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揚州著名的聽曲的地方

揚州著名的聽曲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0-12-04 13:15:10

❶ 揚州清曲的介紹

揚州清曲是中國江蘇揚州地區古老有影響力的漢族曲藝之一。清代康、乾年間是其鼎盛期,曾流內傳於全國許多容地區。揚州清曲大部分音樂源自本地小調,再次為「傳自四方」的各地小調,其音樂具有民間性及地域特性。曲詞題材極其廣泛,曲目十分豐富。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❷ 揚州有什麼歌好聽可以代表揚州的人文氣息的歌曲

市歌——茉莉花
放的最多的事煙花三月
有地方特色的是揚劇

❸ 求有關揚州的歌曲

煙花三月,是個男的唱吧,名字吳滌清,
http://www.stsky.com/Music/166294.htm
這個是叫回童麗的答唱的

❹ 求幾首贊美揚州的民歌

1、《揚州三月》是一首由CMJ譜曲,CMJ填詞,CMJ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揚州專三月》中屬,2019-03-19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2首歌曲。

2、《揚州》是一首由李晉譜曲,王浩填詞,李晉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十月迷城》中,2014-08-31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8首歌曲。

3、《煙雨唱揚州 古箏》是一首由雷蕾譜曲,張子恩、童邊填詞,伊安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煙雨唱揚州》中,2017-09-15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首歌曲。

4、《揚州-歌扇縈風》是一首由變奏的夢想譜曲,佚名填詞,變奏的夢想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揚州~柳與歌》中,2019-10-15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2首歌曲。

5、《楊柳青》是一首由佚名譜曲,佚名填詞,雪飛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中國純美民間小調集7 茉莉花》中,由九洲音像公司發行於2001-01-01,該張專輯包含了20首歌曲。

