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黨史教授
Ⅰ 武漢大學(研究生)中共黨史專業怎麼樣羅重一教授怎麼樣這個專業好就業嗎就業方向是什麼方面
建議換個專業 研究個考古什麼的
Ⅱ 那個教授歪曲黨史,馮某叫啥名字
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Ⅲ 愛國的人有哪些
1、詹天佑
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3、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3、董存瑞
董存瑞帶領爆破組的戰友們一鼓作氣炸掉了敵人的四個炮樓和五個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除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正當我軍發起了總攻之時。
突然,在一座橋上偽裝十分嚴密的暗堡噴出6條火舌,攔住了部隊沖鋒的道路,沖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務,董存瑞再次請戰。
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董存瑞機智地通過了幾十米開闊地,沖入橋下的旱河溝里,進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橋離地面一人多高,兩旁全是光滑的牆壁,沒處安放炸葯。
董存瑞焦急萬分,看到沖上來卻又紛紛倒下的戰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葯包,貼緊橋堡,從容地拉開了導火索,向著沖鋒的隊伍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前進!」
4、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
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5、楊靖宇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抗聯第1路軍從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轉戰長白山區,與2路軍聯合作戰,連續多次沖破敵人的「圍剿」,並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
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Ⅳ 請問,華東師范大學的考研,政治學理論和國際政治,哪個師資較好吖哪個較容易考
政治理論好 國際政治也不錯的 都難考的。怎麼說我們學校也是985 大學啊呵呵再說政治學方向 我們學校是很強大的師資
齊衛平 , 男,1953年出生,浙江慈溪人,研究生學歷,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自1993起招生,已培養碩士研究生近30名。長期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潮變遷、共產黨執政實踐和理論、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和理論、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
主編、合著、參編著作十餘部,主要代表作有:《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化》、《1937:悲壯抗戰》、《毛澤東思想概論》等。參與主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研究薈萃》、《中國共產黨80年事典》、《鄧小平理論辭典》等多部工具書。先後在《中共黨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上海黨史黨建》、《黨史研究與教學》、《近代史研究》、《史學月刊》、《江淮論壇》、《江海學刊》、《江漢論壇》以及各種學報和黨史雜志上發表論文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
其中《建黨時期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合作與分離》、《試論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使命感》、《縱論二十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探索模式的思路演變》、《論毛澤東思想與創新精神》等4篇論文獲上海市第一屆、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關於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幾個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新世紀黨的建設》等2篇文章獲上海市第一屆、第五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2004年獲上海市育才獎。近年來先後主持重大研究課題近10項,主要有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項目:「中國共產黨執政實踐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中國共產黨認識社會主義的思想軌跡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化」子課題「中國共產黨與文化現代化」。
現兼任全國中共黨史學會理事、中共上海市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共上海市市委黨校兼職教授、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上海市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咨詢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高校黨建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張 雲 男,1953年3月生,浙江嘉善人,1983年華東師大政教系畢業,研究生學歷。現任法政學院思政/公關教研室主任、教授;學科點負責人、校精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公共關系協會第三屆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策劃研究院研究員。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主要著作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張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公關心理學》(張雲著,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三版,2003),主編《公關心理學教程》(張雲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4)、《大學德育》(邱偉光、張雲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在《社會科學》、《理論月刊》、《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中外管理》、《企業經濟》、《企業研究》、《上海企業》、《經濟論壇》、《江漢論壇》等期刊發表論文及文摘近20篇。1994年以來深入各地各類企業,相繼為雅戈爾、樂百氏、草原興發、古越龍山、長安汽車、沱牌曲酒、珠峰聖茶、大慶大豐、中聯重科、山工機械、巢湖葯業、齊銀水泥、華信房產、先鋒(中國)等幾十家企業提供服務。近年來指導的碩士研究生中連續三年都有人先後考上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華東師大教育學博士和華東師大法學博士。
劉傑,男,1965年1月生,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理論和人權問題。現任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關系室主任。2007年起受聘於我院政治學系教授,成為我校和上海社會科學院首批雙聘教授之一。
學術成果有:《國際機制理論及其國家主權的相關性研究》(課題主持人)、《比較人權體制》(課題主持人)、《西方敵對勢力在人權、民主、自由、宗教、民族問題上對我攻擊及影響》(課題主持人)、《人權國際化與新干涉主義》(課題主持人)等。先後出版《國際人權體制》、《當代美國政治》、《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等個人專著7部,主編《中國政治發展進程》(年度報告)、《執政策論》等著作多部,發表《美國與國際人權公約》、《國際關系中的普遍管轄權問題》、《秩序重構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機制》等學術論文近200篇,學術成果400多萬字,曾10多次獲國家和上海市優秀學術成果獎。
朱華 兼職教授,1985年畢業於華東師大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現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育長、研究生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中共黨史與黨的建設,中國現代史、上海史。主要學術兼職:上海市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上海高校都 文化E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中共黨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從興業路到天安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合著《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在《探索與爭鳴》、《上海黨史》、《黨政論壇》及《人民日報內部參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近年來偏重於黨建理論與黨建史的研究,主持完成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中共黨史與黨建學科前沿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出版),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轉載或摘要。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十五」規劃課題「上海地下黨基層組織群眾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啟示」。中國近現代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參著《上海近代史》上、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1987年出版);《上海一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近代中國》、《史林》、《檔案與歷史》、《上海研究論叢》等刊物上發表論(譯)文30餘篇,其中的《九一八以前上海民族資產階級對國民黨政權的態度》、《杜月笙其人》、《中國資本主義發生條件再探討》三文,分別獲得上海市 第一、二、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
Ⅳ 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簡短,要故事)
1、維護蒙漢友好的三娘子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經常發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系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後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後,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
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2、林則徐禁煙
清朝的後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我國走私毒品鴉片(俗稱大煙)。他們的目的,一是用鴉片換取白銀,掠奪我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於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我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並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並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3、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4、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5、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後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00餘人,戰功冠於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餘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後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Ⅵ 歪曲軍史黨史的馮教授是誰
馮瑋,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大元帥」是哪十位
1、元來帥——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縣人
朱德源,無論從哪個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帥交椅非他莫屬。
2、元帥——彭德懷(1898-1974)湖南省湘潭縣人
彭德懷,在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朱德,
3、元帥——林彪(1906-1971)湖北黃崗縣人
林彪,第四野戰軍的代表,
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稱第一。
4、元帥——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
5、元帥——賀龍(1896-1969)湖南桑植縣人
他未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軍事造詣和戰績沒有任何出色之處。
6、元帥——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縣人
陳毅,一身代表著南方三年游擊戰、新四軍、
第三野戰軍三個派系。
7、元帥——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縣人
8、元帥——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縣人
9、元帥——聶榮臻(1899-1992)四川江津縣人
10、元帥——葉劍英(1897-1986)廣東梅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