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醫學家
❶ 明朝著名的醫學家有那些人
萬密齋 (1499 ~ 1582)醫聖。原名萬全,號密齋。生於羅田(今屬湖北)大河岸,是我國明代與李時珍齊名的著名醫學家 ,被國家中醫管理局評定為明清時期30位著名的醫學家之一。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行醫五十多年,以兒科、婦科、痘診科享有盛譽,在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方面獨樹一幟,譽滿鄂、豫、皖、贛,名噪明隆慶萬曆年間,後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所著《萬密齋醫學全書》對臨床醫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子目有《萬氏兒科》、《婦科摘錄》、《婦科發揮》等10多種,108卷。其專著《養生四要》對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優生優育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寡慾、慎動、法時、卻疾」的養生理論不僅要比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心理平衡、營養均衡、適當運動、戒煙限酒」的養生理念早幾百年,而且內涵更全面、更先進、更科學,為「中華養生第一人」。
❷ 我國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縮句
縮句就是把所有修飾詞去掉,只留下「主語,謂語和賓語」
這句話應該是「李時珍學醫」
❸ 明朝的醫學家有哪些
1、萬密齋 ,原名萬全,號密齋。生於羅田(今屬湖北)大河岸,是我國明代與李時珍齊名的著名醫學家 ,被國家中醫管理局評定為明清時期30位著名的醫學家之一。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行醫五十多年,譽滿鄂、豫、皖、贛,名噪明隆慶萬曆年間,後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
2、薛己:薛己(約1488-1558年),字新甫,號立齋。吳縣(今屬蘇州)人。明醫學家。父薛鎧為太醫院醫官,治病屢獲奇驗,精於兒科,著有《保嬰撮要》20卷。薛己幼承家學,尤殫精方書,內外婦幼、本草之學,無所不通。
3、張景岳:明代傑出醫學家,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幼隨其父游京城,十四歲時從京華名醫金英學醫,盡得其傳。中年從軍,曾到過燕、冀、魯等地,後回鄉致力於醫學。於醫之外,亦旁通象數、星緯、堪輿、律呂等學。
4、李時珍: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廣黃州府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葯」之說。
5、王肯堂:王肯堂對傷寒的貢獻。王肯堂雖然不能說是傷寒大家。但《傷寒准繩》卻傾注了他一生學《傷寒論》、研究傷寒學說、治傷寒病、論傷寒學派得失的心血,對後世傷寒的研究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❹ 明朝的著名醫學家是誰,主要成就是
李時珍 本草綱目
❺ 古代著名醫書
中國著名的醫書有《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洗冤集錄》,《醫宗金鑒》等。
1、《黃帝內經》,作者,黃帝。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此書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醫家類。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成書約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在東漢至隋唐時期仍繼續修訂和補充。《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共18卷162篇。該書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理論基礎,也是中醫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發展的基石
2、《神農本草經》,作者,傳說是神農氏。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葯學專著,作者不詳,約成書於秦漢時期。書內記載的葯物凡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
原書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為《神農本草經》做注,並補充《名醫別錄》,編定《本草經集注》共七卷,把葯物的品種數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種。清朝孫星衍將《神農本草經》考訂輯復,成為現在通行本。
《神農本草經》為中國現存較早的葯物學重要文獻,本書把葯分為三品:認為無毒的稱上品為君,毒性小的稱中品為臣,毒性劇烈的稱下品為佐使。
3、《傷寒雜病論》,作者,(三國)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又作《傷寒卒病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葯皆備、理論聯系實際的中醫臨床著作。此書被認為是漢醫學之內科學經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此書總結《湯液經法》、《黃帝內經》、《難經》之思維體系,實踐於內科辨證論治上,於外感傷寒創設「六經辨證」——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並列方治。
並於雜病上,於霍亂病、百合病、陰陽毒、瘧病、虛勞、瘀血病、胸痹病、水飲病、咳嗽病、婦女雜病等皆有涉入,列方處置,堪稱漢醫學之內科學經典,相對於《內》、《難》的生理學經典角色。
4、《洗冤集錄》,作者,(宋)宋慈。
《洗冤集錄》為宋朝人宋慈所作,由其從事司法刑獄工作所積累之豐富驗屍經驗為基礎,並結合當時傳世的屍傷檢驗諸書,加以綜合、核定和提煉,完成了這部有系統的古代法醫學著作。這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醫學專書。
《洗冤集錄》成書於淳祐七年(1247年),有五卷,53條,有檢驗總論、驗屍、驗骨、驗傷、中毒、救死方六大題材。
以目錄來看,本書的主要項目包括:宋代的檢驗屍傷法令;驗屍方法和注意事項;勘察現場;屍體現象;各種機械性窒息死;各式鈍器損傷;銳器損傷;交通事故損傷;高溫致死;中毒;病死和急死;屍體發掘等項。
主要的涵蓋驗屍的檢驗方法、死因的判斷,例如對於被火燒死與死後焚屍的差別、生前溺死與死後棄屍入水,都有精闢的見解。《洗冤集錄》中所稱呼的「血墜」也就是現代法醫學中的「屍斑」。
5、《醫宗金鑒》,作者,(清)吳謙編修。
《御纂醫宗金鑒》簡稱《醫宗金鑒》,全書九十卷,清乾隆朝時政府編著的大型醫學叢書,由供奉內庭太醫、太醫院右判吳謙奉敕主編,後收入《四庫全書》之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給與這套書籍相當高的評價。
本書共分15部,有《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婦科心法要訣》、《幼科心法要訣》。
以及《痘疹心法要訣》、《種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刺灸心法要訣》及《正骨心法要旨》。
其中,《傷寒論注》中,收集了二十名醫家的註解,內容極為詳盡。口訣的部分也甚為實用,在本書刊行之後,成為當時醫學教育最重要的讀本。
本書也成為中國北方中醫界最重視的一本套書,對於北方中醫界有極深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帝內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農本草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傷寒雜病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洗冤集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宗金鑒
❻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走遍大半個中國縮句
李時珍走遍中國。
❼ 我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主要用了以下哪種方法來研究葯物()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
A、觀察法復是在自然狀態下,研製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醫學家李時珍就是在自然狀態下來研究葯物的.故符合題意. B、調查法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並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故不符合題意. C、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故不符合題意. D、分類法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