❺ 揚州彈詞的曲調有幾種代表作都有那些

一般認為,明代詞話的曲調與演唱形式均已不可詳考。到明中葉以後,詞話逐漸演變為南方的彈詞與北方的鼓詞分流的局面。彈詞在江蘇、浙江一帶流行,後來長期在江南地區發展,藝術上日臻成熟。早期多是男女盲藝人在茶樓、堂會演唱,後來盲藝人漸少。而揚州和蘇州,始終是南方彈詞的重鎮。
揚州彈詞既是一種說唱藝術,音樂在其中自然具有重要的地位。清人林蘇門《邗江三百吟·說弦詞》里的有一段話可以作為很好的說明:
說部書坊,肆中伙矣。此種弦詞,或彈或唱,抑揚高下,已足動人。及彈唱一歇,能將此部書中人事,說出許多真模真樣,聽者殊不覺其厭。
不借逢逢說靠山,卻教手口總無閑。
悲歡離合胸中記,只在三弦一撥間!
由此可見:第一,彈唱歷來是揚州彈詞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第二,音樂也是揚州彈詞之所以贏得聽眾喜愛的魅力之所在。
揚州彈詞音樂的重要性,主要並不體現在書詞中安排了多少唱腔,而在於這些唱腔往往安排得恰到好處,常常能夠抒發出說白所不能表達的情感來。有人統計過,蘇州彈詞的彈唱約占整部書的三成。那麼,據我們估計,揚州彈詞的彈唱在一部書中可能只佔一二成。正如陳汝衡先生在《說書史話》中所說:「據我聽過的弦詞……大率插科說白居多,調弦歌唱的次數卻很少。」這一點是揚州彈詞同蘇州彈詞的重要區別之一,同時也是揚州彈詞與揚州評話具有親緣關系的證據之一。
揚州彈詞的彈唱份量總的看來較少,但在各部書中的具體情況,卻又差別很大。例如,在《珍珠塔·方卿羞姑》一節中,唱腔就比較多,短短兩個小時的表演就彈唱了將近十次。《刁劉氏》中有一節唱得更多,藝人甚至這樣來形容:「剛丟下琵琶三弦,又要操起三弦琵琶。」而在《雙珠鳳》一書中,甚至有連說兩天書沒有一段唱詞的情況。這種說表、彈唱不均的情況,從聽眾的角度來考慮,是不夠理想的;但從藝術本身來說,也許恰好表明了揚州彈詞的這樣一個潛在規則:音樂完全是為了表現書詞內容而產生、而存在、而運用的;因此,在說表能夠勝任的時候,就不用歌唱——即《禮記·樂記》所謂「言之不足,則嗟嘆之」。
揚州彈詞的音樂是一份尚未被充分認識的財富。人們往往因為它的曲調不多,使用較少,而產生揚州彈詞音樂沒有什麼的看法。實際上,揚州彈詞音樂有它的獨特性。陳汝衡先生《說書史話》寫道:
揚州弦詞在唱腔方面,既不像蘇州派彈詞的馬調、俞調,也不像鼓詞那樣高亢。它別成一種凄婉曲折之音,極抑揚高下的能事。
這種說法是符合揚州彈詞的實際情況的。
揚州彈詞的曲調不能說很豐富。《揚州曲藝史話》里說:「弦詞的音樂是牌子曲。據統計,常用的弦詞曲牌約有十種,即[三七梨花]、[鎖南枝]、[耍孩兒]、[陳隋調]、[海曲]、[銀紐絲]、[南調]、[剪剪花]、[山歌]和[鳳點頭]。」《揚州曲藝志》除了未提及[鳳點頭]而外,並無新說。
揚州彈詞的常用曲牌[三七梨花]、[鎖南枝]、[陳隋調]等,以羽調和商調居多。曲調朴實典雅,古色古香,多年來少有變化。唱詞分代言體和敘事體,一般為七字句,也可適當增減字,多為偶句押韻。
揚州彈詞的音樂是曲牌體。現將常用曲牌簡述如下:
[三七梨花] 揚州彈詞常用曲調。該調能高能低,可快可慢,只要變化一下節奏,就能夠表現出或激昂、或悲壯、或歡快、或幽默的種種不同情緒。最宜敘事性歌唱。其基本句式是四句,每句通常七字,可加襯字。幾乎每部彈詞均用之。
[海曲] 揚州彈詞曲調。風格雄渾方正,適合於表現軒昂、高亢、嚴肅的情緒。基本句式為對偶句,每句七字,每句結構以三、四為常見,也可增刪。《雙金錠》、《落金扇》等用之。
