力氣,最後他笑眯眯地問:「你們學武是為了做什麼?」孩子們有的說是為了將來能考上武舉人,當大官;有的說為了打抱不平;還有的說是父母讓來的;只有岳飛一言不發,周同聽了大家說的只是微微地搖著頭,他很和氣地問岳飛:「你為什麼不說呢?」旁邊有個心直口快的孩子搶著說:「他家沒錢供他學武!」周同說:「沒關系,只要是好孩子,我可以不收學費。」小岳飛朗聲說道:「國家太平,我在鄉間可以幫助那些受欺壓的窮人,如果邊關有胡人入侵,我願征戰沙場,盡忠報國!」周同贊許地點點頭。岳飛就在周同的精心指導下學習了十八般武藝,他的槍法尤其出眾。岳飛白天苦練武藝,晚上還要在燈下研習兵書。到岳飛二十歲的時候,已經是能文善武的青年才俊了。
此時北方的金國逐漸強大起來,屢屢進犯宋朝邊境,岳飛實現了他小時候的誓言,參加宋朝軍隊,由於作戰勇敢又懂兵法,很快被提拔為將領。
宋徽宗不理朝政,國內的貪官污吏橫征暴斂,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北宋靖康年間,金國趁機大舉進軍南犯。
金國的兀術大軍勢如破竹,直逼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慌忙把皇位讓給太子,這就是宋欽宗。此時拱衛京畿的還有十多萬軍兵,各地的勤王軍也正在趕往汴京,只要固守待援,很快就能擊退金兵。但是朝里那些平時只知道貪贓枉法的昏官此時手足無措,致使軍心動搖,汴京淪陷了。太上皇徽宗和剛即位的欽宗被擄往金國,金兵還擄走了大量珍寶。宋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逃往杭州,在那裡即位,史稱南宋。
朝里主戰派的宗澤被任命為東京留守,領導北方軍民收復失土。岳飛投奔到宗澤的帳下,在戰斗中嶽飛指揮的隊伍所向披靡,被岳飛打敗的金國士兵一聽到岳飛的名字就害怕。北方自發抗擊金兵的起義軍紛紛投到岳飛的麾下,岳飛的隊伍漸漸擴大,麾下集中了許多猛將。「岳家軍」在戰場上屢敗金兵。
公元1140年,岳飛率領岳家軍北伐,三軍將士同仇敵愾,都想早日收復失土,還於舊都,兵鋒銳不可當,四十天內收復了包括洛陽在內的幾十座大小城鎮。金兵統帥兀術出動手下的常勝軍——「鐵浮圖」和「拐子馬」企圖阻擋岳家軍,兩軍決戰於郾城,岳飛早就訓練出一支准備對付「鐵浮圖」的鉤鐮槍手。郾城戰役空前慘烈,這場惡戰從午後一直鏖戰到天黑。「鐵浮圖」被鉤鐮槍手殲滅,岳家軍乘勝追擊,金兵屍橫遍野。岳飛手下的猛將楊再興在戰役中遭遇幾十倍於己的金兵,陷入重圍,力戰身亡,後來從他身上取出的箭頭多達兩升!
此役之後,金兵精銳盡失,兀術已經准備渡過黃河退回金國。岳家軍進駐離汴京四十多里的朱仙鎮,准備一舉收復黃河以北的失地。就在這時,昏庸的趙構聽信奸相秦檜的讒言,怕岳飛收復汴京一舉消滅金國,迎回他的父親和哥哥——徽宗和欽宗,他自己坐不穩皇位,急急忙忙在一天里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還朝。接到金牌和聖旨,岳飛長嘆一聲:「十年努力付諸東流,大宋河山再也沒有機會恢復了!」
岳飛回到都城臨安,遭到秦檜的誣陷,1142年1月27日,三十九歲的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臨安風波亭。
之後南宋雖有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公元1279年,南宋終於滅亡了。
⑽ 岳飛的抗金生涯中大敗金軍的一場戰役是
根據學者王曾瑜考證,岳飛的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十二軍,平均每軍版八千餘人。背嵬軍有騎兵權八千和步兵數千。
盡管背嵬軍基本以騎兵為主,但還是被認為開創了「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戰例。這一萬來人的背嵬軍把「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一次又一次的打破。
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沖敵陣,終於大敗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人,兀術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岳飛的奏摺稱:「殺死賊兵滿野」。
兀術集結三萬騎兵再攻穎昌,岳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術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