❽ 我國明朝時著名的醫葯學家李時珍的主要成就是() A.編寫了醫學名著《本草綱目》 B.發明了牛
A、李時珍是明代著名中醫葯學家,撰《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版等,《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權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故符合題意; B、愛德華?琴納,免疫學之父,天花疫苗接種的先驅,發明了牛痘接種法.故不符合題意; C、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編寫了巨著《物種起源》,在探究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他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 D、袁隆平在育種中利用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培育的雜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組合培育出的新品種,培育出人工雜交稻來,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此,培養出了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的是袁隆平.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
❾ 明朝的著名醫學家是誰,主要成就是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1518年生於湖北蘄州東門外的瓦硝壩(現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明以前,這個地方是雨湖和蓮市湖的交界處,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李時珍出身三代相傳的醫戶人家,祖父是一個醫生,父親李言聞,又名李月池,也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曾做過「太醫吏目」.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在醫學理論上也有相當的修養,後來李時珍稱贊自己的父親在診斷疾病方面的知識是「精詣奧旨,淺學未能窺造」.據記載李言聞著有《四診發明》、《艾葉傳》、《人參傳》、《痘疹證治》等.李時珍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中薰陶著. 李時珍24歲開始學醫,白天跟父親到「玄妙觀」去看病,晚上,在油燈下熟讀《內經》、《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等古典醫學著作.李時珍的讀書精神是令人欽佩的,「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腳」.由於他刻苦學習,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癒了荊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殺蟲葯治癒了富順王之孫的嗜食燈花病,後來又以附子和氣湯治癒富顧王適於的病症而被聘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個醫生,不僅要懂醫理,也要懂葯理.如把葯物的形態和性能摘錯了,就會鬧出人命來.他在閱讀《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再仔細地閱讀了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佑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衍義》等.李時珍發現古代的本草書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葯物分類上是「草木不分,蟲魚互混」.比如「生薑」和「薯蕷」應列菜部,古代的本草書列入草部;「萎蕤」與「女萎」本是兩種葯材,而有的本草書說成是一種;「蘭花」只能供觀賞,不能入葯用,而有的本草書將「蘭花」當作葯用的「蘭草」;更嚴重的是竟將有毒的「鉤藤」當作補益的「黃精」.李時珍認為古代本草書上那麼多的錯誤,主要是對葯物缺乏實地調查的結果. 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辟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著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著幾棵石楠藤走去,據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現白花蛇後,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准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麵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後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李時珍定前去仔細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嘴裡長著4隻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著,捕蛇人格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臟,盤曲後裝進了竹簍筐,據說,將蛇烘乾後,才能當葯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後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後,李時珍又根據白花蛇的祛風特性,製成了專治半身不遂和中風的「白花蛇酒」.據現代葯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靜、鎮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李時珍不僅對植物葯、動物葯進行仔細的調查、觀察,對礦物葯也做了不少調查工作.他曾到過銅礦、鉛礦、石灰窯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草書的記載,鉛是無毒的物質.李時珍為了了解鉛的性能,深入礦區,見到礦工們的艱苦工作條件,寫道:「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里,隨礦脈上下曲折砍取之」通過對礦工們的健康調查,認識到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同時又掌握了鉛中毒會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現黃疸症狀.「若連月不出,則皮膚萎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李時珍對人類的貢獻是偉大的,因此深受後世人的尊敬,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葯學家,《明史》、《白茅堂集》都為他寫下了傳記.清光緒年間在李時珍墓立碑紀念.解放後,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李時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佔地面積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葯物館、百草葯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鄧小平於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1956年科學家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聖,集中國葯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葯物說明,廣羅博採,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❿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什麼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回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答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另有同名電影(趙丹主演)、電視連續劇、小說等。
《本草綱目》,葯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葯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葯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