[山歌] 揚州彈詞曲調。系從民間小曲演化而成。曲調舒展、流暢、輕松、歡快,適合於抒情、詠嘆。句式為四句,每句七字。《落金扇》、《玉蜻蜓》等用之。
[南調] 揚州彈詞曲調。本為揚州清曲曲牌,偶爾也為揚州彈詞借用,如《刁劉氏》等用之。
[鎖南枝] 揚州彈詞曲調。該調徐舒自如,抑揚俱備,可抒情,亦可敘事。其基本句式是兩句,每句字數均為三、三、七。曲調緩慢、委婉,典雅、優美。《珍珠塔》等用之。
[耍孩兒] 揚州彈詞曲調。該調與道情所唱[耍孩兒]曲調大致相同,故又稱[道情]。但行腔延長數拍,因而顯得更加婉轉、悠揚。一般在特殊場合下使用,如《珍珠塔》中方卿用之。
[陳隋調] 揚州彈詞曲調。一作[沉水]、[沉垂]。該曲低回委婉,宜於表現悲傷、沉重的情緒。句式與[三七梨花]相同。《珍珠塔》等用之。
[銀紐絲] 揚州彈詞曲牌。句式、唱腔富於變化,全曲八到十句,七言多於五言,末句常重復。曲調流暢,一氣呵成。《雙珠鳳》等用之。
[剪靛花] 揚州彈詞曲牌。亦稱[剪剪花]。從揚州清曲吸取而來,但已發生變化。常用於一般的抒情和敘事。詞格多為五、五、七、七,四句。曲調簡練而明快。《刁劉氏》等用之。
[鳳點頭] 揚州彈詞曲調。是揚州彈詞曲調中唯一的單句,常接在其他曲調如[三七梨花]後面,重疊歌唱,以烘托氣氛,加強感染力。彈詞諸書多用之。
揚州彈詞的曲調,受明清俗曲的影響較深,這一點與蘇州彈詞頗為相似。蘇州彈詞的曲牌,有的來自崑曲,有的來自蘇灘,有的來自民間小調,大抵富於江南地方色彩。其中有[山歌]、[海曲]、[令令調]、[耍孩兒]、[銀絞絲]、[金絞絲]、[點絳唇]、[亂雞啼]、[賞宮花]、[剪剪花]、[南無調]、[文書調]、[海淪調]、[費家調]、[離魂調]、[滾綉球]、[湘江浪]、[鎖南枝]、[大九連環]、[九轉三回調]等。其數量比揚州彈詞為多,但基本上同屬明清俗曲系統。
在揚州彈詞的曲調中,有一部分是早在明代就已流行的俗曲。明人沈德符在《顧曲雜言》里說到當時流行的「時尚小令」時,就提到[鎖南枝]、[耍孩兒]、[銀紐絲]諸曲名。還有一部分曲調是從其他音樂演變而成,或是出自藝人自己的創造。無論這些曲調的來源如何,它們都成了揚州彈詞的有機組成部分。
揚州彈詞的伴奏,如果是單檔,就用一把三弦或者琵琶;如果是雙檔,就以三弦與琵琶配合。揚州彈詞的雙檔演出,分為上下手。上手居右,操三弦;下手居左,操琵琶。伴奏時,上手與下手必須協調默契,三弦彈骨架音,疏放雅朴,琵琶則潤密多變,跌宕綺麗,謂之「三弦骨頭琵琶肉」。揚州彈詞的歌唱很講究,總的要求是字清、腔純、音美、味濃。揚州彈詞藝人應該同時是彈奏和歌唱的能手。
揚州彈詞音樂的總特徵,可以用「古色古香、典雅俊逸」來概括。用它來表現傳統節目,無疑是很合適的,但用它來表現現代書目,就顯得很不夠了。因此,揚州彈詞音樂必須改革發展,就成了揚州彈詞界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揚州音樂家戈弘先生認為,揚州彈詞的音樂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即以[三七梨花]為例,它作為揚州彈詞最基本的曲調,本是一支旋律優美、形態多姿,表現范圍廣、感情容量大的曲牌,歷來頗受歡迎。但盡管如此,因為它好聽不好唱,因而「唱」阻礙了它的傳播和普及。蘇州評彈聽眾可以隨口唱上兩句評彈唱腔,但揚州彈詞聽眾能唱[三七梨花]的幾乎沒有。因為對於外行人來講,[三七梨花]實在難以掌握。戈弘指出,對於揚州彈詞而言,其商調式的旋律,委婉纏綿有餘,明朗剛勁不足,局限了感情表現的領域。更為薄弱的環節是「彈」,也即伴奏。揚州彈詞與蘇州彈詞的伴奏都是琵琶與三弦,由演唱者自唱自彈。但蘇州彈詞在長期的實踐中,已逐漸形成了相對自由獨立的伴奏系統,並不完全是唱腔的附庸。蘇州彈詞的伴奏,有時能夠在唱腔中穿插跳躍,跌宕起伏,充滿了生機。而揚州彈詞大都是隨腔伴奏,因為唱腔的難度大,伴奏自然不容易,故常常不能盡如人意。加上唱腔造成的原因,琵琶定弦比正常定弦要低一個大二度,更造成了伴奏色彩的低沉黯淡。這些意見,已經引起業內有識之士的共識。
戈弘先生在《揚州彈詞須補「彈」》中寫道:
張慧儂先生生前曾多次強調對揚州彈詞的音樂要進行「必要的改革」。而張氏彈詞的後來者李仁珍、李來淼等在各自的藝術實踐中亦多有研究,她們在更新老腔的同時,還編創了不少新腔,揚州彈詞在艱難的境遇中,仍探索著前行。而今,張慧儂先生已經作古,他們兄弟當年教授的一批學員多已步入花甲之年,即便先生後來的「關門弟子」也都年逾不惑。揚州彈詞在演員隊伍狀況令人堪憂的同時,其音樂改革的前景更難見端倪。作為一門亟待扶持的傳統藝術,最需要的當是「活化傳承」。我以為,揚州彈詞的活化傳承,首先要在「補彈」上下功夫:其一,在對張氏彈詞唱腔的優秀傳統繼承發揚光大的同時,對之作必要的改革,使之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其二,向資源豐厚的揚州民間音樂汲取更多優美質朴的音調素材,為編創彈詞新腔開掘更多的音樂源頭;其三,向兄弟曲種如蘇州評彈、京韻大鼓等,以及現代搖滾說唱等新興藝術,借鑒表現手法,以拓展揚州彈詞的表現空間。凡此三端,倘能付諸實踐、反復研究而處理得當,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人們慨嘆張氏彈詞「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同時,卻能欣喜地看到「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新揚州彈詞。
正如戈弘所說,在當代揚州彈詞演員中,李仁珍、李來淼等藝術家對揚州彈詞的音樂創新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李仁珍除了繼承傳統表現手法外,還將崑曲、民歌等藝術兼收並蓄,融進彈詞音樂。她從彈詞開篇入手,進行試探性創新。如她設計的彈詞開篇《西廂記·鶯鶯赴約》唱腔,在保持濃郁的鄉音的同時,引進了普通話的切音法,使得唱腔更加吐字清晰,行腔悅耳,富於魅力。又如在《珍珠塔》中,「陳翠娥病重託三事」一段原來只唱[三七梨花]調,四句一翻轉,反復輪唱,顯得平板。經揣摩陳翠娥臨危時的體質、氣息之後,李仁珍改平唱為以纖細的喉音發聲,在音調變化、行腔快慢、用氣輕重上突出了陳翠娥輾轉病榻、難舍人生的復雜情感。行家對李仁珍的新腔,有「李調」之美譽。
李來淼的揚州彈詞唱腔,甜粘婉轉,細膩傳情,別具一番風味。李來淼的父親是一位戲曲愛好者,對於京劇等戲曲唱腔深有造詣。李來淼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對於京劇、錫劇、揚劇等戲曲音樂耳熟能詳,能夠逼真模仿,並富有戲曲韻味。及至從藝揚州彈詞之後,因為自身嗓音條件好,加上對於戲曲、民歌乃至流行歌曲的熟悉,於是將戲曲行腔融入彈詞曲調,使得原先比較平直、單一的彈詞唱腔變為富於裝飾色彩的新腔。例如她所唱的《珍珠塔》中的一曲道情[耍孩兒],在行腔中增加了不少富於變化的小腔,較原來的唱法愈加優美悠揚。專家對李來淼的新腔,有「淼腔」之美譽。
無論是「李調」,還是「淼腔」,都意味著揚州彈詞音樂還有寬闊的個人風格發展空間。時代呼喚揚州彈詞界出現更多的改革者與創新者。

❻ 揚州小調有哪些曲子

拔根蘆柴花、小放牛、楊柳青,還有茉莉花不知道算不算小調。

❼ 揚州清曲的歷史源流

揚州清曲歷史久遠,元代小唱、散曲是其淵藪,明代的許多小曲風韻至今仍有保留。演唱者分「闊口」和「窄口」,均以字行腔,注重腔韻和發聲。每個演唱曲目有一至數人參加,至今保持傳統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均操一件樂器外,還有人員不等的小型樂隊伴奏,樂器為絲竹管弦和打擊樂。
揚州清曲始於元,成於明,盛於清,又稱廣陵清曲、揚州小曲、揚州小唱等,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明人沈德符《顧曲雜言》中談到漢族俗曲流行情況時說:「嘉、隆間,興鬧五更、寄生草、羅江怨、桐城歌、哭皇天之屬,自兩淮以至江南。」文中提到以揚州為中心的一片區域。如他所列出懂得曲牌,除個別曲牌已流失外,絕大部分至今仍然為揚州清曲經常演唱的傳統曲調。而與此同時,餘姚腔等戲曲聲控也流行於揚州,徐渭《南詞敘錄》說:「稱餘姚腔者,出於會稽、常、潤、池、太、揚、徐用之。」出於俗曲、戲曲流行的漩渦,明代的揚州清曲迅速成熟。
過去從事揚州清曲藝術活動的人,除了青樓歌妓和流動賣唱的民間藝人以外,大多是男性自娛,沒有正規的組織,但是他們的文化藝術水平較高,對揚州清曲的發展與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民國年間,揚州的清曲愛好者有自願結合的群體「南局」和「北局」,除自娛外,「南局」常在城裡受聘唱堂會,「北局」常去鄉間村鎮演唱。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許多清曲高手被揚劇團、曲藝團吸收。揚州市曲藝團建立了專業的清曲隊,培養了一批年輕男女演員,並編演過《工農競賽》、《光榮人家》、《劉胡蘭》等新曲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政府在新建的一批戲曲學校、曲藝團體同曾廣泛開展過揚州清曲的教學和演出。但文革(1966—1976)期間,此類措施遭到扼制,直到1985年,上海、江蘇地區的文藝部門重新召集了倖存者開展有組織的自娛演藝活動。
由於缺乏長期完整的揚州清曲表演計劃。自1999年以來,作為揚州清曲的故鄉——揚州市廣陵區文化主管部門建立了專門的研究室,開始從事較系統的研究及規劃工作。揚州市揚州清曲研究室、揚州曲藝之友社開始計劃全面搜集揚州清曲的曲目、演出照片、錄音、錄像。政府計劃支持揚州清曲研究室和揚州曲藝之友社加強揚州清曲藝術的復興工作,適時舉辦相關的藝術活動。
在2001年3月召開的「揚州清曲研究室2001年工作年會」上,來自揚滬等地的曲藝工作者及專家,集中探討了揚州清曲的藝術價值及生存狀態等問題,並與已被首批列入人類口頭與精神文化遺產的崑曲作了比較,發現兩者價值相近,但瀕危情況揚州清曲更甚:接著又詳細對照世界文化遺產評審規定,經過審慎研究,廣陵區文化局與揚州清曲研究室決定,將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揚州清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❽ 揚州小調有哪些著名歌曲

《茉莉花》
《拔根蘆柴花》

❾ [推薦]古風輕松歡脫的背景音樂(bgm) 例如:歡沁、揚州一日游的曲

蝶舞春園抄
鳳尾絲竹
眉間心襲上
玉水明沙
仗劍天涯
清平樂
江南小鎮
清月幽林(舒緩一點的,不過聽了滿放鬆的)
飛天
蓮開千葉
流雲輕舟
志凌雲
君自蘭芳
道法無邊(雖然名字聽著不大符合要求,但是曲子還是不錯的。)
軟紅千丈
如果你只要背景音樂的話,只有這些了希望你能喜歡。演唱的你可以試一下董貞或者少司命,心然的歌。

❿ 著名的古琴曲有哪些

評價高的幾首是 1《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編而來,全曲表現專了梅花潔屬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2 《醉漁唱晚》為後世隱流所作,亦古調也。與漁歌音同而調異。此曲實有笑傲煙雲、醉鄉酣美之意,非塵埃奔走、粗心浮氣所能領其趣也。 「瓮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聆斯曲亦當作如是解。
3 酒狂 晉代竹林七賢阮籍所作。阮籍通過描繪混沌的情態,泄發內心積郁的不平之氣,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4流水根據《神奇秘譜》記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可見,「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三曲實為同一曲目。
5 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樂曲原是東漢末廣為流傳的民間音樂,被推測為以戰國時期聶政刺琴王為題材的大型器樂敘事曲.它以磅礴的氣勢,獨特的風格,龐大的結構,表現了一種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受到琴家們的推崇 然後還有《關山月》《漁樵問答》《陽關三疊》 《陽春白雪》 《胡笳十八拍》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